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當代尋蹤:上海外灘美術館寫紀

圖一,上海外灘美術館建築近照,Ram為其全名英文簡稱。

       筆者最近到訪上海,那前外灘租界的歷史風華,隨著海關大樓鐘聲的律振,和萬國建築博覽群的興起、後續變化,始終令人們無限感觸,引發意想。黃浦江邊十里洋場的古典建築銀行大廈依舊屹立,中國的金融中心都城-上海,舊外領地縱橫著昔年老洋場的磚石道路,接續著北外灘區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的歷史建築群,好像述說著一段近現代歷史的文明進程,而在上海黃浦江與蘇州河之間的外灘域地,一棟「上海外灘美術館」建築隨著中西文明的衝擊、融匯,於1932年由英國建築師Tug Wilson 設計,建成,從此在上海美術界扮演著續接中國、亞洲,以至西方藝術的主要溝通橋樑。

 

圖二,上海外灘源一景,東方明珠在建築群後,將隱將現,北外灘間隔著黃浦江。

歷史與現代的融匯

 

       作為一座現代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位於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之處,在洛克・外灘源之區,以「人文的關照、藝術的推廣」為使命,當時稱為亞洲文會大樓的這一文化機構,與歐美一些國際知名博物館建立藏品交流、文教業務合作制度,至1952年停辦期間,已收藏了豐富的自然標本、歷史文物、藝術藏品。根據1843年的「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工程」規定,上海正式對外開埠,而外灘源,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上海保持至今的歷史建築修繕工程之一,在19世紀,是以英國領事館為核心,開辦過無數多的圖書館、傳教機構、劇院、新聞出版機構,例如:《文匯報》、亞洲文會圖書館…等,以其豐富藏書和藝術品成為當時最大的東方學研究中心,在世博會之後,外灘源的建設、發展得到嶄新的催生力量,在保留近現代以來的有形文化資產的同時,傳遞著「滬」這一城市的文化交會形貌。因而,上海外灘美術館,基於這一歷史與地理因素,至今仍以推廣當代藝術、服務國際交流平台為依歸指標,與周遭的時尚、藝術、商業、休閒娛樂單位一起形塑了這一上海外灘中西方交涉、衝折、匯聚而成的人文風華。

 

圖三,〈墜落的馬〉,豐富的層次感自於精巧經營的畫布肌理。

文化的型貌

       作為外灘屬域唯一的當代藝術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所佔地的亞洲文會大樓,位於上海市黃浦區虎丘路20號,擁有全館的一至六層樓面,20世紀曾作為上海博物院-中國最早博物館之一,在現代上海是一家集展覽、研究、講座論壇、工作坊、教育等為一體的美術館。其開放、活躍的研究、推廣、策展活動,使得上海外灘美術館之於當代上海,以至於中國藝術界,具有極大的文化影響力。就美術館建築而言,完成於1932年,由英國建築師喬治・威爾森設計,同時具備典雅、精緻的裝飾藝術風格與二樓至五樓的設計空間功能。

而時間的序列已進展至當代,中國・上海在當代藝術的生產與散播、藝術品的消費與鑑賞等界域之發展一直處於趨勢引領地位,在歷史上,西方列強爭勝的上外灘源區域,其具有歐洲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折衷主義、裝飾藝術派、現代主義等建築風格,上海外灘美術館的展覽跨界東、西,在藝術創作的表述上,則間以取材古今,試圖在國際都城-上海市百藝爭鳴的現代群落,例如:莫干山路50號創意園、紅坊、田子坊、1943老場坊、五角場800號等展覽場館與藝術產區上,建立起屬於文化多元變盪的、藝術觀念鮮明的、跨視中西古今的藝文聚會場域。

 

圖四,〈樹的眼淚〉,水平、垂直的具體線條網絡構成了畫布的整體網格,擬示著這城市地塊上發生的一切,是畫家的東方聯想。

樹的眼淚與欣賞回顧

 

       關於當代藝術,都市化與現代性,始終是現在的藝術家必然面對的問題,離開了傳統、古典的述作環境,人類生活的年代愈往前推進,對於當下的感知探索、未來的預測意望愈顯得益求不滿,這一藝術生成的社會脈絡亦顯不容忽視。

       上海外灘美術館的當期展覽,以馬克・布拉德福德「樹的眼淚」為例,相比眾多藝廊的普遍情形,其展覽是以洛杉磯藝術家的三幅尺幅巨大作品,表現著繪畫者到訪上海時的見聞,這是指如上述歷史變化而來的,造成的文化各異、經濟發展的融匯、藝術表述的功能本質性熔鑄。就其作品,具體而言,廣泛運用著「解構拼貼」的手法,這來自於法語「décollage」,意譯為解除、剝離、去除,而實際觀察其新作:〈墜落的馬〉、〈樹的眼淚〉、〈懶惰的山〉,是以繪畫媒材做巧妙且豐富的變化,在紙張之運用上,做了聚積和刮擦、拼貼和解構拼貼等手法,使其視覺感形成了有別於傳統繪畫作品,具有豐富肌理層次感、多視角縱深構圖等藝術創作的視圖特徵。

       就展覽而言,上海外灘美術館列展規劃較為單一,往往同一時間只展出一位藝術家作品,參觀者無以比較欣賞,領略國際文化之精華薈萃,甚是可惜。兩個展間期相隔一個月之久,也會使人感到無奈。而在與莫干山路50號藝術區..等比較之下,外灘美術館附近都是商業與娛樂餐飲機構,相對來說,不能完全發揮藝術群落的集聚效應。而且還必須因應藝術的國際熱潮,藝術觀與運用手法都較為嶄新與富創造力,傳統中國性質的作品展覽少見展出,而以外籍藝術家為多。儘管每期展覽,以其精選的作品,具有宏觀視界、精彩技術,卻不免令人擔心兩千多年傳統藝術之豐厚底蘊相形湮失,期遇失落。

 

圖五,〈懶惰的山〉,畫幅表現有著東方繪畫式的神秘與飄渺,深層表現的是感知世界的靈巧,藉由縱深變化的觀察視角來表現山巒的起伏。

當期視覺藝術風格

       這三幅作品,來自於外國藝術家之手,實則反映著上海、中國,以至於華人社會的當代環境真實,其創作的成功之處在於,將交錯、聚流的環境世界,以其獨特的對於表現媒材紙張運用、空間圖式剪貼佈置的技巧上面,做了巧妙應用,包括:「混、沾、貼、疊、蓋、揭、撕」的特殊處理技法。這些創造性的描述性表達,可以成功將觀眾引領出區別於以往的現實景觀、具體事物之外,而朝向藝術家繪畫行動過程中的強烈、多層次,甚至細節融合的當代體驗世界中。三幅12米長的繪畫作品,視覺圖式的層變映現上海百餘年來的城市變化:其外灘、城市街巷的景觀遞嬗,抽象的構造暗示著城市的地理、歷史、社會的形態,甚至成為時空的標記、生活的縫隙,或是工業文明的發展、流變現實。

       藝術作品表現風格與採用技法較為前衛,儘管一些大藝術家在觀念表現上企圖融會古今,橫串東西。但觀其五年來展覽,僅有一些展覽反映某些觀念意藴,或風土民情,而無從在外灘屬域上體察傳統東方線條藝術靈動技法所能表現之優雅意態,例如:書道藝術,更遑論東方式古典境界。這一部分,有些問題則在學者論壇活動中,進行學術研討與傳播。

 

活動專欄與創意消費

     「增添」和「擦除」成為這一繪畫作品個展的獨特表現形式,它並不如中國歷來的小品文般簡筆描寫城市、郊區的遭遇、風景,其對於城市的感察而經營的全局佈置,猶如演奏琴鍵上的應和、變化、起落,上海外灘美術館本以藝術的推廣、研究、教育、發展為日常業務平台,在一樓,其寬敞的展示空間擺設著各類文創商品,例如:時尚鏡框、文具、家居用品等小物。其教育項目,則以推動當代藝術創作、分享為主,意圖推介前沿的藝術和社會實踐,因而得到各界關注,獲得很好的迴響。而美術館規劃舉辦的論壇活動,是以推廣藝術知識接軌、推動藝術合流對話、探討當代藝術趨勢等為發展指標,因此活動舉行頻繁。

       上海外灘美術館曾於2013年舉辦一屆亞洲藝術大獎,當時,以上海市豐富的城市資源形成一個具有號召力的新銳藝術獎項。其支持藝術實踐的有力實驗、文化的全新挑戰,以其亞洲的多元語境為變化條件,使得藝術的形式、體驗、意義漸趨多樣,接續延展。


其他文章
  • 〈漢文傳統的藝術發生場:台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當代藝術的文本圖像歷史:新竹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嚴靖傑《未來漂流》個展 | 雅君
  • 「成為一個地方」胡朝聰個展 | 雅君
  • 『誘返青田』,書畫光年-于右任紀念館暨書法展 | 雅君
  • 審美場域的現代發生-2017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攝影新美學:2017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李豐懋教授關於《山海經圖鑑》的神話記憶 | 雅君
  • 審美、社會、藝術史的當代創造:2017 Formo | 雅君
  • 現代事物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 雅君
  • 經驗之詢度-《她說:國際女性藝術特展》 | 雅君
  • 日本國寶級動漫大師手稿特展 | 雅君
  • 時尚經典的文化符碼-“BAGISM包•当代”展 | 雅君
  • 圖式符號之境界場域:馬丁韋爾默《畫=盒》個展 | 雅君
  • 現代藝術代表:《賈科梅蒂回顧展》 | 雅君
  • 城市會展與當代藝術:2016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近現代藝術之陳列場:上海龍美術館綜合展 | 雅君
  • 當代人的生活聚場:上海西岸《音樂共和》藝術節 | 雅君
  • 空間的思維描述-《伯納德・屈米建築:概念與符號》 | 雅君
  • 文化政策:《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修訂面面觀 | 雅君
  • 閒言碎語 張奕滿 | 雅君
  • 自滬上探索亞洲設計之變 | 雅君
  • 設計者之用心:40POSTER─賴岳興海報創作個展 | 雅君
  • 明日方舟:2015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 雅君
  • 法國里昂燈光節閃耀中國:上海虹橋光影裝置藝術 | 雅君
  • 光之道-李賢文水墨行旅個展 | 雅君
  • 風景自然及文明鏡界:201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物質・慾望・自我:王富娘《話慾・畫意》個展 | 雅君
  • 純台味的藝術創作:台灣輕鬆藝術博覽會 | 雅君
  • 淋雨?大型互動裝置《雨屋》亞洲首展 | 雅君
  • 當代視閾的維度: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 雅君
  • 圖像殿堂:《大師的微笑》歐洲版畫作品展 | 雅君
  • 影像風景:高雄市電影館之城市記敘 | 雅君
  • 上海話劇藝術打造的國際化劇場表演風格 | 雅君
  • 海派風華-上海電影博物館影像札記 | 雅君
  • 感真世界-《東方表現的龐均》亞洲巡迴展 | 雅君
  • 創作跨界的觀想對話:傅慶豊《臉譜》個展專訪 | 雅君
  • 〈福爾摩沙藝博會引領的藝術收藏時尚〉 | 雅君
  • 〈從2015文博會看台灣的創意經濟〉 | 雅君
  • 雲門劇場開幕:一個藝文環境的體驗 | 雅君
  • 美感與日用:陶瓷彩釉鶯歌燒 | 雅君
  • 當代尋蹤:上海外灘美術館寫紀 | 雅君
  • 李俊賢季後賽系列:〈港都好男兒〉專題報導 | 雅君
  • 全球華人藝術網-全方位的經營平台 | 雅君
  • 台北大稻埕的公共藝術空間 | 雅君
  • 散步路上,生活週遭的空間景觀 | 雅君
  • 發現・產業・藝術:解讀2014高雄藝博 | 雅君
  • 文創年代-參訪松山文創園區 | 雅君
  • 藝術拍賣-多維的藝術消費平台 | 雅君
  • 吳炫三狂墨黃山水墨個展:視覺的揚放與空間的境界 | 雅君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