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跳TONE的現代國樂 專訪彭郁雯、廖珮妤

文/徐欽盛

圖說:近來國樂演出不但結合不同音樂類型更跨領域地與戲劇、舞蹈合作。〈圖片:二胡演奏家廖珮妤提供〉

在過去,「國樂」總是與傳統音樂聯想在一起,最常出現的場合就是傳統節慶民俗活動上,似乎與廣大的觀眾總是隔著一段距離,甚至被視為亟待保護的國家音樂文化資產。然而,2001年中國出現了一支標榜以國樂演奏主流音樂與古典音樂的美麗隊伍─「女子十二樂坊」,竟然紅遍亞洲地區,讓「國樂」搖身一變為一種流行新鮮的話題。影響所及,臺灣的國樂樂壇開始思索「國樂」還可以變出什麼花樣,還可以怎麼形成一種新的藝術風格文化。其中較顯著的革新,包括絲竹空爵士樂團透過中西樂器的混搭將國樂爵士化;北市國學院國樂團將國樂結合戲劇、舞蹈貼近大眾心理;與女子十二樂坊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無雙樂團以國樂器演奏流行歌曲;更有以笙吹奏電玩音樂的青年演奏家李俐錦小姐,這些都是讓國樂跳脫傳統並深受普羅大眾歡迎的成功例子。

 

中西樂器的融合

圖說: 在國樂的爵士化過程樂器的中西合併就是首要任務。〈圖片:由絲竹空爵士樂團提供〉

以音樂的形式類型來說,不管是流行音樂、古典音樂或爵士音樂,都有其基本的形成要素與框架,以流行搖滾樂團來說,爵士鼓、電貝斯、吉他與鍵盤的樂器組合在西方交響樂團或傳統國樂團是看不到的。然而,如果能在國樂團的基本架構下加入搖滾樂器,不僅能讓國樂團演奏流行音樂,甚至也可以將國樂樂曲流行化。同樣地,在國樂的爵士化過程也是如此,樂器的中西合併就是首要任務;關於此點,絲竹空爵士樂團音樂總監彭郁雯在接受《藝週刊》訪問時就指出:「大體來說,國樂器沒有像西樂器那樣精密,音準確實沒有那麼精準,而且西洋管樂器,無論是小號、長號、薩克斯風,聲量都相當威猛。相較之下,國樂器的音量和音質是比較脆弱的,所以在國樂演出時加入西洋樂器就要特別小心,不要破壞國樂器的美感。」此外,彭郁雯還特別提到,國樂雖然聲量上比較脆弱,但也保留了許多優良傳統。像是笛子的花舌技法就是西洋樂器無法表現的部分,如果能適當地運用在樂曲中,確實能讓中西樂器合併或是國樂曲爵士化的過程中更顯趣味。

 

圖說: 絲竹空爵士樂團音樂總監彭郁雯認為,中西樂器合奏時保留傳統樂器的音色技巧是很有趣味的。

〈圖片:由絲竹空爵士樂團提供〉國樂曲的樂器要想中西合併,除了要注意樂器的聲量與技法外,樂器的音域也是格外要留意的地方。以受訪者彭郁雯今年12月的彭郁雯客家創作音樂會《膽膽大》為例,在樂器的編制上,西洋樂器部分就放入了鋼琴、薩克斯風、爵士鼓,國樂樂器則是使用中國三弦。其中,三弦這項樂器由於沒有格子構造,其音域較低,很容易與鋼琴的中低音域重疊,演出時必須由演奏家本人控制音色與音準的變化

 

國樂的即興秀

圖說: 絲竹空爵士樂團將「即興」演出放入國樂演奏曲中是一項很大的突破。〈圖片:由絲竹空爵士樂團提供〉

中西樂器的搭配演出,的確讓現代「國樂」增添許多豐富色調,其中,又以將爵士樂核心精神「即興」加入國樂曲更是一大突破。彭郁雯表示:「其實『即興』是表達音樂很自然或很自由的方式,不但好玩更可以激發出大家的潛能,不單是爵士樂手的權利,像莫札特本身就是個非常會即興的音樂家,而且傳統音樂也常出現具有即興演奏或是演唱的橋段,像是客家山歌本身就是種即興的歌唱。」彭郁雯認為,樂手展現「即興」就是回歸音樂人的本能,純粹讓樂曲與樂器對話。但她強調,像這樣的「即興」絕不是各唱各調,基本上,還是有規則可循,通常樂手會講好規定某個段落或是某些和聲和弦,讓大家一起搭配演出。

 

國樂家的多重身分

 

圖說: 青年二胡家廖佩妤參與北市國「青年p的幸福冒險」音樂會演出。〈圖片:二胡演奏家廖珮妤提供〉

國樂近年來的創新擴大了國樂演出的豐富性,但對國樂演奏家來說卻是一大挑戰。現任北市國學院國樂團的二胡樂手,同時也是彩虹樂集團長廖珮妤在接受《藝週刊》訪問時就以自己參與北市國「青年p的幸福冒險」音樂會的演出為例。她提到那次演出,演奏家必須同時扮演演員與演奏家的角色,雖然演奏家無法與真正的演員相比,但經過不同領域的實驗,了解藝術家的態度與美學想法後,不但可以藉此誘發更多藝術的想像空間,更能使演奏家在國樂的詮釋上更加豐富。廖珮妤進一步指出:這類的跨領域演出,對國樂演奏家來說,自我視野也會跟著打開,他們會知道如何在不同領域中找到共通點,而且當國樂演奏家跨到新領域,這些養分將會透過真正的內化,融入自己,從而讓國樂演奏家的表演更動人,而這正就是台灣現代國樂極富創新的領域。

 

「傳統音樂」與「國樂」的關係

圖說:青年二胡演家廖佩妤認為,跨領域演出對國樂演奏家來說,視野也會跟著打開。〈圖片:二胡演奏家廖珮妤提供〉

然而,國樂在過去常與傳統戲曲畫上等號,被人視為是國家亟欲保護的音樂文化資產。對此,廖珮妤強調,現在我們所統稱的『國樂』確實是與傳統戲曲音樂有密不可分的淵源,因為『國樂』就是由傳統戲曲音樂裡的「伴奏樂器」發展而成「獨奏樂器」之後逐漸形成的。但目前戲曲音樂和國樂還是有區分的,分別屬於不同的領域和區塊,在國樂領域中,作曲家可使用任何他想用的元素做為題材創作,像是引用客家八音傳統藝術元素寫給大型國樂團演奏…等等。

而在台灣傳統的戲曲領域上,包括南管、北管、說唱、民謠、客家八音…等表演藝術目前均已被列入《文化資產保存法》中加以保護,其中北管戲曲中所使用的樂器,像是琵琶、洞簫、二絃、三絃,以及南管常見的樂器月琴、揚琴以及嗩吶..等等都可以在現代國樂團中看到;因此,「國樂」與「傳統戲曲音樂」可說是離不開關係;然而,「現代國樂」與「傳統戲曲音樂」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透過作曲家不斷地創作與創新,讓「國樂」漸漸地成為一種極具包容力的音樂類型。

現代國樂展現包容力

圖說:國樂在台灣已走出傳統音樂的包袱,它不再是一項亟待保護的文化資產,而是不斷地展現音樂包容力,與向各領域請益的藝術瑰寶。〈圖片:二胡演奏家廖珮妤提供〉

彭郁雯將「國樂」融入了爵士樂,做出即興變化,甚至合併中西樂器,開拓出國樂新風格;廖珮妤則是跳脫傳統國樂演奏家的包袱,不但演起戲來,還與舞蹈家搭檔演出,讓「國樂」能夠展現親切與活力的一面。「國樂」在臺灣已走出傳統音樂的包袱,今後,「國樂」表演將會更多元化,它不再是一項亟待保護的文化資產,而是深深地與觀眾連結,不斷地展現音樂包容力,與向各領域請益的藝術瑰寶。


其他文章
  • 文藝復興在基隆 再現榮光之城 | 徐欽盛
  • 嘉義愛樂管弦樂團成立 創建嘉義音樂藝術表演平台 | 徐欽盛
  • 台北數位藝術節 引領「共創」藝術新潮流 | 徐欽盛
  • 可樂王彩繪基隆舊火車站 打造幸福感動在基隆 | 徐欽盛
  • 從「客家秋天生活節」 看見客家文化復興 | 徐欽盛
  • 樂興青年團走過十年 翻轉台灣樂團生存模式 | 徐欽盛
  • 尋找舞蹈藝術感動之處 從國家兩廳院《舞蹈秋天》說起 | 徐欽盛
  • 台灣公路博物館 幸福文化無盡藏 | 徐欽盛
  • 金雕銀琢 樂此不疲 專訪歐洲雕金藝術家陳怡純 | 徐欽盛
  • 追思台灣近代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家─馬水龍教授 | 徐欽盛
  • 設立目標讓藝夢成真 專訪鋼琴王子陳冠宇 | 徐欽盛
  • 讓基隆重返榮耀 專訪基隆市文化局局長彭俊亨博士 | 徐欽盛
  • 優遊警界與藝海相容相生 專訪警政署副署長蔡俊章 | 徐欽盛
  • 文創法設立後 台灣產業轉型升級了沒? | 徐欽盛
  • 「創薪薈」啟動下一波產業革命! 朱團總監朱宗慶專訪 | 徐欽盛
  • 文藝復興轉型台灣經濟 | 徐欽盛
  • 游於藝行於商 專訪台灣青花皇后楊莉莉 | 徐欽盛
  • 許梓桑古厝活化 看見民力上揚 | 徐欽盛
  • 基隆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存與廢?經濟乎!文化乎 | 徐欽盛
  • 2015台北國際書展 打破世界主流文學框架 | 徐欽盛
  • 世界經典龍舟文化 從二龍村龍舟競渡說起 | 徐欽盛
  • 再造基隆文化新風貌 | 徐欽盛
  • 音樂不設限 專訪音樂家劉軒、羅堂軒 | 徐欽盛
  • 傳產搖身文創關鍵密碼!專訪點睛設計負責人韓世國 | 徐欽盛
  • 音樂可以治病嗎?--淺談音樂與醫學 | 徐欽盛
  • 全球華人藝術網專題報導 讓你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徐欽盛
  • 跳TONE的現代國樂 專訪彭郁雯、廖珮妤 | 徐欽盛
  • 從「望道號」來臺 談國際文化交流前景 | 徐欽盛
  • 當古典音樂遇見原住民音樂 專訪台東大學謝元富院長 | 徐欽盛
  • 舞蹈梵谷一生 明日之星娓娓道來 | 徐欽盛
  • 台北《改頭換面》再生藝術裝置展覽 見證天生我材必有 | 徐欽盛
  • 台灣考古大發現 基隆和平島歷史跨越三千年 | 徐欽盛
  • 台灣新興藝術家翅男、楊振華、吳奇錚的逍遙創作王國 | 徐欽盛
  • 2014臺北藝術節 「觀看」藝術大行其道 | 徐欽盛
  • 賴家慶、林家鴻、吳苡嫣異地求生的音樂故事 | 徐欽盛
  • 包羅萬象、復古又創新的台北市立國樂團 | 徐欽盛
  • 林株楠中西合璧 讓水墨油彩巧妙融合 | 徐欽盛
  • 橋言、橋影、橋樂、橋事,從世界經典橋梁特展說起! | 徐欽盛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