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在地色彩-大型展會裡的主體塑形

  12月甫結束的「2015臺灣設計展」,在16天內締造將近20萬人次的佳績。原本多次於臺北、高雄等大都會舉辦的臺灣設計展,2015年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取得主辦權。此次突破交通與冬季多雨天候的限制,並刷新去年10萬人次的紀錄。由人數觀之,2015臺灣設計展的成功超乎眾人的預期。本展覽成功的核心精神之一,在於融入大量的「在地元素」,讓在地、臺灣甚至國際設計元素彼此交互碰撞、產生對話,而非僅是大型展會的單純移植。

  

  這樣在地的脈絡,首先由「地點」的寓意開始。設計展辦理於羅東「中興文化創意園區」中,讓這宜蘭首座未曾正式公開的大型文創園區,一次掀起神秘面紗。前身為「中興紙廠」是臺灣唯一的公營造紙事業,早期新聞用紙、工業用紙、鈔票紙等皆產出自此。這座紙廠工業遺址,承繼了太平山林業歷史與羅東造紙產業的記憶,在活化之後,將轉化為宜蘭「文化立縣」政策裡另一處重要據地,成為各式文創產業的育成中心。

「噶瑪蘭。林」所代表的木具產業

 

  而以差異化設計來提升城市競爭力的臺灣設計展,不僅應提高在地創意品牌與工作者的能見度,也應匯聚產業的共識和力量,樹立城市的標竿產業旗幟,並為旅遊品牌畫出鮮明的特色。因此在2015臺灣設計展中,推出「采風館」及「染上身」兩個場館,讓獨屬於宜蘭的顏色,打進觀眾的視野之中。

 

采風館 噶瑪蘭。請進

 

  以「噶瑪蘭。請進」為副標的采風館,明確向觀眾傳達出打開大門、歡迎進入這座山海平原的訊息,也成為宜蘭重要文化政策成果的展示平台。

  從設計到製作產業鏈的結合,可在2013年開始每年推動的「宜蘭椅設計大賞」展區窺出端倪。由宜蘭的濃厚人情味為出發,讓「人客來坐!」這一句常說的家常話變成「宜蘭椅」大賽的源頭,每年由臺灣各地及遍布海外的參賽者共同角逐競賽,設計出符合在地精神的「宜蘭椅」。如2014年的冠軍「翻島Bing Dou」搖椅從超過69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以龜山島意象,設計出可正反翻轉多功能的作品。

  而宜蘭旅法國際知名設計師許艷玲也設計300個時裝娃娃參展,帶來「許艷玲的娃娃世界─Tiffany’s Family」。這些如同童話世界裡走出的洋娃娃,是由母親Tiffany與他的八位女兒為故事主軸,許艷玲在300個的娃娃身上,藉由手做的服裝設計,為九位雕塑鮮明個性與多變的場景。這些符合娃娃尺寸的迷擬配件、裝扮、甚至攝影及場景製作,都由許艷玲及其團隊一手打造,從孩提的「童心」開始,以環保的碎布為材,讓時裝設計回歸最原始的樂趣與初心。設計展期間更邀請伊林模特兒舉行時裝秀,真人版呈現Tiffany’s Family成員的衣飾穿著。

  

由Tiffany’s Family娃娃展現的設計時尚

 

  另一位目前在歐美時尚圈當紅的陳劭彥,更是首次回到故鄉,與杜仁葳(Penny Tu)合作影像創作,並由新加坡的新銳藝術家余欣穎(Clara Yee)創作動畫,在「25°N」錄像作品詩意的畫面中,展現大自然元素與時裝交融的想像空間。25°N以三種鏡頭呈現了新生、全盛、和死亡三種不同的生命階段,影像投應在展區內裝置的水池中,交疊出虛與實的寧靜對話,又為視覺故事創造了更多元詮釋的空間。

 

陳劭彥的時裝錄像作品「25°N」

 

染上身 綠時尚。染工坊

  為重要常民美學的藍染文化,在大量化工染料盛行的當今社會,顯得格外珍貴。天然植物染的技法與知識的傳承,在「染上身」的展館手法操作下,一次完整呈現。

  宜蘭早期盛產植物染的植物-大菁,礁溪也是北臺灣重要的染織產業中心。在這裡環繞「環保、健康、文化」的議題發展出來的「綠時尚。染工坊」,邀請染織藝術家陳景林擔任策展人,並與在地展場設計師邱憲章聯手,一同規畫設計。

  進場的長廊大氣地呈現「臺灣經典64色」,各式顏色的漸層是繽紛的原色世界,都由天然植物為染料染製而成,呈現染藝師掌握天然染料的精湛技巧。「時尚應用」區以國內設計師馬毓秀及徐秋宜的作品,凸顯天然染與當代時裝的跨接彈性與想像力。而後區更規畫出可動手實作的「染色培力工坊」,不僅每日提供觀眾免費體驗天然染課程,也推出長期的染工坊課程,由知識與實作兩面,培育染工藝新生代創作者。

「臺灣經典64色」天然染

 

  年度大型展覽的舉行,常容易因完整的結構與過往經驗,落入移植與複製的窠臼。在2015臺灣設計展中,藉由深入探尋在地產業精神,發展出獨自的文化面相,也許正是創造參觀高峰的決勝關鍵,也成為在地自我檢視、建立產業發展脈絡與再次出發的契機。

 

與當代跨接的「綠時尚。染工坊」


其他文章
  • 人物專訪-宜蘭的文化客廳主人 | WT
  • 展覽現場 《舞弄珍藏:召喚/重想/再述的實驗室》 | WT
  • 夢想的舞台-《2016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 | WT
  • 兒藝展覽的想像與實踐-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展覽館 | WT
  • 展覽現場《夏ㄇ一ˋ樂園-創意插畫館》 | WT
  • 展覽現場《如風起時-莊靜雯銅雕創作展》 | WT
  • 人物專訪-宜蘭舊城的新世代推手 林世傑 (二)  | WT
  • 人物專訪-宜蘭舊城的新世代推手 林世傑 (一) | WT
  • 紮根在地的劇團之路-無獨有偶 國際偶戲藝術村 | WT
  • 展覽現場《記憶台灣‧阿嬤的畫-李涼九十作品展》 | WT
  • 東風一瞥-2016臺灣文博會 | WT
  • 地方展會的過去與明日-以良食冒險島為例 | WT
  • 地方美學產業之確立與形象營造-以宜蘭染為例 | WT
  • 「物.理」-物件之外的自由實踐 | WT
  • 展覽現場 《頂真意匠-臺灣美術工藝在宜蘭》 | WT
  • 猴年不失望-「感動猴」彩繪助學特展 | WT
  • 在地色彩-大型展會裡的主體塑形 | WT
  • 冬季裡的展覽熱潮 2015臺灣設計展 | WT
  • 竹工藝與建築家具設計-鈴木敏彥的巨竹系列 | WT
  • 藤森照信與茶室-金光閃閃的「美檜亭」 | WT
  • 再論文化外交-以Vocal Asia人聲樂集為例 | WT
  • 面紗之下的地方文化館3.0 | WT
  • 當「公共藝術」遇上「藝術銀行」 | WT
  • Julien Malland帶來的盛夏彩虹 | WT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