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傳產搖身文創關鍵密碼!專訪點睛設計負責人韓世國

文/徐欽盛

2000年世界網路產業開始泡沫化,「.com」公司一一倒閉,臺灣相關廠商也跟著受害,不但如此,製造業也開始蕭條,產業外移問題更是不見好轉;然而,也就在臺灣經濟最危急之秋,政府在2002年開始推動「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計畫」,大力鼓吹了文化創意產業,甚至到了2012年,還將過去的「文建會」升級改制為「文化部」,讓我們看見了臺灣邁向文化創意產業國家發展的企圖心。然而,大家可能想要問的是「文化會是一門好生意嗎?」「創意是否有價值?」「臺灣的傳統產業能否升級?」,這些問題大概是這近十年來,從事文創相關產業的文史工作者、藝術家、設計師以及傳統產業企業主一直討論並希望尋求解答的。為此,筆者特別訪問了榮獲多次臺灣OTOP產品設計獎的點睛設計公司負責人,同時也在各大學教授創意相關課程的韓世國老師,希望藉由他在業界與學術界的經驗,來替大家來解惑並試著找出傳統產業如何邁向文創產業的關鍵密碼所在。

設計讓傳產搖身成為文創

圖說01:OTOP 2013年「一心二葉砌茶組」得獎作品,點睛設計巧妙地將台灣在地飲茶文化與現代產品設計結合,著實讓人眼睛一亮。〈圖/點睛設計提供〉

「『文化創意』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找到『在地精神』,這包括對於這片土地、人群、語言以及周遭事物的情感,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去昇華它,並用設計的手法,讓它更有價值地呈現。」這不但是韓世國先生對於文創產業的主要看法,同時也透露出一家設計公司對於整個產業活動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所在。他進一步地強調,為了要能對於這片土地的在地文化,有所促進或是幫助,點睛設計甚至還跨越設計範疇,協助許多傳統產業客戶向政府相關單位申請輔導計畫,讓一些具有在地特色的文創產品能夠得到補助與曝光的機會,如陶瓷傳統產業與竹木產業。這是個非常嶄新的做法,傳統的設計公司只要負責替客戶設計,但韓世國先生卻跨出設計的範疇,協助這些地方傳統產業獲得政府補助,並進一步打通產品行銷通路,一舉讓設計公司也能成為傳統產業升級的關鍵所在。

OTOP產品設計競賽  鼓吹地方特色

圖說02: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每年都會舉辦臺灣OTOP產品設計獎,希望能藉此鼓勵設計新銳與優良廠商,讓產品設計能結合地方特色,使得傳統產品獲得新生命。〈圖/韓世國先生提供〉

 

除了透過申請政府補助的方式,產品設計競賽也能讓傳統產業升級,讓這些產業也加入文創產業的行列,像是由經濟部中小企業所主辦的臺灣OTOP產品設計獎就是最好的例子。韓世國表示,OTOP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讓地方文化特色與產業結合,雖然比賽本身沒有獎金,但只要獲獎均可以得到曝光機會,包括機場、高鐵、101大樓、免稅商店等等。以點睛設計參加OTOP獲獎的產品來說,像是2013年「一心二葉砌茶組」、2012年「牽筆」、2011年「台灣種子造型油瓶」都是極富臺灣地方特色的產品。

圖說03:OTOP 2014年「米碗系列」得獎作品,點睛設計將米碗收納以推疊方式呈現,節省了許多的空間,在產品商業化上極富有價值。〈圖/點睛設計提供〉

除此之外,具有設計感與商業化價值的產品亦是傳統產業能夠升級的重要關鍵。為此,OTOP評分的重點也包括這兩項。以2014年點睛設計獲獎的產品設計「米碗」來說,在設計上,就特別運用米加工的痕跡,形成糙米,胚芽米,白米三種不同形式的米飯碗外觀,在視覺感受上,顯然與傳統圓形碗有著極大差異。而且米碗較長且窄,不管是用左手或是右手拿都很方便,在收納時更可以一起推疊,如此便可節省許多空間,在產品商業化上極富有價值。

激勵業者提升技術

 

圖說04:韓世國認為,激勵業者讓他們學會如何超越本身的能力,誠然是台灣傳統產業能夠提升不得不的做法。〈圖/徐欽盛攝〉

另外,激勵業者超越原本技術也是傳統產業邁向文化創意產業必經之路。對此,韓世國在訪談中也特別以米碗製作的秘辛為例說明。他表示,一般而言,臺灣的鶯歌陶瓷廠往往會把瓷碗燒得很厚,但他特別要求米碗的製作要燒得很薄,甚至要能看得到光線,雖然因此讓米碗製成良率不是很好,衍生出許多製作成本,但他認為,激勵業者讓他們學會如何做得更薄,超越鶯歌燒陶本身的能力,誠然是為了臺灣傳統產業能夠提升不得不的做法。

圖說05:透過社會大眾一起來支持屬於台灣的文創產品,才能真正讓傳統產業得以升級。〈圖/陳敏小姐提供〉

不過客戶的設計想法,有時也不見得會與設計公司的想法一致,因此,點睛設計近三年來,也著手開創屬於自己的品牌,像是米碗、竹筷、一心二葉沏茶組就是點睛的品牌代表。韓世國強調,之所以會朝品牌方向前進,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如果大家都想說便宜的,去買大陸的、越南的產品,這樣臺灣的在地產業與文化,就會越來越薄弱,這是他非常不願見到的事。因此,他非常希望能夠透過生產具有在地特色以及設計感的產品,來提升臺灣產品的價值,讓臺灣的廠商有東西可以生產,這樣全世界才有機會使用到臺灣產品,讓大家覺得臺灣文創產品的貴是貴在其價值。

必須要走的路

走筆至此,相信大家對於「文化會是一門好生意嗎?」、「創意是否有價值?」「臺灣的傳統產業能否升級?」的疑問,應該有了基本的解答。誠然地,這已經不是賺不賺錢、有沒有、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因為唯有臺灣朝著文化創意、產品革新的方向走去,才能與其他開發中國家產品做出區隔,進而整體提升國家競爭力,邁向下一個黃金十年。但是光是靠著幾家業者喊喊口號,政府定立計劃與法案是不夠的,最後,還是需要社會大眾能夠一起來支持屬於臺灣的文創產品,如此才能真正讓傳統產業得以升級,使得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能獲得可長可久的良好發展環境。


其他文章
  • 文藝復興在基隆 再現榮光之城 | 徐欽盛
  • 嘉義愛樂管弦樂團成立 創建嘉義音樂藝術表演平台 | 徐欽盛
  • 台北數位藝術節 引領「共創」藝術新潮流 | 徐欽盛
  • 可樂王彩繪基隆舊火車站 打造幸福感動在基隆 | 徐欽盛
  • 從「客家秋天生活節」 看見客家文化復興 | 徐欽盛
  • 樂興青年團走過十年 翻轉台灣樂團生存模式 | 徐欽盛
  • 尋找舞蹈藝術感動之處 從國家兩廳院《舞蹈秋天》說起 | 徐欽盛
  • 台灣公路博物館 幸福文化無盡藏 | 徐欽盛
  • 金雕銀琢 樂此不疲 專訪歐洲雕金藝術家陳怡純 | 徐欽盛
  • 追思台灣近代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家─馬水龍教授 | 徐欽盛
  • 設立目標讓藝夢成真 專訪鋼琴王子陳冠宇 | 徐欽盛
  • 讓基隆重返榮耀 專訪基隆市文化局局長彭俊亨博士 | 徐欽盛
  • 優遊警界與藝海相容相生 專訪警政署副署長蔡俊章 | 徐欽盛
  • 文創法設立後 台灣產業轉型升級了沒? | 徐欽盛
  • 「創薪薈」啟動下一波產業革命! 朱團總監朱宗慶專訪 | 徐欽盛
  • 文藝復興轉型台灣經濟 | 徐欽盛
  • 游於藝行於商 專訪台灣青花皇后楊莉莉 | 徐欽盛
  • 許梓桑古厝活化 看見民力上揚 | 徐欽盛
  • 基隆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存與廢?經濟乎!文化乎 | 徐欽盛
  • 2015台北國際書展 打破世界主流文學框架 | 徐欽盛
  • 世界經典龍舟文化 從二龍村龍舟競渡說起 | 徐欽盛
  • 再造基隆文化新風貌 | 徐欽盛
  • 音樂不設限 專訪音樂家劉軒、羅堂軒 | 徐欽盛
  • 傳產搖身文創關鍵密碼!專訪點睛設計負責人韓世國 | 徐欽盛
  • 音樂可以治病嗎?--淺談音樂與醫學 | 徐欽盛
  • 全球華人藝術網專題報導 讓你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徐欽盛
  • 跳TONE的現代國樂 專訪彭郁雯、廖珮妤 | 徐欽盛
  • 從「望道號」來臺 談國際文化交流前景 | 徐欽盛
  • 當古典音樂遇見原住民音樂 專訪台東大學謝元富院長 | 徐欽盛
  • 舞蹈梵谷一生 明日之星娓娓道來 | 徐欽盛
  • 台北《改頭換面》再生藝術裝置展覽 見證天生我材必有 | 徐欽盛
  • 台灣考古大發現 基隆和平島歷史跨越三千年 | 徐欽盛
  • 台灣新興藝術家翅男、楊振華、吳奇錚的逍遙創作王國 | 徐欽盛
  • 2014臺北藝術節 「觀看」藝術大行其道 | 徐欽盛
  • 賴家慶、林家鴻、吳苡嫣異地求生的音樂故事 | 徐欽盛
  • 包羅萬象、復古又創新的台北市立國樂團 | 徐欽盛
  • 林株楠中西合璧 讓水墨油彩巧妙融合 | 徐欽盛
  • 橋言、橋影、橋樂、橋事,從世界經典橋梁特展說起! | 徐欽盛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