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身入金門(下)──島嶼梳理與回歸的困境

 

金門,一個具有豐富文史、軍事與自然觀光財 的離島群,在走過兩岸前線軍事戒嚴的時代後,其豐厚的資源能如何被梳理?所噤聲的能如何再訴說?當公部門的想像與步調失能時,駐留金門的青年也自發展開了他們的想像。

金門最高山大武山──集聚金門自然、文史與軍事觀光財的代表之一。圖為登山路徑之一的蔡厝古道。 |黃馨儀攝

 

***

有了資源卻未必能留下

記得抵達金門時是國慶連假第三天的午後時分,在金城鎮的街上,並未看到太多人。或許也因為連假尾聲,應是熱鬧的金門中心卻少有店鋪開放。獨自走晃著,等待友人帶我去到「土豆音樂祭」現場,在陳氏宗祠旁的「後浦十六藝文特區」一樣店門深鎖,這時,我遇到了正要關門的「一把蔥」負責人王馨。

「我要去土豆音樂祭擺攤,但沒關係妳可以先進來逛。」好不容易看到了一個年輕人,「是金門人嗎?為什麼留在金門?」不禁問出口。這問題後來我亦問了許多人,關於留皆可以見某些程度的關聯,但如果再問「會繼續待下去嗎?」卻難免稍稍停頓語氣。

「一把蔥雜燴工作室」內部空間。|黃馨儀攝

王馨因為念金門大學所以來到金門,就讀建築 系期間,為了創作毅然休學成立「一把蔥雜燴工作室」。 因著自己喜歡寫明信片開始,她在金門利用攝影、繪畫佐以文字設計了不同明信片;又因深受金門閩式文化吸引,希望以淺 顯易懂的方式,讓來到金門的人親近了解淵遠且意涵豐富的閩式建築特色。故而她自主考察繪製不同村落地圖,並 以閩式建築特有的磚牆危基底,以「三塊磚砌起一個家」 為概念製作磚皂,讓文化進入日常使用的皂中。王馨說, 繪製書寫明信片的是感性的她,製作聚落地圖則呈現她理性的那面,接下來她希望結合兩者,撰寫策劃金門在地刊物。

雖於2017年3月簽約進駐入藝文特區,但其實關於還會在金門 待多久,她並不知道。首先是成立工作室其實不在她原本的生涯計畫之中;再者是合約只有簽一年,能否續簽仍是未知;最後,工作室的客群主要來自金門大學學生或其介紹的友人,「文創商品」推廣仍相對困難。雖然去留未知但王馨仍十分感恩,「這些都是要去學習面對的現實,畢竟能拿到資源去做自己想要的事。」

 

觀光政策的侷限

而另一個在面對現實的,是去年10月獲機會進駐整頓古寧頭歷史建築「北山古洋樓」的蔡志舜。蔡志舜算是金門人,只是1949年古寧頭戰後,金門做為前線軍區,國民政府多鼓勵金門人移居台灣,是以蔡志舜的奶奶便帶著他年幼兒子舉家遷台。唯2011年過往居住的眷村遭拆除改建,奶奶因著生活環境改變與思鄉之心,自己跑回安歧的殘破舊房居住,他為了陪伴照顧奶奶才又回到金 門,並因此愛上金門的文化風情。「其實當初也沒多想,只是因為一個人回來陪奶奶,老家殘破不能住,要住宿才發現金門都是民宿,沒有青年旅館,一個人住一晚好貴唷,才動起回來開背包客棧的念頭。」蔡志舜想要設計自己心目中的民宿,不想只是使用國家公園發包規格化的民宿裝潢,當時正好北山古洋樓也開放在列,因此承接下來,在保有歷史建物特色的前提下進行改建。

北山古洋樓整修後的內部空間。目前客棧使用 的是其閩式建築部分。|來源:北山古洋樓臉書

然而經營在金門經營「背包客棧」並不容易, 因為金門目前的觀光主要是承接來自中國的小三通團,而這樣的團體並不會隻身住入上下通鋪的青年旅社。另外,北山古洋樓位於西北方的北山村,離熱鬧的金城鎮有段距 離,交通接駁較少,客人需要能自理交通。除了此兩項因素縮減客源,觀光淡季的冬季也是經營殺手,雖古洋樓鄰近冬季候鳥觀賞聖地,卻仍不易吸引客源。上述種種實也指向以觀光為號召的金門政府,在觀光想像上的貧乏。

如若實際走訪金門的各景點,亦會發現1993金門「開放」後,一切也就停留在開放而未經整理。坑道與軍事碉堡敞開為有駐守管理,許多處缺乏解說告示;閩式聚落亦然,仍有居民居住的聚落可供觀光客不知脈絡的隨意闖蕩拍照。雖說過度管制不好,但只是敞開亦是浪費,如若去過六百年前留下的「明遺老街」【1】,看過那除了說明告示以外的空蕩與荒廢,便會稱奇於怎麼會有政府這麼空擺穿越時光殘存的歷史?而再走訪古寧頭戰史館或是烈嶼重要的北井頭戰史館,便會發現其中多只有官方敘述,未有庶民的歷史記憶與脈絡。1949至今近70年的歲月,在金門的史館中,仍未有庶民的聲音。

見證金門發展六百年的「明遺老街」雖仍保存,卻也行若廢墟。|黃馨儀攝

 

舊習慣與意識形態的束縛

因是,從美國回金門的王莛頎亦嘆到,金門雖保存了傳統聚落親族特性,卻也因此仍處於過往的做事習慣與意識形態中。因為本身學習博物館學,王莛頎更在意的是「整理與轉化」,這應該像是一個溝通對話的過程,需要梳理然後以接收者能懂的方式表達,但現在在金門看到的,多半是一股腦丟出的東西。博物館實由「物件」組成,然金門各展館常缺乏物件,因此也沒有相關的人的故事與物件所乘載的知識意涵。又如導覽,每晚金門鎮總兵署都有提供導覽行程,往往長達兩小時以上。導覽員的知識不用懷疑,但卻不是每個人都會「導覽」──能把他知道地用你知道的方式說出來,並且能看著你說。也因此,王莛頎與妹妹王苓成立「敬土豆文化工作室」,希望能長期連貫的梳理金門豐富的聚落文化。她們希望能夠讓「聚落復興」,復興不是只是有人,而是聚落能開始有自己的意識,並且能自己開始組織。這樣的前提之下,在地的人的意識轉化與投注參與便十分重要,不過這又回到一開始說的,許多舊有習慣與意識形態仍難以破除。回鄉耕耘四年,目前金門168個自然村,僅有珠山與碧山聚落穩健地 走在這條路上。

2017「土豆音樂祭」活動畫面。|來源:霖の影像柑仔店臉書

 

懸在風箏線上的熱情

雖然再加上小妹王維剛負責策畫的「土豆音樂祭」【2】四年下來十分成功,並也串連不少在地新興文化工作者,然問到是否會繼續留在金門,姊妹也仍懸而未決。王莛頎考慮為敬土豆策劃一個半開放、可以交流的實體空間,但「要好好做好一件事、一個展需要至少五年的時間去收集和準備」,而目前政府的資源都是短期的。在台灣做文化已經很難,在邊陲的金門又更難,因為媒體不會注意到,又要面對很多質疑──「大家不相信會有人純做沒有利益的事。」雖然她們目前做到的事換在美國會很被支持。

2013年成立的「敬土豆文化工作室」目前走到了一個坎,三姊妹仍在尋找可能。王馨和蔡志舜也是。他們手上雖有資源,但資源如若冬日季風凜冽下的風箏,即使站穩腳步抓緊了,一個不小心還是會斷線。青年在金門甚或台灣本島的耕耘能如何,不該只是懸於一線,需要整體環境一起改變。

 

 

【1】明遺老街:位於金城鎮金門城北門遺址旁,相傳在明太祖洪武廿年(西元一三八七年),江夏侯周德興奉命築金門所成。當時「明遺老街」即已開闢,不但為交通要道,也是貨物交易的地方,更是農產、 魚產及各民生物資趕集的重要場所,當時可是繁華無比,因此也有「賣菜街」舊稱。(引用自金門縣觀光旅遊網。)

【2】「土豆音樂祭」相關內容可參考筆者前文:〈一同種下夢想的金門──2017「土豆音樂祭」〉。


其他文章
  • 回桃看藝術節──一場淘氣的藝文鬥陣 | 黃馨儀
  • 行進顯影,找回身體的叛逆與自由 | 黃馨儀
  • 關於成為真正的人:祭儀‧劇場‧行為藝術 | 黃馨儀
  • 在《無用之地》的《入夜風景》 | 黃馨儀
  • 過載的是世代,還是文化平等的可能? | 黃馨儀
  • 劇場與改變現實的魔法──專訪Tânia Faria | 黃馨儀
  • 不被時間打敗的築夢者:專訪Paulo Flores | 黃馨儀
  • 像瘋馬般前行:Òi Nóis的劇場美學 | 黃馨儀
  • 走至不惑:以劇場實踐烏托邦 | 黃馨儀
  • 持續對抗暴虐的現實──巴西民眾劇場的政治意識 | 黃馨儀
  • 回到民眾劇場的搖籃:巴西 | 黃馨儀
  • 失效的非典型空間演出──當環境成為布景 | 黃馨儀
  • Junta──獨立共構的藝展 | 黃馨儀
  • 《潮池流轉》──以記憶與創作在時代灘頭留下貝殼 | 黃馨儀
  • 身入金門(下)──島嶼梳理與回歸的困境 | 黃馨儀
  • 身入金門(上)──遇見邊緣的豐厚與荒廢 | 黃馨儀
  • 一同種下夢想的金門——2017「土豆音樂祭」 | 黃馨儀
  • 趣味平行藝穗節,藝術歪斜到日常——「酥壓療癒時光」 | 黃馨儀
  • 《等待果陀》──映照在演出之外的劇場脈絡 | 黃馨儀
  • 談老空間的脈絡活化──台中散步觀察 | 黃馨儀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