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閒言碎語 張奕滿

 

文/楊雅君

 

據記者調查,自1910年馬賽爾・杜尚展示其“現成品”藝術以來,裝置藝術至今已有80多年進展歷史,而中國當代藝術,在2000年上海雙年展之後,擺脫了1990年代以來的地下實驗狀況,獲得合法化的發展境遇。中國的當代藝術,諸如:裝置藝術、錄像藝術、電影藝術、媒體藝術、觀念藝術等,都在現代生產的都市空間中,顯現一類變動性,包括:技術意義、社會變動、知性變動、倫理變動、人際行為和關係適應等。有關於此,法國思想家列斐伏爾曾言:“時間本身是荒誕的,空間本身也是這樣。”而對於空間解碼的活動特徵,則認為:“我所概括的理論…並不是想要提出一種空間話語,而是要把各種不同的空間及其生成樣式全都統一到一種理論當中,從而揭示出實際的空間生產過程。”

2016年1月,於上海外灘美術館設展的《閒言碎語  張奕滿》,稟持新加坡藝術家一直以來的藝術創作手法:從眾多在慣常看來類別迥異的事物中獲得典故與參照。由此,展出了七件受上海外灘美術館委託的新作品,揭示藝術、空間、人群及社會關係所構成的互動對話、交往行動的相互作用。

圖一,《律法書店(上海)》。〈圖/記者楊雅君攝影於上海外灘美術館。〉

 

 

《閒言碎語  張奕滿》個展

    新加坡藝術家,張奕滿先生,首度到中國大陸呈現的美術館個展,其創作發想源自於現代性的文本經典-薩謬爾・貝克特《等待戈多》,又將當代電視媒體節目《憨豆先生》、《喧嘩鳥》以及《蘋果日報》做想像的聯接,製作一類藝術話語的閒置、平凡、瑣碎,展現人類的平常生活舉隅,同時,“閑言碎語”的構成情節與文本內容顯得荒謬離奇,似可以被解讀為一本永遠不會寫完的虛構小說,以其具有諷刺意味、黑色幽默的特質,現實與虛構的事物,營造了裝置空間的粉碎化效果,七個作品主體與參與觀眾的互動實則存在諸多生活情景、生產關係的不連續,人與實在空間的矛盾、差異因此逐漸加大、加深。

“閒言碎語”系列由七件作品組成:《律法書店(上海)》、《跑跑跑》、《神秘島》、《無盡(夜晚)》、《木瓜日報》、《一切(百科)》、《天方夜譚》,整體而言,以張奕滿介於圖像、行為表演、裝置、情境及寫作等多種創作形式特徵完成,建立起想像與文字的關聯,並引導觀眾參與、體驗、反思,持續地,向生活當中的各類敘事媒介的文本功能提出自己的疑問。

 

圖二,《跑跑跑》。〈圖/記者楊雅君攝影於上海外灘美術館。〉

圖三,《神秘島》。〈圖/記者楊雅君攝影於上海外灘美術館。〉

 

現代性文本創造:裝置藝術的空間生產

圖四,《無盡(夜晚)》。〈圖/記者楊雅君攝影於上海外灘美術館。〉

 

張奕滿“閑言碎語”系列作品分別設置於上海外灘美術館1樓至六樓展間,儘管作品的媒介形式不同,然而,都以裝置藝術的主客體互動體驗模式為主,感覺世界成為一有機整體。七件作品之間,時間、空間敘事背景的不連續性,即其本身言說主題的不同,反映當代藝術的類比、喻意轉向質性。

具體而言,藝術家七件裝置藝術作品之構思來自於不同時空,憑藉既有小說、電視劇、動畫、報紙、街頭蒐集來的八卦軼聞、中東國家民間故事等形式文本作品,由此,系列作品存在主題多種內容,透過彷彿真實的虛構世界假象寄寓各自的觀念語意,並映照藝術文本生產場域中的各種對象、處境、活動內容,以其不同的文本身份,間接揭示生產空間關係中生命的本體論意義、社會的秩序關係、科學論證的環境本質。實際的方法,由七件作品自身的命題,通過情境的擬像、挪用、營造、再現方式,製造環境參與的功能悖論,解讀人們在現實中的徘徊與逃避,而又被詢喚意圖,繼而接收為一種預期的求生信息。

 

行動:藝術文本與互文性

圖五,《木瓜日報》。〈圖/記者楊雅君攝影於上海外灘美術館。〉

 

關於《律法書店(上海)》、《跑跑跑》、《神秘島》、《無盡(夜晚)》、《木瓜日報》、《一切(百科)》、《天方夜譚》的作品功能悖論,先由參與行動引發,讓觀眾接觸虛擬現實的經驗,感受對烏托邦的企及和其間的挫敗與掙扎,藝術品各自又具備屬定的意義和裝置運用方式,例如:《律法書店(上海)》將美術館的禮品商店替換為一律法書店,並雇用律師劉昆宇為編目人,其選擇了中國法律體系的典籍、輯錄,又相關選擇棋譜和詩歌節律、編成算法和遊戲設計等人類社會制度類型中的指導說明引入。《神秘島》以一種失落而洩氣的方式重新虛構逃避主義的母題,擬物創造一個消費主義與商品社會場景,而後製性的藍色幕布背景可以替換,樂園的構作無以規範形成。《一切百科》作品有一個人坐在空間人,為朗讀者,以無用的朗讀行為連接起一個個百科詞條,與此同時,其無法實現,也永遠不會完成,詞條間的跳展最終走向離題。

綜述以上,七間裝置藝術作品具有視覺、聽覺、觸覺層面上,或大或小、直接或間接的空間呈現制約程度,場所參與行為之導引促使人對空間心理需求發生,引伸出人們的自然興、社會性再現與表現,參與交往企圖實現公共領域的功能理性批判,然則,自由的追求仍與此處現實和虛構間的錯位場景不期而遇,意識主體的經驗知識,似乎在此中間地帶,藉著主體的身體、精神勞動獲得調節,“閒言碎語”作品空間具有瞬間、變換的片段特徵,人的行為、社會合理持續被戲劇性搬演,藝術文本的話語不斷生成,目的言事的同一性可能則不斷地消解,生活體系的建立似乎仍應透過差異時空下的自我管理,才得以實行空間意義,而這些作品,則以荒謬的相對及絕對邏輯組成,釐清生產方式的時間、空間話語問題,具有完整的當代敘事建構互文性,社會作為則由人類身體與心靈層面相互生成。

圖六,《一切(百科)》。〈圖/記者楊雅君攝影於上海外灘美術館。〉


其他文章
  • 〈漢文傳統的藝術發生場:台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當代藝術的文本圖像歷史:新竹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嚴靖傑《未來漂流》個展 | 雅君
  • 「成為一個地方」胡朝聰個展 | 雅君
  • 『誘返青田』,書畫光年-于右任紀念館暨書法展 | 雅君
  • 審美場域的現代發生-2017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攝影新美學:2017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李豐懋教授關於《山海經圖鑑》的神話記憶 | 雅君
  • 審美、社會、藝術史的當代創造:2017 Formo | 雅君
  • 現代事物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 雅君
  • 經驗之詢度-《她說:國際女性藝術特展》 | 雅君
  • 日本國寶級動漫大師手稿特展 | 雅君
  • 時尚經典的文化符碼-“BAGISM包•当代”展 | 雅君
  • 圖式符號之境界場域:馬丁韋爾默《畫=盒》個展 | 雅君
  • 現代藝術代表:《賈科梅蒂回顧展》 | 雅君
  • 城市會展與當代藝術:2016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近現代藝術之陳列場:上海龍美術館綜合展 | 雅君
  • 當代人的生活聚場:上海西岸《音樂共和》藝術節 | 雅君
  • 空間的思維描述-《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 | 雅君
  • 文化政策:《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修訂面面觀 | 雅君
  • 閒言碎語 張奕滿 | 雅君
  • 自滬上探索亞洲設計之變 | 雅君
  • 設計者之用心:40POSTER─賴岳興海報創作個展 | 雅君
  • 明日方舟:2015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 雅君
  • 法國里昂燈光節閃耀中國:上海虹橋光影裝置藝術 | 雅君
  • 光之道-李賢文水墨行旅個展 | 雅君
  • 風景自然及文明鏡界:201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物質・慾望・自我:王富娘《話慾・畫意》個展 | 雅君
  • 純台味的藝術創作:台灣輕鬆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淋雨?大型互動裝置《雨屋》亞洲首展 | 雅君
  • 當代視閾的維度: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 雅君
  • 圖像殿堂:《大師的微笑》歐洲版畫作品展 | 雅君
  • 影像風景:高雄市電影館之城市記敘 | 雅君
  • 上海話劇藝術打造的國際化劇場表演風格 | 雅君
  • 海派風華-上海電影博物館影像札記 | 雅君
  • 感真世界-《東方表現的龐均》亞洲巡迴展 | 雅君
  • 創作跨界的觀想對話:傅慶豊《臉譜》個展專訪 | 雅君
  • 〈福爾摩沙藝博會引領的藝術收藏時尚〉 | 雅君
  • 〈從2015文博會看台灣的創意經濟〉 | 雅君
  • 雲門劇場開幕:一個藝文環境的體驗 | 雅君
  • 美感與日用:陶瓷彩釉鶯歌燒 | 雅君
  • 當代尋蹤:上海外灘美術館寫紀 | 雅君
  • 李俊賢季後賽系列:〈港都好男兒〉專題報導 | 雅君
  • 全球華人藝術網-全方位的經營平台 | 雅君
  • 台北大稻埕的公共藝術空間 | 雅君
  • 散步路上,生活週遭的空間景觀 | 雅君
  • 發現・產業・藝術:解讀2014高雄藝博 | 雅君
  • 文創年代-參訪松山文創園區 | 雅君
  • 藝術拍賣-多維的藝術消費平台 | 雅君
  • 吳炫三狂墨黃山水墨個展:視覺的揚放與空間的境界 | 雅君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