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李俊賢季後賽系列:〈港都好男兒〉專題報導

 

        2015年2月21日,適逢大年初三,高雄市立美術館前館長李俊賢先生卸下了展館的管理責任,以其對台灣本土藝術的認識,展開了一場「季後賽系列」的新一年度個展。開幕茶會,新思惟人文空間介紹人打趣提及:「季後賽」三個字是「李俊賢」先生與兒子聊天時所發明的名稱,其創作技法「hue-潑、灑、噴」彷彿棒球投球有弧度,是畫家姓名的漢字部件上再加上幾筆畫形成的,代表卸下了館內行政責任的藝術家,對於高雄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其精彩的對於空間結構的經營、社會現實情境的寫作,重新開始其藝術創作的親切感察、深度思考,表現港都的諸般鄉土風貌。

圖一,李俊賢先生〈港都好男兒-季後賽系列〉展覽現場出現多位重量級藝術家朋友到場觀摩。〈圖/楊雅君攝於高雄新思惟人文空間。〉

1.   高美館館長經歷

       李俊賢從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曾於高雄市前鎮國中任教,並參與南部藝術家聯盟,在探索藝術發展的一段歷程後,前往紐約市立大學研讀藝術碩士,從此確立了自我藝術觀,返台時期因應台灣社會的本土化歷程,開啟其台味的藝術滲透,感察自我存在意識與台灣本島的土地生命力。

    高雄市立美術館(簡稱高美館)於1994年開館,為台灣南部唯一的綜合美術館,李俊賢於開館之初,接下了館長的重擔,負責把藝術散播於台灣南部社會的民眾生活內。高美館位於高雄市鼓山區,結合周遭的內惟埤溼地環境,規劃了展覽區、雕塑園區、生態公園與湖區、兒童美術館等空間景區,成為台灣第三座公立美術館。

 

2. 創作特色:繪畫台灣南島風土

     李俊賢先生的創作,一向鄉土意識與民間風土物色的捕捉為主要基調,延續以前呈現的海洋系列作品,本場展覽以「港都好男兒」為主題,是由整體空間與特定景象的捕捉,表達航行、港口、海浪等真實的環境情景,這些繪畫作品實現著他對於原鄉文化經驗的思考、認同、傳達,以繪畫作品的藝術直觀形象來呈現社會、經濟、文化的多重內涵。藝術家對於台灣南方的風貌有著獨特的造型意念,與民間日常生活有關的宗教文化題材,例如:〈媽奏〉、〈媽奏西施〉;航行景象,例如:〈大船入港之哈瑪星版〉、〈港邊惜別之前鎮漁港版〉、〈港都好男兒〉;特殊的海洋現象,例如:〈消高應〉,都以其不斷的觀察、體會描繪這些本土生活徵象。這些繪畫作品裡,或者以明確的空間經營、穩定的整體色彩經營、新鮮造字來追溯、表達早已滲透於民眾日常生活內的港島藝術形象。他的作品,更多見於市井俚俗的新鮮嘗試,有著對於討海人漂泊無定,卻又念昔家鄉的悱惻心情,海上的氣候千變萬化、陰晴不定,會有那麼一些幸運的時候,港邊望見出海大船的歡欣歸來,這可以從〈大船入港之哈瑪星版〉、〈大船入港之海峽版〉船隻的駛返還有海濤欣喜般的湧開,體會靠海文化多個真實的層面情境,反映的不只是藝術家自己,還是港都普羅大眾的生活週遭體驗。

圖二,〈港都好男兒〉繪畫作品,細細體會畫面所示與男子面部表情,海軍身份的男子似乎對於航行神秘海洋有著未知的百般心情。〈圖/楊雅君攝於高雄新思惟人文空間。〉

圖三,〈大船之港之哈瑪星版〉,明朗的色調象徵著歡欣歸來的情緒。〈圖/楊雅君攝於高雄新思惟人文空間。〉

3.港都好男兒

       本場展覽以港都好男兒為主題,據記者現場採訪李俊賢先生:「請問港都好男兒的主題是怎麼設想出的?是先想創作一些作品?還是先設好題目?」李俊賢先生答道:「其實這是他以前就想過的題目,剛好郭金發有一首歌稱作〈港都好男兒〉,就用了這個題目。」而郭金發先生的〈港都好男兒〉有這麼一段:「海風吹著小小城市,港都生活全靠勇氣、正義,提出勇氣,尊重正義,做著好男兒,這就是霧夜的港都好男兒。」再回頭看李俊賢的畫作,真是具有各種靠海過活的人們面對風浪險勢的男兒氣魄,因此,李俊賢的取材多為真實的生活體驗,沒有虛設的藝術形象。台灣人多有機會到海邊觀看大海,海與海浪,海打到海岸就變成了海浪,海浪總會變化多樣,有大浪、碎浪,而〈消高應〉是取材自一類海洋現象-瘋狗浪,是一類基於頻率不穩定,產生的特殊浪濤型態,「消高應」浪中有浪,浪從浪中跌落,又產生另一個浪,整幅畫面喻指著大海的凶險、不可測。

       再者,展覽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幅〈王見王〉,據以往報導所述,他並不喜歡繪畫時加入裝飾性符號,然而現在,也試圖用一些手法,一起做點綴、襯托、烘托的整體表現,畫面中的左邊是阿美族女性,右邊為平埔族男性,檳榔與香蕉是他們族群代表性的頭飾,作為本島本島族群的象徵物,更加豐富地傳達原鄉文化的歷史、社會、文化的本土生命意涵,「王見王、頌、palafan」是台語與阿美族的用語,大膽的俚俗語言早已是李俊賢的作品特徵,這幅畫應可視為其對於土地民情的熱衷歌頌,這是現代與傳統的交構、族群的對話,還是在台藝術的自覺意識與自立存在的本土關懷。

       歷史文明最大的特色是人類群體的共舞共振,才能激盪出更多的當地氣味、韻味,李俊賢的作品大可看見其對於台味本土風景的意興風發,一些作品的物象,例如:檳榔、椰子、香蕉,也展現在其〈媽祖進行曲(海上篇)〉、〈金光椰〉、〈金光香蕉〉的圖像中,色彩的交疊、相襯富於南域情調,這無疑是台味情藴淋漓盡致的展現了。

圖四,畫作為〈消高應〉,以過年一樣的漢字拼貼來組裝台語詞彙「消高應」(瘋狗浪),在波濤兇險的畫面構圖中道出不規則海象的襲湧。〈圖/楊雅君攝於高雄新思惟人文空間。〉

 

圖五,〈出航〉,大隻漁船在海浪滔滔中仍冒險駛往,「滿、豊」一樣為整幅畫面的象徵性文字語彙。〈圖/楊雅君攝於高雄新思惟人文空間。〉

 

圖六,〈板炸撒網〉,漁民正在海灘邊撒置漁網,畫面是不是相當貼近靠海維生人們的生活呢?

圖七,〈王見王〉,左右人物的描繪、檳榔、香蕉的裝飾性物象、「王見王」、palafan、頌」等文字符號象徵著台灣本島文化間的對話和交流。


其他文章
  • 〈漢文傳統的藝術發生場:台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當代藝術的文本圖像歷史:新竹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嚴靖傑《未來漂流》個展 | 雅君
  • 「成為一個地方」胡朝聰個展 | 雅君
  • 『誘返青田』,書畫光年-于右任紀念館暨書法展 | 雅君
  • 審美場域的現代發生-2017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攝影新美學:2017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李豐懋教授關於《山海經圖鑑》的神話記憶 | 雅君
  • 審美、社會、藝術史的當代創造:2017 Formo | 雅君
  • 現代事物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 雅君
  • 經驗之詢度-《她說:國際女性藝術特展》 | 雅君
  • 日本國寶級動漫大師手稿特展 | 雅君
  • 時尚經典的文化符碼-“BAGISM包•当代”展 | 雅君
  • 圖式符號之境界場域:馬丁韋爾默《畫=盒》個展 | 雅君
  • 現代藝術代表:《賈科梅蒂回顧展》 | 雅君
  • 城市會展與當代藝術:2016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近現代藝術之陳列場:上海龍美術館綜合展 | 雅君
  • 當代人的生活聚場:上海西岸《音樂共和》藝術節 | 雅君
  • 空間的思維描述-《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 | 雅君
  • 文化政策:《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修訂面面觀 | 雅君
  • 閒言碎語 張奕滿 | 雅君
  • 自滬上探索亞洲設計之變 | 雅君
  • 設計者之用心:40POSTER─賴岳興海報創作個展 | 雅君
  • 明日方舟:2015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 雅君
  • 法國里昂燈光節閃耀中國:上海虹橋光影裝置藝術 | 雅君
  • 光之道-李賢文水墨行旅個展 | 雅君
  • 風景自然及文明鏡界:201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物質・慾望・自我:王富娘《話慾・畫意》個展 | 雅君
  • 純台味的藝術創作:台灣輕鬆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淋雨?大型互動裝置《雨屋》亞洲首展 | 雅君
  • 當代視閾的維度: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 雅君
  • 圖像殿堂:《大師的微笑》歐洲版畫作品展 | 雅君
  • 影像風景:高雄市電影館之城市記敘 | 雅君
  • 上海話劇藝術打造的國際化劇場表演風格 | 雅君
  • 海派風華-上海電影博物館影像札記 | 雅君
  • 感真世界-《東方表現的龐均》亞洲巡迴展 | 雅君
  • 創作跨界的觀想對話:傅慶豊《臉譜》個展專訪 | 雅君
  • 〈福爾摩沙藝博會引領的藝術收藏時尚〉 | 雅君
  • 〈從2015文博會看台灣的創意經濟〉 | 雅君
  • 雲門劇場開幕:一個藝文環境的體驗 | 雅君
  • 美感與日用:陶瓷彩釉鶯歌燒 | 雅君
  • 當代尋蹤:上海外灘美術館寫紀 | 雅君
  • 李俊賢季後賽系列:〈港都好男兒〉專題報導 | 雅君
  • 全球華人藝術網-全方位的經營平台 | 雅君
  • 台北大稻埕的公共藝術空間 | 雅君
  • 散步路上,生活週遭的空間景觀 | 雅君
  • 發現・產業・藝術:解讀2014高雄藝博 | 雅君
  • 文創年代-參訪松山文創園區 | 雅君
  • 藝術拍賣-多維的藝術消費平台 | 雅君
  • 吳炫三狂墨黃山水墨個展:視覺的揚放與空間的境界 | 雅君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