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空間的思維描述-《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

 

文/楊雅君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作為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同時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成立於2012年,經歷上海市都會空間從工業型態轉變爲信息時代的更新脈絡,現在以藝術經驗之生活想像、文化藝術作品展示、文化藝術門類合作、創構知識生產模式為著重的運作目的。關於博物館之組織結構、功能,依據國際博物館協會之定義:“博物館,乃一非營利之永久性組織,在其服務的社會,為大眾開放,促進社會發展,並以研究、教育、娛樂之目的,致力於蒐集、保存、研究、傳播與展示人類其及環境的物質證據。”現代的博物館,經過自19世紀以來,在中國當代的創立、發展,從早期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文化物件的保存和展示,到當代,沿著永久性經營的建設脈絡,逐漸朝著開放性實踐、教育審美、社會服務、公眾關係探討、展示傳播等新類型文化共享功能邁進。

 

描述 : Macintosh HD:Users:yangyajun:Pictures:iPhoto 圖庫.photolibrary:Masters:2016:03:31:20160331-171335:P1020761.JPG

圖一,“空間與事件”主題系列。〈圖/記者楊雅君攝影於《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展。〉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描述 : Macintosh HD:Users:yangyajun:Pictures:iPhoto 圖庫.photolibrary:Masters:2016:03:31:20160331-171335:P1020773.JPG

圖二,“向量與圍合”主題系列。〈圖/記者楊雅君攝影於《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展。〉

 

 

描述 : Macintosh HD:Users:yangyajun:Pictures:iPhoto 圖庫.photolibrary:Masters:2016:03:31:20160331-171653:P1020781.JPG

圖三,“概念、文脈與內容”主題系列。〈圖/記者楊雅君攝影於《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展。〉

 

    成立於于2012年10月1日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從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使得展館空間具有工業遺跡特徵,位於黃浦江畔,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内部最高悬挑27米,空中連橋、螺旋迴廊等內部構造,使其展示空間得以體現建築的有機延續性,此類形態表達手段利於觀眾主體加入參與。

    而博物館創建、經營的歷史,從1955-2007南市发电厂的工業建築,至2010-2012改造完成,轉變為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再到現在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與上海市文明適應的變化經過一起,見證了都市空間的生產型態、文化類象變化,同構形成了新世紀空間生產、社會生活、文化意念的經驗領域,為城市形塑自我風格,完成人文時、空角色轉換的代表性文化機構,有關於此,在《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展以前,例如:2013《蜃景——当代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十二种呈现》、《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上海艺术设计展》、2014年《第十届上海双年展》、2015年《时空书写:抽象艺术在中国》等,都藉著藝術創作成品,進行展示場所的觀念陳述、情境塑造等博物館主題陳列的意義目的。

 

 

關於《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主題展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於2016年3月至6月,策劃一場關於當代建築藝術的《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主題展,透過近350件图纸、手稿、拼贴画、模型等珍贵资料,展出瑞士籍大師-屈米先生作為理論家、教育家、建築師的創作成果。與静态结构的传统不同,屈米基於人與空間的互動體驗,對建築的基本原則做了系列性發問,這透過:“空間與事件”、“功能設置/並置/疊加”、“向量與圍合”、“概念、文脈、內容”、“概念、形式”等主題篇章做觀念陳述、原則提問式展現,透過世界著名建築物、程式設計項目,舉例如:天津現代城市與工業博物館、喬伊斯的花園、廣州博物館、法国国立当代艺术工作室、新卫城博物馆、江诗丹顿总部与制造中心等,集列有關建築構造的圖紙及建物成品照片,現場總體做概念性的定義問題展出,而通過有關語彙、原則疑問、美學思辨,將建築環境、建築工法、建築材料、建築心理,滙整成展覽現場的基於概念表述的方法:“記號”(比例、尺度、均衡、對比、韻律作為元素),言說關於當代生態環境與人類發展共存的啟發性模式,具體則藉由環境、運動、行為的互動進行效益實踐。

描述 : Macintosh HD:Users:yangyajun:Pictures:iPhoto 圖庫.photolibrary:Masters:2016:03:31:20160331-171653:P1020797.JPG

圖四,“功能設置/並置/疊加”主題系列。〈圖/記者楊雅君攝影於《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展。〉

 

記號:空間概念與互動式思考

 

人類經驗不斷發生,透過時間的積澱也持續遞增。作為本場展覽的創作者-屈米,追溯其對於當代建築型態的諸多設想,其藝術歷程曾受1968年世紀各國質疑思潮影響。本場創作主要蒐集其早期有關理念宣言項目,將七十年代中期定居纽约后制作的图纸系列《曼哈顿手稿》中进行了综合,提出系列問號,諸如:“功能型建築方案能否以充滿生機和隨機事件的室內公共形式展現?”“如何在狹窄空間上方將舊建築與新建築相互融合?”“在不同文脈中應用雙層圍合概念時,是否只需改變材料即可?”“能否通過並列排布帶狀功能區來構建一個新型劇場,從而滿足場地和項目的要求?”“建築項目能根據一個故事或小說來進行策劃嗎?”“如果建築項目在地形和預算方面都存在限制,有沒有可能…將其文脈概念化?”

如同上述,屈米表述對於建築秩序、永恆發展的考察分析,通過各個建築體的空間模式,其形式構成、結構設計、功能性質、美學特徵,為建築造物領域的文化延續、環境均衡利用進行種種概念、方法、內容方面的發問,企圖讓建築物本體涵有適當的場所能力,而這一切稟持著屈米的主張:“建築效果最重要的是先讓自身成為認知的形式,然後才是關於形式抑或視覺效果的知識。”表示其關乎空間秩序、永恆之道的思維之流。

描述 : Macintosh HD:Users:yangyajun:Pictures:iPhoto 圖庫.photolibrary:Masters:2016:03:31:20160331-171335:P1020764.JPG

圖五,眾多展示中的建築物件圖紙。〈圖/記者楊雅君攝影於《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展。〉

描述 : Macintosh HD:Users:yangyajun:Pictures:iPhoto 圖庫.photolibrary:Masters:2016:03:31:20160331-171335:P1020757.JPG

圖六,《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展廳及文字說明。〈圖/記者楊雅君攝影於《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展。〉


其他文章
  • 〈漢文傳統的藝術發生場:台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當代藝術的文本圖像歷史:新竹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嚴靖傑《未來漂流》個展 | 雅君
  • 「成為一個地方」胡朝聰個展 | 雅君
  • 『誘返青田』,書畫光年-于右任紀念館暨書法展 | 雅君
  • 審美場域的現代發生-2017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攝影新美學:2017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李豐懋教授關於《山海經圖鑑》的神話記憶 | 雅君
  • 審美、社會、藝術史的當代創造:2017 Formo | 雅君
  • 現代事物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 雅君
  • 經驗之詢度-《她說:國際女性藝術特展》 | 雅君
  • 日本國寶級動漫大師手稿特展 | 雅君
  • 時尚經典的文化符碼-“BAGISM包•当代”展 | 雅君
  • 圖式符號之境界場域:馬丁韋爾默《畫=盒》個展 | 雅君
  • 現代藝術代表:《賈科梅蒂回顧展》 | 雅君
  • 城市會展與當代藝術:2016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近現代藝術之陳列場:上海龍美術館綜合展 | 雅君
  • 當代人的生活聚場:上海西岸《音樂共和》藝術節 | 雅君
  • 空間的思維描述-《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 | 雅君
  • 文化政策:《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修訂面面觀 | 雅君
  • 閒言碎語 張奕滿 | 雅君
  • 自滬上探索亞洲設計之變 | 雅君
  • 設計者之用心:40POSTER─賴岳興海報創作個展 | 雅君
  • 明日方舟:2015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 雅君
  • 法國里昂燈光節閃耀中國:上海虹橋光影裝置藝術 | 雅君
  • 光之道-李賢文水墨行旅個展 | 雅君
  • 風景自然及文明鏡界:201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物質・慾望・自我:王富娘《話慾・畫意》個展 | 雅君
  • 純台味的藝術創作:台灣輕鬆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淋雨?大型互動裝置《雨屋》亞洲首展 | 雅君
  • 當代視閾的維度: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 雅君
  • 圖像殿堂:《大師的微笑》歐洲版畫作品展 | 雅君
  • 影像風景:高雄市電影館之城市記敘 | 雅君
  • 上海話劇藝術打造的國際化劇場表演風格 | 雅君
  • 海派風華-上海電影博物館影像札記 | 雅君
  • 感真世界-《東方表現的龐均》亞洲巡迴展 | 雅君
  • 創作跨界的觀想對話:傅慶豊《臉譜》個展專訪 | 雅君
  • 〈福爾摩沙藝博會引領的藝術收藏時尚〉 | 雅君
  • 〈從2015文博會看台灣的創意經濟〉 | 雅君
  • 雲門劇場開幕:一個藝文環境的體驗 | 雅君
  • 美感與日用:陶瓷彩釉鶯歌燒 | 雅君
  • 當代尋蹤:上海外灘美術館寫紀 | 雅君
  • 李俊賢季後賽系列:〈港都好男兒〉專題報導 | 雅君
  • 全球華人藝術網-全方位的經營平台 | 雅君
  • 台北大稻埕的公共藝術空間 | 雅君
  • 散步路上,生活週遭的空間景觀 | 雅君
  • 發現・產業・藝術:解讀2014高雄藝博 | 雅君
  • 文創年代-參訪松山文創園區 | 雅君
  • 藝術拍賣-多維的藝術消費平台 | 雅君
  • 吳炫三狂墨黃山水墨個展:視覺的揚放與空間的境界 | 雅君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