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下)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下)

 

         【懶惰】是禾劇場繼改編香港作家黃碧雲小說【七宗罪】的【忿怒】後,再推出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第二號作品。

        【懶惰】的編導是禾劇場藝術總監高俊耀,一個剛屆不惑之年的馬來西亞華人,他把原著算是忠實的陳述,而為增加戲劇的張力,在劇本中添加了許多反應台灣現代社會的細節,藉由不斷重複模擬寫實生活的動作,來表現日常生活中被社會束縛的制式化生活。

         這次【懶惰】的舞台設計是以沙作為主要舞台佈景,在入場時會看到地面上的沙畫,這些沙畫呈現類似都市裡大樓的圖樣,當沙畫逐漸被演員弄糊時,沙畫已經不是畫了,而是恢復成一堆散沙,這也如同劇中人物意志的消散與模糊。

         而劇中的燈光及音樂,在舞台上不時呈現寫實與非寫實,讓人有一種緊繃而壓抑的氛圍,正符合劇中都會中無時無刻存在的壓迫感。

          看完表演後,這整齣戲似乎可以聞到【逃避】及【無感】的味道在那裡。                                   

                              【逃避】及【無感】

 

         面對沒有感覺的生活,他變了連自己都無法承受,因此他選擇逃避,而一旦成功逃避後,他發現選擇逃避的時候,可以讓生活有很多理由跟藉口。

        逃避的男人,逃避了妻子,當醫院再打電給他的時候,他告訴對方打錯了。

        當他第一次與女秘書發生關係時,他可以跟秘書說,很抱歉我不知道妳生理期來,他可以假裝無知的用生理期來掩飾秘書的處女之身。

        他為了怕有責任,所以他每次親密完一定會付費,告訴她妳為我做太多的事。

        當他想甩人的時候,無情到甚麼都是理由,這理由可以冠冕堂皇說是公司的規定,也可以是譴責自己的行為,但可以不負責任不需要懲罰。

        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逃避,當無法選擇逃避時,就只好讓自己如槁木般活著。

        槁木是無生命的,要讓自己無生命是不可能,但可以讓自己變的無知覺。

        無感的可喜,就如作者筆下的形容,【她的所得所失,她完全無法掌握.她的人生完全不屬於她,不過有個頑童時而搗亂時而放過她。】

        這搗蛋的頑童,讓她信心受損,讓她不敢再去面對愛情,也不知道甚麼是愛了。

         也因此【她心靈的冷漠與不動,漸漸生長,佔滿了滿一身,大病一樣,漸漸的,在她的意識之外,傳了開去。】

         這傳下去的結果,她甚麼都好,好到她以為自己生病了,同時卻影響及傷害身邊關懷的人,工讀生最終也放棄自己去做小偷。

        當一個人不懂愛或得不到愛,便會因害怕受到傷害而越發封閉自己,所以出獄的工讀生把自己關在狹小的傳真間,無名又無姓。

        黃碧雲說內心的冷漠和不動,這是懶惰的病,它會像瘟疫般,一個一個,擴散開去,最後人間便成了地獄。

        因此當人與人之間無感時,會是甚麼?屆時彼此會憑藉體溫取暖嗎?還是不斷充實所謂專業技能填補內心空洞?冷漠無感是一種社會病,這病是因大家懶得去探問,懶得去關懷,於是放任自己隨波逐流,到最後,這社會不知還有多少愛?

        黃碧雲在【懶惰】開場時,不斷重複用了【你離開以後】,她寫到【你離開以後,你離開以後,你離開以後,你離開以後,你離開以後事物開始暗與靜】。

        這個【離開】事實上就是不存在,當東西不存在就是消失,我們可曾想到【你離開以後】,有多少東西在我們面前不見?

        香港社會的冷漠,正是現代社會的樣版,現在上班族在日復一日的例行公事,對於自己的夢想,對於身旁人的愛,逐漸在模糊中。

         麥斯威爾有一個成功的廣告,廣告上說:【再忙也要跟你喝一杯咖啡。】多久沒真正悠閒喝過一杯咖啡?多久沒跟家人或朋友秉燭夜談?

        當然關於【懶惰】,【你不是不知道,你不是不會痛,你不是不會笑,不會感覺,不會宣洩,你不是不會,也不是沒有,只是放棄。】

        我們只是習慣放棄自身和其他所有的東西,我們沒有死去,但也沒過的很好,只是存在著罷。

              

 

 

             

 

 

 


其他文章
  • 林正儀的世界故宮 | 葉瑞珠
  • 從杜象的「噴泉」看百年後的「達達」 | 葉瑞珠
  • 從消失的白皮書看新政府的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政策下的文創產值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奇美「繆斯」談典藏的價值 | 葉瑞珠
  • 藝術生活的素養不在人民而是政策 | 葉瑞珠
  • 只能意會的「前衛藝術」 | 葉瑞珠
  • 【啄木鳥合唱團】唱給您聽 | 葉瑞珠
  • 金融風暴下仍在夯的藝術投資 | 葉瑞珠
  • 從「綜藝節目」談文化部的態度 | 葉瑞珠
  • 邊緣下的台灣藝術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全球化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 葉瑞珠
  • 科技與藝術結合下的新視覺 | 葉瑞珠
  • 春水吹皺的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被體檢的文化部 | 葉瑞珠
  • 從台北藝博覽會看藝術家 | 葉瑞珠
  • 從台灣文博會看背後現象 | 葉瑞珠
  • 經濟發展下古蹟的命運 | 葉瑞珠
  • 藝術產業下的名古屋城到鹿港龍山寺 | 葉瑞珠
  • 文創興起下城市的再造價值 | 葉瑞珠
  • 從周董的婚禮談「台北機廠」 | 葉瑞珠
  • 從國寶賴碧霞談「傳統藝術」現代意義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台中歌劇院談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突破框架的創造,談2014台灣的設計師展 | 葉瑞珠
  • 迪士尼到霍夫曼─談「自創」的價值 | 葉瑞珠
  • 從「博物館法」草案,談博物館的商機 | 葉瑞珠
  • 台灣文創的產業路在何方? | 葉瑞珠
  • 從「產業的群架學」談文創的生存契機 | 葉瑞珠
  • 從「金城武樹」看文創帶動的城市行銷 | 葉瑞珠
  • 翻滾吧!台灣的「三金」 | 葉瑞珠
  • 從CERN藝術家的駐村 談「第三種文化」 | 葉瑞珠
  • 從「來自星星的你」看文創可創造的產值 | 葉瑞珠
  • 從顏水龍的「水牛圖」看文化遺產的保存 | 葉瑞珠
  • 「文化創意產業」談「金融挺創意產業」計劃 | 葉瑞珠
  • 從「TEA/超級關係」到【科技藝術】的灰皮書 | 葉瑞珠
  • 文化部這一年做了啥事? | 葉瑞珠
  • 李安是「台灣之光」還是「電影的罪人」? | 葉瑞珠
  • 台灣電影的現象 | 葉瑞珠
  • 「我是歌手」熱,談電視的產業發展 | 葉瑞珠
  • 文創產業是國家的金磚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下)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上) | 葉瑞珠
  • 文化國是論壇------- 藝術家要未來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人才培訓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制度建立 | 葉瑞珠
  • 台灣也有「藝術銀行」 | 葉瑞珠
  • 從「商王武丁與后婦好展」談武丁是什麼樣的王 | 葉瑞珠
  • 舞蹈家許芳宜「生身不息」的演出 | 葉瑞珠
  • 現代怪獸--- 台北雙年展 | 葉瑞珠
  • 台灣設計師的藍海戰場? | 葉瑞珠
  • 從「孫悟空」和「唐老鴨」看文創產業 | 葉瑞珠
  •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葉瑞珠
  • 漫畫博覽會上看見臺灣錢景 | 葉瑞珠
  • 從兩億到三千萬到一百萬 | 葉瑞珠
  • 「非形之形」----真難懂的抽象藝術 | 葉瑞珠
  • 韓國人無恥修改歷史,我們敢嗎? | 葉瑞珠
  • 從「西田社」布袋戲看文化的「軟實力」 | 葉瑞珠
  • 從【豔陽下的陳澄波】展 看畫的【金錢價值】 | 葉瑞珠
  • 【有史以來最驚人的表演】-----謝春德的【春德的盛宴】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下)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上) | 葉瑞珠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