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文學入舞‧人生入舞

文學之於表演,亦或是表演之於文學,這其中相互的關連性早已是相互滋養的狀態。文字所蘊含的想像空間常被藝術家轉化為創作的題材,而透過類似的藝術創作卻又能開啟閱聽者對於純文字的想像。

 

帶著一本來自塔盧莎的書

2012太平洋詩歌節已落幕,但記憶仍停留在開幕晚會時,由中國大陸旅美的流亡詩人貝嶺所朗誦的德語猶太詩人策蘭(Paul Celan)的詩一首:

帶著一本來自塔盧莎的書

              所有詩人都是猶太人

                           ——瑪琳娜·茨維塔耶娃

 

大犬星座,從

座內那顆亮星和那顆

矮星,它們一起編織

沿著朝大地折射的路,

 

朝山客手杖,也在那裡,南方的,異鄉的

近乎一根夜纖維,

如同死無葬身之地的文字,

遊蕩

在這禁界,抵達

目的地、石碑和搖籃。

……

……  (文中省略)

……

從這座橋的

石墩,從這兒

縱身躍入

生命,他已學會

用傷口飛翔,——從

米哈波橋。

橋下奔流的不是奧卡河。可是

愛多深啊!(朋友,這也是西里爾字母,

我曾騎著它跨過塞納河,

騎著它跨過萊茵河。)

……

此詩的文字是美麗且沈重的,彷彿預告了八年之後詩人的悲劇:1970年4月的一個深夜,策蘭從米哈波橋投塞納河自盡;5月1日,其屍體在河的下游被發現。與詩人貝嶺搭配的是一個女藝術家,在貝嶺朗誦的過程中,演示著詩中的情景與策蘭的情緒,她透過紅毛線來表示記憶及血液,讓貝嶺將其右手的紅毛線環慢慢剝落。右手是書寫的象徵,而生產的過程中也反映出作者自身的經歷與回憶。無論是中國旅美流亡詩人貝嶺或者是德語猶太詩人策蘭,某種程度上,其實他們都是將「母語」當作了祖國,又或者說,祖國就是他家鄉的口音。

「沒有太多繁複的動作,有的就是與詩人貝嶺間彼此的紅毛線拉扯、糾結,在詩被朗誦的當下,又或者是紅色血液塗上身時,我所要呈現的不過就是在時間的進程中,策蘭在詩裡所有的記憶罷了。」女藝術家Lise說著。這不禁讓我聯想到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留住一切親愛的〉裡頭所提到的「死者經濟學十二論」其中的第六:根據死者的生命記憶,死者知道,建構的時刻,同時也是崩解的時刻。只要活過,死者就不可能是無生命。

的確,若藝術家是用詩人策蘭的立場來進行創作,那根據約翰‧伯格(John Berger)的論述,若重新詮釋死者的生命記憶,在做創作的建構過程中,其實也正是德語詩人策蘭的生命崩毀展示…。

 

單‧身

而不同於流亡,母語、祖國及迫害的文學與舞搭配,稻草人現代舞團即將上演的「單‧身」就是根據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小說《孤獨及其所創造的》為創作靈感及文本發想,由擅長將肢體與主題作密切配合與貫徹始終的編舞者羅文瑾,與『影響.新劇場』藝術總監呂毅新合作,並加入編舞者自傳式的內容鋪陳,創造一齣講述個體與自我、個體與家庭、以及個體與社會表裡相互矛盾對立的超寫實舞蹈劇場作品。註[i]

舞劇描述的是「時間」、「生命」及「無法死亡」的一個狀態,編舞者羅文瑾從〈孤獨及其所創造的〉小說畫面中,擷取創作靈感,這與保羅‧奧斯特一樣,皆是探討對父親的記憶及生命,而後羅文瑾將創作進而發展到「單」身的一個狀態。在此,「單身」是指單獨的個體與身體,她形容有一種形態的人,就是一個自世界退隱的人類,ㄧ個自社會退隱的個體;是ㄧ個自家庭消失的成員,ㄧ個自生命消失的自我!如同保羅‧奧斯特在書裡所寫的「他不像一個佔據空間的人,倒像以人的形式出現的一快無法貫穿的空間。這個世界自他身邊彈開,在他面前碎裂,有時則依附著他---但不曾貫穿他。」

在舞出這樣的動作同時,那無法逃離框架的她,即便頭髮亂了,衣服皺了都還是會有所謂的「規範」來將之撫平,弄整齊,在人生被掌握與操控下,離群索居的就是內心深處的靈魂,於是由孤獨所創造出的「游離」與「分裂」,在肢體的闡述中,便表達出與文學相乘之《孤獨及其所創造的》擴大想像。

 

「跨」字之消弭

無論是2012太平洋詩歌節的詩文舞蹈演出,又或是稻草人現代舞團的最新力作「單‧身」,文學與舞蹈的跨界其實早行之有年,更甚者也許可說,只要是藝術,就免不了得「跨」,但到最後似乎也不太需要刻意強調「跨」這個字,因為一切的結合就是如此的自然,彼此相互成為靈感的發想。劇場式舞蹈在現今表演藝術中已是一種語言,當文字幻化為皮膚、眼神、髮、指尖與姿態時,視覺所迸發的想像,絕對是讓觀者大呼過癮,就如同稻草人現代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所說:「我在做的不過是將閱讀出的文學畫面融入舞蹈,將自己生命經驗轉換為戲劇編入舞蹈,最後呈現一種巨觀的人生來貫穿舞蹈!」

 

 

 

資料來源:



[i]http://www.wretch.cc/blog/sakurakk/35485644

稻草人現代舞團Scarecrow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https://www.facebook.com/scdc2010

 


其他文章
  • 你們都太快了!! | 崔綵珊
  • 如同嬰兒般地光屁股 | 崔綵珊
  • "藝評"---文化權力?客觀論述? | 崔綵珊
  • 「視覺震驚」及「假設為主觀」的旁觀者 | 崔綵珊
  • 風格流派時期的「不入流」--- 莫迪里亞尼 | 崔綵珊
  • 藝術教育「待」轉彎 | 崔綵珊
  • 不便之真相:新環境主義藝術在旗津 | 崔綵珊
  • 遇見烏托邦:大埔聚落 | 崔綵珊
  • 當空間成為事件 | 崔綵珊
  • 文學入舞‧人生入舞 | 崔綵珊
  • 瀕死沙洲,璀璨回憶 | 崔綵珊
  • 東部發展?還是東部發「斬」 | 崔綵珊
  • 獨樹一幟的詩歌文化館---松園別館 | 崔綵珊
  • Just Do It,讓夢想變近 | 崔綵珊
  • 文化,讓臺灣國旗變大! | 崔綵珊
  • 文化深「身」耕---美濃黃蝶祭 | 崔綵珊
  • 我們該思考文化深耕的問題 | 崔綵珊
  • 「我是人,我反核」的美學態度 | 崔綵珊
  • 看向南方──熱思維徵候展 | 崔綵珊
  • 女人們的白色房間 | 崔綵珊
  • 畫外-離去又將再來(「那個劇團」2012春季演出) | 崔綵珊
  • 從「哈碼星」看文化力量 | 崔綵珊
  • 美麗人生:記憶與懷舊 | 崔綵珊
  • 2012高雄獎 | 崔綵珊
  • 家,2012環境藝術展 | 崔綵珊
  • 水土不服/符----鹽埕、延沈 | 崔綵珊
  • 「由於你的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安娜幻象2012影像行動 | 崔綵珊
  • 祥龍迎「曦」──全臺灣最有喜氣的公共藝術 | 崔綵珊
  • 藝術‧家---201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 崔綵珊
  • 文化生活圈再造--- | 崔綵珊
  • 臨泊‧驛鄉──跨國候鳥在臺灣 | 崔綵珊
  • 潮南音樂節 青年‧表態‧談夢想 | 崔綵珊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