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冬季裡的展覽熱潮 2015臺灣設計展

  由經濟部工業局推動的「臺灣設計展」,在近年間已漸成氣候,成為臺灣年度指標性的博覽盛會之一。脫胎自「臺灣設計博覽會」,從2003年起走出單一城市,逐年在臺灣與各地縣市政府共同主辦合作的機制,也帶入不同的地方特色,讓設計與在地元素激盪交流,也符合博覽會推廣、教育、豐富生活範疇的本質。

  2011年舉辦的「臺北世界設計大展-交鋒」,是此一展覽躍身為國際展覽品牌的關鍵。展區橫跨三地-松山文創園區、南港展覽館及台北世貿展覽1館,除了是當年臺北繼聽奧與花博之後的大型會事,更以「交鋒」為名,直指與世界潮流呼應接軌的主題。自2012年更名為「臺灣設計展」後,為維持大眾熟悉度與品牌推廣,便此定名,接續年年巡迴至高雄、臺北、臺東等地。

2015臺灣設計展盛大開幕式

 

再創新高的2015臺灣設計展

  2015年為期16天的臺灣設計展,是睽違11年後,再度回到宜蘭舉辦的設計展。這一次展覽時間自11月21日至12月6日,延後了往年9月舉辦的傳統,更是遠離寒暑假及夏日辦展的黃金時段,不僅在冬日又是多雨的宜蘭,位置又相對偏離都會,竟締造了高達19萬7500參觀人次的佳績,比展前預期10萬人次高過將近1倍,假日更有日日破萬民眾入園觀展的紀錄,可說是一次短促而美麗的曇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此次的設計展舉辦於羅東的「中興文化創意園區」,是曾是為東南亞最大的造紙廠的「中興紙廠」改造活化,於「2015臺灣設計展」首次開放園區,舉行大型活動。規劃五大展館,總面積共達2500坪,單一主題館即擁有高達800坪的展區,讓設計師與策展人在廣大的空間裡盡情策畫揮灑。

 

Mackers Boom! 設計。精造主題館

 

MACKERS BOOM! 設計。精造

  一走進主要展館,挑高的廠房空間旋即創造了明亮寬闊的視覺效果。以「MACKERS BOOM! 設計。精造」為題,本次主題館策展人邀請到好樣集團執行長Grace Wang一手打造。自從「VVG Something好樣本事」登上全球最美的二十間書店之後,不僅知名度大增,好樣集團更從食事、旅館、生活、設計等不同面向,延伸出VVG Lifestyle的各種生活美學實踐。

  而Grace Wang在此次主題館中推出「前店後廠」的概念,不僅重視精造的設計品牌,更呈現品牌幕後的設計過程。每個小展區常是一體兩面,一半為該品牌的設計展品,一半如同工作室實況轉播,呈現擺設出模型、手稿、器具,或有職人直接於現場實際雕刻杯緣、手縫皮革。使觀眾能直接進入設計者的創意與思考,並共同體驗創新可能的magic time,更深入的產生互動。

  參展的16組設計團隊,以「頂真」精神展現設計職人精造的技藝,創造現代生活產品,也形塑當代的生活風格。如以「手感造物 打造美好生活」為概念的「黑生起司」,架起沉穩鐵架的籠式展台,以黑色為基底,讓對比擴大烘托純白溫潤的杯具。而以設計小朋友智能玩具為宗旨的「江口設計工作室」,展區如同夢工廠一般,兼具細膩與童趣的氛圍,有在天空中漫飛的送子鳥、麋鹿造型的孩童座椅、河馬木製小物等,在溫暖的情感當中,創造屬於孩童的成長世界。其他品牌如物外設計、東海醫院、Meta Design、MOISSUE、蛋造設計、GQ、La Vie等,都由「前店後廠」的概念出發,展現各自的品牌精神。

現場手做的開放式職人工作室

黑生起司-雕刻手感杯具

 

BOOM企業-品牌。精造

  設計展中,除了獨立的設計品牌與工作室,也橫跨企業界,推出由企業參與的「BOOM企業-品牌。精造」館。這在未來將成為宜蘭發展育成產業基地的中興文化創育園區當中,顯得更深具意義。

  企業館以宜蘭產業的三大代表元素「木、布、紙」進行徵選,讓宜蘭的想望藍圖,提早與設計企業架接。在工業設計界成熟發展的「卓玉設計Xcellent」展區中,呈現他們以人文精神出發的設計理念,在飛鳥吊燈中、與畫家奚淞合作呈現中國山水意境的「光明靜好」系列、以及在今年四月文博會首度發布的喜樂系列等,都將對自然美學的追求,以光的形式增添生活的趣味與雅興。而「有情門」企業,則根植於傳統榫接工法,再以現代設計語彙,重新詮釋家具的造型與功能。

 

  此次2015臺灣設計展中不同的展區,扣合大會年度主題「Makers Boom! 設計。精造」,從了解人類的根本需求作出發,並期望以設計的細致專注,來體現對生活的想像。這樣與觀眾對話的展覽手法,以軟性的角度,增添民眾對創意設計價值的認知以及對美學的關注,希望透過設計能Make it for joy,Make dreams come true,也讓所有的Makers Boom!

 

前店後廠的概念呈現

 

猶如實驗室空間的「東海醫院」展區


其他文章
  • 人物專訪-宜蘭的文化客廳主人 | WT
  • 展覽現場 《舞弄珍藏:召喚/重想/再述的實驗室》 | WT
  • 夢想的舞台-《2016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 | WT
  • 兒藝展覽的想像與實踐-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展覽館 | WT
  • 展覽現場《夏ㄇ一ˋ樂園-創意插畫館》 | WT
  • 展覽現場《如風起時-莊靜雯銅雕創作展》 | WT
  • 人物專訪-宜蘭舊城的新世代推手 林世傑 (二)  | WT
  • 人物專訪-宜蘭舊城的新世代推手 林世傑 (一) | WT
  • 紮根在地的劇團之路-無獨有偶 國際偶戲藝術村 | WT
  • 展覽現場《記憶台灣‧阿嬤的畫-李涼九十作品展》 | WT
  • 東風一瞥-2016臺灣文博會 | WT
  • 地方展會的過去與明日-以良食冒險島為例 | WT
  • 地方美學產業之確立與形象營造-以宜蘭染為例 | WT
  • 「物.理」-物件之外的自由實踐 | WT
  • 展覽現場 《頂真意匠-臺灣美術工藝在宜蘭》 | WT
  • 猴年不失望-「感動猴」彩繪助學特展 | WT
  • 在地色彩-大型展會裡的主體塑形 | WT
  • 冬季裡的展覽熱潮 2015臺灣設計展 | WT
  • 竹工藝與建築家具設計-鈴木敏彥的巨竹系列 | WT
  • 藤森照信與茶室-金光閃閃的「美檜亭」 | WT
  • 再論文化外交-以Vocal Asia人聲樂集為例 | WT
  • 面紗之下的地方文化館3.0 | WT
  • 當「公共藝術」遇上「藝術銀行」 | WT
  • Julien Malland帶來的盛夏彩虹 | WT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