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當代視閾的維度: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文/楊雅君
 
    上海市基於政府文化部門的推廣、相關藝術建設的逐漸完善,9月份推出了「玩转九月上海艺术周E线:K11艺术都市、外滩美术馆、上海艺术影像展」的城市藝術策展場域。而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作為中國首度融合了顶尖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透過當代最重要和活躍的藝術家及其創作展品,於9月8號舉行貴賓預展日,並於9月9號至9月13號正式開展,地點位處於上海市西岸艺术中心和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而展館為上海西岸集團所開發。
 
圖一、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
 
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緣起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是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艺术家周铁海先生联袂举办,集選口碑、實力皆臻上佳的藝術畫廊、設計機構參與,並以西岸集团在徐汇滨江地区的規劃開發,在西岸藝術中心一帶,與余德耀美術館相鄰,行成區域性的文化走廊,附近還有龍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圖二、陳彧君〈搖擺的信仰〉,2014年,James Cohan Gallery Shanghai。〈圖/記者楊雅君攝影於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上海市為人熟知的經典型博覽會,例如: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上海雙年展、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等大型博覽會,普遍以傳統沿承而來的繪畫藝術形式加以展現,本場展覽,誠如展覽主題指出,採取「藝術版塊、設計版塊」的並行策展機制,經由32家畫廊及8加設計機構的作品展示,讓觀展民眾得以發現生活於現代社會體制下,圖像、空間、身體、城市的交流機遇,而凝定為靜態意想,或發生動態續念。根據《會展經濟》敘述:「“會展”是會議、展覽、展銷等集體性活動的簡稱,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間,由多個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制度或非制度的集體性和平活動。交易會、博覽會、展銷會及各種大型體育活動是會展活動的基本形式。」處於上海藝術週期間的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在期許形成重要的上海文化带的道路上,今年總共舉辦了11場論壇,邀請著名刊物管理層、藝術家、策展人、美術館長、普利策新聞攝影獎得主、收藏家、建築師等人士一同參與,例如《安邸AD》設計總監王旭、《藝術世界》主編龔彥等人,讓民眾得以在現場聆聽當代藝術與設計的多種思維型態,深入了解這一體現人類集群性文化儀式的雙機制博覽會。
 
藝術的擬相
 
圖三、Gelitin《无题,蒙娜丽莎》,2010年,Massimo DE Carlo畫廊。〈圖/來自Massimo DE Carlo畫廊提供。〉
 
    本場關於當代藝術與設計的博覽會,是以传达“艺术引领生活,设计走进生活”的理念為策展目標,總參與畫廊數量由25加增加為32家,去年參與的艾可畫廊、無線空間、BANK、北京現在畫廊、博而勵畫廊、大田畫廊、柯恩畫廊、佩斯北京、藝術門、滬申畫廊等多家單位,而首度參與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的畫廊,包括:来自伦敦的维多利亚·米罗画廊(Victoria Miro)、Sadie Coles HQ和设于西萨赛克斯郡的卡斯雕塑基金会(Cass Sculpture Foundation),及来自米兰的Massimo de Carlo,還有來自伦敦及香港的Ben Brown Fine Arts、來自纽约及北京的前波画廊(Chambers Fine Arts)、來自首尔、天安及上海的阿拉里奥画廊(Arario Gallery)等,上海的國際型博覽會正顯現出海納百川、凝聚世界的特質。
 
    全場展覽,32家畫廊展示的作品多見大師級作品,例如:“波點創作”草間彌生、“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經典作品則展出了达明安·赫斯特1993年的《快乐、快乐》以及安东尼·葛姆雷1987年的Vision,而由於展覽採取區域性展示的策略之故,觀眾在展間中轉換,得以自由開展觀察視角。誠如《鳳凰藝術》新聞所述;「本次博览会中所展出的作品大多偏传统,从审美的意义上而言,一般的公众都比较容易接受。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与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流派或思潮的对话。」然而,當代藝術流派眾多,綜觀本場展覽,以Gelitin《無題,蒙娜麗莎》、王興偉《濟公》為例,在展現繪畫創作的視覺圖像之時,與古典繪畫美學的和諧、比例表達的莊嚴、神聖、凝重不同,其傳達的作品內容,就如波德莱尔關於现代艺术的表述: “现代性 , 就是短暂易变、偶然, 就是艺术的一半, 而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在表達當代藝術對於東方傳統及西方古典藝術美學的融匯、辯說,而傳遞文化質性的介入之際,明確而述,應是透過圖案擬相,表現當代藝術形式的拼接、簡化、立體化,甚至以顯相、鮮明的風格、手法為讀者提供積極觀想互動、凝視對話的契機。
 
圖四、佩斯画廊展位,林樱 ,物質材料為“银色尼亚加拉”再生银 2012-2013。〈圖/來自佩斯畫廊提供。〉
 
設計的創造
 
    當代空間的視閾維度與藝術設計學普遍相關,關係著設計科學體系中的視覺、知覺原理對於生態、環境的考察、感受和運用。本年度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的設計版塊共集创盟国际、大舍建筑、高目建筑、集合设计、童明建筑、致正建筑
 
等設計藝術機構參與,一起做示範區規劃,展出五家建筑工作室联合創造的“工作室进行时(Ateliers In PROGRESS)”群展,傳達當代人類所在空間的敘事性想像。同時,创意媒体团UNDEFINE帶來了“Turn The Page”展示,是以設計與閱讀為主題。綜觀館內的設計展,普遍以空間設計傳達當代人類的生活型態,是以開放的互動性空間設計展示,供現場觀眾接觸、體驗,並且提供一些日常風格的設計創造,透過這些“有意味的形式”的媒介物項,做人為科學的設計實驗,並提供觀眾完成從陌生化到熟悉的多維度體驗過程。
 
圖五、科恩画廊展位,李文光 “西岸计划1-14” 纸本布面拼贴,中性水墨,明胶,树脂,2015。〈圖/來自科恩畫廊提供。〉

其他文章
  • 〈漢文傳統的藝術發生場:台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當代藝術的文本圖像歷史:新竹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嚴靖傑《未來漂流》個展 | 雅君
  • 「成為一個地方」胡朝聰個展 | 雅君
  • 『誘返青田』,書畫光年-于右任紀念館暨書法展 | 雅君
  • 審美場域的現代發生-2017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攝影新美學:2017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李豐懋教授關於《山海經圖鑑》的神話記憶 | 雅君
  • 審美、社會、藝術史的當代創造:2017 Formo | 雅君
  • 現代事物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 雅君
  • 經驗之詢度-《她說:國際女性藝術特展》 | 雅君
  • 日本國寶級動漫大師手稿特展 | 雅君
  • 時尚經典的文化符碼-“BAGISM包•当代”展 | 雅君
  • 圖式符號之境界場域:馬丁韋爾默《畫=盒》個展 | 雅君
  • 現代藝術代表:《賈科梅蒂回顧展》 | 雅君
  • 城市會展與當代藝術:2016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近現代藝術之陳列場:上海龍美術館綜合展 | 雅君
  • 當代人的生活聚場:上海西岸《音樂共和》藝術節 | 雅君
  • 空間的思維描述-《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 | 雅君
  • 文化政策:《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修訂面面觀 | 雅君
  • 閒言碎語 張奕滿 | 雅君
  • 自滬上探索亞洲設計之變 | 雅君
  • 設計者之用心:40POSTER─賴岳興海報創作個展 | 雅君
  • 明日方舟:2015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 雅君
  • 法國里昂燈光節閃耀中國:上海虹橋光影裝置藝術 | 雅君
  • 光之道-李賢文水墨行旅個展 | 雅君
  • 風景自然及文明鏡界:201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物質・慾望・自我:王富娘《話慾・畫意》個展 | 雅君
  • 純台味的藝術創作:台灣輕鬆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淋雨?大型互動裝置《雨屋》亞洲首展 | 雅君
  • 當代視閾的維度: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 雅君
  • 圖像殿堂:《大師的微笑》歐洲版畫作品展 | 雅君
  • 影像風景:高雄市電影館之城市記敘 | 雅君
  • 上海話劇藝術打造的國際化劇場表演風格 | 雅君
  • 海派風華-上海電影博物館影像札記 | 雅君
  • 感真世界-《東方表現的龐均》亞洲巡迴展 | 雅君
  • 創作跨界的觀想對話:傅慶豊《臉譜》個展專訪 | 雅君
  • 〈福爾摩沙藝博會引領的藝術收藏時尚〉 | 雅君
  • 〈從2015文博會看台灣的創意經濟〉 | 雅君
  • 雲門劇場開幕:一個藝文環境的體驗 | 雅君
  • 美感與日用:陶瓷彩釉鶯歌燒 | 雅君
  • 當代尋蹤:上海外灘美術館寫紀 | 雅君
  • 李俊賢季後賽系列:〈港都好男兒〉專題報導 | 雅君
  • 全球華人藝術網-全方位的經營平台 | 雅君
  • 台北大稻埕的公共藝術空間 | 雅君
  • 散步路上,生活週遭的空間景觀 | 雅君
  • 發現・產業・藝術:解讀2014高雄藝博 | 雅君
  • 文創年代-參訪松山文創園區 | 雅君
  • 藝術拍賣-多維的藝術消費平台 | 雅君
  • 吳炫三狂墨黃山水墨個展:視覺的揚放與空間的境界 | 雅君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