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台灣考古大發現 基隆和平島歷史跨越三千年

文/徐欽盛

基隆自古以來就是台灣北部的重要的門戶,以及戰略要地,與台灣的近代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地位;而位於基隆的和平島更像是一把打開基隆進入北台灣的鑰匙,外來的政權只要占領和平島等於就是佔領了基隆,同時也象徵著統領整個北台灣;西班牙人、荷蘭人甚至後來的明朝鄭成功政權均是如此,換言之,當我們了解整個基隆過去的歷史文化,其實就可以窺見整個北台灣的歷史發展,而要知道基隆的過去甚至北台灣的歷史發展,從和平島的歷史文獻與考古是絕佳的途徑。

圖01/02:17世紀西班牙及荷蘭繪製的和平島古地圖。〈圖/翻攝自「雞籠‧和平島三千年史考古發現展」〉

台西跨國合作 揭開和平島三千年歷史

2011年及2012年年底,台灣與西班牙所組成的國際考古團隊在目前台船公司的一座停車場展開考古挖掘的工作,在為期兩季的考古工作,從地層推積和出土遺物,發現了人類從三千年前其實就開始在和平島居住,這些發現對於和平島、古基隆乃至於整個台灣北海岸地區人類歷史的建構,提供了重要的資料;此外,工作團隊也挖掘到一個石塊,據分析是古聖薩爾多城堡內有一處修道院房角石,這個發現同時也再次證明了西班牙人確實來到和平島建立城堡的事跡。

圖說03:台灣與西班牙所組成的國際考古團隊在基隆和平島挖掘到一個石塊,據分析是古聖薩爾多城堡內有一處修道院牆角石,這個發現也再次證實了西班牙人確實曾經來到和平島建立城堡的事跡。〈圖/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提供〉

聖薩爾瓦多城 修道院房角石被發現

其實早在日本統治時期,西元1936年台北帝國大學的學者就在基隆和平島的地底下發掘到一座當時仍然存在的一座陵堡,這個陵堡就是西元1626年西班牙統治時期,由來自菲律賓馬尼拉的西班牙士兵在和平島所建的聖薩爾瓦多城堡的一部分。2013年11月台灣與西班牙所組成的國際考古團隊在和平島平一街及停車場北方巷口交叉處的地底下再度發現了一個石塊,他們比對了當時候的古地圖,然後再去比對出所挖掘到的石塊位置,推論可能就是當初聖薩爾多城堡內有一處修道院位置的遺跡,而且由石塊的打磨與砌的方式,也認為應該不是當時漢民族的建築習慣,因此研究團隊推測這應該是修道院牆角的一部分。

圖說04:西元1936年台北帝國大學的學者就在基隆和平島的地底下發掘到一座當時仍然存在的一座陵堡,這個陵堡就是西班牙統治時期,在和平島所建的聖薩爾瓦多城堡的一部分。〈圖/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提供〉

除了發現修道院的牆角之外,再次證實十七世紀歐洲人確實來到基隆和平島之外,這次的考古團隊還發現了上百件的文物珍品,包括陶製品、青花瓷、牙刷、安平壺、石網墜、石鑿等等,推敲時代跨越千年,涵蓋了新石器時代的圓山文化、鐵器時代的十三行文化以及十二至十九世紀的漢人文化,著實地讓基隆和平島的歷史追溯至三千年前。

圖說05:「雞籠‧和平島三千年史考古發現展」涵蓋了新石器時代的圓山文化、鐵器時代的十三行文化以及十二至十九世紀的漢人文化,著實地讓基隆和平島的歷史追溯至三千年前。〈圖/翻攝自「雞籠‧和平島三千年史考古發現展」〉

圓山文化的遺物 歷歷在目

這次展覽中,館方特別將所挖掘的古物一一地展示透明玻璃櫃中,讓民眾可以就近一睹實體古物的原貌,其中反映圓山文化的遺物,大約距今有2500至3500年前,包括有石刀、石鑿、捕漁用的石網墜以及磨製骨尖器。

從這些和平島圓山文化的出土文物來看,當時的居民應該是以漁獵與採集維生的,不管是捕魚所使用的石網墜或是打獵用的骨尖器都是漁獵的主要工具;以「石網墜」來說,它主要是用來綁在捕魚網上,好讓漁網能增加重量可以墜到海面下去以利於捕魚,這是普遍在考古挖掘上會發現的的古物,仔細一看這些石網墜都需要穿孔,顯見當時和平島的原住民已經有了穿孔的技術了。

圖說06:從和平島圓山文化時期的出土文物來看,當時的居民應該是以漁獵與採集維生的,不管是捕魚所使用的石網墜或是打獵用的骨尖器都是漁獵的主要工具。〈圖/徐欽盛攝〉

十三行文化文物 兼具藝術與實用

另外,會場中還展示了許多十三行文化時代的陶片,像是幾何印文夾砂陶、方格印文夾砂陶、硬陶甕棺以及玻璃製的裝飾品─玻璃珠等等。以泥陶甕的外觀來說,就有印上魚網或者是樹枝等等基本花紋,在早期人類活動以生存為第一要件的環境下,能發展出這些比較高層次的藝術價值的物品實屬不易;尤其觀察人類文化的發展,通常是由生存再轉成心靈的層次,因此能在十三行文化中看見具有藝術價值的文物,也可以證明生活與藝術其實是可以並存的。至於琉璃珠部分,其實不管是十三行或是圓山文化,當時居住在和平島的人類技術還沒有到達製作琉璃珠的能力,因為琉璃珠必須使用高溫才能製成,據推斷這可能是與南島語系的原住民以物易物的方式換得的。

圖說07:十三行文化時代的陶片,像是幾何印文夾砂陶、方格印文夾砂陶也被館方呈列出來,這些器具不但具有實用性購具藝術價值。〈圖/徐欽盛攝〉

明朝、清朝文物 見證原住民與漢族貿易

至於明朝、清朝的挖掘品,大部分可能是原住民與漢民族因為貿易的往來,所以才會在和平島上發現明朝、清朝時代的古物,包括有景盛、道光、光緒時期的通寶,以及明朝的卡拉可瓷、安平壺、清朝的青花瓷、青白瓷等等。

克拉克瓷的特點是寬邊,青花瓷為多,在盤、碗的口沿繪製山水、人物、花卉、果實等,為明朝萬曆年間〈西元1573-1620〉的盛產瓷器,不過在這次的展覽中,和平島所發掘的克拉克瓷,碗中卻出現類似鹿的動物形狀,格外顯得特別。清朝的青花瓷,在這次展覽中也有展出,包括裝飾有鳳鳥、蝙蝠的圖案都是屬於青花瓷,而這些圖案都分別代表吉祥與福氣的意思,而最特別的,要屬清朝時期出產地問物,使用骨頭製作的牙刷,而且上面還鋪上豬鬃毛。

圖說08:克拉克瓷〈左〉為明朝萬曆年間〈西元1573-1620〉的盛產瓷器,在這次和平島考古所發掘的克拉克瓷,碗中卻出現類似鹿的動物形狀,格外顯得特別。〈圖/徐欽盛攝〉

過去的基隆是北台灣的門戶,是列強必爭之地,包括西班牙、荷蘭、日本要佔領台灣之前,都已先拿下基隆為第一目標,顯見其在政治與軍事上所在的特別地位,而在進入民國時代,在空運還不普遍的年代,國際貿易與旅遊都是靠船隻接送,國際貨櫃輪船,幾乎都是在基隆港上下出入,如果說基隆市本來就是北台灣的榮耀與驕傲實在不為過。近年來基隆港積極努力朝觀光港口型態轉型,希望能再度恢復基隆港以往的榮景。

圖說09:近年來基隆港積極努力朝觀光港口型態轉型,希望能再度恢復基隆港以往的榮景。〈圖/徐欽盛攝〉

和平島考古大發現  為基隆人帶來榮耀!

然而,近年來基隆市的幸福指數的排名都是倒數的,文化資源在基隆相對比較少,不像台北市或是新北市政府比較有預算,藝文活動都相當地蓬勃,實在令人惋惜。這是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館長黃岢梅,在介紹「雞籠‧和平島‧三千年」考古發現展時特別指出的部分;她強調,其實基隆是有寶的!由和平島所挖掘出來的這些古物就可以得到證明,她深切地盼望,藉由此展能讓基隆人對過去的歷史感到驕傲,也希望為基隆帶來更多的文化刺激。

圖說10:「雞籠‧和平島三千年史考古發現展」開幕記者會出席的中外貴賓,包括有基隆市議會議長黃景泰、基隆文化局副局長許梅貞、西班牙商務辦事處處長任博瀚、西班牙考古專業團隊-領隊代表Dr.María Cruz Berrocal及台大外文系教授鮑曉鷗等人一起用行動見證這考古發現歷史上的一刻。〈圖/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提供〉

和平島考古文物的未來 值得關切

其實這次基隆和平島的考古發現,不僅為基隆帶來許多的文化刺激,對於台灣北海岸地區人類歷史的建構,更提供了許多重要的資料;為此,黃岢梅還指出,策展人台大外文系鮑曉鷗教授非常積極希望這些屬於基隆市政府的資產,能在基隆有一個展示的地點或者區域,否則展覽結束隨即收入倉庫,實在很可惜。

的確展覽總有一天會過去,但歷史總是不能被遺忘,如何將這些得來不易的文物,繼續地被記憶與保存實在非常重要,這不單是關係著一個城市的文化發展,更牽動著所有想要知道自己的過去,找尋存在價值的人們一個線索與契機。

由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與基隆市政府指導的「雞籠‧和平島三千年史考古發現展」即日起至8月31日於「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四樓展出,本展覽將展出基隆和平島新近挖掘的79件出土文物真品;本展覽的主題包括「早期考古學對和平島關注」、「圓山文化遺物」、「十三行文化遺物」、「漢人遺物」以及「歐洲人到達」等。


其他文章
  • 文藝復興在基隆 再現榮光之城 | 徐欽盛
  • 嘉義愛樂管弦樂團成立 創建嘉義音樂藝術表演平台 | 徐欽盛
  • 台北數位藝術節 引領「共創」藝術新潮流 | 徐欽盛
  • 可樂王彩繪基隆舊火車站 打造幸福感動在基隆 | 徐欽盛
  • 從「客家秋天生活節」 看見客家文化復興 | 徐欽盛
  • 樂興青年團走過十年 翻轉台灣樂團生存模式 | 徐欽盛
  • 尋找舞蹈藝術感動之處 從國家兩廳院《舞蹈秋天》說起 | 徐欽盛
  • 台灣公路博物館 幸福文化無盡藏 | 徐欽盛
  • 金雕銀琢 樂此不疲 專訪歐洲雕金藝術家陳怡純 | 徐欽盛
  • 追思台灣近代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家─馬水龍教授 | 徐欽盛
  • 設立目標讓藝夢成真 專訪鋼琴王子陳冠宇 | 徐欽盛
  • 讓基隆重返榮耀 專訪基隆市文化局局長彭俊亨博士 | 徐欽盛
  • 優遊警界與藝海相容相生 專訪警政署副署長蔡俊章 | 徐欽盛
  • 文創法設立後 台灣產業轉型升級了沒? | 徐欽盛
  • 「創薪薈」啟動下一波產業革命! 朱團總監朱宗慶專訪 | 徐欽盛
  • 文藝復興轉型台灣經濟 | 徐欽盛
  • 游於藝行於商 專訪台灣青花皇后楊莉莉 | 徐欽盛
  • 許梓桑古厝活化 看見民力上揚 | 徐欽盛
  • 基隆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存與廢?經濟乎!文化乎 | 徐欽盛
  • 2015台北國際書展 打破世界主流文學框架 | 徐欽盛
  • 世界經典龍舟文化 從二龍村龍舟競渡說起 | 徐欽盛
  • 再造基隆文化新風貌 | 徐欽盛
  • 音樂不設限 專訪音樂家劉軒、羅堂軒 | 徐欽盛
  • 傳產搖身文創關鍵密碼!專訪點睛設計負責人韓世國 | 徐欽盛
  • 音樂可以治病嗎?--淺談音樂與醫學 | 徐欽盛
  • 全球華人藝術網專題報導 讓你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徐欽盛
  • 跳TONE的現代國樂 專訪彭郁雯、廖珮妤 | 徐欽盛
  • 從「望道號」來臺 談國際文化交流前景 | 徐欽盛
  • 當古典音樂遇見原住民音樂 專訪台東大學謝元富院長 | 徐欽盛
  • 舞蹈梵谷一生 明日之星娓娓道來 | 徐欽盛
  • 台北《改頭換面》再生藝術裝置展覽 見證天生我材必有 | 徐欽盛
  • 台灣考古大發現 基隆和平島歷史跨越三千年 | 徐欽盛
  • 台灣新興藝術家翅男、楊振華、吳奇錚的逍遙創作王國 | 徐欽盛
  • 2014臺北藝術節 「觀看」藝術大行其道 | 徐欽盛
  • 賴家慶、林家鴻、吳苡嫣異地求生的音樂故事 | 徐欽盛
  • 包羅萬象、復古又創新的台北市立國樂團 | 徐欽盛
  • 林株楠中西合璧 讓水墨油彩巧妙融合 | 徐欽盛
  • 橋言、橋影、橋樂、橋事,從世界經典橋梁特展說起! | 徐欽盛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