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正史或是野史—淺談國美館之刺客列傳

 

正史或是野史淺談國美館之刺客列傳

 

文/黃絲純  圖/黃絲純攝

國立台灣美術館自2013年陸續推出「刺客列傳」展覽,自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其間以11次的策展會議完成此系列展覽的討論。分別從1931-1980年代來進行作品選擇,歷經5個世代,每個世代就是一個策展人,國美館展覽組組長蔡昭儀提出:在策展上的第2次討論下即提出,這不是一個藝術史的討論法,要考慮放棄使用歸納法的藝術史論方法,在策展上另闢切入的蹊徑。在歷經兩年半的策展討論下,於2013-2014亦以兩年的時間做出展演呈現,並且在第5次的6年級生的最後一次展出中也辦了一場「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藝術論壇」。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藝術論壇第三場

刺客的由來

國立台灣美術館以刺客列傳作為展覽主題,並也為選件的標準,刺客列傳出自《史記》及其它古代的典籍中;刺客的意義類似古代的遊俠,擇善固執地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俠客精神,在11次的策展會議中,對刺客創作特質的界定、同時也是選件的標準已有共識:

一、   擁有特殊表現風格,特立獨行,自成一家,且不入流行者。

二、   有獨到的創見、個人創作風格強烈。

三、   長期關注某項特殊議題(如社會性議題),或在材料、媒體中有開創性的表現,  或是對某一題材執著且             相當創作深度者。

四、   作品有品質保證、發展一貫、形成特殊風格、具美學關懷結構、創作語彙一致為基礎。

五、   主流之外有特殊表現的藝術家。

六、   在台灣現、當代美術史的發展上有貢獻或作品已受到相當定位者。

七、   同一世代(斷代)的代表性藝術家:某種創作趨勢或作品風格的開創者,該世代創作風格的代表者、意見             領袖或領導人物。

刺客是一種殊相,以每10年為一個斷代分隔點,希冀在時代共相中尋找出具

有刺客精神的藝術家殊相。其中,又分有1931-1940、1941-1950,二三年級生的策展人為國立台灣美術館研究發展組組長林明賢;1951-1960,四年級的策展人為國立台灣美術館展覽組組長蔡昭儀;1961-1970,五年級生的策展人為國立台灣美術館副研究員張正霖;1970-1980,六年級生的策展人為國立台灣美術館副研究員黃舒屏。

以時代氛圍的共相找出別於常規藝術史的殊相個體,藝術家的作品構成「刺點」來感動甚至刺痛觀者,以時代背景來梳理藝術家的創作精神,並給予他一個「位置」,這個聲稱不是主流藝術史的選件標準,其實已暗蘊台灣美術發展的成熟與自主性。具指標性的國家單位來構建別於傳統「史」的定位,其實已是一種進步的台灣藝術史。

刺客的選擇-以六年級生為例

此刻在國美館展出的是六年級生的作品,這也是刺客系列中唯一有換過策展人的一個展出;策展人黃舒屏以〈笑聲與嘲弄—析論台灣當代藝術的精神困境與幽默的社會批判〉一文作為策展論述。以「笑聲」的脈絡來突顯這個世代和之前的創作的最大不同。黃舒屏認為,「笑聲」是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者的內在抵抗與這些創作者們所面臨的台灣多元開放及全球化之下的時代背景,其所遭遇的精神困境的共同出口。幽默的嘲諷形式是六年級世代的創作特質,這也是六年級生相較於前幾個創作世代所突顯出來訴諸具體形式而外顯的政治行動的創作的最大不同。「次文化、大眾娛樂、流行音樂、遊戲、惡搞、標榜另類思維等」形成了六年級生拒絕主流化的出口,這個世代的創作者也經常刻意顯現其對於權威的輕蔑、以及各種叛離常規的路徑。

姚瑞中、鄭詩雋、廖堉安、崔廣宇、陳擎耀、邱昭財、何孟娟、高俊宏、陳伯義、陳怡潔、陳浚豪、曾御欽、黃贊倫等是為選出藝術家。

姚瑞中是黃舒屏認為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其作品《犬儒外史》(2004-2005)、《犬儒共和國》(2006)中,藝術家以紅、綠、藍原子筆畫出充滿性暗示的圖像,結合中英文轉譯的諧音,如《踹你死》(Chinese)、《他玩你死》(Taiwanese)、《屁股對屁股、肛門對肛門》(People to people,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等,藝術家以裸露身軀或是性交的裸體畫面來構成視覺主體。這已背離傳統的正規影像思維,結合性、暴力、戲謔和不協調,觀者第一直觀會有「這是什麼東西、小孩不宜、好挑釁、似乎是美國版的A片」等衝突思考,接下來的另一個官能反應就是「笑了」、「原來藝術也可以這麼有趣」、「這個也可以是藝術喔!那我也會!」創作者自身在《犬儒外史》創作自述有談到:面對政治亂象叢生、八卦節目氾濫,自嘲與揶揄似乎成為普羅大眾逃逸殘酷現實的出口。……以犬儒和魔鬼共同擔任主角,描繪存在於社會裡華麗又敗德的現象;其中的對話框挪用自漫畫,在中英文對照下,以同音不同義、雞同鴨講的方式,進行文化的誤讀與反諷,猥褻行為則暗示萬物間的爭鬥就如同性愛遊戲般,無論是生與死、權力與毀滅,都構成了我們所處的這個犬儒社會中,一個揮之不去的真實狀態,而我們都無法置身事外,逃避不了歷史加諸於身體與心靈的荒誕烙印。僅以此「史」(屎)自嘲誌之。以上註解是姚瑞中對自身創作的解釋,其實也是六年級生創作的集體共同意識。

廖堉安的《胖子無罪》、《你不爽,我不爽》、《無聊死了》、《扭曲生活練習》、《無理的嘔吐演練》、《惱人的虛情假愛》、《不溫柔的愛撫》、《就地渡假模式演練No.1》等,以肥胖的故事主角人為題,白話的繪畫標題呈現時下年輕人無俚頭的生活態度,以看似無意義的行為、悖於常規情感的自我慰藉式的自憐,是為他作品中引起觀者笑聲的原因。

 廖堉安《就地渡假模式演練》,壓克力顏料、畫布,200x150cm,2011。 崔廣宇《十八銅人,穿透,穿透性》,行動紀錄、單頻道錄像,2001。

 

藝術家崔廣宇在2001年創作的《十八銅人,穿透性,感受性》,自喻為十八銅人,象徵著無堅不摧的金剛不壞之身,不斷地以身體去實驗穿透眼前障礙的可能;崔廣宇為實驗主體,背後任由丟來鍋子、鏟子、椅子、酒瓶等物件,當然,實驗結果是不敵眼前實物,他的身軀毫無招架能力地失敗了,但這悲劇式的實驗結果卻引人笑了。陳浚豪以不鏽剛蚊釘創作的《臨摹宋(傳)李相東籬秋色圖》、《臨摹宋范寬臨流獨坐圖》,以複製的概念重新創作宋朝古人的畫作,同樣具有戲謔反諷的視覺效果。

 陳浚豪《臨摹宋(傳)李相東籬秋色圖》,不鏽鋼蚊釘、畫布、木板,265x195cm,2012。

 黃贊倫《安妮》,FRP、機件、人工皮革、鹿角、龜版,150x90x90cm,2013。

 何孟娟《我有無比的勇氣-溫良恭儉讓》,影像輸出於Epson藝術紙、壓克力顏料,120x80cmx5piece,                                                                                                       2008。

正史或是野史-突破傳統文化構建的藩籬

 

12月21日的「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藝術論壇」是為刺客系列的最高峰呈現。每一個年級的策展人是為文章發表人;林明賢〈文化與視覺的轉化—析論戰後初期「刺客」對台灣美術現代風貌的探尋、蔡昭儀〈差異、殊相、時代語脈--「刺客列傳」藝術家薦選視角再思考〉、張正霖〈美學觀念的時代辯證:以解嚴後「刺客」藝術家及其刺客屬性為分析對象〉、黃舒屏〈笑聲與嘲弄—析論台灣當代藝術的精神困境與幽默的社會批判〉。其中,與談人廖仁義教授特別針對展覽過程中是否有產生策展人更動的實務面提出問題,並也詢問在展出藝術家之餘是否有遺珠之提問;於臺南藝術大學任教的蔣伯欣助理教授亦提出「前衛、實驗的界定與當代三者關係」的綜合提問。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藝術論壇第二場

以突破傳統藝術史的構建藩籬,刺客列傳展出大膽的說這不是藝術史,既非正史,就是野史,以國家單位的美術機構屬性為據點,提出這樣一個計劃,無疑是對台灣美術史建構的一劑強心針;從作品出發來討論、歸納脈絡也可以是一個重新詮釋藝術史的方法,於今而言,它是野史;於後而言,它是正史。在台灣藝術史建構的過程中,它象徵一個新的扉頁,引領觀者與藝術工作者共同開創台灣美術史的楔子。

 


其他文章
  • 非西方的文學共振— 「赤道二三五—東南亞文學論壇」 | 黃絲純
  • 原型下的共感依歸-- 談黎志文「夢‧主體」 | 黃絲純
  • 生活即旅程— 側寫「另一種旅行紀事」 | 黃絲純
  • 躁動現實下的一抹微笑—談2015亞洲雙年展「造動」 | 黃絲純
  • 科學家與少女底下的菲勒斯意志 | 黃絲純
  • 由物自體走向自我本位的符碼轉換—談劉哲榮 | 黃絲純
  • 正史或是野史—淺談國美館之刺客列傳 | 黃絲純
  • 記憶‧觀點‧意識—2014高雄藝術博覽會 | 黃絲純
  • 現實生活中的彼德潘童話—談林雅萍創作 | 黃絲純
  • 循序漸進的漲停板—2014台中藝術博覽會 | 黃絲純
  • 大時代與小人物的共振生發—談「新上漆的攪拌機」 | 黃絲純
  • 意象似的繁花歸宿—張耀煌的「人間‧歸宿」 | 黃絲純
  • 當女孩已成為故事主角— 談何孟娟作品中的物化功能性 | 黃絲純
  • 「超空間」下的時間消逝—談金芬華的女性意向 | 黃絲純
  • 社會寫實的朗朗上口 --談柳依蘭與她的女人們 | 黃絲純
  • 資本主義的漸層政治性— 談大島成己的白熱化攝影術 | 黃絲純
  • 台灣繪畫的現代主義之父—陳澄波 | 黃絲純
  • 蝴蝶效應的世界轉動-郭東榮 | 黃絲純
  • 將星宿結晶化的米羅神話 | 黃絲純
  • 帶著走的隱形地圖— 談劉哲榮、黃耀鋅與王鼎超 | 黃絲純
  • 同一處的上下跳躍—許維穎的遊牧思想 | 黃絲純
  • 我就是這樣可愛的泥土 —曾章成個展 | 黃絲純
  • 一部戰鬥機器的防禦機制— 從金‧提爾到何塞-卡諾 | 黃絲純
  • 月之暗面-卡諾的現實展演,提爾的背後狙擊 | 黃絲純
  • 返常=回家?一個觀看2013年亞洲雙年展的新觀點 | 黃絲純
  • 潛意識的社會心理學— 金‧提爾的肖象宣示 | 黃絲純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