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展覽現場《夏ㄇ一ˋ樂園-創意插畫館》

 

  曾經策畫國家美術館《兒童繪本區-雲遊國》的木石研室內建築設計&爻域互動科技團隊,今年度再度投入地方性節慶展覽,為2016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後簡稱:童玩節)打造《夏ㄇ一ˋ樂園-創意插畫館》,以靈活的手法,讓繪本插畫配合多媒體科技的應用設計,使靜態插畫鮮活起來。

  主題《夏ㄇ一ˋ樂園》,呼應了2016童玩節「童心一ㄒㄧㄚˋ」的主題。取夏日之「夏」與注音拼音「ㄇ一 ˋ」字,表達於炎炎夏日之中探索繪本世界中的秘密、遨遊插畫祕境之意。展館前入口的大幅淡色溫柔線條的主視覺意象,是創作者陳狐狸的插畫作品,結合了金棗、蘭花、白鷺鷥、蘭陽博物館等宜蘭特色和主題,以地域性的美好,帶領參觀者穿過黑色布簾,一起走入插畫家、繪本家神秘的創作樂園。

《夏ㄇ一ˋ樂園》插畫入口意象

 

  橫跨一、二樓的三區插畫主題展覽空間,規劃為一樓的數位互動區「遨遊超現實腦世界」、二樓情境藝廊區「探索插畫趣」及手作閱讀區「創意工坊」,讓眼球先生、賴孟佳、陳狐狸、陳上方、詹迪薾、廖書荻、莊蕙文、楊麗玲、陳盈蓉、Nina Edwards等11名創作家的作品,在多媒體互動裝置及立體3D的展覽設計下,讓大小朋友藉著互動和情境,與展覽發生更多對話。

 

靜態之外的選擇-五感藝術體驗

  在充滿動態與水花的童玩節背景情境中,如何激發出孩子們對展覽的好奇心與展示吸引力?策展團隊以繪本為底,以科技為應用,一進門便向觀眾推出「五感藝術體驗」的提案。

    如在「我行我色:一起玩上色」中,讓插畫家眼球先生的作品與多媒體互動遊戲結合,在一個充滿透明與黃色塑膠軟球的球池之中,藉著丟擊大型屏幕,讓原本黑白的畫面在碰擊處產生如同潑漆的特殊物理效果,也隱含色彩疊加的特性、與學習上色著色的教育意涵。

 

 「我行我色:一起玩上色」互動球池

 

  而「夢幻拼貼工場:一起玩拼貼」以宜蘭名產如糕仔餅、三星蔥、棲蘭神木等為題材,經過插畫創作的轉化,再由觀眾參與暗房的動態拍攝,創造出個人專屬的當日圖像。「IN霧作畫:一起玩塗鴉」則和莊蕙文老師的作品結合,將宜蘭五峰旗瀑布的意象延伸為互動背景,瀑布以四季的代表色調為主體,當觀眾在因水蒸氣而產生霧氣的玻璃上作畫,霧氣劃開的圖案會與色彩瀑布融為一體,形成特殊的色彩流體畫,並經由最後的條碼掃描,讓體驗者觀看完整的個人創作畫面。

 

錯落格子的夏日旅行

    二樓探索插畫趣以藝廊的概念設計,呈現插畫及繪本作品。除了靜態壁掛展示外,也將作品內容延伸,在空間內規畫出許多書屋、展間並再現場景,將畫作變成立體,讓觀者走入繪本。

箱格設計的展間,如同藝術家的個人小劇場

 

  展場中的七個小房子,正反錯落,猶如一場夏日旅行,走入每位藝術家的私人展間。如在紅磚牆上展出賴孟佳的作品〈婚禮準備〉,描繪她參與葡萄牙朋友在葡萄園中的婚宴,好友們從世界各處飛來,共同手作婚禮佈置、張燈結綵的溫馨場景。而現場也鋪上草坪地墊,架出白色桌椅並懸掛彩旗和燈飾,實體呈現插畫場景,在節慶和溫暖的氛圍中,頻頻引觀者與之互動拍攝。

  另一個情境式的展示設計,將臺灣首位獲得麥克米倫圖畫書獎(The Macmillan Prize)的首獎作品《探黑Adventure at Night》轉化為立體作品。廖書荻手繪出一位喜歡在夜晚觀察動物的探險家的探黑之旅,隻身一人探訪夜晚中的深海、冰原,甚至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洞穴,在黑暗中以手電筒的光線,探索生命的動靜。構圖大膽的畫面,以多重展板重疊穿透,並以絹布引入光線,不僅創造出另一個與觀者互動的場景,也靈活引導孩子們以不同角度來理解作品。

 

觀眾置身賴孟佳作品〈婚禮準備〉之中

 

  在手作閱讀區「創意工坊」中,則實際的讓觀者靜下心在繪書坊中閱讀各國繪本,或實際手作DIY塗鴉體驗,在看完展覽後,讓觀眾親自繪出自己的線條、色彩及造型。週末則舉辦創意課程,由莊蕙文及陳上方帶領小朋友體會藝術創作的樂趣,或由繪本家親臨現場說故事。

 

由數字主題發想DIY塗鴉作品牆

用眼看,也能動手玩的插畫館

 

  除了引入多媒體科技的助力、以立體再現繪本作品、並兼顧藝術教育和創作推廣課程,《夏ㄇ一ˋ樂園-創意插畫館》在童玩節這地方節慶主題中,試圖以多元的手法,為繪本展覽提出更靈活多樣的面貌。


其他文章
  • 人物專訪-宜蘭的文化客廳主人 | WT
  • 展覽現場 《舞弄珍藏:召喚/重想/再述的實驗室》 | WT
  • 夢想的舞台-《2016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 | WT
  • 兒藝展覽的想像與實踐-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展覽館 | WT
  • 展覽現場《夏ㄇ一ˋ樂園-創意插畫館》 | WT
  • 展覽現場《如風起時-莊靜雯銅雕創作展》 | WT
  • 人物專訪-宜蘭舊城的新世代推手 林世傑 (二)  | WT
  • 人物專訪-宜蘭舊城的新世代推手 林世傑 (一) | WT
  • 紮根在地的劇團之路-無獨有偶 國際偶戲藝術村 | WT
  • 展覽現場《記憶台灣‧阿嬤的畫-李涼九十作品展》 | WT
  • 東風一瞥-2016臺灣文博會 | WT
  • 地方展會的過去與明日-以良食冒險島為例 | WT
  • 地方美學產業之確立與形象營造-以宜蘭染為例 | WT
  • 「物.理」-物件之外的自由實踐 | WT
  • 展覽現場 《頂真意匠-臺灣美術工藝在宜蘭》 | WT
  • 猴年不失望-「感動猴」彩繪助學特展 | WT
  • 在地色彩-大型展會裡的主體塑形 | WT
  • 冬季裡的展覽熱潮 2015臺灣設計展 | WT
  • 竹工藝與建築家具設計-鈴木敏彥的巨竹系列 | WT
  • 藤森照信與茶室-金光閃閃的「美檜亭」 | WT
  • 再論文化外交-以Vocal Asia人聲樂集為例 | WT
  • 面紗之下的地方文化館3.0 | WT
  • 當「公共藝術」遇上「藝術銀行」 | WT
  • Julien Malland帶來的盛夏彩虹 | WT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