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從文革藝術看一段中國人的歷史

 

文革藝術怎麼來的?

西元1965年五月在中國大陸,毛澤東發起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簡稱「文革(Cultural Revolution)」,此革命運動長達十年,直至1976年十月毛澤東過世後才結束。這場大革命造成中國經濟倒退,社會動蕩不安,多個統計字數顯示在文革時期,至少一百萬人以上死于非自然因素(非生病或意外⋯等自然因素死亡),一千萬人以上遭受到迫害(審查、關押或逮捕⋯等),文革時期後來被稱為「十年浩劫」。這時期的中國古物大量被破壞,凡帶有資本主義與自由思想的藝術品全被禁止與銷毀,能存留下的除了支持毛政府的創作作品外,其餘皆為中央與地方領導們所指揮下的出版作品。文革結束後至今,已近五十年,許多國外學者開始研究文革時期所留下的物品,就如同德國納粹瓦解後的文物,從一開始被大肆打伐,而後被國際學者研究和提出討論,最終受到博物館與收藏家的收藏,現今文革藝術品也漸漸出現在學術研究討論中,國外學院及美術館也開始收藏展出。儘管在中國大陸,人民對文革藝術還是批判甚多、貶大於褒,但不少人開始提出,如再不重視,以後想看文革藝術品,恐怕得到國外才看得到了。

 

文革藝術=政治藝術?

其實在文化大革命前,約1949年之後,中國藝術就多用為有目的性的政治工具或手段,例如像是宣揚政府的小報與醜化資本主義的海報。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後,藝術便幾乎是完全用於服務政府,由於文革時期中國政府將毛澤東神話,並提出工人與軍人擁有最高社會地位,於是文人藝術家被大肆貶罰,尤其是沒有顯露對毛主席忠誠的知識份子,得接受批判與改造,所以書畫家們開始抄寫毛語錄和繪畫毛澤東頭像,整個文革藝術可謂是一段殘暴且極權的美術史。這十年間的中國藝術多被認為是停滯無發展的,全是一貫的主流意識與複製宣傳,但國外學者認為,由於當時的極度壓迫,才演變成近代中國藝術的獨特性,現代中國藝術家們對於其作品的表現與內容比之他國藝術家們多是較尖銳與情感深刻的。 儘管文革時期的藝術是一個停滯不前的狀態,但其實它也是一場特殊的藝文產生,其繪畫特色有一種極權式的統一風格 - 紅光亮, 紅色在中國代表了勝利與喜慶的意思,紅色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旗幟的紅色革命象徵,文革時期圖畫都是寫實逼真,幾乎看不出筆觸,色相飽暖圓潤,人物總是紅光滿面,整個圖畫找不出一絲冷色調,連陰影也是由紅色調表現 。1976年毛澤東過世後,全國興起了反毛聲浪,於是文革藝術也瞬間停止,到七零年代末期幾乎已消失殆盡,但十年下來帶給了社會與文化的影響,至今仍是隱然可見。

 

中國文化大革命所主張的工人階級的宣傳圖,全球華人藝術網記者TwiggyS拍攝於China Institute Gallery

 文革藝術的特殊風格 - 紅光亮,全球華人藝術網記者TwiggyS拍攝於China Institute Gallery

 

 

神奇芒果熱

「芒果熱」可以說是中國史上最離奇的一大笑話;幾顆平凡無奇的芒果的居然變成如同玉皇大帝賜予的盛果般被恭奉瞻仰並傳送全國。原來發生在文革時期,巴基斯坦外賓團訪華時,贈送了毛澤東一籃芒果,毛澤東對芒果並不怎麼感興趣,便將其轉送給當時的首都工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而後由中央政府所領導的《人民日報》便以首版頭條報導“毛主席賜與珍禮以表對工人們的最大鼓勵與關懷”⋯等新聞,當時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是由多個城市的工廠單位所組成,於是各地工人們看到新聞後歡聲雷動,感恩戴德如同回到舊皇帝時期,工人們把芒果當成聖品,他們用蠟封了芒果,然後將芒果放置于精心製作的玻璃盒裡,就這樣一個城市傳過一個城市,一個工廠傳過一個工廠,芒果最終壞了,工人們便複製芒果繼續傳送,每傳到一個地方,人們便手捧紅色毛語錄,簇擁迎接芒果的到來。這是自從希特勒和史達林之後的近代國家領導人被偶像化與神化的少數例子之一,大都會美術館前策展人Alfreda Murck去年就以「Mao’s Golden Mangoes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毛澤東的金芒果與文化大革命)」為題在蘇黎世的萊特博格美術館(Museum Rietberg)展出多達八十幾個「芒果熱」文物,目前這個展覽在紐約華美協進會(China Institute)的美術館裡展出。

 

文革時期被封蠟並以玻璃盒珍藏展示的芒果,全球華人藝術網記者TwiggyS拍攝於China Institute Gallery

文革宣傳書冊圖片顯示染織訪女工簇擁歡迎芒果的到達,全球華人藝術網記者TwiggyS拍攝於China Institute Gallery

 

現今文革藝術家與其價值

文革時期的藝術較主流的有像是「紅衛兵美術」,作品通常是在官方體制下帶有宣傳毛思想或表現無產階級主義,當時的報紙、海報或宣傳畫常見此類作品,而此類作品常被歸為國有財產,所以通常都不俱作者,唯一少數後來成名者有像是油畫家劉春華,其作品《毛主席去安源》就曾在1995年的中國嘉德拍賣上拍出605萬高價。1965年由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老師趙樹桐、王官乙和系上學生所共同創造的大群泥塑群像《收租院》表現了階級鬥爭下的農民遭受壓迫與剝削的情境,當時在北京展出時造成轟動,也替當時的毛政府打了張王牌。而非主流的文革藝術家當時恐於被批鬥便走往地下化,如油畫家沙耆就曾因政治因素,於1933年被捕,入獄一年,而後在其師畫家徐悲鴻的推薦,轉往比利時學習,而另一位更悲劇者,中國畫大師石魯,1964年因《轉戰陝北》一畫遭受政治批判,最終患得精神分裂症,但也幸而因此沒被槍決。許多當初被受迫害的藝術家如今已被平反正名,但有更多沒被平反的已故者或放棄藝術轉走他鄉的知識份子,這可謂中國藝術史的一大損失,如今也只能扼腕嘆息。文革藝術的價值,由於國際間的重視而水漲船高,像是文革宣傳畫目前在國際收藏家中就十分搶手,郵票、毛澤東瓷像與瓷板畫更是進階收藏品,不止國際間,連中國地區也炒得火熱,1997 年“7501茅瓷”整套曾賣出8000萬人民幣,2012年中國嘉德拍賣一枚“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全面勝利萬歲”郵票以730.25萬人民幣成交。文革藝術的價值除了來自於其無法再複製重現,只會越來越少的投資價值,還有更多的是其歷史寓意的價值,革命對中國帶來了許多傷害,但歷史終究不該被抹滅遺忘,藝術史就如同人文的演進史,儘管是犯下了一個大錯誤,但所有的人類都該共同承擔,如今學者再提起討論並非提倡這錯誤的思想,而是讓我們更透徹了解這個錯誤的發展始因,未來能警惕自我。藝術有價,而歷史是無價。

 

文革泥塑像《收租院》,網路圖片

文革瓷,全球華人藝術網記者TwiggyS拍攝於China Institute Gallery


其他文章
  • 小野洋子是誰? | TwiggyS
  • 羅格斯臺灣音樂人征服紐約客 | TwiggyS
  • 宗教在藝術史上還未死去 | TwiggyS
  • Banksy的反烏托邦樂園−Dismaland | TwiggyS
  • 線上的平民藝術−GIF Art | TwiggyS
  • 裸的藝術之戰 | TwiggyS
  • 投資新世界之藝術網拍 | TwiggyS
  • 看見台灣人的故事 −攝影師張乾琦 | TwiggyS
  • 設計與新創科技論壇−台灣旅美設計人的心得分享 | TwiggyS
  • 藝博會的過去、現在 、未來 | TwiggyS
  • 用人生做藝術-河原溫(On Kawara) | TwiggyS
  • 在雲端看見藝術-虛擬美術館 | TwiggyS
  • 政治純形式辦公室 | TwiggyS
  • 藝術好萊塢化!誰奪走了藝術家的靈魂!? | TwiggyS
  • 永遠的紐約黑街攝影師-維加Weegee | TwiggyS
  • 諷刺漫畫的自由之爭 | TwiggyS
  • 中國武術對文化藝術的影響 | TwiggyS
  • 從文革藝術看一段中國人的歷史 | TwiggyS
  • 精選2014年藝術大事件 | TwiggyS
  • 組合的真實:廖健行鏡頭下的紐約 | TwiggyS
  • 錄像藝術之父 - 白南準 | TwiggyS
  • 時尚攝影≠藝術? | TwiggyS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