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人才培訓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

                    「藝術銀行」的人才培訓

 

                    加拿大【藝術銀行】的四十歲生日

            2012年九月二十七日,距離馬雅預言有一段時間,但對加拿大「藝術銀行」來講,這不是預言,而是花了四十年的時間經營下來的重要日子,這是他們的四十週年慶。

        這四十年來,加拿大藝術銀行已經收集,超過一萬八千件繪畫、版畫、照片,.有三分之一的收集作品,在加拿大各地的公共場所和私人組織展出。

        這樣一個工程,看似龐大,但實際在裏面上班的人,只有十幾位,可是這十幾位卻可以把「藝術銀行」做的有聲有色,這除了有一套規範制度讓他們可遵循去做外,重要是人員的培訓及任用。

       這十幾位員工的單位,可以收藏為數如此驚人的數量,又能創造藝術的無限商機,他們不單只是將藝術帶入許多的公部門及公共空間,而是讓藝術走入生活,為民眾及藝術家創造雙贏的局面,想到這雙贏,也很希望未來這願景是我們的。

   

                                人才培育需要一定的遠景規劃

 

         龍部長說今年要成立「藝術銀行」,我們很期待這樣一個有文化的新單位,只是面對這樣一個匆促上場的方案,不禁想到台灣的教育環境,在智能至上下,我們美學教育是否足夠讓我們應付未來的局面?

        台灣多年的教育制度下,我們培養了很多的藝術學習者,然這些藝術學習者,多少成為藝術家?多少轉行放棄原來所學的?我們好像從來沒有認真統計過。

         如果我們的新單位成立,那我們就必須了解自己本身的人才市場,我們不只要了解人才市場,更要有懂得去判斷去執行的人,這種懂得判斷執行的行政人員,就是成就今天加拿大藝術銀行傲人成績的背後功臣。

         加拿大藝術銀行是由三位藝術顧問帶領,每個顧問帶領的團隊只有三人,一位藝術顧問,裝置技術人員和一位行政助理,在這極少人的團隊,卻能把客人安撫得服服貼貼。

         藝術行政人才是一條連接線,他連接藝術與商業,也同時是連接理想與現實的重要推手。

        過去的教育,只叫我們要做藝術家,沒有教我們如何做推手,直到近幾年我們對藝術的想法改變,許多學校開始培養所謂的「藝術管理人才」,只是我們喜歡一窩風做,我們對藝術行政學程的規劃和開放設置,比較沒有完善的考量,因此沒有進一步的市場區隔的概念,所以培養出來的人,同性質的人才過多,然過多的需求形成另一種人才的浪費,當真正需求時又面臨人才不足的窘狀。

 

                           從事藝術推手的態度

         在「藝術銀行」成為政府的新單位後,必定有許多企業界起而效仿,現在,在台灣就有少數學校及少數企業,有做與「藝術銀行」相同及雷同的藝術租賃買賣的業務,如果我們人才不足,必定會影響到發展,發展會影響到市場,所以好的人才是藝術市場的把關手,相對的他也是能延續這業務的關鍵人。

        加拿大藝術銀行能渡過四十年,這除了一套制度鞭策他們外,人才是另一個重要關鍵,他們有專業的評審人員,有懂得行政的藝術人才,這兩種相加就是一個完美組合。

        政府近年來有做「藝術與設計人才的培訓」,只是這些培訓是為得獎而規劃,然「藝術銀行」的存在,是為藝術家做推手,推手必須要了解市場跟管理,所以藝術行政管理是執行業務的關鍵人,這關鍵推手自然必須要具備藝術知識或常識,並同時要有一定的藝術敏感度,因此他們不只要有執行的能力,也要有對外在環境觀察、分析、和評估的能力,所以,職場上的客觀理性、口條表達,及他的群體性,都是必須具備的。

 

                            政府是領頭羊

         從事藝術可以天馬行空,但從事管理則必須務實,加拿大藝術銀行的審核就是務實到必須過很多的審核關卡,才能拍板定案。

         環觀我們的市場人才,屬於這方面的有多少?我們有沒有計畫去培育?或許我們的新單位是委外,但即使是委外,內部主導人也必須是專業人,才能真正把這樣的計畫落實推行出來。

        藝術管理不像做官,做官的人可以說自己官大學問大,藝術領域是可變動的物體,它可成讓創作者一夜成名,也可能讓創作者一世默默渡過,它不能用「技術官僚」那一套來做,它只能用專業踏實去判斷,所以好的人才,可以讓新單位揚名於世,當然不好的人才,自然是被唾棄,一旦被唾棄,政府要建立起尊嚴就非常難了。

       「藝術銀行」雖是待孵尚未問世的單位,但它是市場趨勢,未來許多企業必搶著做的生意,政府是領頭羊,必須要有領頭羊的架勢,否則大家無所遵循,無所遵循勢必就亂,亂了,不只市場沒了,形象沒了,我們的藝術也完了。

 

 

 

 ----取自網路  ---取 (女人讀總線上,德黑蘭,伊朗 ,2006年 ---取自網路) 

     

 

 

(伊麗莎·格里菲思, 快速亞軍 ,2008年 --取自網路) 

 ----

 

 

                                                                                       

 

( 梅麗爾·麥克馬斯特, 成為 2012年勞拉--取自網路)    ----取自網路 )                                          (  愛德華·伯汀斯基, 拆船#3,吉大港,孟加拉國 ,2000年----取自網路 )     ----取自網路 )     取----取自網路 )      ----取自網路 )     

 

 

(加拿大藝術銀行四十週年慶不少官員參加----取自網路 )   --------取自網路 )  

 


其他文章
  • 林正儀的世界故宮 | 葉瑞珠
  • 從杜象的「噴泉」看百年後的「達達」 | 葉瑞珠
  • 從消失的白皮書看新政府的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政策下的文創產值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奇美「繆斯」談典藏的價值 | 葉瑞珠
  • 藝術生活的素養不在人民而是政策 | 葉瑞珠
  • 只能意會的「前衛藝術」 | 葉瑞珠
  • 【啄木鳥合唱團】唱給您聽 | 葉瑞珠
  • 金融風暴下仍在夯的藝術投資 | 葉瑞珠
  • 從「綜藝節目」談文化部的態度 | 葉瑞珠
  • 邊緣下的台灣藝術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全球化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 葉瑞珠
  • 科技與藝術結合下的新視覺 | 葉瑞珠
  • 春水吹皺的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被體檢的文化部 | 葉瑞珠
  • 從台北藝博覽會看藝術家 | 葉瑞珠
  • 從台灣文博會看背後現象 | 葉瑞珠
  • 經濟發展下古蹟的命運 | 葉瑞珠
  • 藝術產業下的名古屋城到鹿港龍山寺 | 葉瑞珠
  • 文創興起下城市的再造價值 | 葉瑞珠
  • 從周董的婚禮談「台北機廠」 | 葉瑞珠
  • 從國寶賴碧霞談「傳統藝術」現代意義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台中歌劇院談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突破框架的創造,談2014台灣的設計師展 | 葉瑞珠
  • 迪士尼到霍夫曼─談「自創」的價值 | 葉瑞珠
  • 從「博物館法」草案,談博物館的商機 | 葉瑞珠
  • 台灣文創的產業路在何方? | 葉瑞珠
  • 從「產業的群架學」談文創的生存契機 | 葉瑞珠
  • 從「金城武樹」看文創帶動的城市行銷 | 葉瑞珠
  • 翻滾吧!台灣的「三金」 | 葉瑞珠
  • 從CERN藝術家的駐村 談「第三種文化」 | 葉瑞珠
  • 從「來自星星的你」看文創可創造的產值 | 葉瑞珠
  • 從顏水龍的「水牛圖」看文化遺產的保存 | 葉瑞珠
  • 「文化創意產業」談「金融挺創意產業」計劃 | 葉瑞珠
  • 從「TEA/超級關係」到【科技藝術】的灰皮書 | 葉瑞珠
  • 文化部這一年做了啥事? | 葉瑞珠
  • 李安是「台灣之光」還是「電影的罪人」? | 葉瑞珠
  • 台灣電影的現象 | 葉瑞珠
  • 「我是歌手」熱,談電視的產業發展 | 葉瑞珠
  • 文創產業是國家的金磚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下)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上) | 葉瑞珠
  • 文化國是論壇------- 藝術家要未來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人才培訓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制度建立 | 葉瑞珠
  • 台灣也有「藝術銀行」 | 葉瑞珠
  • 從「商王武丁與后婦好展」談武丁是什麼樣的王 | 葉瑞珠
  • 舞蹈家許芳宜「生身不息」的演出 | 葉瑞珠
  • 現代怪獸--- 台北雙年展 | 葉瑞珠
  • 台灣設計師的藍海戰場? | 葉瑞珠
  • 從「孫悟空」和「唐老鴨」看文創產業 | 葉瑞珠
  •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葉瑞珠
  • 漫畫博覽會上看見臺灣錢景 | 葉瑞珠
  • 從兩億到三千萬到一百萬 | 葉瑞珠
  • 「非形之形」----真難懂的抽象藝術 | 葉瑞珠
  • 韓國人無恥修改歷史,我們敢嗎? | 葉瑞珠
  • 從「西田社」布袋戲看文化的「軟實力」 | 葉瑞珠
  • 從【豔陽下的陳澄波】展 看畫的【金錢價值】 | 葉瑞珠
  • 【有史以來最驚人的表演】-----謝春德的【春德的盛宴】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下)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上) | 葉瑞珠
  • 上一則 | 下一則

    文章回覆:


    蕭秋芬說:

    妳好, 現在距葉小姐撰文至今已一年半可否分享藝術銀行營業至今的成果與缺失? 謝謝 gina

    葉瑞珠說:

    很高興能共同關心藝術銀行,只是藝術銀行雖在去年的美術節(3月25日)宣布成立,但卻到今年3月才正式掛牌運作,因此尚無法驗收成果。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