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從「西田社」布袋戲看文化的「軟實力」

                                 從「西田社」布袋戲看文化的「軟實力」

        台灣的布袋戲跟其他的民間文化一樣,似有似無的存在,它沒有辦法變成河水大器的流,只能像涓涓的泉水慢慢的走,而且是靜靜的,無聲的,所以我們很多傳統文化變成一個「專有名詞」,顯示它曾經風光的存在過。

    「西田社」自不例外,在風光時大家知道它的好,當物境遷移時空轉換的時候,它的存不存在不是很重要。

                                                                         「西田社」的設立

           所以現在提到「西田社」對許多人來說,它是快被遺忘的名字,但對布袋戲迷來說,它是布袋戲重要的一個功臣及推手,如果當時沒有那些好事之徒站出來組社,布袋戲或許成為我們一個過往的文化及歷史。

        這次「西田社」舉辦「哈哈笑布袋戲尪仔理想社區」特展,或許會讓許多人憶起當年,特展是以插科打諢的布袋戲七丑戲偶為主角,透過一個虛擬的偶戲社區,讓觀眾理解戲偶製成與維修的過程,以期更加了解布袋戲。

       「西田社」是由台灣大學教授陳金次、楊維哲、李鴻禧發起,他們當時不忍見到傳統布袋戲日漸式微,於是發起組社救文化活動,因此在1985年正式設立,它是第一個以知識份子為首,關懷戲曲文化的民間團體。

                                                                           布袋戲的興盛

         講到「偶」,明代才子唐伯虎曾做了一首詩:「紙做衣裳線做筋,悲歡離合假成真。分明是個花光鬼,卻在人前人弄人。」會讓我們的才子為它作詩,實在是木偶的過去太風光了。

         宋人孟元老有一本書「東京夢華錄」就有描述當時的盛世,他說:「汴京開封瓦舍(宋代城市裡娛樂場所集中的地方)很多,其中最大的有『大小勾欄』(百戲雜劇演出場所)50餘座,有些可容納數千人。」這樣的規模,我想現代的我們是絕對想像不到的。

        古代有這種盛世,現代的我們也曾有過,在布袋戲的年代,「史豔文」、「藏鏡人」帶動多少風潮?當時上班的不上班,上學的不上學,只是曾幾何時,這變成一種記憶?

        人說布袋戲是「一口道盡千古事,十指搬動百萬兵」,這就是它迷人的地方,台灣偶戲跟其他國不同在於著重技巧上,台灣布袋戲偶的美,就在於操偶的技巧。

       「西田社」是第一個關懷布袋戲的民間團體,多年來致力傳統布袋戲的保存、推廣與研究,然如今推廣的人已經淡定到幾乎忘記它的存在,這令人不禁想到布袋戲在台灣還存在多少文化的價值性?不然這個自宋代興盛發揚到現代的東西,為何一直讓人沒有存在感?

                                                                      「軟文化」的影響力

        「文化的價值性」讓人想到所謂「軟文化」,「軟文化」這不是政治談判、農業、經濟、教育可以做到的。【軟文化】它也並不是只有藝術活動,【軟文化】是一種眾人凝聚的力量,這些力量包含行為、信念、價值觀,它會形成一股勢力,對外可以抵禦外面強大的文化力量,對內可以建立民族的自信心 所以【軟文化】它實質上含有文化、價值觀、意識形態、民意等。

          因此沒有文化的國家,就失去國家的獨立性,很輕易被強大的外圍文化所侵蝕,讓自身變成一個可被利害關係所交換的一種商品。所以經濟軍事是國家生存的一種武器,真正可以讓國家屹立不搖的是文化。

         文化也是一種安定民心的春藥,這種春藥會使人得到一種舒服感,提升生命的內涵,心靈的品味。

        「西田社」它所賦予的使命是傳承與發揚,它收藏有很豐富的文物資產,西田社的執行長陳矜懷說:「西田社收藏兩千多件文物,包含彩樓、戲偶、帽盔戲服、道具等,年代不一,加上二十多年以來彙整的研究與史料彙編,都是珍貴資產。」如今這些資產只能放在倉庫,這情何以堪?

         文化本應是隨著人民的生活改變而改變,如果生活改變到遠離文化時,不禁令人質疑是文化欠缺甚麼無法滿足民眾的需求?還是惡質的風氣殘殺了文化?

                                                                         文化不會永遠存在

         前些時候,看到大陸作家韓寒在他的博客曾寫下一段對台灣電影文化的話:「看了不少台灣的小清新電影,給我留下的印象的確就是『嗯,你想怎樣』,到了《艋舺》,變成『哼,你想怎樣』,《賽德克.巴萊》終於把台灣電影變成了『操,你想怎樣』」。

         我們的所謂第八藝術工業--電影,既然讓對岸欽羨,這實在是很自豪的事,然在自豪下,卻看到其它珍貴的文化被忽略,這卻又是令人無法接受的事實,文化不會永遠存在,一但我們開始遺忘,它很快會消失,布袋戲它是代表鄉民文化的一種,它所顯現出來的,不只文化面,它還有社會現象,是一種時代的發聲筒,所以為何在宋代會如此興旺?

          文化的保存有它的一定歷史意義,人要有歷史,才能夠傳承,當然文化傳承的執行者是藝術文化工作者,但執行者的後台老闆是政府,所以我們不在乎龍部長是穿高跟鞋或者是布鞋,我們也不在乎龍部長的手要如何擺,我們只在乎我們有多少「實質」的支持,讓我們的歷史不會斷層。

  

     

 人山人海(艋舺祖師廟前小西園許王演出)                                  展覽一角                                                                             展覽之模型後台

 

 

                 展覽-偶戲諧校區                                                                    展覽-偶戲諧校區                                                                           偶群像                  


其他文章
  • 林正儀的世界故宮 | 葉瑞珠
  • 從杜象的「噴泉」看百年後的「達達」 | 葉瑞珠
  • 從消失的白皮書看新政府的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政策下的文創產值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奇美「繆斯」談典藏的價值 | 葉瑞珠
  • 藝術生活的素養不在人民而是政策 | 葉瑞珠
  • 只能意會的「前衛藝術」 | 葉瑞珠
  • 【啄木鳥合唱團】唱給您聽 | 葉瑞珠
  • 金融風暴下仍在夯的藝術投資 | 葉瑞珠
  • 從「綜藝節目」談文化部的態度 | 葉瑞珠
  • 邊緣下的台灣藝術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全球化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 葉瑞珠
  • 科技與藝術結合下的新視覺 | 葉瑞珠
  • 春水吹皺的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被體檢的文化部 | 葉瑞珠
  • 從台北藝博覽會看藝術家 | 葉瑞珠
  • 從台灣文博會看背後現象 | 葉瑞珠
  • 經濟發展下古蹟的命運 | 葉瑞珠
  • 藝術產業下的名古屋城到鹿港龍山寺 | 葉瑞珠
  • 文創興起下城市的再造價值 | 葉瑞珠
  • 從周董的婚禮談「台北機廠」 | 葉瑞珠
  • 從國寶賴碧霞談「傳統藝術」現代意義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台中歌劇院談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突破框架的創造,談2014台灣的設計師展 | 葉瑞珠
  • 迪士尼到霍夫曼─談「自創」的價值 | 葉瑞珠
  • 從「博物館法」草案,談博物館的商機 | 葉瑞珠
  • 台灣文創的產業路在何方? | 葉瑞珠
  • 從「產業的群架學」談文創的生存契機 | 葉瑞珠
  • 從「金城武樹」看文創帶動的城市行銷 | 葉瑞珠
  • 翻滾吧!台灣的「三金」 | 葉瑞珠
  • 從CERN藝術家的駐村 談「第三種文化」 | 葉瑞珠
  • 從「來自星星的你」看文創可創造的產值 | 葉瑞珠
  • 從顏水龍的「水牛圖」看文化遺產的保存 | 葉瑞珠
  • 「文化創意產業」談「金融挺創意產業」計劃 | 葉瑞珠
  • 從「TEA/超級關係」到【科技藝術】的灰皮書 | 葉瑞珠
  • 文化部這一年做了啥事? | 葉瑞珠
  • 李安是「台灣之光」還是「電影的罪人」? | 葉瑞珠
  • 台灣電影的現象 | 葉瑞珠
  • 「我是歌手」熱,談電視的產業發展 | 葉瑞珠
  • 文創產業是國家的金磚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下)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上) | 葉瑞珠
  • 文化國是論壇------- 藝術家要未來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人才培訓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制度建立 | 葉瑞珠
  • 台灣也有「藝術銀行」 | 葉瑞珠
  • 從「商王武丁與后婦好展」談武丁是什麼樣的王 | 葉瑞珠
  • 舞蹈家許芳宜「生身不息」的演出 | 葉瑞珠
  • 現代怪獸--- 台北雙年展 | 葉瑞珠
  • 台灣設計師的藍海戰場? | 葉瑞珠
  • 從「孫悟空」和「唐老鴨」看文創產業 | 葉瑞珠
  •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葉瑞珠
  • 漫畫博覽會上看見臺灣錢景 | 葉瑞珠
  • 從兩億到三千萬到一百萬 | 葉瑞珠
  • 「非形之形」----真難懂的抽象藝術 | 葉瑞珠
  • 韓國人無恥修改歷史,我們敢嗎? | 葉瑞珠
  • 從「西田社」布袋戲看文化的「軟實力」 | 葉瑞珠
  • 從【豔陽下的陳澄波】展 看畫的【金錢價值】 | 葉瑞珠
  • 【有史以來最驚人的表演】-----謝春德的【春德的盛宴】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下)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上) | 葉瑞珠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