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大時代與小人物的共振生發—談「新上漆的攪拌機」

 

大時代與小人物的共振生發—談「新上漆的攪拌機」

 

文/黃絲純  圖/黃絲純攝影

    彰化師範大學的美術館正展出由台灣和大陸年輕新銳的聯展,策展人于久祺用藝術家黃永砯將《中國繪畫史》和《現代繪畫簡史》在洗衣機裏攪拌了兩分鐘,之後攪拌而成的紙漿堆放在木箱中展出這件作品,借由古今中外的傳統文化象徵在這裏爛成一團糊狀的景觀,以當代的手法表現固有的文化傳統,以及新和舊的交融狀態。

    中國的藝術發展,歷經10年文化大革命的洗禮下有了時代上的斷層,然此次展出的大陸年輕藝術家,個個都想表達整個大中國的文化背景,他們想要溯這個大時代的根,經過咀嚼後反應這個大時代背景的文化意義和內涵。反之大歷史的敘述,台灣的藝術家表現為自己的超人意志,每一件作品都是自己的經驗積累所反應的個人意志。若將大陸藝術家隱喻為大時代,則台灣的新銳們便是小人物的代表;沒有歷史的束縛,都是小人物們的喃喃自語,為自己發聲的藝術表現,這亦是1980年代之後的自由解放,後現代的個人精神獨立狀態。

    此次展出的大陸藝術家,許多都是東北師範大學美術系的老師。東北師範大學專業創作油畫組畢業的王書煜,現今是自由創作者。他的《源理合一》、《赤劫》,講述大生態之下的物理變化與陰陽調合。王彪為吉嶺美術館的展覽部主任,內陸知名學者秦秀傑的研究生,其《門系列—新華門》,以傳統廟宇來作為創作元素。王灼為東北師範大學油畫創作和實驗藝術系的老師,他的《燕幾圖-他-山》、《燕幾圖-它-塌》,以古書中的中國燕幾山為母題來作延伸創作。栗微亦為東北師範大學美術系老師,專教油畫和設計,作品《假山》、《在國旗下》,講述在現代的社會中,女性對婚姻的價值觀,只要物質的麵包便可捨棄柏拉圖的愛情,面具下的女子人心隔肚皮,已經物質化的社會現狀。以上屬於保有大陸地區歷史文化的直接作品,而崔明瑗的《語之藍》、《語之蓮》,以具動感的藍色有機帶狀物來表現話語的韻律感和蓮花樣;屬於大歷史下的人物自白,其創作較其他不同源為韓國研究所畢業,現今任職於吉嶺美術館。馬立華為中國美術協會副主席周長江的研究生,為華東師範大學的學生。其《演講者》、《沉思》,以法式意識流的筆觸畫出演講者和沉思的思想,抖動的線條表現了創作者的意識思考過程,類思維之下的斷斷續續、綿延不絕,也顯示創作者的存在感。劉洋為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老師,已專教油畫10餘年,他的《白色風景NO1》亦是跳脫大歷史框架的自白書寫,將類似書的一個個白色物堆滿整座山,將之稱為白色風景。栗壯志《木馬回憶》、《涅瓦河畔》、《我們沒有距離1》、《我們沒有距離2》,亦是喃喃的自我書寫,由兒時回憶的木馬到鮮豔的涅瓦河畔,而兩、三個顏色的單色畫,畫出馬路來表我們沒有距離,冷靜的色調將你和我串聯起來,馳騁的馬路上更表現彼此的歸心似箭。何銳為湖北美術學院畢業,現自行成立裝置、行為藝術設計公司。作品《一步登天》、《方寸之間》不禁讓人莞爾一笑,以鞋子來作創作,並且命名詼諧,以成語的方式命名,更顯中國這個大歷史的地大物博,文化悠久。

 

 崔明媛《語之蓮》,壓克力顏料、畫布,72.7x90.9cm,2012。 

 劉洋《白色風景NO1》,油彩、畫布,150x200cm,2012。

 栗微《假山》,油彩、畫布,140x180cm,2013。  

 何銳《一步登天》電腦鍵盤、裝置,尺寸不定,2013。

相較之,台灣的藝術家每個唱著自己的歌,故以小人物來謙稱其創作。張子晴現為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生,她的創作以壓克力畫出《一冬》、《對岸的你》等,以鮮豔的壓克力色彩壓出葉子狀筆觸,鋪排圍繞,團團錦簇的似花葉子,其鮮豔的配色,十分討喜。黃韶瑩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其裝置《多可愛》以羽毛做為元素將之層層疊疊而上,形構溫暖而又可愛的裝置氛圍,故將之命名「多可愛」。大葉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畢業的劉哲榮,是現今台灣藝術圈呼聲極高的新銳之一,其《No系列》,以皮帶捆著動物,將動物一個個綁著像是皮箱般的可拖著走,似乎可以是可以帶著走的行李,將寵物行動化、輕便化到可攜帶,象徵整個物世界的反轉;藝術家並表示雖然材質是FRP而非銅,它的價值卻是比銅還驚人,他想要表達的是物價值的反轉。藝術家世界和現實世界價值的辨証關係。邱建仁《憑空的想像》以油彩畫出一個個的方型、然後組構為我的形象,因此訂名為憑空的想像,同為台北藝術大學畢業的學生,探討人的意識在不同時間性和空間性的變化,畫筆上,每個格子都是筆觸為之的時空組構的意識流,X和Y軸的變化是邱建仁討論的焦點。張騰遠為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現駐村美國,其作品動物學系列延續之前的鸚鵡人,一樣在探討環保,以反諷的角度來談人和動物之間的關係。《動物學第三章》、以動物為題,畫出各種生態的動物觀。張育嘉從美國駐村回台,本身有一個樂團,在創作之餘,都在從事樂團的演出,《牛頭馬面》、以人的身體並以牛的頭馬的面,中間並抓有一人的圖像,暗喻人在死後思想仍是被異世界的生靈所控制著。蔡士弘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麵包店的突襲》、《餐桌上的野餐》,以想像的空間來作麵包店的突襲及餐桌上的野餐,日前亦是前往美國發展。賴威宇的《愛》、《趴著》、《飛行中》,本身為台灣藝術大學畢業,其創作中帶有許多台灣的歷史。《趴著》、《飛行中》,以壓克力的色調畫出油彩的筆觸。陳明德為亞洲大學美術系的老師,《山丘2》、《隔音牆》以遠景模糊、近景精緻的筆觸來表現山丘下的房子和馬路旁的隔音牆,似乎在辨證物與我之間的交感距離。

 張子晴《一冬》,壓克力顏料、畫布,125x100cm,2014。

  劉哲榮《No.1》,FRP,28x30x58cm,2012。

    丟下歷史的包袱,台灣藝術家個個都有自己的故事,物的自身辨證關係形構循環的體系,從而開展一支支的生根花,每個創作者都是一個根。大歷史和小人物的創造生發迸出綺麗的藝術史交織,它既不專屬唯心也不全屬唯物,而是百花齊放的後現代新鮮樣貌。極為符合黑格爾的正反合歷史演進史;A式+B式=C式的創作極為符合當代藝術家的實驗風格,有著前人的影子再予與創新就等於新的藝術演進史。黃永砯將《中國繪畫史》和《現代繪畫簡史》在洗衣機裏攪拌了兩分鐘,之後攪拌而成的紙漿堆放在木箱中展出這件作品,在這之中,作品有A(《中國繪畫史》)、有B(《現代繪畫簡史》),也產生了C(木箱裝置)。此即是藝術家創造的部分。

    在此次的展出中,因為學成的不同,大陸藝術家多是東北師範大學的老師或是畢業生,其創作的脈絡有一個歷史可循,相較之,同是內地的崔明瑗的《語之藍》、《語之蓮》,其留學韓國的背景不同,表現的藝術語彙也不一致,是為大歷史中罕見的小人物,運用水彩的原理來繪出舞動的水波紋感來表現說話話語的過程和樣態,然語之蓮的蓮字是有中國內蘊在內的,蓮花原屬中國固有植物,以此來象徵大中國也是一個很好的隱喻。而觀台灣的樣貌,小人物們一個個不是從美國回來,便是要前往美國,他們更關心的是時空以及整個全球環境的問題,看到劉哲榮、張騰遠和邱建仁的作品便可知,他們已突破大歷史的枷鎖,希望透過自身來影響整個環境歷史,透過反轉,來影響生態。大歷史和小人物的共振生發是有時間性的線性脈絡的,而在大歷史的線性脈絡之下小人物又進行反轉空間性,希冀透過作品來達到歷史辨証。

 


其他文章
  • 非西方的文學共振— 「赤道二三五—東南亞文學論壇」 | 黃絲純
  • 原型下的共感依歸-- 談黎志文「夢‧主體」 | 黃絲純
  • 生活即旅程— 側寫「另一種旅行紀事」 | 黃絲純
  • 躁動現實下的一抹微笑—談2015亞洲雙年展「造動」 | 黃絲純
  • 科學家與少女底下的菲勒斯意志 | 黃絲純
  • 由物自體走向自我本位的符碼轉換—談劉哲榮 | 黃絲純
  • 正史或是野史—淺談國美館之刺客列傳 | 黃絲純
  • 記憶‧觀點‧意識—2014高雄藝術博覽會 | 黃絲純
  • 現實生活中的彼德潘童話—談林雅萍創作 | 黃絲純
  • 循序漸進的漲停板—2014台中藝術博覽會 | 黃絲純
  • 大時代與小人物的共振生發—談「新上漆的攪拌機」 | 黃絲純
  • 意象似的繁花歸宿—張耀煌的「人間‧歸宿」 | 黃絲純
  • 當女孩已成為故事主角— 談何孟娟作品中的物化功能性 | 黃絲純
  • 「超空間」下的時間消逝—談金芬華的女性意向 | 黃絲純
  • 社會寫實的朗朗上口 --談柳依蘭與她的女人們 | 黃絲純
  • 資本主義的漸層政治性— 談大島成己的白熱化攝影術 | 黃絲純
  • 台灣繪畫的現代主義之父—陳澄波 | 黃絲純
  • 蝴蝶效應的世界轉動-郭東榮 | 黃絲純
  • 將星宿結晶化的米羅神話 | 黃絲純
  • 帶著走的隱形地圖— 談劉哲榮、黃耀鋅與王鼎超 | 黃絲純
  • 同一處的上下跳躍—許維穎的遊牧思想 | 黃絲純
  • 我就是這樣可愛的泥土 —曾章成個展 | 黃絲純
  • 一部戰鬥機器的防禦機制— 從金‧提爾到何塞-卡諾 | 黃絲純
  • 月之暗面-卡諾的現實展演,提爾的背後狙擊 | 黃絲純
  • 返常=回家?一個觀看2013年亞洲雙年展的新觀點 | 黃絲純
  • 潛意識的社會心理學— 金‧提爾的肖象宣示 | 黃絲純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