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家,2012環境藝術展

 家,2012環境藝術展

 

「是什麼使今日的家庭變成如此的不同、如此的有魅力?(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

 

1956年,普普藝術大師理查‧漢彌頓(Richard Hamilton)用拼貼的方式,完成了「什麼使今日的家庭便得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這件作品,也揭示了現代生活的來臨──時尚、便利與科技成為「家」不可獲缺的組成元素。但半個多世紀過後,那些我們所奉行的圭臬(時尚、便利、科技),似乎正讓「家」的條件逐一崩毀,甚至也讓承載「宜室宜家」的土地環境面臨到嚴重的工業污染。

 

於是,2012年在駁二藝術特區的C5倉庫,地球公民基金會與藝術家林建佑、林韋佑、蘇家賢、黃法誠等,將對大高雄的居住環境提出「家」的省思,用裝置藝術的呈現方式,來促使人們重新反省科技文明生活背後的生產模式,重新建構我們對於家的理解與想像。

 

1.宜室宜家‧魅力無限

乍看之下有著舒適沙發,液晶電視,和室地板的空間,是多數人所設定的「家」的規劃;但是環繞在木頭地板外的,卻是用機油與墨汁所營造出來的黑亮水池。如此衝突的場景,事實上就是在告訴觀眾,在和室地板的底下,有著我們所忽略的污染水。「家」的屏障,並不足以阻擋象徵污染物的機油與墨水的臭味。藝術家運用開放體驗的空間,讓民眾在「魅力無限」的家中行走坐臥,讓「味道」提醒著觀眾的鴕鳥心態,並重新審慎思索家之於環境的定義。

 

2.宜室宜家‧昧力無限/之一

高雄的城市是美麗的,視平面之上,似乎很美好,但視平面以下,卻是大面積的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永無停止的空氣污染及受害者的抗爭。

 

在「昧力無限/之一」的展場中,於入口處即可看到許多觀眾將鼻子湊近「污染河川」的水瓶直聞,然後表情扭曲難受。展場的上方,懸掛著高雄市的行政區域圖案,拉長而後延伸出兩側的展示平台,許多紙房子就放在展示的平台之上,象徵著視平面上居住美好的假象;而平台下方則設計成多個抽屜,拉開就有相關的大高雄污染報導及污染物的陳列。

 

藝術家用裝置作品上的地平面,暗示著高雄居住環境的「看見‧看不見」,作品地平面下的抗爭報導與污水、廢泥土的陳列,都在提醒觀眾,即便高雄如今的城市風貌已相當美麗,但城市環境的內在呢?居民生活的品質呢?「家」是否真的乾淨安全呢?

 

3.宜室宜家‧昧力無限/之二

這黑色油亮的巨大展品,解說人員若沒有對我說,我可能得花一些時間才有辦法辨識它是一隻泰迪熊。這是一個由五百份的愛心絨毛玩偶,所拼湊出來的泰迪熊。而染上油料的黑色巨型泰迪熊,則象徵著石油開採過程中,因漏油而導致死亡的大批動物們。

 

地球公民基金會在部落格中寫到:募集的過程有很多感人的小插曲。中間這隻小豬,就這麼躲進西式信封,悄悄來到基金會。右上角的貓偶,是陪伴主人從小到大的好朋友,主人雖萬般不捨,但是堅持要讓它完成更有意義的任務。花蓮五味屋的孩子,一次寄來七大箱玩偶,一時間我們還以為是誰要搬家…。這是一件溫暖卻又發人省思的作品,特別是當看展的孩子就趴在黑色的油料旁邊…。

 

 

 

4.宜室宜家‧昧力無限/之三

我們都需要一個家,於是為了「保護」這個夢想,「昧力無限/之三」讓觀眾體驗了保護家園的抗爭活動。藝術家先在裡端的白牆上繪製了工廠的簡單構圖,並在左側的白牆播放受石化工業等污染區域的民眾抗爭紀錄片,然後在展場入口準備了五顏六色的沙袋讓民眾投擲牆壁。讓民眾在丟擲的過程中,開始替黑白的工廠構圖牆上色,藉著觀眾「保護家園」的行為,隱喻重新改變污染環境的可能性。

5.宜室宜家‧可能無限

「好的設計就像大自然,沒有浪費這回事!」這是「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這本書最核心的討論議題。的確,在探討產品開發的過程,我們應該要思索的是,如何讓「生產」到「消費」形成一個圓,而不是一條終將通往廢棄終點的直線。在「可能無限」展場中地球公民基金會與藝術家一同為生活、環保與發展找答案,會場擺放著讓人驚豔的「紙杯」燈,還有一張分析著各個展場「展完」後的展品處理計畫。這是「環境藝術」展內的原則---如何讓展品在展覽完後不成為廢棄物。許多展覽若沒有系列架構與環保思維,一場展覽所耗費的周邊材料與物資,真的就是一場資源的浪費。於是,「可能無限」將這次展出的展品與展場空間創造出的廢棄狀態,都一一說明了處理與後序規劃,讓環境永續的信念延續。

 

 

環境藝術所包含的執行與展示層面很廣,除了讓作品進入自然環境中做連結陳設的「地景藝術」概念外,另外一種就是透過社群/區介入、公共議題或是展館展示陳列等模式來試圖引起群眾討論,或是改善環境本身的問題。在後現代藝術興起後,藝術本身所包含的社會公共性是無法被抹滅的。於是,當「家」的概念已因為社會、環境、生態與生產等議題面臨威脅時,「家」所要展示的就不只是個人的居住空間而已,更深一層的理解應是:當我們在保護爭取我們的生存權時,是否可以重新再思考何謂「美好生活」的概念!

 

資料、圖片來源:

http://eae2012.blogspot.com/


其他文章
  • 你們都太快了!! | 崔綵珊
  • 如同嬰兒般地光屁股 | 崔綵珊
  • "藝評"---文化權力?客觀論述? | 崔綵珊
  • 「視覺震驚」及「假設為主觀」的旁觀者 | 崔綵珊
  • 風格流派時期的「不入流」--- 莫迪里亞尼 | 崔綵珊
  • 藝術教育「待」轉彎 | 崔綵珊
  • 不便之真相:新環境主義藝術在旗津 | 崔綵珊
  • 遇見烏托邦:大埔聚落 | 崔綵珊
  • 當空間成為事件 | 崔綵珊
  • 文學入舞‧人生入舞 | 崔綵珊
  • 瀕死沙洲,璀璨回憶 | 崔綵珊
  • 東部發展?還是東部發「斬」 | 崔綵珊
  • 獨樹一幟的詩歌文化館---松園別館 | 崔綵珊
  • Just Do It,讓夢想變近 | 崔綵珊
  • 文化,讓臺灣國旗變大! | 崔綵珊
  • 文化深「身」耕---美濃黃蝶祭 | 崔綵珊
  • 我們該思考文化深耕的問題 | 崔綵珊
  • 「我是人,我反核」的美學態度 | 崔綵珊
  • 看向南方──熱思維徵候展 | 崔綵珊
  • 女人們的白色房間 | 崔綵珊
  • 畫外-離去又將再來(「那個劇團」2012春季演出) | 崔綵珊
  • 從「哈碼星」看文化力量 | 崔綵珊
  • 美麗人生:記憶與懷舊 | 崔綵珊
  • 2012高雄獎 | 崔綵珊
  • 家,2012環境藝術展 | 崔綵珊
  • 水土不服/符----鹽埕、延沈 | 崔綵珊
  • 「由於你的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安娜幻象2012影像行動 | 崔綵珊
  • 祥龍迎「曦」──全臺灣最有喜氣的公共藝術 | 崔綵珊
  • 藝術‧家---201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 崔綵珊
  • 文化生活圈再造--- | 崔綵珊
  • 臨泊‧驛鄉──跨國候鳥在臺灣 | 崔綵珊
  • 潮南音樂節 青年‧表態‧談夢想 | 崔綵珊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