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從顏水龍的「水牛圖」看文化遺產的保存

                                          從顏水龍的「水牛圖」看文化遺產的保存

 

                                                                        「水牛圖」誕生

       到過台北劍潭公園的人,一定不會錯過鑲在牆壁上長達一百公尺的馬賽克壁畫,這馬賽克壁畫是已故畫家顏水龍先生的作品「水牛圖」。

      「水牛圖」是一九六九年,時任台北市長的高玉樹,為美化市容,特邀請顏水龍先生在劍潭公園創作的。 

     「水牛圖」原來應該稱作「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但因為有一部分是水牛耕田的圖面,這圖像讓人印象深刻,當時媒體就以「水牛圖」稱呼它。

       整幅畫是用北投、鶯歌等地生產的水缸、碗盤剪成磁磚狀鑲嵌上去的,畫作陳述著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過程,因此畫作不但是有藝術性,且具有歷史性,此外它也是光復後台北市第一件的公共藝術品。

 

                                                                           「水牛圖」的命運

          這藝術品至今已有四十五年歷史,現在「壁面龜裂破損,後方邊坡擋土牆裂損錯移」,但北市文化局說目前無法進行修復,因為公共藝術相關法規,是在一九九八年制定下來的,「水牛圖」沒有公共藝術身分,文化局必須先將它提送台北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審議,確認是否追列為北市法定公共藝術,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規劃,所以未來「水牛圖」的命運,就在於是否可以成為合法的「公共藝術品」。

      當知道這藝術品的命運,是要經過審議才能決定它的「合法地位」時,不禁讓人想到顏水龍在臺北西門町日新戲院的「旭日東昇」馬賽克壁畫。

      那時日新戲院內部要重新改裝,各界擔憂壁畫會被拆除,於是大家努力奔波,最後在北美館館長黃才郎與接手該戲院的晶華影城協商下,壁畫終於可以完整的保留下來。

       這件事又讓人想到,藝文界連署搶救的「新舞台」。

     「新舞台」是台北第一座民營多功能的表演藝術廳,原是日本人在台興建的戲曲劇場,1915年辜顯榮從日本人手裡買下,但二次大戰被美軍炸毀,辜家於是移地重建,然後在1997年再正式啟用,這「新舞台」不只是舞台同時存有時代背景的意義,今卻因為大樓要遷移,它也被迫搬家,這讓人不禁要問,一個有百年文化意義的舞台,如果可以隨意搬家,那它還稱「文化遺產」嗎?

 

 

                                                                       「文化遺產」的被漠視

       

     「文化遺傳」被漠視的現象,讓人思念起被拆除掉的中山橋古蹟,太古巢遺址古蹟、臨濟寺神道、牌樓、石碑,及百年蘭州派出所,也讓人難過那些變味的孔廟明倫堂、110年大龍峒公學校、老師府圍牆、石旗竿,當然最令人遺憾的是走樣的圓環。

       面對這些遺失走樣的東西,想到在上位者口口聲聲要保存文化,但實際東西在前面時卻又是視若無睹,不禁讓人想問「如果這不是文化遺產,那什麼是文化遺產」?

       顏水龍一生中完成的馬賽克壁畫大約二十幅左右,現在所剩不多,如果再讓這壁畫損害,未來大家要看這畫,只有在相片裡去找,或者在記憶裡追思。

       每一座城市,它都有一段歷史及一個故事,再文明先進的城市都不能沒有歷史,過去的台北城有很多的歷史,我們在這歷史中去找尋這城市發展的軌跡,所以,失去這些歷史就失去過去存在的記憶,我們就處在一個沒有記憶的城市。

      「文化遺產」的價值,除了藝術、歷史、及教育的意義外,同時也蘊含經濟潛力,所以文化遺產與都市發展是可以並融存在的,就端看如何去建構它的價值性。

       音樂神童莫札特的故鄉薩爾斯堡,就是並融互惠下的勝利品,這勝利品為奧地利帶來數不盡的觀光財。

       奧地利把莫札特出生地、求學地點、發跡地,每一樣與莫札特有關的東西都變成商品,甚至做莫札特巧克力,讓莫札特徹底被發揮利用。

       回觀台北市文化局每年編有三百萬元的公共藝術管理維護預算,卻把具有藝術及歷史價值的作品,當作沒有身分的物品,真的是令人噓唏。

       當然「水牛圖」未來的命運,我們相信市府不敢遺棄,但我們卻害怕它像走樣的澎湖「天后宮」,或者像台中的「摘星山莊」一樣,被修到原有的裝飾工藝都不見了。

       之所以會憂心,是因為文物的維修,就只有一次的機會,一旦第一次無法保持原樣,不管是錯誤的修復或者不真實的修復,再後來的維修就失真了,古蹟也回不來了。

 

                                                                「文化遺產」是非賣品

 

       看到古建築,一棟一棟被所謂的現代的都市更新所取代,一個個歷史的遺痕,被人為故意的拆除,不禁想到李乾朗老師說的,「拆除的不僅指幾座樓房,它們不僅乘載一段回憶,尤其是那些被惡意拆除的重要建築,似乎更是人們的青春、年少故事,及當時的文化。」文化是無所不在的,它是我們精神食糧及物質存在的空間。

       活在文明城市的人,尤其不能少精神食糧,當我們的文化古蹟越來越少時,就越找不到過去的歷史了。

       之前大家在搶救陽明山美軍宿舍,慶幸這聲音被聽到,現在我們很怕基隆港西二碼頭倉庫,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被遺忘的史蹟建築。

      「文化遺產」是一個世代的傳承的標的物,它刻畫著前人的故事,訴說著前人的智慧,它是非賣品,不能複製,而且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所以當我們遺忘它時,這些歷史會在我們手中漸漸的不見,歷史像江水一樣,流過去就不會流回來,我們的文化古蹟一旦被遺忘,就是遺忘了,所以今天不去保留它明天就沒有了。

      「文化遺產」沒有選票,它無法產生嚇阻力,但現在古蹟保存與維護是普世價值的工作,保存公共性的古蹟更是一種社會公義。

 

 

 

 

                                                             

      

 

                                顏水龍的「水牛圖」(取自網路)

                    顏水龍的「水牛圖」(取自網路)

取自李乾朗老師的【百年古蹟滄桑:臺灣建築保存紀事】書

                           喚不回的建成圓環(取自網路)

               待救命的新舞台(取自網路)

            聯署書(取自網路)


其他文章
  • 林正儀的世界故宮 | 葉瑞珠
  • 從杜象的「噴泉」看百年後的「達達」 | 葉瑞珠
  • 從消失的白皮書看新政府的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政策下的文創產值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奇美「繆斯」談典藏的價值 | 葉瑞珠
  • 藝術生活的素養不在人民而是政策 | 葉瑞珠
  • 只能意會的「前衛藝術」 | 葉瑞珠
  • 【啄木鳥合唱團】唱給您聽 | 葉瑞珠
  • 金融風暴下仍在夯的藝術投資 | 葉瑞珠
  • 從「綜藝節目」談文化部的態度 | 葉瑞珠
  • 邊緣下的台灣藝術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全球化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 葉瑞珠
  • 科技與藝術結合下的新視覺 | 葉瑞珠
  • 春水吹皺的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被體檢的文化部 | 葉瑞珠
  • 從台北藝博覽會看藝術家 | 葉瑞珠
  • 從台灣文博會看背後現象 | 葉瑞珠
  • 經濟發展下古蹟的命運 | 葉瑞珠
  • 藝術產業下的名古屋城到鹿港龍山寺 | 葉瑞珠
  • 文創興起下城市的再造價值 | 葉瑞珠
  • 從周董的婚禮談「台北機廠」 | 葉瑞珠
  • 從國寶賴碧霞談「傳統藝術」現代意義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台中歌劇院談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突破框架的創造,談2014台灣的設計師展 | 葉瑞珠
  • 迪士尼到霍夫曼─談「自創」的價值 | 葉瑞珠
  • 從「博物館法」草案,談博物館的商機 | 葉瑞珠
  • 台灣文創的產業路在何方? | 葉瑞珠
  • 從「產業的群架學」談文創的生存契機 | 葉瑞珠
  • 從「金城武樹」看文創帶動的城市行銷 | 葉瑞珠
  • 翻滾吧!台灣的「三金」 | 葉瑞珠
  • 從CERN藝術家的駐村 談「第三種文化」 | 葉瑞珠
  • 從「來自星星的你」看文創可創造的產值 | 葉瑞珠
  • 從顏水龍的「水牛圖」看文化遺產的保存 | 葉瑞珠
  • 「文化創意產業」談「金融挺創意產業」計劃 | 葉瑞珠
  • 從「TEA/超級關係」到【科技藝術】的灰皮書 | 葉瑞珠
  • 文化部這一年做了啥事? | 葉瑞珠
  • 李安是「台灣之光」還是「電影的罪人」? | 葉瑞珠
  • 台灣電影的現象 | 葉瑞珠
  • 「我是歌手」熱,談電視的產業發展 | 葉瑞珠
  • 文創產業是國家的金磚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下)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上) | 葉瑞珠
  • 文化國是論壇------- 藝術家要未來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人才培訓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制度建立 | 葉瑞珠
  • 台灣也有「藝術銀行」 | 葉瑞珠
  • 從「商王武丁與后婦好展」談武丁是什麼樣的王 | 葉瑞珠
  • 舞蹈家許芳宜「生身不息」的演出 | 葉瑞珠
  • 現代怪獸--- 台北雙年展 | 葉瑞珠
  • 台灣設計師的藍海戰場? | 葉瑞珠
  • 從「孫悟空」和「唐老鴨」看文創產業 | 葉瑞珠
  •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葉瑞珠
  • 漫畫博覽會上看見臺灣錢景 | 葉瑞珠
  • 從兩億到三千萬到一百萬 | 葉瑞珠
  • 「非形之形」----真難懂的抽象藝術 | 葉瑞珠
  • 韓國人無恥修改歷史,我們敢嗎? | 葉瑞珠
  • 從「西田社」布袋戲看文化的「軟實力」 | 葉瑞珠
  • 從【豔陽下的陳澄波】展 看畫的【金錢價值】 | 葉瑞珠
  • 【有史以來最驚人的表演】-----謝春德的【春德的盛宴】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下)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上) | 葉瑞珠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