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一針一線 縫進青春韌性 台灣珠繡藝術家李政諺

採訪/林珮芸

平凡男孩的不平凡追夢人生

在法國生活是為了追尋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並帶著科學家的精神找出證明自己所選擇的珠繡藝術-這份自認為的人生志業。1983年出生的年輕藝術家李政諺不是傳統認定的乖寶寶,為了追求夢想,比別人多花更多時間探索、掙扎與革命,最後在古老的針線技藝中找到答案。高級訂製服中舉足輕重,但比例不重的「珠繡」講究手工,客製化的花樣、配色、質感考驗老師傅的眼光和功夫;然而對一個初入社會的畢業生來說,卻是一個吸引人的絕活兒,在繁雜茫然的未來中,彷彿是一點點安定的力量。從小在美術方面表現優異,父母卻默默擔憂他走上藝術這條非主流的道路;高職念了餐飲科,二專畢業後卻放下餐飲,重考一腳踏進流行設計。「服裝系大四休學後到了服裝公司,專門做刺繡打樣,但也只做了三個月就決定出國進修」他苦笑說。一路上看起來跌跌撞撞,定性不夠。2010年因為村上隆創辦的藝術祭典TAIWAN GEISAI #2 ,以作品:DEER my LOVE激發了李政諺的藝術潛力。「當下明白到這就是我這一生該做好的工作」回憶起參展過程,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堅持。

150X130 CM, 幾十萬片手縫珠繡作品沒日沒夜地縫製,最後在華山藝文空間展出時讓媽媽看見對自己的驕傲。不久後一次和媽媽拌嘴,意外激盪出「十二生肖」的創作主題,自2011兔年開始,計畫每年創作一幅生肖圖。細細回想在法國生活五年期間,從一開始的適應期至今,無形之中也同時發展了數個創作主題,包括花神(FLORA)、鸚集鵡(PERROQUETS)、昆蟲實境(CITY BUG)系列。對李政諺來說,《CITY BUG COLLECTION》最具紀念意義,初到法國生活,幸運地遇到三位才華洋溢的法國藝術家,共同創作的風格作品,先由昆蟲學家Eric de Turgny手繪原型、再交由Jean-Jacquet Grand沾水筆藝術家描繪意象速繪圖,由Jérôme Toret接手做數位合圖,最後李政諺以珠片縫製點綴,完成作品於比利時展出。這樣的提攜接納之情穩定了這位台灣男孩的心,一步步更加認識法國人工作哲學,也對自己的作品更加有信心。

多元風格 挑戰藝術寬廣包容度

剛到法國時無意間翻到德國Taschen出版社發行,原畫者是英國的已故知名作家與畫家Edward Lear關於鸚鵡的繪圖,共有42幅鸚鵡,每一張都充滿色彩與細節的變化性,李政諺決定以珠繡表現,同時考驗自己的基本功,扎扎實實的功夫提醒著他,關於藝術與工藝之間的關係。生命中幾次跌至谷底,和家人的衝突起起落落,不按牌理出牌,總是一再挑戰自己的極限,最具爭議性的風格是【花神】系列,鍾愛花草的他,靈光一動嘗試將珠繡縫在孤挺花上,想將最美的兩種藝術品結合,然而嬌嫩的花瓣畢竟不像踏實的布料,李政諺形容:「縫法很困難,針線幾乎在空中飄」為了不破壞花瓣完整性,力道必須謹慎控制,然而這一切卻無法預知,不像在草圖上畫的準確無誤,也不像平面布料乖乖等待擺置。

  

完成後的鮮花珠繡精緻閃耀動人,隨著縫製的律動花朵也開始凋零枯萎。藝術家想訴求的是「一切盡其在我,順其成果」,總是期待人們可以永恆收藏自己的藝術品,但在此系列卻完全顛覆「擁有」的執念。當無所求僅僅為了追求當下的美麗極致,鮮花與珠片共度一段「一期一會」的對話片刻。創作者與觀賞者同時參與這樣的過程,見證美麗動人的綻放時刻,也祝福花兒的殞落,這一趟旅程教會人「豁達」與「珍惜」,鮮花消逝了,但閃耀的珠繡仍在,所有的努力都會留下記憶,這鑿痕在觀者心中,也永遠存在創作者腦海中。

近期受到企業青睞,CHIMEI「放大 微幸福」的品牌形象影片中,李政諺受邀入鏡,一同與國寶級掌中戲大師陳錫煌,演譯「4倍大的幸福科技」。也受邀精品服飾活動,在與商業對象合作時,學到最多關於溝通技巧與品牌經驗,他認為:「理解一般人的想法很重要」,藝術家必須適時地脫離自我,與消費者互動,降低艱澀的門檻,讓珠繡藝術年輕化,注入活水,而未來的法國工作室也首度邀請訪客參觀,用五感和心一同體驗手縫藝術的魅力和潛力。

藝術家更多介紹

http://chengyenlee.com

https://www.youtube.com/user/EMBROIDESIGN

創藝多腦河」【第337集】播出頻道:人間衛視 ; 台北:第七頻道。

網路觀看 : https://youtu.be/S-MV2Lzwu9A

法國日常-堅持夢想的起程 台灣珠繡藝術家李政諺

http://atsimple.blogspot.tw/2016/06/blog-post_17.html

 


其他文章
  • 北京下一個798,西什庫31號文創園 | 林珮芸
  • 北上廣依然相信文創 中國現階段文創產業與服務輸出 | 林珮芸
  • 美術館中的商場-北京官舍的營銷策略 | 林珮芸
  • 中國的全民藝術家 齊白石 | 林珮芸
  • 跨界繪畫的勝利 2016上海佳士德秋拍 | 林珮芸
  • 北京Art China聯抉第十九屆北京藝術博覽會 | 林珮芸
  • 國際駐村的養分補充與失根斷裂 | 林珮芸
  • 《生命七步 7 Steps of Life》 | 林珮芸
  • 台灣設計專訪澳洲策展人Annie Ivanaova | 林珮芸
  • 日本墨象大師 - 松田朴傳 | 林珮芸
  • 一針一線 縫進青春韌性 台灣珠繡藝術家李政諺 | 林珮芸
  • 尼娜.蒂帕拉(Nina Dipla)作品《蘿莎》 | 林珮芸
  • 2016 Nina Dipla肢體創作工作坊計劃 | 林珮芸
  • 「女性‧社會‧主體─張李德和暨台灣女性藝術展」 | 林珮芸
  • 藝術金融 投資前的準備-關於AAA美國鑑價師協會 | 林珮芸
  • 獨立音樂在台南 P Festival 鋼琴音樂節 | 林珮芸
  • 中國正在看X來吃芭娜娜 蕭壟文化園區迷你國際展 | 林珮芸
  • 生猛台灣力 海稻米的土地故事=太陽的孩子 | 林珮芸
  • 37年老牌美國紐約國際藝術博覽會 | 林珮芸
  • 印象派大師竇加 女體的動靜(穿脫)之間 | 林珮芸
  • 繽紛、混搭、倫敦Art 15 London | 林珮芸
  • 藝術家在現場 身體行為藝術Marina | 林珮芸
  • 日常設計 走進生活的柳宗理 | 林珮芸
  • 繽紛的倫敦【Art 15 London 倫敦藝博會 | 林珮芸
  • 浮華世界的文明與枷鎖 視覺藝術周慶輝「人的莊園」 | 林珮芸
  • 策展是藝術空間的靈魂 | 林珮芸
  • 台南在地藝術家 下一輪藝廊浪淘砂 | 林珮芸
  • 評 關渡美術館 如前所述──艾雷可.薛普利個展 | 林珮芸
  • 跨越界線 藝術的「在」與「不在」 | 林珮芸
  • 《北歐南島,生活舞蹈》從挪威奧斯陸跳舞到臺南府城 | 林珮芸
  • 用藝術解決問題 專訪英國藝術家暨策展人-時代的觸角 | 林珮芸
  • 閱讀時光 書店地圖= 專訪 微電影「書店裡的影像詩 | 林珮芸
  • 博物館品牌建構-重新定義21世紀的博物館 | 林珮芸
  • 插畫旅行看世界- 專訪插畫家徐至宏(Hom) | 林珮芸
  • 古蹟光感老建築 文創熱門潮市集 【風神廟旅人市集】 | 林珮芸
  • 風起雲湧 網路世代崛起的微電影導演 | 林珮芸
  • 國家電影中心的「未來想像」 | 林珮芸
  • 京劇 X電影 X表演 台北藝穗節 三岔口 | 林珮芸
  • 用漫畫勾勒創意的世界 專訪丹麥動畫學校 Peter | 林珮芸
  • 一個包 一片天-專訪「皮康設計工作室 | 林珮芸
  • 異鄉人的電影美學 新加坡導演 林毅煒 | 林珮芸
  • 從台南海邊長成的生活藝術家 專訪台南佳里 小木作 | 林珮芸
  • 台灣修復 瑞典發光- 帶著門神去旅行 | 林珮芸
  • 韓國文創和企業沒告訴你的事 專訪頑石創意 | 林珮芸
  • 文創復興小鎮- 專訪「天空的院子」創辦人何培鈞 | 林珮芸
  • 移動閱讀以人為本-全球華人閱讀社群網 | 林珮芸
  • 大稻埕老屋改建設計工作室 | 林珮芸
  • 青年富豪新標地-「第一屆矽谷當代藝術覽會」 | 林珮芸
  • Hi, Taiwan, 愛台灣-用攝影看見台灣 | 林珮芸
  • 聽小樹唱歌 國立歷史博物館-徐冰「木林森計畫」 | 林珮芸
  • 出版業的暗夜微光 手工書孵育者「芬號500」 | 林珮芸
  • 2013台北美術獎首獎,黃博志【500棵檸檬樹】 | 林珮芸
  • 看見台灣的顏色-學學台灣文化色彩網站 | 林珮芸
  • 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大展覽 | 林珮芸
  • 亞馬遜書店跨足藝術拍賣市場 | 林珮芸
  • 時間雕刻者-歲月/照堂 1959-2013 | 林珮芸
  • 從粉絲到藏家 林宗範另類的藝術經營之路 | 林珮芸
  • 電子書背後的無限商機 | 林珮芸
  • 藝文空間的經營與管理-以老屋改建為案例(下) | 林珮芸
  • 世紀末焦慮 用寫作找到安心的路-專訪作家何致和 | 林珮芸
  • 來自紐約的傳奇舞蹈大師 Eliot Feld | 林珮芸
  • 不一樣的旅行-花蓮文化創意園區 藝文空間案例 | 林珮芸
  • 藝文空間的經營與管理-以宇禾空間設計 老屋改建為案 | 林珮芸
  • 以朱銘美術館做為台灣發展文創產業的典範 | 林珮芸
  • 喬治布希總統圖書館-小而美的總統紀念館 | 林珮芸
  • 文創與產業之間的距離-專訪普拉爵執行長薛良凱 | 林珮芸
  • 博物館是門好生意 專訪林志峰 | 林珮芸
  • 臺灣舞孃,臺灣的故事 | 林珮芸
  • 超越價值的藝術-專訪安德昇拍賣創辦人林珊旭 | 林珮芸
  • 設計師同學會-專訪品展發行創辦人林飛比 | 林珮芸
  • 當藝術與企業之間的媒婆—專訪新竹物流社會企業執行長 | 林珮芸
  • 不妥協的史詩策展--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 | 林珮芸
  • 閱讀經濟學—電子書你看了沒? | 林珮芸
  • 相信.想像-2013杜拜藝博會Art Dubai | 林珮芸
  • 一桌二椅的神話 | 林珮芸
  • 橫越地圖的世紀詠嘆調-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杜納德•金 | 林珮芸
  • 一隻法國來的貓-漫畫家高大衛專訪 | 林珮芸
  • 2012關渡藝術節簡單的舞蹈美學 | 林珮芸
  • 將藝術收藏視為生活品味-日本森林美術館 | 林珮芸
  • 台灣的京都—北投老旅館文創新概念 | 林珮芸
  • 居家,決定人生的價值—專訪日本建築師高橋修一 | 林珮芸
  • 讓風穿透建築的藝術家--日本建築師柳澤孝彥 | 林珮芸
  • 《臺灣舞孃》下一個太陽劇團? | 林珮芸
  • 真跡真的重要嗎?偽畫成為拍賣市場的娛樂話題 | 林珮芸
  • 極地教我的事—視覺藝術家崔廣宇與攝影家星野道夫 | 林珮芸
  • 獨立設計師運動新浪潮- Indie Designer Movement | 林珮芸
  • 乘著科技旅行,但需要真實感動-Google Art Project | 林珮芸
  • 2012國際劇場藝術節—英國楊維克劇團【卡夫卡的猴子】 | 林珮芸
  • 婚姻中的默契與幽默--韓國愛情輕喜劇《離婚》《不離婚》 | 林珮芸
  • 透支的,還是永續的文化空間? | 林珮芸
  • 劇場版「蝸牛食堂」美味上菜—萬華劇團《幸福的味》 | 林珮芸
  • 文學劇場【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 舞蹈空間舞團 藝術總監–平珩專訪 | 林珮芸
  • 2012年全球藝術盛事—倫敦奧運藝術節 | 林珮芸
  • 創意寶盒-全球最大手工藝品市集 | 林珮芸
  • 龍騰福躍‧用藝術洗滌心靈與生活 | 林珮芸
  • 上一則 | 下一則

    文章回覆:


    糖小兮說:

    糖小兮茶莊籟60256和TG:av8526#外約小隻馬蘿莉學生 #瘦小骨感女生 #豐滿麻豆 #氣質長榮空姐 #外約巨乳人妻少婦#甜美IG網紅主播 #無套中出學生 #內射大奶妹 #母女雙飛 閨蜜3p 雙胞胎3p 特殊玩法:口暴.顏射.中出.肛交.奶炮【暑假高中學生熱推18-22歲】外約旅館.一律現金消費.專營台灣女孩兼職.多年老字號.品質有保障.茶姐專業有耐心 活動折扣:買3送1 買2送2 買3送2 買1送1 官網 http://www.ppp8669.com/電報頻道 https://t.me/line06326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