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文化部這一年做了啥事?

                                                       文化部這一年做了啥事?

 

                           文化部忘了甚麼?

         文化部去年5月20日掛牌,這一上市,過去我們習慣聽到的文建會、新聞局,這兩單位就從此在我們的記憶裡消失,今年當520我們馬先生鬧笑話給全民看後,原本一歲生日的文化部應該要慶祝的,卻也不遑多讓新聞連連,這不禁讓人疑問起來,難道「笑話」像「機瘟」一樣嗎?會有傳染性?

 

        文化部一歲了,原本以為它升格了,會做得比以前兩個部會還要多的事,但在這次台菲事件中,我們看到我們在國際媒體上的弱勢及慢半拍的反應,著實讓人對文化部這個合併單位有些失望。

 

        做過新聞局長的現任台中市長胡志強說,以前新聞局碰到這樣的事,會立即在國際媒體上做反應,但現在沒有新聞局,我們這事情不知由誰做。

 

       如果文化部的升格是變成三不管地帶,那文化部升格是為哪一樁?  

 

        台菲事件是文化部升格以來,首次碰到的國際事件,我們沒看到文化部在這事件上,做出像以前新聞局這樣的自我保護反擊,或許他們認為是外交部自己的事?如果是這樣,那新聞局這單位還是復活吧。

 

                            部長做了甚麼事?                                                                       

        文化部一年,我們看到文化部長龍應台像花蝴蝶一樣到處穿梭,因此,在過去一年我們對文化部所做的事,民眾或許有很多的不瞭解,但對部長的掀起的新聞卻是很熟悉。

        我們的部長掀起了球鞋熱,讓我們忽然覺醒到,原來自己是號稱的「禮儀之邦」,部長讓我們想起忘記很久的東西,這功勞實不可沒。

         部長是文人出身,而她的托腮備詢讓立委以為到文化沙龍,讓立委院減少肅殺之氣,這可是功勞一件。

         她的立院香蕉共和國說,讓我們知道原來香蕉不只是可以吃,還可以罵人,真不愧是學者。

         部長說公視國際醜聞,讓公視變成一個過街老鼠,讓我們重新探討公視的存在性,實在是不錯的想法,只是大家都知道公視能否過關,關鍵在部長自家的人身上,不知部長了解嗎?

        王金平院長說一切都是龍部長不懂,她當然不是很懂,一個搞文化的怎麼搞贏那些政客,只是為什麼不懂卻又來一波人事大調動,把專業人士來個大洗盤,如果這洗盤是讓專業人士更適才適用,那是大家的福氣,如果不是,而是把專業人士調離,讓非專業人士入駐,那就不是不懂的問題了。

        最近台灣師範大學發布「中央政府文化施政滿意度」調查報告,報告上說整體文化藝術風氣相較於2004年的調查則下降近20%。所以龍部長的施政滿意度民眾只給她18.6%。

         部長看了這數字,大概心碎了,也難怪她在午夜夢迴時都在後悔擔任部長。

             

                                  文化部做了甚麼?

          文化部一年,不能說沒做甚麼事,他們提出「藝術銀行」,也提出包括台灣品牌團隊計劃、台灣文化光點計劃、7835村落文化扎根計畫等新政策,只是這些政策看似是端出來的牛肉,但碗裡真正放了幾塊牛肉呢?

 

         去年十月一直喊的「藝術銀行」,終於有定案了,但七千萬真正實質做採買費用的只剩下一半,而且喊了半天,有關藝術銀行定位、組織編制、執行重點等問題,讓外界充滿疑問。

     

        文化部那個有九成民眾不知的「7835發展計畫」,我們看到的是,文化部告訴大家文化權要以村落為單位,這是附和部長提出的四大文化政策的「泥土化」,但計畫的內涵、本質都還是如「藝術銀行」一樣,讓人不是很清楚,文化部想拉近民情,但卻是站起來往下看,這民情自然無法拉攏。

 

       李安大導演當面跟部長說,多年來電影界提出很多建議,但好像沒有效果,這部長不知有無聽進去?

 

         原本大家期待新聞局併入文化部後,可以有全新的面貌,但我們看到的卻什麼都沒改變,反而像這次中菲事件新聞局會做的事,文化部卻沒動作,讓國際間先入為主的認為,這次事件是台灣人的問題,這對我們的影響不可說不小。

 

 

                                  文化部自己的省思

        龍部長在上任時說,文化部是拼裝車,如果是拼裝車,拚了這麼久也該上手了,但可惜很多人的想法思維卻沒跟進,這如樂評人陳樂融說的,「從部長到司長、局長,顯然沒有真正學習到東西,他憂心最後可能還是會在原地打轉」,如果真的是原地打轉,那這拼裝車就無法前進。

 

        看了一年文化部,特別是台灣師範大學發布「中央政府文化施政滿意度」調查報告後,讓人想到以前是「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現在是「將帥無心和私心,害慘老百姓」,對文化部未來的政策更是讓很多人擔心。

 

        看到文化部對自己內部還搞不定,讓人想到醫師在做重大手術前,必定會有一番討論及要如何進行手術的步驟,但文化部的現象,讓人覺得他們是邊開刀邊進行討論,這是拿病人的生命在開玩笑,當然這種方式,受害的絕對是病人,文化部如果不積極改變,那受害者就是我們了。18%與13%雖有差距,但很相近,龍部長數字概念應該很好。

 

 

                                       

圖片取自網路   龍應台是「文化部長」還是「統戰部長」? - 台灣                                                                              圖片取自網路       部長一周年在立法院備詢 ----

    228www.228.net.tw 

 

 

 

                                                            

      圖片取自網路 fm3-----0-----取    

 

  5年5億推紀錄片 龍應台找李安背書-取自網路. 

                                                                                                                   傳接棒金馬評審主席 李安:檔期有困難-取自網路 

 

李安:文化不是在做秀--取自網路 

 

 

 

          


其他文章
  • 林正儀的世界故宮 | 葉瑞珠
  • 從杜象的「噴泉」看百年後的「達達」 | 葉瑞珠
  • 從消失的白皮書看新政府的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政策下的文創產值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奇美「繆斯」談典藏的價值 | 葉瑞珠
  • 藝術生活的素養不在人民而是政策 | 葉瑞珠
  • 只能意會的「前衛藝術」 | 葉瑞珠
  • 【啄木鳥合唱團】唱給您聽 | 葉瑞珠
  • 金融風暴下仍在夯的藝術投資 | 葉瑞珠
  • 從「綜藝節目」談文化部的態度 | 葉瑞珠
  • 邊緣下的台灣藝術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全球化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 葉瑞珠
  • 科技與藝術結合下的新視覺 | 葉瑞珠
  • 春水吹皺的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被體檢的文化部 | 葉瑞珠
  • 從台北藝博覽會看藝術家 | 葉瑞珠
  • 從台灣文博會看背後現象 | 葉瑞珠
  • 經濟發展下古蹟的命運 | 葉瑞珠
  • 藝術產業下的名古屋城到鹿港龍山寺 | 葉瑞珠
  • 文創興起下城市的再造價值 | 葉瑞珠
  • 從周董的婚禮談「台北機廠」 | 葉瑞珠
  • 從國寶賴碧霞談「傳統藝術」現代意義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台中歌劇院談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突破框架的創造,談2014台灣的設計師展 | 葉瑞珠
  • 迪士尼到霍夫曼─談「自創」的價值 | 葉瑞珠
  • 從「博物館法」草案,談博物館的商機 | 葉瑞珠
  • 台灣文創的產業路在何方? | 葉瑞珠
  • 從「產業的群架學」談文創的生存契機 | 葉瑞珠
  • 從「金城武樹」看文創帶動的城市行銷 | 葉瑞珠
  • 翻滾吧!台灣的「三金」 | 葉瑞珠
  • 從CERN藝術家的駐村 談「第三種文化」 | 葉瑞珠
  • 從「來自星星的你」看文創可創造的產值 | 葉瑞珠
  • 從顏水龍的「水牛圖」看文化遺產的保存 | 葉瑞珠
  • 「文化創意產業」談「金融挺創意產業」計劃 | 葉瑞珠
  • 從「TEA/超級關係」到【科技藝術】的灰皮書 | 葉瑞珠
  • 文化部這一年做了啥事? | 葉瑞珠
  • 李安是「台灣之光」還是「電影的罪人」? | 葉瑞珠
  • 台灣電影的現象 | 葉瑞珠
  • 「我是歌手」熱,談電視的產業發展 | 葉瑞珠
  • 文創產業是國家的金磚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下)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上) | 葉瑞珠
  • 文化國是論壇------- 藝術家要未來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人才培訓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制度建立 | 葉瑞珠
  • 台灣也有「藝術銀行」 | 葉瑞珠
  • 從「商王武丁與后婦好展」談武丁是什麼樣的王 | 葉瑞珠
  • 舞蹈家許芳宜「生身不息」的演出 | 葉瑞珠
  • 現代怪獸--- 台北雙年展 | 葉瑞珠
  • 台灣設計師的藍海戰場? | 葉瑞珠
  • 從「孫悟空」和「唐老鴨」看文創產業 | 葉瑞珠
  •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葉瑞珠
  • 漫畫博覽會上看見臺灣錢景 | 葉瑞珠
  • 從兩億到三千萬到一百萬 | 葉瑞珠
  • 「非形之形」----真難懂的抽象藝術 | 葉瑞珠
  • 韓國人無恥修改歷史,我們敢嗎? | 葉瑞珠
  • 從「西田社」布袋戲看文化的「軟實力」 | 葉瑞珠
  • 從【豔陽下的陳澄波】展 看畫的【金錢價值】 | 葉瑞珠
  • 【有史以來最驚人的表演】-----謝春德的【春德的盛宴】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下)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上) | 葉瑞珠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