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一襲以生命鑄成的長衫─一代詩人周夢蝶

 

迢遙的地平線沉睡著

這條路是一串永遠數不完的又甜又澀的念珠

                                                                            周夢蝶〈在路上〉

第一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周夢蝶已於2014年5月1日與世長辭,留下繾綣流轉的臺灣詩史扉頁。而葫蘆墩文化中心則在7日推出「周夢蝶特輯暨館藏現代詩特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周夢蝶孤獨的創作歷程。文化部長龍應台接受訪問時表示:「周夢蝶的一生,是臺灣文化史的一頁傳奇,更是一個時代的勳章。」作為一種精練的文學藝術,周夢蝶的詩歌中埋藏了許多看似無關,實則互有關聯的意象,這些意象組構而成的詩歌空間反映出詩人的心靈世界,透過意象的更迭變換,可看出周夢蝶心境跳動的脈絡。這九十三年的生涯中,周夢蝶歷經時代的轉動更替,讓生命藉由收納這些多樣而複雜的體悟,成為他創作的養分,進一步形成獨特的表述語言。

                     

(圖1來源:中央日報)                                                                                        (圖2來源:http://iweilan.pixnet)

詩人是蝴蝶,夢見自己成為莊周

周夢蝶本名周起述,是一位感情豐沛卻孤獨的詩人,素有街頭詩人之雅稱。周夢蝶十分崇拜莊子,連其筆名便取自《莊子》〈齊物論〉。除了以「夢蝶」為筆名之外,「蝶」也成為他詩中常用的意象。而平日鑽研佛經的他,亦將禪學融入其創作中,成為詩作的另一大特色。

周夢蝶最為稱頌的詩類是韻調柔順麗美的抒情詩,從詩作經常出現的「蝶」的意象中,可見詩人化情感為振翅,經意或不經意地揚動想像力,同時也有一種如莊子般隨意自在的創作直覺,使人往往得不經邏輯推理才得以尋覓,使專注在其羽翼下的讀者更能感受他詩作的多姿。

周夢蝶的詩帶有蝴蝶的絢麗,是抒情筆法濃厚的藝術。《孤獨國》是他第一本詩集,收錄1952年至1959年間的詩作57首,該書在1999年更獲選為「臺灣文學經典」。內容多以豐沛情感描繪出詩人的悲苦與坎坷旅程。籠罩在萬般情感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無法接近的孤獨,《孤獨國》在頃刻間藉由詩人的筆,打破時空彼此之間的藩籬,將詩人的內在情感融入客體意象,結合成藝術上獨樹一格的品味。

                                       

(圖3來源:http://savage1150.blogspot.tw/2010/01/blog-post.html)          (圖4來源:誠品網路書店)

生命為一席鑄鐵,佈滿澹泊的坑洞

周夢蝶雖已辭世,但其詩作仍深扣人心。究其原因,正是他的詩作帶有鑄鐵的熾熱情感與專注情懷,卻同時夾帶其生命歷程中的理想與澹泊,激起讀者的共鳴。從其創作歷程中,周夢蝶在年輕時期的詩作總是透露出沉鬱與蒼涼,那時的他透過將對立現實中自身的苦悶與理想中不知何處的桃花源,用以表達詩人為追求真善美的無悔心思。中期之作則多以詩悟情,退休後向佛的生活為周夢蝶的詩開啟另一階段的面向。其詩作情感愈趨純粹,以便寄寓更多禪思。直至晚期,周夢蝶的詩作已被禪韻浸漬透徹,此時他的生命已完成鑄靭,上頭遍布一路走來的痕跡,流竄著隨手拈來的哲思。但是,本就內心的沉鬱與浪漫依舊,皆為他的詩作增加不少魅力。打從周夢蝶成為臺北街景的一部份,他寡言少語,靜靜地坐落在文學的一角,縱使時而幾步蹣跚,臉上歲月鞭笞的線條流順著顛沛與怡然共存的人生。

 

周夢蝶的逝世對文壇無疑是一大折損,但細數其生命經歷,長達93年的歲月中,社會現實加諸在他身上的苦悶情緒造就他的孤獨性格,卻也是形成他詩作風格的奠基。不像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心境,周夢蝶的題材大多透過掌握記憶中深沉的那塊凝結成詩作,將痛感轉化成美感,過程中相當程度地轉換了他的痛苦。創作之路總是一再地剖白作者內心,周夢蝶直到中年才懂得以佛學平衡創作時的悶苦,也因此,他的詩讀來總是涓涓細流著一種委婉的禪意。

綜觀周夢蝶的藝術生命,他把將近一世紀的生命灌養成一曲小河,其中有濃縮,有折合,有衝突,這些元素構成細流中無所不在的稜石,將河川曲線雕磨得更有韻味。也因此能在文壇獨立出一處屬於他的經典之位。


其他文章
  • 全民藝術,從「字」出發 | 巧翎
  • 音樂,不是寫歌寫詞就好了 | 巧翎
  • 技術與藝術的拉鋸戰─文化部流行音樂認證制度(下) | 巧翎
  • 技術與藝術的拉鋸戰─文化部流行音樂認證制度(上) | 巧翎
  • 何去何從的古蹟?那些資金與行銷改善不了的事 | 巧翎
  • 人生如戲,雖落猶榮─黃俊卿的內臺戲人生 | 巧翎
  • 淺析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 巧翎
  • 藝術拍賣的三點共構 | 巧翎
  • 無形資產‧無限商機─淺談創投前進文創產業的趨勢 | 巧翎
  • 臺灣紀錄片的國際育成之路 | 巧翎
  • 淺談書法藝術之感性抒發 | 巧翎
  • 臺中的文創育成之路 | 巧翎
  • 文創的跨界整合─談文創園區的複合式經營現況 | 巧翎
  • 遍地開花的文創園區 | 巧翎
  • 城市最美的一隅─淺談老屋新生 | 巧翎
  • 高規格「文化」還是「典禮」?淺談金曲25 | 巧翎
  • 臺灣的文化母國之路─談《冰毒》的成功 | 巧翎
  • 換湯不換藥?!淺談師大商圈的文藝復興 | 巧翎
  • 一襲以生命鑄成的長衫─一代詩人周夢蝶 | 巧翎
  • 官不逼,民不反─淺談《白米炸彈客》 | 巧翎
  • 要立不要利!要破不要迫!─淺談兩報停刊風波 | 巧翎
  • 《天注定》的現實?! | 巧翎
  • 全球挺文創-草悟道產業嘉年華,我們看到什麼!? | 巧翎
  • 文創前哨戰─寫在產業嘉年華之前 | 巧翎
  • 集什麼集?文創市集趴趴GO | 巧翎
  • 古蹟的新舊交替─以臺中刑務所演武場為例 | 巧翎
  • 《超級奶爸》行不行 | 巧翎
  • 街貓的療癒商機─吳毅平攝影展 | 巧翎
  • 藝術投資停看聽 | 巧翎
  • 武藝?武意?評《一代宗師》 | 巧翎
  • 今年的臺北很「誠品」 | 巧翎
  • 臺中的「爵」對指標?!淺談臺中爵士音樂節的隱憂 | 巧翎
  • 中國當代藝術在台灣─這個世界會好嗎 | 巧翎
  • 搬家了!離開我多年經營的心血 | 巧翎
  • 與繩共舞─杜菁蘭個展〈曖魅之身〉 | 巧翎
  • 我問你問他問我─「這個世界會好嗎?-向京在台北」下 | 巧翎
  • 我問你問他問我─「這個世界會好嗎?-向京在台北」上 | 巧翎
  • 你就是我的主角─談文創商店街 | 巧翎
  • 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雙贏 | 巧翎
  • 科技改變藝術-更貼近生活 | 巧翎
  • 那些年的華語影壇盛事? 寫在金馬50之前 | 巧翎
  • 「刺」文化─談周美玲《刺青》的二元對立 | 巧翎
  • 你甄嬛了嗎?從《後宮甄嬛傳》看臺灣文創的窘境 | 巧翎
  • 商業和娛樂的共舞:《中國好聲音》 | 巧翎
  • 找說故事的顏色—《不能沒有你》的黑白社會 | 巧翎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