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用人生做藝術-河原溫(On Kawara)

 

為何要「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

小野洋子曾說「我認為藝術是個動詞,而不是一個名詞(I thought art is a verb, rather than a noun)。」這句話的出現;證明了從小野洋子這一代起的藝術家們對藝術這兩個字有了不同的解釋。二十世紀中葉,由於反工業化與個人主義的思想高漲,藝術家們開始思考自我本身價值與藝術的本質,「概念(Concept)」變成藝術家們創作的根源,傳統藝術所重視的技術與美學反而被視為次要,甚至有些藝術家認為根本不必要。「構想成了製造藝術的機器(The idea becomes a machine that makes the art)」這是美國著名的概念藝術家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對「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下的註解。到現在「概念藝術」仍是許多藝術家們拿來創作的基本思考方向,就像我們在一個藝術作品前,第一個反射的想法便是,這個藝術家想借由作品表達什麼呢? 一個精工巧雕卻沒有內容的藝術品跟裝飾品有何不同呢? 藝術應該是活的;藝術應該是藝術家的靈魂表現,所以現代藝術之父杜尚(Marcel Duchamp)曾說:「我不相信藝術,我只相信藝術家。」如果我們翻閱近代藝術家名冊裡,誰真正的實踐了用靈魂來做藝術呢? 或許知名的多不勝數,在媒體前大放厥詞或嘩眾取寵的更是難以估計,但有一個人,一生中從未在媒體上出現,也從未接受過任何訪問,從他的作品裡唯一告訴大家的訊息是—我還活著(I am still alive)。他的名字叫河原溫(On Kawara)。 

概念藝術家河原溫(On Kawara),從未與人合影或出現於任何他的展覽,在紐約過著隱居式的生活。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

 

哲學之後的藝術(Art after Philosophy)

1933年出生于日本刈谷市的河原溫,在26歲時隨家人搬到墨西哥並開始學習藝術,直到1965年搬到紐約,從此他過著猶如隱居般的生活,從未出席過自己的展覽或與人合影, 他從1969年開始不定時地發送電報給親朋好友,內容非常簡短的只有一行字「我還活著(I am still alive)」,直到2000年止,他寄出了約九百多封相同的電報給各地親友,沒有其他噓寒問暖,就這麼簡短如同報告一般的四個字。

河原溫的《我還活著(I am still alive)》系列作品是他於1969年開始寄出的電報,直到2000年止約有九百多封被多位他的親友收集。圖片來源:http://www.artcritical.com/

同時間從1968到1979年之間他每天寄出兩張明信片給住在各地的親友,明信片裡他用英文以蓋章的方式蓋上I GOT UP AT⋯,後面接著他起床的時間,時間依每日作息而有所不同。想必很多人開始納悶,每天重複同樣的行為和文字,這也能叫藝術嗎? 傳統藝術裡我們以圖形來美化一切,每個角度、彎度、彩度和亮度⋯等等都得計較,當藝術被這麼多東西包裝後,靈魂也被修飾殆盡,而這就是「概念藝術」所反對的,藝術如果是為藝術而生,那就只是商品。我們用同樣的角度來思考語言這門學問,如果一個人想讓多年未見的親友知道『他還健在,無需掛念』這個訊息,於是他寫信說:「我開始在某某公司上班,交了一個女朋友⋯。」於是親友看完信會開始想『這個工作似乎很辛苦』或者『交了女友怎麼還不結婚』⋯等等違背了寫信的人想表達的重點,所以河原溫這「我還活著」四個字看似冷淡無情,其實卻包含了他心裏所想表達的全部,這就是為何美國藝術家和作家Joseph Kpsuth曾形容「概念藝術」為「哲學之後的藝術(Art after Philosophy)」。

河原溫的《I GOT UP》系列作品,從1968年到1979年間他每天寄出兩張明信片,明信片內容為他已蓋印章方式記錄他每天起床的時間。圖片來源:http://www.phaidon.com/

 

生命就是他的畫布,河原溫(On Kawara)

河原溫最出名的創作便是《Today Series(今日系列)》,這個創作從1966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13年才結束,這段期間他以每個當下的日期作畫, 日期的文法會以當日他所在的國家文法來排列,非常整齊簡約的以壓克力顏料精細地畫上,不僅如此,他還為每幅畫自製畫盒,盒子的底部他都會鋪上當天的報紙,如果有失敗或出錯的畫他會立即銷毀,所以所有的畫都像是打字列印出來般整齊劃一,整整四十多年他共創作了近3000幅。如果這樣平凡的日期畫只有幾幅或幾十幅,那怎麼也不稀奇,但不包含失敗的作品多達三千幅,等於三千個天數河原溫都在做同樣的事,現代年輕人總是高調宣言要如何改變自己改變生活,但可否想過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堅定自己的心念,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都不變的呢?

河原溫的《Today Series》,從1966年到2013年間創作高達3000幅,以壓克力顏料精細繪製當日日期,並自制畫盒,在盒內底部鋪上當日的報紙。圖片來源:http://pixgood.com/

河原溫的《Today Series》是他最受歡迎的系列作品,其繪圖當天日期並使用他所在的國家文法來表示。圖片來源:http://pixgood.com/

河原溫的作品裡處處充滿哲學,在《我遇見(I met)》這個系列作品中他從1968年到1979年一天一頁用打字的方式記載了每天他所遇見的人的名字,共創作了有24本書冊,有趣的是,我們從河原溫的作品可以看到他打破了人類對「語言」的使用方式,他每日記載了所遇見的人的名字,看似沒有內容也沒有情感,單純的就只記錄,但如果你翻閱他的《I Met》書冊會發現有好幾年他每一天幾乎都會記載同一個人的名字,比對他的作品會發現他就算到了不同的城市或國家,那個名字也會出現,不禁令人猜想,這個人也許與他生活在一起,或是他的工作夥伴、情人或親人,就像每個人的人生中總會出現某個人陪你一起經歷一部分你的人生,那個人或許離開了,但他永遠在你的人生佔據了那一部分, 河原溫的記錄是那麼死板單調,但其中卻是充滿著巨大的情感。

河原溫的《I Met》系列作品,創作時間從1968年至1979年,他以打字方式記錄他每天所以見的人的名字,作品打破了人類傳統對於「語言」的使用方式。圖片來源:http://www.gms.be/

在同時間河原溫還有同樣記錄式的《I Went》和《I Read》系列創作,他以非常安靜與簡單的方式去紀錄他的整個人生,沒有炫耀式的鬼斧神工,也沒有煽動式的暴力情色與時事抗爭,這就是他的藝術,2014年河原溫過世,他的精神卻沒有死去,直到現在他的Twitter 帳號仍舊每日一篇地發送「我還活著(I am still alive)」的訊息。


其他文章
  • 小野洋子是誰? | TwiggyS
  • 羅格斯臺灣音樂人征服紐約客 | TwiggyS
  • 宗教在藝術史上還未死去 | TwiggyS
  • Banksy的反烏托邦樂園−Dismaland | TwiggyS
  • 線上的平民藝術−GIF Art | TwiggyS
  • 裸的藝術之戰 | TwiggyS
  • 投資新世界之藝術網拍 | TwiggyS
  • 看見台灣人的故事 −攝影師張乾琦 | TwiggyS
  • 設計與新創科技論壇−台灣旅美設計人的心得分享 | TwiggyS
  • 藝博會的過去、現在 、未來 | TwiggyS
  • 用人生做藝術-河原溫(On Kawara) | TwiggyS
  • 在雲端看見藝術-虛擬美術館 | TwiggyS
  • 政治純形式辦公室 | TwiggyS
  • 藝術好萊塢化!誰奪走了藝術家的靈魂!? | TwiggyS
  • 永遠的紐約黑街攝影師-維加Weegee | TwiggyS
  • 諷刺漫畫的自由之爭 | TwiggyS
  • 中國武術對文化藝術的影響 | TwiggyS
  • 從文革藝術看一段中國人的歷史 | TwiggyS
  • 精選2014年藝術大事件 | TwiggyS
  • 組合的真實:廖健行鏡頭下的紐約 | TwiggyS
  • 錄像藝術之父 - 白南準 | TwiggyS
  • 時尚攝影≠藝術? | TwiggyS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