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地方展會的過去與明日-以良食冒險島為例

 

  追溯臺灣的文化政策,由各縣市舉辦全國性活動的風氣,是由1993年文建會提出「地方自治化」的構想,希望去中央集權化所造成的隔閡,將過去辦理「全國文藝季」的傳統交由縣/市政府辦理,並強調地方特色的形塑與建立。1996年開始推行「縣市小型國際展演活動」政策,當年度最亮眼的案例,便是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誕生。而由2000年開始舉辦的另一個大型地方展會「宜蘭綠色博覽會」(後簡稱:綠博)也是同一個文化政策脈絡裡的時代產物。

  然而跟得上浪潮容易,能夠一直留在聚光燈下,則又是另外一個挑戰。綠博自首屆2000年以來,似乎仍維持在平穩的水準之上。一到春意濃厚的三月天,便開始辦理為期約50天的會期,到今年邁入第17個年頭,每年平均吸引40萬人遊客,並為地方政府帶進約6億元的收入。

  這樣大型的地方主題博覽會,少不了藝術策展團隊與表演藝術團隊參與其中的籌備規劃,不僅是藝術家每年故定的機會(當然包含其中的經濟效應),並也以政府的宣傳資源和既有展會品牌形象為藝文團隊提供廣大觀眾的舞台。

  然而藝術團隊首先面臨的挑戰,便是「主題」問題。該如何在大會每年限定主題框架下,兼顧藝術性的追求及品質把關?「2016宜蘭綠色博覽會」中的「良食冒險島」展區,或許是值得提出討論的積極案例。

 

限定主題的策展冒險

 

  主軸以農業、生態關懷、保育及永續發展為方向的綠博,本年度主辦單位將主題定為「糧心」,回應近幾年來在臺灣風聲鶴唳的食安問題。而宜蘭長期以守護綠色價值為傲,並廣泛投入農業永續之經營,在第17屆綠博,便以食安這最熱門的社會議題為焦點,試圖在從糧到食的種種環節裡找到共識及契機,破除民眾對生活環境產生的種種疑慮,走出黑心食品陰影。如宜蘭縣縣長林聰賢表示:「今年綠博希望喚起大家尊敬土地和在土地上耕耘的人,並且愛惜食物」。

  這樣「提醒大家思考食安問題」、「農夫種出健康糧食」、「消費者深入了解生產過程」、「尊重土地環境」等訴求,看起來自然順暢,自成體系。但進入到實際的藝術表現上,又該如何展現,來跳脫「刻板」的老舊印象和「教條式」的填鴨呼籲?

  今年成立的「好意外製造工作室」,在綠博中推出「良食冒險島」展區,便讓人眼目一新。

良食冒險島展區

 

逆向操作的展覽美學

 

  「良食冒險島」又分六大展區:指涉天空汙染的「天空之塵」、土地汙染的「土地之割」及「海洋之殤」、人為汙染的「惡食工場」、結合在地小農展售及體驗的「身土不二」、以及未來意象的大型裝置「原力方舟」。展示架構一反針對教育或學子慣有的軟性語言,以反諷手法定下標題,強調環境中無所不在的污染作為出發來突顯議題,輔以友善環境實踐行動做為總結。企圖在綠博正向宣導為主流的展示方式中,以「衝突性」來加強觀者印象,獨樹一格。

  整體展區呈現的2D浮世繪手繪風格,是視覺藝術家陳衍儒所設計打造,在各角落塑造許多既古怪又可愛的角色與場景,將社會議題結合童話、文學中的經典人物,將平面繪畫與現實重組拼貼,為展區注入黑色幽默的氣息。而裝置藝術家林育正並於其中廣設互動裝置及體驗活動,使知識結合趣味,讓主題避免因過度知識化和學術導向,而造成參觀者與展示議題之間的距離。這展區在兩位藝術家聯手之下,形塑出既諷刺又滿帶希望的冒險島

六大展區及視覺風格

 

天-天空之塵

  

  暗喻理想的「天空之城」已不再的「天空之塵」展區,扣合全球酸雨議題,以鐵架拼貼出工業煙囪造型和巨型的工場怪獸,並裝置噴霧設備來象徵黑心的排放空污。除了一般的空氣汙染、溫室效應造成的全球暖化,亦涉及到近年熱門的細懸浮粒子PM2.5等問題。巨型怪獸以斑駁的暗色潑染,為整體創作出陰鬱基調。尾端更有結合噴霧及傘面開合的互動裝置,讓摀著嘴躲雨的青蛙,成為所有酸雨受害者的寫照。

天空之塵的鋼鐵巨獸

影射酸雨危害的互動裝置

 

地-土地之割與海洋之殤

 

  與小孩等高齊身的大型稻草迷宮,出現在偌大的大型木平台上。「土地之割」以「割」、「歌」諧音,諧音,指出大地已出現種種汙染,原本清亮之歌難以再續。展場以稻草、果樹、蔥田裝置打造農田迷宮意象,象徵土壤安全之迷走,並設置污染系統互動裝置,分成農藥、肥料污染、農舍廢水污染、畜牧及工業污染五條透明管線,不同顏色球體在其中滾動,象徵不同污染源經由作物、漁產最後進入人類體內,呈現污染進入食物鏈的機制。讓參觀的孩子在趣味迷宮穿梭之間,認知人類仍是各種汙染最後的受害者。

  而為了突顯垃圾污染及過漁問題對海洋生態造成之浩劫,「海洋之殤」展區以雙面鯨魚裝置,一面拼貼出魚身,另一面簍空在受傷的魚身意象中於腹中填入塑膠袋等垃圾廢棄物,呈現海洋生物因吞食塑製品而暴斃等海洋垃圾污染的嚴重性。而金屬焊接象徵宜蘭漁產的鯖魚裝置,則以數量銳減的手法,暗指過度捕撈造成漁業資源的匱乏。

海洋之殤-雙面鯨魚裝置

 

人-惡食工場

 

  這幾年熱門的「雞蛋布丁裡沒雞蛋」爭議、動物施打藥物、過量食品添加物、環境賀爾蒙等等,皆呈現在人為影響的「惡食工場」裡。這裡可能有冒著各式詭異顏色泡泡的燒杯水,是科學怪人在實驗室裡調劑黑心的商品添加物;或有不斷充氣、消氣裝置的雞群裝置,指涉以藥物刺激生長的速成手段;或有黑心長鼻子小木偶擔任商人,販售以人工化合物組成的雞蛋布丁。這些圖文與裝置併置的中央惡食工場,突顯食品工業製程與消費模式的連結,並揭露這些環節與生活的親密度。

科學怪人的美食實驗室

 

願景-身土不二小舖原力方舟

 

  天、地、人的惡處都看盡了,最後兩個展區仍是為觀眾提供一個明亮的遠景。「身土不二」就是身體與土地不可分割為二的飲食概念,這樣老祖宗的智慧,早教我們吃當地出產的當季食物,是最安全的事。此區結合本地小農、設計者及社區進駐,提供友善食物和環保無毒生活用品的展售,在此亦為非核家園、護樹行動、農地農用、搶救北極熊等理念宣導的場域。

  而參用諾亞方舟典故,大型未來意象裝置「原力方舟」傳達應為下一代保存的物種與希望,以種子為核心的生命之球、各式植物及雷射雕刻木作動物裝置呈現物種原力,強調瀕臨絕種動物保存的迫切性。

 

  自1993年提倡地方自治化,推動地域性展會以來,也已經走過二十餘年。進入第17年的綠博雖延續歷年不變的主軸,策展團體仍能有相當大的彈性空間,以當代訴求(如最新的非核家園及農地農用)和展示手法,在既有框架下扣合在地的文化特色,並以美學的方式呈現,實際靈活地讓理念透過展示,進入大眾的生活領域。透過「良食冒險島」的案例,或許仍指出一條藝術創作者與策展團隊能以免力而行的路,在地方事務的參與上,以藝術的創造力繼續冒險。


其他文章
  • 人物專訪-宜蘭的文化客廳主人 | WT
  • 展覽現場 《舞弄珍藏:召喚/重想/再述的實驗室》 | WT
  • 夢想的舞台-《2016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 | WT
  • 兒藝展覽的想像與實踐-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展覽館 | WT
  • 展覽現場《夏ㄇ一ˋ樂園-創意插畫館》 | WT
  • 展覽現場《如風起時-莊靜雯銅雕創作展》 | WT
  • 人物專訪-宜蘭舊城的新世代推手 林世傑 (二)  | WT
  • 人物專訪-宜蘭舊城的新世代推手 林世傑 (一) | WT
  • 紮根在地的劇團之路-無獨有偶 國際偶戲藝術村 | WT
  • 展覽現場《記憶台灣‧阿嬤的畫-李涼九十作品展》 | WT
  • 東風一瞥-2016臺灣文博會 | WT
  • 地方展會的過去與明日-以良食冒險島為例 | WT
  • 地方美學產業之確立與形象營造-以宜蘭染為例 | WT
  • 「物.理」-物件之外的自由實踐 | WT
  • 展覽現場 《頂真意匠-臺灣美術工藝在宜蘭》 | WT
  • 猴年不失望-「感動猴」彩繪助學特展 | WT
  • 在地色彩-大型展會裡的主體塑形 | WT
  • 冬季裡的展覽熱潮 2015臺灣設計展 | WT
  • 竹工藝與建築家具設計-鈴木敏彥的巨竹系列 | WT
  • 藤森照信與茶室-金光閃閃的「美檜亭」 | WT
  • 再論文化外交-以Vocal Asia人聲樂集為例 | WT
  • 面紗之下的地方文化館3.0 | WT
  • 當「公共藝術」遇上「藝術銀行」 | WT
  • Julien Malland帶來的盛夏彩虹 | WT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