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官不逼,民不反─淺談《白米炸彈客》

 

2003到2004年間,臺北市共計十七處被放置了爆裂物,在當時引起不小的恐慌。而後嫌疑犯楊儒門被捕,說明此舉是為了讓政府正視開放稻米進口後,臺灣農民的後續生機問題,引發一連串正反雙方的激烈論辯。

比照剛落幕的太陽花學運,緊接反核示威遊行等社會運動,臺灣似乎進入一個極度「不滿」的氛圍。導演卓立於是搭上這班順向民意高漲的列車,以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為創作對象,試圖用電影藝術的手法使這些議題與訴求深入淺出地傳遞給更多人。

(圖1來源:http://news.tvbs.com.tw:83/entry/164566 )

忍無可忍,就無須再忍

 

這句源自李連杰主演電影《新少林五祖》,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楊儒門在不同階段被迫忍下而最終忍不下的過程。

電影敘述楊儒門當兵期間,時常受學長欺侮,不管是幫洗衣服還是非自願的體能訓練,他始終處在一個較劣勢的地位。直至第一次萌生無法忍受的情緒時,鏡頭也只是帶到他提槍上膛嚇阻學長的畫面,這樣成功的效果在另一方面鼓勵了楊儒門,一味的忍讓並無法讓事情好轉,適時的抵抗才能製造震耳發聵的效果。

對照現今社會,各界反彈聲浪漸起,不管是為了什麼議題,都是源自無法忍受的結果。但無須再忍的前提依然是忍無可忍。導演用較長篇幅向觀眾展現楊儒門在部隊中受到的不平等對待,接著僅用簡單一個畫面交代無須再忍,帶出凡事皆須有人退讓,但退讓者無須始終如一的概念。反觀學長角色的出現,象徵歷經所謂菜鳥艱辛過程(忍讓)後爬到一個較高位置(階級)的人,心中難免有的打壓與復仇心態。「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的曲解效應讓階級對立產生更大的衝突。忍、不須忍、無法忍之間形成階級對立中的食物鏈,在臺灣社會中裂出數條分明的傷痕。

楊儒門退伍後,因隨家中經營傳統養殖業,看見政府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同為傳統行業的農民將因進口稻米而喪失經濟來源,多次向政府及相關單位陳情未果,遂採取激烈手段迫使漠視者正視他所代表的廣大農民的訴求。在階級對立中,位階越高者受到的關注越大,發表的言論格外具影響力。楊儒門利用炸彈堆疊出反對稻米進口訴求的雲梯,藉由媒體、警方的關注提高政府對該議題的重視,儘管代價是臺北市民的恐慌。炸彈幫助白米站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讓更多儼然成為較低階級的人看得更清楚。

       

(圖2-3來源: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STILL&filmid=frtw56355558 )

 

給我便宜的便當就好

臺灣以農立國,但農人多了,買賣也多了,商人崛起了,在士農工商時代,從商者還須對著務農者哈腰,而今財團成為金字塔頂端呼風喚雨的那群,吃飽成為最低需求,如能同時用最低的成本達成吃飽的需求,這才稱得上完美。姑且不論日漸精緻的吃食,糧食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該如何同時滿足飽足和成本供需。

臺灣因為退出聯合國,在國際社會地位明顯動搖。加入WTO固然能一展所長,更能提升自身在國際的地位,但同時造成農業的出口量大大降低,只能倚賴國內消費。且臺灣加入WTO的主力著眼於工商業的發展,使農業備受輕視。條約中向外國承諾每年進口一定數額的米,且價錢相當低廉,嚴重打擊國內農民,甚至政府開始鼓勵農民休耕,現在休耕的土地比種植的土地面積還多,昔日的山坡地改種稻米,過去的平地改種蔬菜、蕃茄,其餘農民在平地休耕後遷往山上。加入WTO後,製造了更多貧困的農民,亦未減少土地消耗,反而增加山坡地的使用率。逼迫楊儒門採取激烈手段的不只是政府的漠視,無形中亦有大眾的壓力牽制著整個訴求。導演在有限的電影篇幅中,不只批評了政府與商人,亦點出這股無形的力量。這股力量源自對國家暴力的過度消極或淪為幫凶而不自知的一般大眾。電影中另一個靈魂人物謝欣穎即為這派人的代表。她身為一般大眾,同時擁有經濟上的優勢與依賴立委父親的弱勢,她在電影中有許多憤怒、害怕等舉動,皆反映出擁有基本溫飽能力的大眾族群,在面對國家暴力時,害怕反抗而導致自身淪為被剝削的一份子,遂選擇漠視或是敢怒不敢言的忍讓心態。吃得飽就好,吃得便宜就好,其他都不用管。

臺灣人民選擇利用民主程序將社會交給少數人管理,剩下的大多數僅為盲從族群,加上這些少數人的從中敲打,使不少簡化的思想在這群人中形成所謂的團體價值觀,想要進入這個團體就必須盲目地跟從這些不知是誰訂下的規則,若有任何反抗動作,就會被冠上破壞秩序的罪名,面臨四面八方的指責與壓力。楊儒門案之所以引起多方人士關注的箇中因素也在此。一份便宜的便當將踩死多少農民?在所謂吃飽吃便宜的團體中,楊儒門的訴求毫無意外地被解讀成破壞體制。

 

電影片長約兩小時,其中有將近半小時,導演都在向觀眾展示楊儒門處處投書與碰壁的景象。楊儒門認為沒有人是生來被欺負的,因此他丟出一句「我還會做炸彈勒」後,踏上了炸彈之路。做為一個衝撞體制的人,楊儒門將民眾恐懼與媒體的關注當成窗口,讓訴求得以破窗向陽。

電影中最具高潮的情節是當楊儒門自首被捕後,依照團體的規定,可以因為要維護犯人隱私而替他們戴上安全帽或是其他遮掩物,但楊儒門理直氣壯地表示自己的所作所為並不是丟臉的事。在當下,楊儒門被賦予的理想性乍然升至最高點。

儘管「白米炸彈客」事件已過了十年,出獄後的楊儒門依舊奔走於各類社會議題訴求,但臺灣政府與人民的對立與衝突並未因他而有所改善,就連他當初的一系列訴求依舊未獲具體改善,接著,臺灣就面臨了更多人民不安的情緒反撲。從黑箱服貿、太陽花學運、中正一分局路過事件、廢核四事件等……天天都能看見媒體勞碌命似地趕場採訪,這樣的情景看在筆者眼裡,下一秒畫面就跳到螢幕上的《白米炸彈客》,堪為臺灣近期最應景的電影作品。

(圖4來源: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STILL&filmid=frtw56355558 )

          

(圖5來源:http://www.ntdtv.com/xtr/b5/2014/03/22/a1086454.html )       (圖6來源:http://xn--4gq171p.com )


其他文章
  • 全民藝術,從「字」出發 | 巧翎
  • 音樂,不是寫歌寫詞就好了 | 巧翎
  • 技術與藝術的拉鋸戰─文化部流行音樂認證制度(下) | 巧翎
  • 技術與藝術的拉鋸戰─文化部流行音樂認證制度(上) | 巧翎
  • 何去何從的古蹟?那些資金與行銷改善不了的事 | 巧翎
  • 人生如戲,雖落猶榮─黃俊卿的內臺戲人生 | 巧翎
  • 淺析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 巧翎
  • 藝術拍賣的三點共構 | 巧翎
  • 無形資產‧無限商機─淺談創投前進文創產業的趨勢 | 巧翎
  • 臺灣紀錄片的國際育成之路 | 巧翎
  • 淺談書法藝術之感性抒發 | 巧翎
  • 臺中的文創育成之路 | 巧翎
  • 文創的跨界整合─談文創園區的複合式經營現況 | 巧翎
  • 遍地開花的文創園區 | 巧翎
  • 城市最美的一隅─淺談老屋新生 | 巧翎
  • 高規格「文化」還是「典禮」?淺談金曲25 | 巧翎
  • 臺灣的文化母國之路─談《冰毒》的成功 | 巧翎
  • 換湯不換藥?!淺談師大商圈的文藝復興 | 巧翎
  • 一襲以生命鑄成的長衫─一代詩人周夢蝶 | 巧翎
  • 官不逼,民不反─淺談《白米炸彈客》 | 巧翎
  • 要立不要利!要破不要迫!─淺談兩報停刊風波 | 巧翎
  • 《天注定》的現實?! | 巧翎
  • 全球挺文創-草悟道產業嘉年華,我們看到什麼!? | 巧翎
  • 文創前哨戰─寫在產業嘉年華之前 | 巧翎
  • 集什麼集?文創市集趴趴GO | 巧翎
  • 古蹟的新舊交替─以臺中刑務所演武場為例 | 巧翎
  • 《超級奶爸》行不行 | 巧翎
  • 街貓的療癒商機─吳毅平攝影展 | 巧翎
  • 藝術投資停看聽 | 巧翎
  • 武藝?武意?評《一代宗師》 | 巧翎
  • 今年的臺北很「誠品」 | 巧翎
  • 臺中的「爵」對指標?!淺談臺中爵士音樂節的隱憂 | 巧翎
  • 中國當代藝術在台灣─這個世界會好嗎 | 巧翎
  • 搬家了!離開我多年經營的心血 | 巧翎
  • 與繩共舞─杜菁蘭個展〈曖魅之身〉 | 巧翎
  • 我問你問他問我─「這個世界會好嗎?-向京在台北」下 | 巧翎
  • 我問你問他問我─「這個世界會好嗎?-向京在台北」上 | 巧翎
  • 你就是我的主角─談文創商店街 | 巧翎
  • 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雙贏 | 巧翎
  • 科技改變藝術-更貼近生活 | 巧翎
  • 那些年的華語影壇盛事? 寫在金馬50之前 | 巧翎
  • 「刺」文化─談周美玲《刺青》的二元對立 | 巧翎
  • 你甄嬛了嗎?從《後宮甄嬛傳》看臺灣文創的窘境 | 巧翎
  • 商業和娛樂的共舞:《中國好聲音》 | 巧翎
  • 找說故事的顏色—《不能沒有你》的黑白社會 | 巧翎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