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超級奶爸》行不行

 

果陀劇場創團25周年推出全新喜劇《超級奶爸》,由華人劇場重要導演梁志民與作詞家陳樂融合作,從英國兒童文學作家范恩(Ann Fine)的《窈窕奶爸》(原名Madame Doubfire)為發想,邀請喜劇泰斗顧寶明飾演為了挽回破碎家庭,男扮女裝成孩子奶媽的主角。

職業婦女甘苦談

《超級奶爸》顛覆了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形式,重新探討了新家庭的結構與相處模式。以現今社會的型態及發展趨勢來看,臺灣女性會扮演的角色已經不只是「家庭主婦」、「媳婦」等。當這些新生活的拓荒者躍躍欲試地想從就業市場站得一方立地時,逐漸直接或間接地造成家庭結構與生活型態不同程度的衝擊與改變。

近年來,大量婦女走進職場,展現其工作能力,但社會對女性長久賦予的刻板印象卻多少還有影子存在於現代家庭中。《超級奶爸》中,顧寶明飾演的吳世寶在中年階段面臨失業,被前妻掃地出門,這樣的事件顛覆了傳統家庭,但也同時看出,婚姻不再是男性說了算,女性也有走出婚姻的權利。女人不再是畢恭畢敬的依賴角色,她們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與自信,男人的優越感也大不如前,此劇不僅帶動了現代家庭觀念的轉變,也挑戰了婚姻的大哉問。

劇情緊追到姚坤君同時扮演職業婦女及母親的角色時,出現不堪負荷的情況,因此出現「奶媽」的需求。

在臺灣,隨著職業婦女增加,女性地位也逐漸升高,但社會大眾仍多認為教養子女的責任仍在母親身上。換言之,傳統社會賦予女性的家庭責任,並不會因她們進入職場而減少;相反的,女性反而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心力,才能兼顧工作和滿足婚姻與家庭的需求。所以儘管劇中姚坤君已經有一雙六歲以上的兒女,卻還是無法兼顧工作與照顧的責任而選擇徵求奶媽,顧寶明才有機會以男扮女裝的方式混進家享受親情之樂。這場前夫與前妻的戰爭底下其實不難看出編導想在裡頭表達的性別角色與婚姻互動模式的問題。

男的奶媽?

劇情的主軸圍繞著顧寶明想盡辦法扮裝成各式各樣的奶媽以求得奶媽一職,但仔細看顧寶明的造型:護士裝、清潔婦、佩戴大耳環、長假髮等,雖然是為了符合劇中不被拆穿的情節,但從性別角色來看,這些無疑也是隱約物化女性的反映。劇名雖是「超級奶爸」,卻由一位男性所扮的奶媽演出。奶媽這個職業是因女性而命名,卻也因此被限制在女性身上。顧寶明所飾演的「奶爸」雖然是男兒身,卻也不得不以女兒身的樣子取信於前妻。

劇中另外探討的重點是,顧寶明在男性的性別角色認同中,因為失業而降低「工作」成份,因為應徵奶媽而提高「關懷」成份。在男性失業的可能提高後,他們可能會開始思考「工作」在自己人生中的地位與順序。顧寶明接受採訪時也表示:「這位奶爸處理的不只是親子關係,而是男性如何在困境中處理自己。」在劇中職業為演員的顧寶明,為了親情與愛,在真實人生的低潮期上演了人生中的最高潮戲碼。

親情要怎麼切半?

《超級奶爸》以女尊男卑的家庭面臨到離婚收場的情節為出發點,探討愛情關係結束後有待處理的親情關係。現在的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儼然成為小家庭以外最多的家庭形式。此劇藉由探討一對有兒女的離婚夫妻後續的處理行為來使人省思婚姻,離婚本身是一個家庭的悲劇,縱使情節使然,顧寶明得用幽默的手法處理,卻顯得整齣劇更讓人心酸。姚坤君爭取到兒女,卻又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才決定聘請奶媽,縱然姚坤君的工作能力多亮眼傲人,一旦被貼上單親媽媽的標籤,本就不甚順遂的求職之路極有可能變得更加艱難。而工作家庭皆失去的顧寶明,就是現代社會部分男性的縮影,他們在沒有前妻應徵奶媽的前提下選擇走上絕路,但不管夫妻雙方如何接續離婚後的生活,孩子的成長歷程必定受到挫折。更加諷刺的是,顧寶明和姚坤君還是自由戀愛而組成的小家庭。這對夫妻離異的事件還可告訴觀眾:婚前看對方的缺點都是優點,婚後看對方的優點都是缺點。且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尤其有了孩子後,家庭中就多了無法割捨的親情,相對考驗著夫妻雙方的經營之道。

    

       (圖1來源:果陀劇團)                                                          (圖2來源: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120400003.html )

     

(圖3來源:http://blog.xuite.net/godot/daddynanny )                         (圖4來源:截自公視新聞)

 

加演資訊:臺中市文化局中山堂
2014/02/22(六) 19:30
2014/02/23(日) 14:30

 

參考資料:果陀劇團 http://www.godot.org.tw


其他文章
  • 全民藝術,從「字」出發 | 巧翎
  • 音樂,不是寫歌寫詞就好了 | 巧翎
  • 技術與藝術的拉鋸戰─文化部流行音樂認證制度(下) | 巧翎
  • 技術與藝術的拉鋸戰─文化部流行音樂認證制度(上) | 巧翎
  • 何去何從的古蹟?那些資金與行銷改善不了的事 | 巧翎
  • 人生如戲,雖落猶榮─黃俊卿的內臺戲人生 | 巧翎
  • 淺析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 巧翎
  • 藝術拍賣的三點共構 | 巧翎
  • 無形資產‧無限商機─淺談創投前進文創產業的趨勢 | 巧翎
  • 臺灣紀錄片的國際育成之路 | 巧翎
  • 淺談書法藝術之感性抒發 | 巧翎
  • 臺中的文創育成之路 | 巧翎
  • 文創的跨界整合─談文創園區的複合式經營現況 | 巧翎
  • 遍地開花的文創園區 | 巧翎
  • 城市最美的一隅─淺談老屋新生 | 巧翎
  • 高規格「文化」還是「典禮」?淺談金曲25 | 巧翎
  • 臺灣的文化母國之路─談《冰毒》的成功 | 巧翎
  • 換湯不換藥?!淺談師大商圈的文藝復興 | 巧翎
  • 一襲以生命鑄成的長衫─一代詩人周夢蝶 | 巧翎
  • 官不逼,民不反─淺談《白米炸彈客》 | 巧翎
  • 要立不要利!要破不要迫!─淺談兩報停刊風波 | 巧翎
  • 《天注定》的現實?! | 巧翎
  • 全球挺文創-草悟道產業嘉年華,我們看到什麼!? | 巧翎
  • 文創前哨戰─寫在產業嘉年華之前 | 巧翎
  • 集什麼集?文創市集趴趴GO | 巧翎
  • 古蹟的新舊交替─以臺中刑務所演武場為例 | 巧翎
  • 《超級奶爸》行不行 | 巧翎
  • 街貓的療癒商機─吳毅平攝影展 | 巧翎
  • 藝術投資停看聽 | 巧翎
  • 武藝?武意?評《一代宗師》 | 巧翎
  • 今年的臺北很「誠品」 | 巧翎
  • 臺中的「爵」對指標?!淺談臺中爵士音樂節的隱憂 | 巧翎
  • 中國當代藝術在台灣─這個世界會好嗎 | 巧翎
  • 搬家了!離開我多年經營的心血 | 巧翎
  • 與繩共舞─杜菁蘭個展〈曖魅之身〉 | 巧翎
  • 我問你問他問我─「這個世界會好嗎?-向京在台北」下 | 巧翎
  • 我問你問他問我─「這個世界會好嗎?-向京在台北」上 | 巧翎
  • 你就是我的主角─談文創商店街 | 巧翎
  • 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雙贏 | 巧翎
  • 科技改變藝術-更貼近生活 | 巧翎
  • 那些年的華語影壇盛事? 寫在金馬50之前 | 巧翎
  • 「刺」文化─談周美玲《刺青》的二元對立 | 巧翎
  • 你甄嬛了嗎?從《後宮甄嬛傳》看臺灣文創的窘境 | 巧翎
  • 商業和娛樂的共舞:《中國好聲音》 | 巧翎
  • 找說故事的顏色—《不能沒有你》的黑白社會 | 巧翎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