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月之暗面-卡諾的現實展演,提爾的背後狙擊

 

月之暗面--

卡諾(Cano)的現實展演,提爾(Zarraluki)的背後狙擊

/黃絲純           /大未來林舍畫廊提供

    歐美當代藝術家何塞-馬利亞・卡諾(José-María Cano) 日前於大未來林舍畫廊舉行個展──月之暗面,在題目的之選擇上與日光大道藝術空間曾展出的金‧提爾(Guim Ti_ Zarraluki)的策展名稱如同一側—「月之暗面」均為命題元素。在月的探討上,筆著於首篇「潛意識的社會心理學—金‧提爾(Guim TióZarraluki)的肖象宣示」以淺白的日神月神進行表徵式的討論,將提爾的肖象創作就直接的類隱性為阿波羅和愛奧尼索斯的同感心醉神迷,並還試圖釐清二者的分層交界,殊不知,在人性理路上的本質中,提爾的月之暗面是為人的潛意識深層內面,人有正面思考亦有負面思緒的一面。而每一張臉孔就是他隱藏在光之底下的陰影部份,可說是 shaddle。然,提爾自己最後圓了這個夢,「月本身沒有暗面,因為她本身就是暗面本身」。這樣的震憾回歸人性的弱點;我一直在這邊照耀著你,你因我而旋轉,然給予您身上的氣行運轉卻都髒污不堪,讓人於強光下無所遁形。每一個在月光下的天使臉龐,與日光接觸了成為殘骸片段,變成提爾所研用的「眼睛手術」所以光感鑑人。提爾的集體潛意識將現今流行社會的外觀全數打回本質,僅管您的眼睛已不再如原初般,因人工手術而變得更美了,但你的心的醜陋形態卻是眾人所觀眾人所感。

    卡諾是一個流行音樂人出身,他有太多的商業現實經驗,月之暗念之於他就是將所有關於金錢的每一環節揭露於世,它一是一種持誠實的生意人,也通常占有大多權利更替的幕前人,揭諸是讓他獲得更高權位和聲譽的商業模式,在這個場域內,它是藝術,我何樂不為?

    1959年出生於西班牙馬德里,卡諾以流行音樂藝人身份,聞名於80年代的歐洲和拉丁美洲。直到2002年左右,他才重拾早年對於藝術的學習和熱情,投身創作,以熱蠟畫(encaustic)作為他最主要的藝術表現形式。「華爾街日報」、「華爾街100」系列是以全球政經名人的肖象插畫為素材《The Wall Street One Hundred 》,模特兒面容並為創作中的一部分。時尚和金融的雜交是最為可觀的經濟戰鬥力。卡諾用熱蠟畫的方式將每一個要被表現的對象,他挑選了《Angelina Jolie》;現今公認最美麗又具公益形象的專業演員。《RM-Kate Moss II》、具千萬風情的《RM-Modonna(瑪丹娜)》、《Why it Pays to Have an Eye on the Market》何以我們要在多一分鐘專注市場,因為這個市場的運轉是分秒動悉的,當別人多了那一秒則他是下一個Bill Gates華爾街金童,所以我們能不多留心一秒鐘嗎?《WS100-Bill Gates》、《WS100-Jack Welch》。

Jose Maria Cano - Art is a Waste of Time-Angelina Jolie

      Jose Maria Cano - RM-Kate Moss II

Jose Maria Cano - RM-Modonna

Jose Maria Cano - Why it Pays to Have an Eye on the Market

 Jose Maria Cano - WS100-Jack Welch

Jose Maria Cano - WS100-Bill Gates

Jose Maria Cano - WS100-Steve Jobs

    除了激勵觀者的視覺想像,卡諾向觀者揭示整個流行文化的象徵性權力性質,在藝人的華麗表徵下便是一層一層金錢權力的堆積,它的象徵性權力主要是指兩方面的內容。首先,它是由各個象徵、符號、密碼和信息所構成。各種物質性的流行文化產品,其價值並不在於它作為一般商品所固有的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而是它的「身份價值」(identity value)。[1]在卡諾所使用的人物下,在集合眾多價值的現今單位來看,身份的確立是所有全數的社會意義。在他的其他作品中《離婚》系列亦是他的代表之一,和前妻的離歡訴訟過程,每一個文件的呈現都是一次的揭示。實驗層面的文件的樣式是卡諾現階段的最好展演。

    如果說提爾為這個操盤手的心理狀態,則表現於當前的現實呈現即是卡諾的現實人生。日因月蝕而有暗面就如人有悲泣而有哀傷,一體之二面成就一個完整的個體,將一個內容以剖析的方式來呈現,這樣的作品是誠實的,能引人入勝的,卡諾以金融面來融入民眾,一個比較功利的文件勝利,提爾以心理體受的潛藏狀態來感受,若說卡諾是現實展演,則提爾則是背後的狙擊手。


[1]高宣揚著,《流行文化社會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pp.246-247。


其他文章
  • 非西方的文學共振— 「赤道二三五—東南亞文學論壇」 | 黃絲純
  • 原型下的共感依歸-- 談黎志文「夢‧主體」 | 黃絲純
  • 生活即旅程— 側寫「另一種旅行紀事」 | 黃絲純
  • 躁動現實下的一抹微笑—談2015亞洲雙年展「造動」 | 黃絲純
  • 科學家與少女底下的菲勒斯意志 | 黃絲純
  • 由物自體走向自我本位的符碼轉換—談劉哲榮 | 黃絲純
  • 正史或是野史—淺談國美館之刺客列傳 | 黃絲純
  • 記憶‧觀點‧意識—2014高雄藝術博覽會 | 黃絲純
  • 現實生活中的彼德潘童話—談林雅萍創作 | 黃絲純
  • 循序漸進的漲停板—2014台中藝術博覽會 | 黃絲純
  • 大時代與小人物的共振生發—談「新上漆的攪拌機」 | 黃絲純
  • 意象似的繁花歸宿—張耀煌的「人間‧歸宿」 | 黃絲純
  • 當女孩已成為故事主角— 談何孟娟作品中的物化功能性 | 黃絲純
  • 「超空間」下的時間消逝—談金芬華的女性意向 | 黃絲純
  • 社會寫實的朗朗上口 --談柳依蘭與她的女人們 | 黃絲純
  • 資本主義的漸層政治性— 談大島成己的白熱化攝影術 | 黃絲純
  • 台灣繪畫的現代主義之父—陳澄波 | 黃絲純
  • 蝴蝶效應的世界轉動-郭東榮 | 黃絲純
  • 將星宿結晶化的米羅神話 | 黃絲純
  • 帶著走的隱形地圖— 談劉哲榮、黃耀鋅與王鼎超 | 黃絲純
  • 同一處的上下跳躍—許維穎的遊牧思想 | 黃絲純
  • 我就是這樣可愛的泥土 —曾章成個展 | 黃絲純
  • 一部戰鬥機器的防禦機制— 從金‧提爾到何塞-卡諾 | 黃絲純
  • 月之暗面-卡諾的現實展演,提爾的背後狙擊 | 黃絲純
  • 返常=回家?一個觀看2013年亞洲雙年展的新觀點 | 黃絲純
  • 潛意識的社會心理學— 金‧提爾的肖象宣示 | 黃絲純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