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金雕銀琢 樂此不疲 專訪歐洲雕金藝術家陳怡純

圖00       專題封面圖〈圖/ 徐欽盛 攝〉

一個厭倦了朝九晚五上班生活的女子─陳怡純,在做了上班族四年多以後,勇敢地挑戰自己的人生,毅然地遠赴義大利佛羅倫斯Le Arti Orafe Jewelry Academy,追尋自己熱情所在─「歐洲金雕」與「珠寶雕刻」;經過不斷地學習努力,果然在2008 年到2011 間創作了結合許多複合媒材與金工風格的當代珠寶,並且多次成功地在歐洲參展;2011年以後,陳怡純則是專心從事古代雕金研究,先後和義大利金屬雕刻大師Giuseppe,台灣卷鈔雕刻大師孫文雄,義大利貴珠寶雕刻大師Riccardo 學習雕刻,並且在台北、宜蘭等地多次舉辦個展與聯展,也都是備受好評。

圖01 陳怡純蕾絲圖案雕刻作品,雕工精細在國內展出備受好評。〈圖/ 徐欽盛 攝〉

 戲劇化的生涯轉變 靠著一步一腳印

圖02 珠寶就像是小件可以配帶的雕塑品,而且義大利珠寶手工性很強。〈圖/ 徐欽盛 攝〉

 

然而,如此戲劇化的生涯轉變,其實對於陳怡純並非一蹴而成的;當時在出版社上班的她就覺得自我需要進步,所以趁著週末就去學習第二外語義大利文,雖然學語言只是興趣後來一直學到高級班,有一天發現自己真的不適合長年坐辦公室,於是就飛去了義大利。但會選擇學習「歐洲金雕」與「珠寶雕刻」,其實跟陳怡純的從小的學習歷程有關;原本高中的時候,陳怡純念的就是復興商工美工科,雖然大學時候念輔大哲學系,之後在職場也是做美術相關工作;陳怡純表示,之所以會選擇珠寶金工進修,主要是因為高三念的是雕塑,她覺得,珠寶就像是小件可以配帶的雕塑品,而且義大利珠寶有個特質就是手工性很強,由於民族性和歷史的關係,就算是現代作品也承襲古典技法,風格浪漫華麗優雅,因此就決定去義大利念珠寶金工。

那到底「珠寶雕刻」與「雕金」有甚麼魅力可以讓陳怡純情有獨鐘呢?陳怡純表示,珠寶雕刻是屬於金屬表面裝飾技法的一種,這種技法可以跟其他金工技法做結合,也可以單獨的表現;例如:雕金與琺瑯底紋的結合,雕金與敲花的結合,同時雕刀也可以用於寶石鑲嵌,例如:釘鑲,密釘鑲。陳怡純強調說:「由於此項技法應用的多元性深深讓我著迷,似乎有探索不完的地方,因此這幾年來,我投入相當的時間在這項技法的研究上。

創作時感覺刀子也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圖說03   在創作的過程中,陳怡純往往因為太凝神專注了常常忘了時間,但她很享受這種專注與寧靜。〈圖/ 陳怡純提供〉

以陳怡純的藝術創作特色來說,她的作品工藝性十分的強,尤其是刻刀的痕跡,更重要的是,他創作時所展現的專注精神;陳怡純說:「每當在創作時,我是整個人非常地專注投入,因此人和刀子的關係是很密切的,感覺上刀子也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從自己的手指延伸出去的,而且在創作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太凝神專注了常常忘了時間,我很享受這種專注與寧靜,但往往等到放下鋼刀,手指卻常常是麻痺的狀態」至於,對於自己的作品可否有被收藏的可能性,陳怡純很豁達地表示:「工藝美術本身的就是要實用和美觀,其實首飾本身自己會說話,他們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主人。」

雕金和版畫兩相宜

 

圖04  2011-2013年間陳怡純已做了不少金屬凹版的作品,其中aroma還曾在「岩筆模」展場地中展出。

在這次的專訪當中,筆者也意外地發現了,原來從版畫史文獻記載來看,義大利雕金與凹版的起源還有著密切的關係。陳怡純說:「我是在閱讀一本書籍叫做《閱讀歐洲版畫》中發現一段文字,裡面的意思大概是說金屬凹版的起源來自於中世紀佛羅倫斯的金匠,於是我再看看手邊的雕金作品馬上聯想到,這不就是我現在正在做的事嗎? 於是馬上上網搜尋這本書的作者- 劉興華先生,於是我就帶著幾件作品冒昧的去他的店裡打擾他,當時劉先生很熱心的幫我介紹台北市幾家版畫工作室後來輾轉認識了國內首席卷鈔雕刻大師孫文雄老師,從此開始了版畫創作。」陳怡純進一步地表示,版畫一開始是為了讓雕金做到更好,後來也喜歡上了版畫創作。2011-2013年間做了不少金屬凹版的作品,也很開心「岩筆模」有場地可以讓我開了一個版畫展。如今金工的雕金和版畫金屬凹版對我來說都很重要。

教學相長

05  陳怡純除了是一名藝術家同時也開始當起了老師來,上課後其實很多學生自然都變成了朋友,對她而言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圖/ 陳怡純提供〉

現在的陳怡純除了是一名藝術家同時也開始當起了老師;但她也坦承:「自己會做和教學其實很不一樣,我的教案產生的很緩慢,因為這個事需要磨練的技法,所以在設計教案和帶學生都要特別有耐心,原本抱持著是幫朋友們工作室來教學,但後來發現學生給我的回饋也很多,真的是教學相長,學員從大學生到退休的老師傅都有。」

陳怡純強調,上課後其實很多學生自然都變成了朋友,對她而言,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可能是在學習的路上遇到很棒的老師指導,他們都無保留的傳授她,因此在教學上學生能夠吸收的她都盡量教,於是人跟人之間相處真誠的關係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療癒性的藝術品

圖06    陳怡純的創作作品中有一系列具稱有「療癒性」,像是一些取材大地自然的作品,例如:銀鑲金的羽毛飾品就是其中一個經典的代表。〈圖/ 徐欽盛 攝〉

特別值得一提的,陳怡純的金雕作品中有一系列號稱具有「療癒性」,像是一些取材大地自然的作品,包括崁金飄羽、羽毛戒、浮雕花戒…等,她認為也許是因為這些是取自自然的題材,所以特別蘊藏著正向的能量。另外,一種具有療癒性的藝術品,還包括有十字架系列,陳怡純強調,十字架系列靈感,只要是來自於義大利教堂聖物,還有參考中世紀圖像而來的。「我很喜歡觀賞古老的教堂建築,因為教堂裡有豐富的人文藝術,帶給人一種莊嚴寧靜的氛圍,應該是耳濡目染材創作出這些具有療癒性的藝術品。」

圖07  陳怡純喜歡看古老的教堂,從教堂裡豐富的人文藝術與莊嚴寧靜的氛圍,創作出這些具有療癒性的十字架系列藝術品。〈圖/ 陳怡純提供〉

圖08  陳怡純樂觀地認為,如果什麼都要在乎那根本什麼事都做不了。她還是會把注意力回到自己想做的事身上。〈圖/ 徐欽盛 攝〉

不僅從陳怡純的金雕及珠寶雕刻品,能讓我感受到一種療癒的氛圍,其實看她這一路走來,堅持金雕的創作堅持自我不畏環境的艱苦,更是能激勵所有厭棄一成不變的生活,想要突破現況追逐自我理想的青年們。但對此,陳怡純只是很謙虛地表示說:「我不覺得一路走來有什麼打擊的事,因為個性的關係不會想太多,也不太在乎別人是怎麼看待的,所以就算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還是會把注意力回到自己想做的事身上。我想如果什麼都要在乎那根本什麼事都做不了。」


其他文章
  • 文藝復興在基隆 再現榮光之城 | 徐欽盛
  • 嘉義愛樂管弦樂團成立 創建嘉義音樂藝術表演平台 | 徐欽盛
  • 台北數位藝術節 引領「共創」藝術新潮流 | 徐欽盛
  • 可樂王彩繪基隆舊火車站 打造幸福感動在基隆 | 徐欽盛
  • 從「客家秋天生活節」 看見客家文化復興 | 徐欽盛
  • 樂興青年團走過十年 翻轉台灣樂團生存模式 | 徐欽盛
  • 尋找舞蹈藝術感動之處 從國家兩廳院《舞蹈秋天》說起 | 徐欽盛
  • 台灣公路博物館 幸福文化無盡藏 | 徐欽盛
  • 金雕銀琢 樂此不疲 專訪歐洲雕金藝術家陳怡純 | 徐欽盛
  • 追思台灣近代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家─馬水龍教授 | 徐欽盛
  • 設立目標讓藝夢成真 專訪鋼琴王子陳冠宇 | 徐欽盛
  • 讓基隆重返榮耀 專訪基隆市文化局局長彭俊亨博士 | 徐欽盛
  • 優遊警界與藝海相容相生 專訪警政署副署長蔡俊章 | 徐欽盛
  • 文創法設立後 台灣產業轉型升級了沒? | 徐欽盛
  • 「創薪薈」啟動下一波產業革命! 朱團總監朱宗慶專訪 | 徐欽盛
  • 文藝復興轉型台灣經濟 | 徐欽盛
  • 游於藝行於商 專訪台灣青花皇后楊莉莉 | 徐欽盛
  • 許梓桑古厝活化 看見民力上揚 | 徐欽盛
  • 基隆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存與廢?經濟乎!文化乎 | 徐欽盛
  • 2015台北國際書展 打破世界主流文學框架 | 徐欽盛
  • 世界經典龍舟文化 從二龍村龍舟競渡說起 | 徐欽盛
  • 再造基隆文化新風貌 | 徐欽盛
  • 音樂不設限 專訪音樂家劉軒、羅堂軒 | 徐欽盛
  • 傳產搖身文創關鍵密碼!專訪點睛設計負責人韓世國 | 徐欽盛
  • 音樂可以治病嗎?--淺談音樂與醫學 | 徐欽盛
  • 全球華人藝術網專題報導 讓你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徐欽盛
  • 跳TONE的現代國樂 專訪彭郁雯、廖珮妤 | 徐欽盛
  • 從「望道號」來臺 談國際文化交流前景 | 徐欽盛
  • 當古典音樂遇見原住民音樂 專訪台東大學謝元富院長 | 徐欽盛
  • 舞蹈梵谷一生 明日之星娓娓道來 | 徐欽盛
  • 台北《改頭換面》再生藝術裝置展覽 見證天生我材必有 | 徐欽盛
  • 台灣考古大發現 基隆和平島歷史跨越三千年 | 徐欽盛
  • 台灣新興藝術家翅男、楊振華、吳奇錚的逍遙創作王國 | 徐欽盛
  • 2014臺北藝術節 「觀看」藝術大行其道 | 徐欽盛
  • 賴家慶、林家鴻、吳苡嫣異地求生的音樂故事 | 徐欽盛
  • 包羅萬象、復古又創新的台北市立國樂團 | 徐欽盛
  • 林株楠中西合璧 讓水墨油彩巧妙融合 | 徐欽盛
  • 橋言、橋影、橋樂、橋事,從世界經典橋梁特展說起! | 徐欽盛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