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普安堂—台灣文資啟示錄

 
普安堂—台灣文資啟示錄
 
 
位於新北市土城區內的普安堂,因產權糾紛敗訴,地主慈祐宮於12月20日同新北地方法院司法事務官率領的警方、工程人員等進行強制拆除,這是新北市府著手都市更新的第一步,現任市長朱立倫聲稱,未來市府計畫將原普安堂占地300多甲的土地現址打造成一座「環保的殯葬特區」。 
 
20日的拆除活動中,首先遭殃的是新堂旁的公廁,自鑿地機啟動的馬達聲響起,宣告拆除行動自12時45分正式啟動,鑿地機「隆隆」噪音伴隨前來聲援誦經的和尚,有條不絮的誦經口號此刻彷彿化作一聲聲叫世人「捨得」的開釋,成為普安堂臨行告別的最後一種姿態(圖1、圖2)。20日當天的拆除行動持續進行至晚間8時,去除已為文化部責成新北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外山門及現存石砌步道、山壁石刻、合院磚造建築現存之正身壁體」等處外,新堂已破壞殆盡,空餘下因早不符使用的舊堂,原信眾活動的空間以及保留宗教文化的新堂,頓失「失能」。至此普安堂走入歷史。 
 
建築學者李乾朗聞後深表遺憾,認為普安堂走入歷史,代表了2005年文資法修法上路以來出現的重大挫敗,「若所有的古蹟及歷史建物指定,都完全聽地主的意見,也就不需要文資法了,這樣以後搶救文化資產就會有更多困難。」儘管未來搶救文化資產,很可能因新北地方法院的此例判決,造成許多行政上的困難。20日當天到場守護的志工仍舊在隔日的早晨現身,志工流連在拆除後的斷址殘垣中搜尋可能倖存的有關文物,以實際行動對抗他們眼中「僵化」的法制。隨後 24日,志工選擇在文化部一樓大廳舉辦「普安堂流浪文物展」(圖3、圖4),意使文化部正視文物遭公權力驅趕的荒唐景況—文物與所在環境分離,等同間接傷害了原有的文史價值。另方面志工盼望藉由「普安堂流浪文物展」之展出,喚起社會對普安堂的重視,包括作為見證北台灣道教活動的早期齋堂,以及近日隨重大公共議題不斷被點醒的「土地正義」。
 
 
普安堂—見證台灣的白蓮教傳奇
 
 
普安堂占地約300多甲,坐落於土城區的龍泉路上,是清領時代白蓮教在台灣活動建築的早期齋堂,台語喚作「菜堂」。
 
有關白蓮教的種種傳聞,始自14世紀已出現見諸文字紀錄的史料。約在元明易代之際,白蓮教徒已經成為中國地方上的重要勢力,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後點名白蓮教徒,「誤中妖術, 荼毒萬狀」;隨後下令斬除於湖北、江西、四川、陝西、山東等各處根據地,鞏固自身的政治威權,不致為中國境內其他的宗教領袖所共享、分裂。從此,14世紀後白蓮教轉入地下化,並將觸角伸向社會下層,形成一批潛藏在常民社會之內的教眾,教眾往往又在作物歉收的荒年與流民結合,二股勢力合流在有明一代構成了與朝廷性命相始終的憂患。自清代迄,滿清記取了明王朝亡於流寇李自成的教訓,提振國內農產經濟,試圖減少荒年出現之頻率時,同樣也注意到了其中的白蓮教問題,決意再次展開掃蕩,此舉激活了白蓮教從事「反清復明」政治細胞,今日已成為香港作家金庸筆下《書劍恩仇錄》的一頁傳奇。
 
然根據學者莊吉發研究所獲的史料,莊注意到了山東王某白蓮教徒活動乙事,「(山東)王敬倫信奉真武,稱天為『無生父母』,素習練氣拳棒,亦替人醫治疾病。信徒中凡學習練氣不吃飯者稱為『文徒弟』,而演習拳棒者則稱『武徒弟』;凡經傳授咒語:『千手擋,萬手遮,青龍白虎來護著。求天天助,求地地靈,槍駁不過火,何人敢當!』就不怕槍火刀劍。」其中白蓮教徒「反政府」的意圖尚不明顯,但教徒結合慈善與武術於一身的傳教事業,則幾乎使人想起了日前民視播製的「飛龍在天」,「飛龍在天」劇中講述一所位於北台灣武館的故事,在與真實的官方史書互讀下,二者產生了微妙的呼應。然當我們拿著這個講究習武、祀奉關公等的特徵,前往普安堂時卻發現,新堂處供奉主尊係地藏王菩薩(圖5)。顯然自「飛龍在天」的清領時代迄今,普安堂的社會職能同樣也隨時代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從實際面的練武強身、醫療增壽;轉成為面容安詳的地藏王菩薩,引導死者前往彼世界,今日的普安堂已成為一所安撫人心的宗教空間。  
 
 
普安堂—陷身所有權下遭模糊的「土地正義」
 
 
支持普安堂應為文化部登錄為文化資產的學者徐世榮指出,「普安堂土地爭議竟然可以回溯自清乾隆43年(1778年),當時為臺灣開發的興盛時期。惟清領初期,為避免民番爭地引發社會衝突,康熙年間『戶部則例』規定:『臺灣奸民私瞨熟番埔地者,依盜耕本律問擬;於生番界內私墾者,依越度關塞問擬,田仍歸番。』朝廷嚴格禁止民番進行土地租佃及買賣,惟私下交易卻是甚為盛行,禁不盛禁。一直到了雍正2年(1724年)才准許民番進行租佃,朝廷覆准『福建臺灣各番鹿場閒曠地方可以墾種者令地方官曉諭聽各番租與民人耕種。』因此,漢人取得土地的方法時常是以租佃方式進行,即表面上是番產,但實際上土地卻是由漢佃掌控。」 
 
至「國民政府遷臺之後,土地登記制度改變,採絕對登記主義,土地法第43條規定:『依本法所為之登記,有絕對效力。』民國36年政府進行土地總登記,以登記簿上名義人為土地所有權人,這使得大租權得以復活,並成為實質百分之百的土地所有權人,原先的小租戶及田主的權益至此是完全地被忽視。」但此時, 時任新莊慈祐宮主委林明德之子林世南,林以「慈安宮理事長」身份,挾個人地方勢力「偷天換日」,領走土城媽祖田普安宮300甲土地的所有權狀,隨後於1977年向板橋地政事務所登記,在「當時縣長沒有同意」的情況底下將300甲普安堂坐落的山林農地擅自變更為「慈安宮」廟產。
 
自1992年起,新庄慈安宮主委度過15年法律追溯期,慈安宮於是展開相關的法律行動—控告居住200年的原墾戶侵占土地。這項官司一打再打,最後原住戶輸掉的關鍵在於「土地登記有絕對性權利」,普安堂附近的73戶住民在法制的這一面無論如何也打不贏這場官司。但法院的判決卻未盡符合「土地正義」原則,以原居住者為優先登記的所有人,新北地院的這一紙判決犧牲了73戶住民的權益,他們淪為沒有土地的無殼蝸牛,也使得普安堂成為可任所有人處置的私產,終造成今日其中的文化資產慘遭拆除的命運。
 
 
望向2014.普安堂何去何從?
 
 
文化部於12月25日,決定對「普安堂流浪文物展」採取行動。文化部以「普安堂流浪文物展」耽誤搬遷至新莊新址的工程進度為由,深夜派遣強制警力將普安堂文物強制搬至戶外騎樓處,原展出中的百年神像、古罄等流落街頭,頓時無家可歸(圖6、圖7)。與此同時,在文化部前現身守護普安堂的志工李榮台女士,業已進入絕食靜坐的第7天,李生理上因絕食,承受種種苦痛,連帶與攝影鏡頭同時入鏡的「流浪文物展」,說明了當今社會上一個血淋淋的問題—為鞏固都市更新等土地開發利益,諸多地方政府文化局早已傾向不作為;官方棄守文化資產,竟成為不當開發的幫兇(圖8)。 
 
2013年12月20日,普安堂已在都市更新、土地開發的計畫下慘遭拆除。如今唯一見證普安堂歷史的,恐怕僅剩這一批目前仍在流浪在外的重要文物。來年這一批文物的去向,代表官方立場的文化部不能再不作為!可以說,文化部的「有所為」,維繫了全國關心文化資產議題的人士對於政府的信心。就在新年即將到來的此刻,我們亟需要一個能給國人信心的政府,帶領台灣走向更美好的2014。 
 
-----------------------------------------------------------------------------------------------------------------
 
(圖說)
在文化部前絕食抗議的志工李榮台女士。李在絕食進入第三天時對來訪的記者提到「我絕食沒吃東西大概快三天了...我一點都不感覺餓...我都算穩定,但是就是昨天聽到普安堂...被拆了...」「我沒有辦法明白,可是我今天明白了,我在等普安堂不要被拆的最後一張公文,我都等不到,我以為,我相信,我以為我的國家會去保護這個...」
 

其他文章
  • 製作風雅—重訪文徵明《茶事圖》 | 曹志宇
  • 大溪季遊—札記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開春特展 | 曹志宇
  • 詩意與壯麗—林錦濤的繪畫世界 | 曹志宇
  • 現代性之始軔—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二 | 曹志宇
  • 古典之賡續—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展,一 | 曹志宇
  • 作為「國寶」的潔癖形象—《倪瓚像》 | 曹志宇
  • 話‧時代—記大內藝術節,「畫廊產業三部曲」特展 | 曹志宇
  • 從皇宮到美術館—奧賽美術館誕生30年祭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下)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上) | 曹志宇
  • 邂逅台灣玉—記史前館「玉見台灣」特展(上)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下)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上)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中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上 | 曹志宇
  • 美感是文化產業決勝的關鍵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下)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中)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上) | 曹志宇
  • 從《寒食》到《稻禾》—雲門舞集40年祭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2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1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2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1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下)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上) | 曹志宇
  • 消逝或走入生活?關於書店與城市的未來想像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電影工作者侯宗華(下)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影像工作者侯宗華(上)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雙個展」2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 雙個展」1 | 曹志宇
  • 匠心與仙工—先秦時的象牙工藝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2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1 | 曹志宇
  • 中國《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作為文化政策的利弊得失 | 曹志宇
  • 2016文化政策的關捩—《博物館法》 | 曹志宇
  • 探索亞洲,從「聞香」開始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上)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下) | 曹志宇
  • 台灣史前文化與台南考古遺址教育推廣 | 曹志宇
  • 裝裱如何藝術、藝術如何裝裱 | 曹志宇
  • 兩岸《服貿協議》.文化理應搶先 | 曹志宇
  • 以茶之名—記文徵明特展中的二幀「茶畫」 | 曹志宇
  • 巡境五四三.記郭振昌《順風千里》 | 曹志宇
  • 《服貿》對臺灣出版業的衝擊 | 曹志宇
  • 學運中的太陽花 | 曹志宇
  • 吾愛吾貓—記〈沈周特展〉中的一幀冊頁 | 曹志宇
  • 三件拍品—一個對2014中國藝術的冷靜觀察 | 曹志宇
  • 媒體、政治與黃色小鴨 | 曹志宇
  • 邁向金權之路?—從「大都會歌劇院」到「國家歌劇院」 | 曹志宇
  • 普安堂—台灣文資啟示錄 | 曹志宇
  • 修復師、文資法規與文化環境 | 曹志宇
  • 期待一座「以人為本」的城市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下)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上) | 曹志宇
  • 從《飲食男女》到《總鋪師》—小記 第五十屆金馬獎 | 曹志宇
  • 13年秋拍.「紐約」、「香港」雙城記聞 | 曹志宇
  • 紅塵暱語.林株楠的《魚系列》 | 曹志宇
  • 蘇軾《功甫帖》與藝術市場 | 曹志宇
  • 埃及動盪V.S.中國崛起—文物交易通道隱然成形 | 曹志宇
  • 當代周末與藝文產業 | 曹志宇
  • 品味の流轉—記《江戶時代所見中國繪畫展》 | 曹志宇
  • 「暗殺熱」—第八藝術的政治表達 | 曹志宇
  • 絕命政治力—李可染《韶山》 | 曹志宇
  • 《彩筆情辭》的感官新世界 | 曹志宇
  • 祝允明法書鑑藏的當代視野 | 曹志宇
  • 細讀大師—記《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 | 曹志宇
  • 金錢與消費—關於藝術的另類思考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下)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上)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下)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上)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下)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上)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下)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上)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下)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上)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下)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上)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藏文化中的戀物情結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下)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上)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下)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上)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下)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上)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下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上) | 曹志宇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