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畫外-離去又將再來(「那個劇團」2012春季演出)

 

那是個午後涼爽的夜晚,我繞進了台南市公園路321巷,來到了郭柏川紀念館。晚間七點半,聚光燈準時亮起…。罩著黑紗的「朱婉華」,緩緩出現在街角,手緊握著手帕,伴隨著身旁黑衣舞者肢體的勾勒,空氣中淡淡飄出了「惆悵、悲傷、糾結、喪禮、回憶…」,她們緩緩地走到郭柏川故居的大門前…。朱婉華透過了黑紗直視著我們,她說著感謝大家到來的話,說著丈夫郭柏川的一生,說著:「我駝著久病的身子,陪著他闖過一關又一關。又因他總是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又不得照顧他如嬰兒一般。我還記得他拿畫筆的樣子,那些畫的筆觸就像是他的人生,他那藝術家的模樣啊!…」而後轉身推開了郭家的大門,帶著我們從妻子的回憶,看畫家郭柏川的一生。

 

環境劇場-我們旁觀,但卻身歷其境

隨著「朱婉華」轉身推門,觀眾們全都落入了1930年代。透過兩個女人的對話,分別飾演虛、實的朱婉華們,讓我們從陰性書寫的記憶,瞭解了郭柏川與朱婉華的一生。就如同看電影一般,會有分鏡的場景,只是這次「那個劇團」帶領觀者進入了環境的場域,藉由分鏡的場景來讓我們感受環境的氛圍…,那前庭的階梯、水缸、大樹;穿廊的植物氣根,美好的日式建築;後院的池塘、草地、小橋…,我們旁觀著,但卻也身歷其境。

 

虛實的意境,偉大畫家背後的軼事

象徵傳統女性的「朱婉華」說:她把悲傷都握在她拳頭裡。而象徵朱婉華內心的「她」卻一次又一次的用情感豐沛的肢體詢問著傳統女性的朱婉華:「女兒去哪了?」藉此觸發彼此情緒的激盪。在郭柏川與朱婉華的故居中,演員吳思僾所揣摩的朱婉華,讓觀眾看到一位身處戰亂漂泊年代的女性,那股如獅般的力量與堅持。


郭柏川的畫投映在白色的窗簾上,有著畫家本人的筆觸,也有著畫家描繪死去女兒的臉龐。影像的虛,畫框的實,在現場框住了兩個「朱婉華」的悲傷,也反映出人生喪親之痛的掙扎。撫摸白幕上的女兒臉龐,虛與實的「朱婉華們」幾近崩潰,她們說郭柏川的故事,也演出了郭柏川背後的愛情、親情與友情。跳脫了男性的表層論述,導演吳思僾用女性潛藏的生命力,重新讓觀眾思索戲劇與現實社會、歷史價值對於「成功男人」背後的包容與支持。

 

 

戲劇×解構的佛朗明哥

在《畫外》的劇中,編、導、演皆在其中的吳思僾,解構了我們對於佛朗明哥舞的傳統印象,她留住了佛朗明哥的澎湃情緒與舞者的肌肉線條,但卻除去佛朗明哥的華麗。吳思僾說:「我就是要完全的拆解它,希望它只剩一隻手或是一隻腳,但卻要留下豐富的情緒。」在兩人的相乘之下,吳佩芬的肢體襯著吳思僾的戲劇,就瞬間讓《畫外》有了某種奇特的厚度與質量,無論是聲音、肢體、影像或是任何形式的對話,通通缺一不可。

 

當「郭柏川故居」遇見「那個劇團」

郭柏川與朱婉華在《畫外》順利演出後,「那個劇團」的藝術總監楊美英便分享她對於《畫外》這齣劇的緣起與開端,她說:「初次踏入公園路321巷日式宿舍群時,真的是驚為天人,於是我就在想,有沒有可能這個氛圍獨特空間不要只有說故事的活動,而能夠有更多的可能性產生。」於是,在 2012的春季,《畫外》就在郭柏川紀念館發生了。導演吳思僾說:「多虧郭為美教授努力維持著郭柏川紀念館,不然我們也見不到這麼漂亮的日式老房子。」

 

 

值得令人深思是,在郭柏川紀念館附近,其實是一整片日式建築的街弄,但因沒有經費維護,所以多半頹圮衰敗,屆時有可能會面臨拆除的命運而獨留郭柏川紀念館。在文化資產保存的思考上,文資的保存一直以來皆須耗費龐大的人力與金錢,但若不是郭為美教授無私地維持郭柏川故居,想必這樣一個漂亮的紀念館也會如同其他建物一般。「那個劇團」在思考的也就是戲劇與文化資產保存相乘的概念,如果有機會藉由《畫外》這齣劇而讓民眾更認識郭柏川紀念館及其附近的日式建築群,那民眾對於文化資產的關注,也許就有可能在這片日式建築群的文資保存上形成一股輿論的風氣,畢竟文化資產保存除了需要政府的支持外,在地民眾的認同與參與,才有辦法真正賦予「文化」的力量。

 


其他文章
  • 你們都太快了!! | 崔綵珊
  • 如同嬰兒般地光屁股 | 崔綵珊
  • "藝評"---文化權力?客觀論述? | 崔綵珊
  • 「視覺震驚」及「假設為主觀」的旁觀者 | 崔綵珊
  • 風格流派時期的「不入流」--- 莫迪里亞尼 | 崔綵珊
  • 藝術教育「待」轉彎 | 崔綵珊
  • 不便之真相:新環境主義藝術在旗津 | 崔綵珊
  • 遇見烏托邦:大埔聚落 | 崔綵珊
  • 當空間成為事件 | 崔綵珊
  • 文學入舞‧人生入舞 | 崔綵珊
  • 瀕死沙洲,璀璨回憶 | 崔綵珊
  • 東部發展?還是東部發「斬」 | 崔綵珊
  • 獨樹一幟的詩歌文化館---松園別館 | 崔綵珊
  • Just Do It,讓夢想變近 | 崔綵珊
  • 文化,讓臺灣國旗變大! | 崔綵珊
  • 文化深「身」耕---美濃黃蝶祭 | 崔綵珊
  • 我們該思考文化深耕的問題 | 崔綵珊
  • 「我是人,我反核」的美學態度 | 崔綵珊
  • 看向南方──熱思維徵候展 | 崔綵珊
  • 女人們的白色房間 | 崔綵珊
  • 畫外-離去又將再來(「那個劇團」2012春季演出) | 崔綵珊
  • 從「哈碼星」看文化力量 | 崔綵珊
  • 美麗人生:記憶與懷舊 | 崔綵珊
  • 2012高雄獎 | 崔綵珊
  • 家,2012環境藝術展 | 崔綵珊
  • 水土不服/符----鹽埕、延沈 | 崔綵珊
  • 「由於你的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安娜幻象2012影像行動 | 崔綵珊
  • 祥龍迎「曦」──全臺灣最有喜氣的公共藝術 | 崔綵珊
  • 藝術‧家---201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 崔綵珊
  • 文化生活圈再造--- | 崔綵珊
  • 臨泊‧驛鄉──跨國候鳥在臺灣 | 崔綵珊
  • 潮南音樂節 青年‧表態‧談夢想 | 崔綵珊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