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世界經典龍舟文化 從二龍村龍舟競渡說起

文/徐欽盛

2014年12月30日來自宜蘭礁溪鄉二龍村的60位耆老與村民,在基隆陽明文化館海洋廣場一起將重達約一千五百公斤、年份近60年的老龍舟扛起繞行廣場一周,並且進行「絞船」、「力度」;為基隆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世界經典龍舟特展」揭開了精采的序幕,而整個過程也讓基隆鄉親們見識到道地的二龍村龍舟競賽儀式。一同前來的宜蘭縣礁溪鄉鄉長林錫忠鄉長應邀致詞時表示,二龍村的龍舟競渡文化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從龍舟的下水與競賽都有整套的SOP流程,而且比賽是沒有裁判的;此外,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朱統平致詞時更指出,二龍划龍舟比賽競渡雙方划了一半,只要有一方說不划了就須再重新來過,所以哪時候划完也不知道。當筆者聽到如此特別的龍舟文化竟夠代代相傳至今,並且成為宜蘭縣的文化特色,心裡實在是充滿著許多好奇。為此,在這次的專題中,筆者將為大家介紹傳奇的二龍村龍舟文化,以及其文化背後蘊藏的價值與意義。另外,還特別訪問了台灣龍舟師傅前輩劉清正以及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訪問學人黃麗雲博士,盼望能夠帶領大家一起回顧台灣龍舟外交的歷史;同時也將日本的龍舟文化與中國的龍舟文化淵源做一比較說明。

沒有裁判的二龍村龍舟競渡

圖說01: 當平安的想望大於勝負的計較時,龍舟競渡的目的顯然就有不同的解釋了。(圖/徐欽盛攝)

很有趣吧!一場沒有裁判的龍舟競賽到底要如何辨別輸贏呢?關於這一點,朱統平很直接了道地指出,二龍的龍舟競渡是標準的君子之爭,一開始,兩條龍舟一起划,只要其中一艘龍舟認為可能會輸,就不敲鑼不開始比賽,甚至雙方出發划了一半,只要有一方說不划了,也要再回來重新開始,朱統平認為這樣的比賽就是標準的君子之爭,觀眾就是實際的裁判。在特展的會場內,筆者還特別請教了來自二龍村的耆老與村民們,他們也指出,競渡是沒有設置裁判的,只有當選手將旗桿拿起來後才算是勝利;而且只要一方覺得起步輸了,或是認為船歪了都可以要求重新再來,惟有競渡雙方都同時認為自己會贏才會敲鑼一起出發展開比賽,所以常會看到龍舟在競渡河道上是前進又後退。

圖說02: 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朱統平認為,二龍村的龍舟競渡就是標準的君子之爭活動,而觀眾就是實際的裁判。(圖/徐欽盛攝)

也許有人會認為比賽就是要能做到「攻其不備,出奇不意」,才能克敵制勝!但依照二龍村的龍舟競渡文化卻恰恰好相反,只要競渡一方覺得會輸比賽就要重來,這樣的邏輯實在很特別。甚至比起孔子所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的境界還要更寬廣,幾乎可以用「寬宏大量」來形容了,實在值得大家玩味;但如果對照一下今日競爭環境如此惡劣的台灣社會,二龍村的龍舟競渡文化實在值得大家借鏡學習;而如此超越君子之爭的文化背後,讓我們看到了村民們所在乎的恐怕不只是輸贏,而是更有價值與意議的內涵;據村民指出,二龍村以前在沒有水門的設置下,很容易造成海水倒灌景況,尤其對於以耕種為生的村民來說,農作有收成、生活才能繼續,因此,村民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獲得平安,而划龍舟的主要意義也在於希望能達成「國泰民安」。因此,筆者認為當平安的想望大於勝負的計較時,龍舟競渡的目的顯然就有不同的解釋了。

回顧台灣的龍舟文化交

圖說03:台灣龍舟師傅劉清正回憶指出,透過國際龍舟比賽讓外國人體會出,惟有透過團隊合作才有勝出的可能。(圖/徐欽盛攝)

人們划龍舟除了希望能帶來平安之外,團隊合作精神培養也是這項活動所傳遞的價值所在。劉清正回憶指出,台灣的龍舟比賽從民國63年起歷年都有邀請國外的隊伍參加,透過比賽讓許多外國人體會出惟有透過團隊合作才有勝出的可能,因此對此項運動產生了興趣,並紛紛地要求台灣政府相關單位能夠送出龍舟;於是劉清正當年所做出來的龍舟,也就分別輸往加拿大、南非、德國等國家,甚至有的國家還指名要他親自來製作。而這也是為什麼今日世界各國的龍舟製造的來源都是來自於台灣的源由。

中國與日本的龍舟文化交流

圖說04: 日本那霸的龍舟競渡活動,相傳就是由中國明朝36姓移民所帶進來的。(圖/徐欽盛攝於「世界經典龍舟特展」。

其實「龍舟文化」的輸出中華民國並不是第一遭;據黃麗雲博士指出,日本江戶時代在長琦所舉行的龍舟競渡活動中,當地龍舟的形象就很像中國清朝時代的龍舟;黃麗雲認為,這可能是當時中國福建的漁民因為遇到颱風海難,漂流至日本長期附近,在踏上日本土地居留之後,順便也將中國龍舟船到日本。此外,龍舟文化的傳播有的也不僅是靠民間的力量,官方的力量也是另一個途徑;明朝曾經將36姓的移民送到日本那霸,進行國民文化外交,相傳目前還繼續進行的那霸龍舟競渡活動,就是由中國明朝36姓移民所帶進來的。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圖說05: 「世界經典龍舟特展」,即日起至104年12月6日於基隆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二樓第一展覽室展出〈圖/徐欽盛攝於「世界經典龍舟特展」)

從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世界經典龍舟特展」出發,我們了解了台灣宜蘭縣礁溪鄉二龍村的龍舟競渡文化中,其所標榜的「和平價值」與「君子之爭」的文化內涵,同時在劉清正老師傅身上也見證了台灣龍舟外交成功的案例,而黃麗雲博士更是把中國明朝、清朝時期,官方與民間的龍舟文化輸出日本的歷史攤在大家的眼前;走過這趟有關於龍舟文化的知性之旅,對於筆者而言最大的領悟,就是當我們看到至今所流傳的每一樣傳統藝術文化都不可小覷;想想看其之所以能夠不被時代淘汰而繼續存在,一定擁有許多珍貴的價值在其中,而這點正是我們要好好地學習的,不僅如此更要繼續地將這些傳統藝術文化也傳承下去,讓文化種子生生不息地繁衍。


其他文章
  • 文藝復興在基隆 再現榮光之城 | 徐欽盛
  • 嘉義愛樂管弦樂團成立 創建嘉義音樂藝術表演平台 | 徐欽盛
  • 台北數位藝術節 引領「共創」藝術新潮流 | 徐欽盛
  • 可樂王彩繪基隆舊火車站 打造幸福感動在基隆 | 徐欽盛
  • 從「客家秋天生活節」 看見客家文化復興 | 徐欽盛
  • 樂興青年團走過十年 翻轉台灣樂團生存模式 | 徐欽盛
  • 尋找舞蹈藝術感動之處 從國家兩廳院《舞蹈秋天》說起 | 徐欽盛
  • 台灣公路博物館 幸福文化無盡藏 | 徐欽盛
  • 金雕銀琢 樂此不疲 專訪歐洲雕金藝術家陳怡純 | 徐欽盛
  • 追思台灣近代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家─馬水龍教授 | 徐欽盛
  • 設立目標讓藝夢成真 專訪鋼琴王子陳冠宇 | 徐欽盛
  • 讓基隆重返榮耀 專訪基隆市文化局局長彭俊亨博士 | 徐欽盛
  • 優遊警界與藝海相容相生 專訪警政署副署長蔡俊章 | 徐欽盛
  • 文創法設立後 台灣產業轉型升級了沒? | 徐欽盛
  • 「創薪薈」啟動下一波產業革命! 朱團總監朱宗慶專訪 | 徐欽盛
  • 文藝復興轉型台灣經濟 | 徐欽盛
  • 游於藝行於商 專訪台灣青花皇后楊莉莉 | 徐欽盛
  • 許梓桑古厝活化 看見民力上揚 | 徐欽盛
  • 基隆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存與廢?經濟乎!文化乎 | 徐欽盛
  • 2015台北國際書展 打破世界主流文學框架 | 徐欽盛
  • 世界經典龍舟文化 從二龍村龍舟競渡說起 | 徐欽盛
  • 再造基隆文化新風貌 | 徐欽盛
  • 音樂不設限 專訪音樂家劉軒、羅堂軒 | 徐欽盛
  • 傳產搖身文創關鍵密碼!專訪點睛設計負責人韓世國 | 徐欽盛
  • 音樂可以治病嗎?--淺談音樂與醫學 | 徐欽盛
  • 全球華人藝術網專題報導 讓你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徐欽盛
  • 跳TONE的現代國樂 專訪彭郁雯、廖珮妤 | 徐欽盛
  • 從「望道號」來臺 談國際文化交流前景 | 徐欽盛
  • 當古典音樂遇見原住民音樂 專訪台東大學謝元富院長 | 徐欽盛
  • 舞蹈梵谷一生 明日之星娓娓道來 | 徐欽盛
  • 台北《改頭換面》再生藝術裝置展覽 見證天生我材必有 | 徐欽盛
  • 台灣考古大發現 基隆和平島歷史跨越三千年 | 徐欽盛
  • 台灣新興藝術家翅男、楊振華、吳奇錚的逍遙創作王國 | 徐欽盛
  • 2014臺北藝術節 「觀看」藝術大行其道 | 徐欽盛
  • 賴家慶、林家鴻、吳苡嫣異地求生的音樂故事 | 徐欽盛
  • 包羅萬象、復古又創新的台北市立國樂團 | 徐欽盛
  • 林株楠中西合璧 讓水墨油彩巧妙融合 | 徐欽盛
  • 橋言、橋影、橋樂、橋事,從世界經典橋梁特展說起! | 徐欽盛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