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吳炫三狂墨黃山水墨個展:視覺的揚放與空間的境界

       處於多元取向的現代社會,人們怎麼認識藝術?或許總會留下些許待解與知茫。在觀察人生的過程中,有極其豐富樣貌的感觸與體會。

       話題回到本場展覽,身為一位長期親身踐履,以投入藝術描寫場域的國際藝術家,「狂墨-吳炫三個展」為全球水墨個展,全場一共展出三十一幅作品,本場作品以東方傳統繪畫藝術的水墨畫為主,一向擅長西洋繪畫與雕塑的吳炫三認為水墨藝術充滿了禪意,並以講究東方式心性修養、感應天地萬物的氣與道的概念,結合己身藝術心靈中的「狂」,呈現出黃山多方立體的綜觀畫面,而揮灑一種「以狂寫墨」酣暢淋灕的畫風氣勢,帶領人們進入藝術,釋放自己身體的生命力,深切體會其中凜然、磅礡又適性自如的狂墨意境。

圖一、吳炫三先生手持超大畫筆,與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女士,一起在現場講解本場展覽緣起。

圖二、中華民國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到場致辭

  圖三、藝術家吳炫三先生、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女士、中華民國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馬來西亞視覺藝術發展局Dato' Mahadzir Lokman到場致辭並留下合影。

 

       吳炫三先生認為狂熱與執著是其一生奉行的信念,隨性自如為其創作風格,並表示:如果太受理性支配,往往會墜入教條的限制深谷,無法發揮創作的藝術性。因而,曾追尋的藝術體驗,使作品滲透著原始文明獨具的野性生命力。幾年前,一場身體病痛的經歷又使其作品風格與藝術信念有了更不一樣的變化。

 

    追溯這位藝術家的成長歷史,數十年間經過了多樣的創作體驗歷程,其在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前往西班牙、巴黎等地求學、發展,而後,作品在日本受到巨大迴響,臺、日美術館亦多有收藏。旅居中南美洲、非洲期間,受到原始藝術的影響,開始以幾何式圖騰的抽象表現奠定個人風格,作品走向鮮豔強烈,並擅長以最簡單的筆觸表達讓人深省的畫面內容,以此來表現生命衷始。近幾年,吳炫三在罹癌、抗癌的恢復過程中,對於藝術有了更多的體會。在公開燒燬50幅畫作後,又以不懈的創作態度來追求自我超越,繼而積極展開國際間的展出活動。可以理解的是,狂熱、執著、堅強、毅力一直是他長久以來面對藝術的態度。吳炫三先生現場還表示,創作時不喜歡先行構圖,作品都是經過一陣冥思後,隨意揮灑而成。

       本場展覽共有七個展間,彼此之間表達了不一樣的水墨線條意境,展示空間主題為:「狂墨、陰陽、靈氣、視角、時代性、師法自然、界外」,由其展間名可知,中國傳統藝術的創作理念是本場焦點,具體整幅佈局的景物描繪來表現畫面空間的氣韻內質,而「時代性」則反映了一些現代性、後現代性的視覺造型意念。明代旅行文人徐霞客:“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本場展覽由西方抽象藝術與東方水墨美學相融合,在創作前的觀察功夫上,透過飛行新科技來觀看黃山的地勢與風景。歸整以上,吳炫三在本場展覽投注著自己新的藝術生命的體悟。

圖四、藝術家在現場以投入、專注的態度講解作品內容與意涵,後方一幅為〈黃山奇景〉,右側為〈黃山天崖〉。

圖五、〈一個女孩的畫像〉,為西方繪畫抽象表現一類,圖為學學文創提供。

      現代性與後現代性為現代藝術理念的兩大主流,歸因於人類身處現代都市社會的生活狀態,吳炫三則明確追求一種多元的跨文化現代性。本場作品主要歸為兩大類型,一類結合的非洲原始野性元素與西方繪畫的抽象表現藝術,藉由空間的組構元素-色彩、線條,傳達作品的原始生命力,實際以粗獷的線條、色彩表達原始的動能,串連的幾何圖形與鏤空效果為介乎具象與抽象間的典型語彙;一類為東方水墨的再創造,藉由整幅畫面佈局來表現身體的體驗與對抗性,意即險勢地形帶來的侷限性與自我超越。

圖六、〈猴子觀海〉,圖為學學文創提供。

圖七、〈黃山靈猴〉,吳炫三先生正在講解其畫作,這幅作品用筆生動、鮮明,描繪主題也見別有意趣。

       北宋郭熙說:“墨色不滋潤,謂之枯,枯則無生意。”當代黃賓虹說:“有乾才有濕,有濕才知有乾。乾濕互用,方能謂之水暈成章。”在描繪黃山的空間方面,吳炫三常用濕筆,渲染摹形線條,其間營造著有意的空白,圓熟、變化自然的筆觸讓作品顯現一類樸拙的藝術趣味。

       綜觀全場,這些水墨畫作充滿禪趣,又具有空間解構與變化的表現特質,濕筆暈化的技巧下,表現著整體氣勢的流動與變化,用來傳遞身處黃山地理奇勢下體會到的真實生命。然而,以其作品描繪內容觀之,不難發現作者在尋找與企圖描繪人與自然同處和諧的空間內藴。在氤韞山水的構圖表現中,表達出生命傾刻間的禪思意趣,藉由即興自如的畫風來表達「無常」的觀照態度與「禪意」的心理體驗,猶如:〈磅礡氣勢話黃山〉畫面深淺之間,即興遊走的筆觸彷彿傳達著生命追尋的冥思境界。

 

圖八、〈狂墨黃山〉,墨色濃淡之間表現著整體的空間氣勢,圖為學學文創提供。


其他文章
  • 〈漢文傳統的藝術發生場:台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當代藝術的文本圖像歷史:新竹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嚴靖傑《未來漂流》個展 | 雅君
  • 「成為一個地方」胡朝聰個展 | 雅君
  • 『誘返青田』,書畫光年-于右任紀念館暨書法展 | 雅君
  • 審美場域的現代發生-2017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攝影新美學:2017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李豐懋教授關於《山海經圖鑑》的神話記憶 | 雅君
  • 審美、社會、藝術史的當代創造:2017 Formo | 雅君
  • 現代事物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 雅君
  • 經驗之詢度-《她說:國際女性藝術特展》 | 雅君
  • 日本國寶級動漫大師手稿特展 | 雅君
  • 時尚經典的文化符碼-“BAGISM包•当代”展 | 雅君
  • 圖式符號之境界場域:馬丁韋爾默《畫=盒》個展 | 雅君
  • 現代藝術代表:《賈科梅蒂回顧展》 | 雅君
  • 城市會展與當代藝術:2016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近現代藝術之陳列場:上海龍美術館綜合展 | 雅君
  • 當代人的生活聚場:上海西岸《音樂共和》藝術節 | 雅君
  • 空間的思維描述-《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 | 雅君
  • 文化政策:《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修訂面面觀 | 雅君
  • 閒言碎語 張奕滿 | 雅君
  • 自滬上探索亞洲設計之變 | 雅君
  • 設計者之用心:40POSTER─賴岳興海報創作個展 | 雅君
  • 明日方舟:2015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 雅君
  • 法國里昂燈光節閃耀中國:上海虹橋光影裝置藝術 | 雅君
  • 光之道-李賢文水墨行旅個展 | 雅君
  • 風景自然及文明鏡界:201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物質・慾望・自我:王富娘《話慾・畫意》個展 | 雅君
  • 純台味的藝術創作:台灣輕鬆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淋雨?大型互動裝置《雨屋》亞洲首展 | 雅君
  • 當代視閾的維度: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 雅君
  • 圖像殿堂:《大師的微笑》歐洲版畫作品展 | 雅君
  • 影像風景:高雄市電影館之城市記敘 | 雅君
  • 上海話劇藝術打造的國際化劇場表演風格 | 雅君
  • 海派風華-上海電影博物館影像札記 | 雅君
  • 感真世界-《東方表現的龐均》亞洲巡迴展 | 雅君
  • 創作跨界的觀想對話:傅慶豊《臉譜》個展專訪 | 雅君
  • 〈福爾摩沙藝博會引領的藝術收藏時尚〉 | 雅君
  • 〈從2015文博會看台灣的創意經濟〉 | 雅君
  • 雲門劇場開幕:一個藝文環境的體驗 | 雅君
  • 美感與日用:陶瓷彩釉鶯歌燒 | 雅君
  • 當代尋蹤:上海外灘美術館寫紀 | 雅君
  • 李俊賢季後賽系列:〈港都好男兒〉專題報導 | 雅君
  • 全球華人藝術網-全方位的經營平台 | 雅君
  • 台北大稻埕的公共藝術空間 | 雅君
  • 散步路上,生活週遭的空間景觀 | 雅君
  • 發現・產業・藝術:解讀2014高雄藝博 | 雅君
  • 文創年代-參訪松山文創園區 | 雅君
  • 藝術拍賣-多維的藝術消費平台 | 雅君
  • 吳炫三狂墨黃山水墨個展:視覺的揚放與空間的境界 | 雅君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