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文創前哨戰─寫在產業嘉年華之前

 

由錦江堂文教基金會主辦,全球華人藝術網承辦,在即將到來的228連續假期舉辦了為期三天的文創產業嘉年華活動,提供臺中市民另一個好去處。

全球華人藝術網經營文創商店街行之有年,起初的發想是想先整合網路平台的資訊,讓文創新貴得以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接著進行到實體通路的操作。藉由零風險的虛擬商店模式起步,發展到實體店面,創造出雙贏的獲利局面,最後再參與社區營造,完成由虛到實的臺灣文創新風貌。有別於先前春節為期八天的文創親子嘉年華,錦江堂文教基金會及全球華人藝術網這次集結了文創產品、文創市集、經典糕餅及街頭藝人等攤位,廣邀各路文創優秀人才,齊力打造臺中又一段的文創風景。

記憶中的好味道

糕餅業作為此次開放報名的攤位選項,可看出主辦單位對於傳統行業的新生具有相當大的期待。從糕餅業的發展脈絡可知,臺灣的傳統糕餅因近年來受到政府自由化與國際化趨勢的衝擊,造成人民飲食文化的改變。同時還面臨了西式精緻糕點及速食文化的挑戰,是急需轉型的傳統產業。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糕點,如鳳梨酥、綠豆椪,到特殊時日的喜餅、過年討吉利的發糕、中秋節象徵團圓的月餅……這些多樣性、在記憶中抹滅不掉的糕餅滋味在現今重視生活品質的步調中再度蓬勃起來。促使傳統糕餅業從二級產業的加工層次,歷經三級產業的服務層次,邁入更進步的美學感受層次。

另外,臺灣糕餅業歷史悠久,加上在文化的大熔爐中,現今糕餅創造出更多元的種類與做法,身為一個同時擁有舊回憶和新潛能的經濟產業,糕餅業在進入文化創意產業的領域後,將能藉由發揮舊有優勢,掌握新興市場脈絡的方式在文創產業打下一片天地。

               

(圖1:老樹根魔法木工廠舉辦之文創紅龜粿體驗活動型錄)              (圖2:勤美術館十大街區展─巧匠心:豐原漆糕餅文創生活街區)

(圖3:林金生香百年餅店「童遊趣」系列禮盒)

城市中的活動藝術

在地方觀光產業的帶動下,開始出現了一群動態的表演職業者,我們喚他們叫做街頭藝人。隨著該職業的普遍化,街頭藝人的表演形式也開始跳脫既定印象中的音樂或是默劇,選擇結合在地的文化與象徵性,扮演著在地文化特色與創意的媒介。

這些文化創意產業的動態展演者,在面對這樣高度現代化的社會,他們被定位成觀光與藝術的實踐者。他們的身體並不只是在一個公開的表演場域中,展示自己的技巧或技能,而是同時結合自身的身體感知,進而影響觀賞者,促使他們融合這項動態展演。

街頭藝人的蓬勃間接促成文化與創意的另一嶄新媒合,地方特色產業的養分本就來自生活四周的人、地、景,其中又以生活旅遊最被接受與歡迎。生活旅遊結合了人文資源、地方文化資產、表演視覺、傳統節俗等元素,這才形成現今最具有溫度的產業。為了順利在街頭表演,這群街頭藝人必須選在交通便利、擁有固定人潮的地點進行工作,此次主辦單位選定的綠園道在平常已經是街頭藝人固定展演的場域之一,在這次的產業嘉年華中,也榮幸地提供這些表演者展演空間,且再加入更多元的攤商後,相信將能碰撞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

               

(圖4:勤美綠園道街頭藝人表演)                                                       (圖5:勤美綠園道中將吉他當二胡的爺爺)

 

21世紀的經濟型態儼然以創新為主要大宗,無形的知識與創意取代了有形的資產,讓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它不但擁有歷史記憶與地方文化的恆久價值,更能藉由創新思維呈現在商品或場域上,因此成為各國政府強打的主力政策之一。雖然目前大多數政府仍從全球化角度思考、佈局文化創意產業,但也因為網路與相關產業的普及化與積極化,現在只要有好的創意,就可利用多樣化的行銷手法,結合地方文化,發展出新的文化資產。進一步亦可美化城市、活化街區、提供就業機會,建立創意的生活空間。綠園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周邊產業經過不定期的文創活動,正逐漸朝嶄新文化資產的路上邁進。在即將到來的228連續假期,產業嘉年華將透過多元化地聚集相關產業達到提升文化品牌價值及活化傳統工藝等目標。相信在這個連續假期中,綠園道又會上演一場文創饗宴。

 

資料來源:

圖1:http://seed.culture.taichung.gov.tw/13epaper/epaper-1.asp?sid=729

圖2:http://yunhoney2013.pixnet.net

圖3:http://tw.tranews.com/

圖4:http://wenyen30.pixnet.net

圖5:http://towerecord.blogspot.tw/2011_04_01_archive.html


其他文章
  • 全民藝術,從「字」出發 | 巧翎
  • 音樂,不是寫歌寫詞就好了 | 巧翎
  • 技術與藝術的拉鋸戰─文化部流行音樂認證制度(下) | 巧翎
  • 技術與藝術的拉鋸戰─文化部流行音樂認證制度(上) | 巧翎
  • 何去何從的古蹟?那些資金與行銷改善不了的事 | 巧翎
  • 人生如戲,雖落猶榮─黃俊卿的內臺戲人生 | 巧翎
  • 淺析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 巧翎
  • 藝術拍賣的三點共構 | 巧翎
  • 無形資產‧無限商機─淺談創投前進文創產業的趨勢 | 巧翎
  • 臺灣紀錄片的國際育成之路 | 巧翎
  • 淺談書法藝術之感性抒發 | 巧翎
  • 臺中的文創育成之路 | 巧翎
  • 文創的跨界整合─談文創園區的複合式經營現況 | 巧翎
  • 遍地開花的文創園區 | 巧翎
  • 城市最美的一隅─淺談老屋新生 | 巧翎
  • 高規格「文化」還是「典禮」?淺談金曲25 | 巧翎
  • 臺灣的文化母國之路─談《冰毒》的成功 | 巧翎
  • 換湯不換藥?!淺談師大商圈的文藝復興 | 巧翎
  • 一襲以生命鑄成的長衫─一代詩人周夢蝶 | 巧翎
  • 官不逼,民不反─淺談《白米炸彈客》 | 巧翎
  • 要立不要利!要破不要迫!─淺談兩報停刊風波 | 巧翎
  • 《天注定》的現實?! | 巧翎
  • 全球挺文創-草悟道產業嘉年華,我們看到什麼!? | 巧翎
  • 文創前哨戰─寫在產業嘉年華之前 | 巧翎
  • 集什麼集?文創市集趴趴GO | 巧翎
  • 古蹟的新舊交替─以臺中刑務所演武場為例 | 巧翎
  • 《超級奶爸》行不行 | 巧翎
  • 街貓的療癒商機─吳毅平攝影展 | 巧翎
  • 藝術投資停看聽 | 巧翎
  • 武藝?武意?評《一代宗師》 | 巧翎
  • 今年的臺北很「誠品」 | 巧翎
  • 臺中的「爵」對指標?!淺談臺中爵士音樂節的隱憂 | 巧翎
  • 中國當代藝術在台灣─這個世界會好嗎 | 巧翎
  • 搬家了!離開我多年經營的心血 | 巧翎
  • 與繩共舞─杜菁蘭個展〈曖魅之身〉 | 巧翎
  • 我問你問他問我─「這個世界會好嗎?-向京在台北」下 | 巧翎
  • 我問你問他問我─「這個世界會好嗎?-向京在台北」上 | 巧翎
  • 你就是我的主角─談文創商店街 | 巧翎
  • 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雙贏 | 巧翎
  • 科技改變藝術-更貼近生活 | 巧翎
  • 那些年的華語影壇盛事? 寫在金馬50之前 | 巧翎
  • 「刺」文化─談周美玲《刺青》的二元對立 | 巧翎
  • 你甄嬛了嗎?從《後宮甄嬛傳》看臺灣文創的窘境 | 巧翎
  • 商業和娛樂的共舞:《中國好聲音》 | 巧翎
  • 找說故事的顏色—《不能沒有你》的黑白社會 | 巧翎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