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前些日子與家人去三峽的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看李永謨先生的「再生之美」展覽,完後,我們想去三峽老街走走,但因為第一次去我們迷路了,後來我們在路邊問一戶人家,那家的女主人怕我們再迷路,竟主動要送我們去老街,當下讓我們感動到不行。

         到了老街我們除了跟她謝謝之外,還是謝謝,當然在看老街時,心中自是多了一份濃濃的人情味。

                                                                    廣州「新週刊」

        這份濃到不行的味道,讓我想到七月份大陸廣州「新週刊」出刊的一期雜誌,這一期雜誌的封面故事為「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新週刊」六月初派七十幾名員工到台灣採訪,他們用101的概念來寫,包括訪問台灣101個民眾,101件需要知道的事情等,並讓台灣民眾說台灣,也聽中國大陸民眾講台灣,試著從這些口中找出兩岸人民愛台灣、恨台灣的理由。

        這期的台灣專題大約有200頁、超過15萬字、幾百張相片,等於整本雜誌都在寫台灣,他們的執行總編輯封新城說:「台灣的名山大水不比中國壯觀,人文才是我們覺得最美的,台灣人用自己的生活型態看待生命,台灣民眾選擇了自己要的生活。」

        這個報導在媒體的強力放送下,台灣頓時成為美麗樂園,而台灣是不是如此?只有身處在這裡的我們感受最深。我們沒有大山大水跟人家比,但我們卻有屬於台灣人特有的濃濃台灣味,叫人想化也化不開。

                                                             甚麼樣的文化會教出最美的人

            甚麼樣的文化會教出最美的人呢?大陸人說我們的美是在我們的人民,然讓人民能變美在於這個社會,造就社會的美在於我們有良好的文化,而良好的文化則靠大家去建立的。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種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最有利於培養好的社會公民的。」文化是學習得來的,而不是通過遺傳天生具有的,所以文化的好壞,會帶動社會風氣,社會風氣自然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建立一個良好文化,它是有共識的,台灣文化是建立在大家的共識上。

                                               

                                                              「紀州庵」台北城南的文化重地。

 

               好的文化讓我不禁想到以前的「紀州庵」(現為紀州庵文學森林),這個被稱為台北城南的文化重地。

         「紀州庵」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地方,但如果提到它是作家王文興寫「家變」的場景所在,或許大家會說原來就是那個地方。

         「紀州庵」它原是日本人平松家族所蓋的高級料理屋,到了一九五0年國民政府接收作為公務人員的眷舍後,從此之後開啟了它不平凡的人生。

         因為是眷舍,所以住了一些知識分子,而「紀州庵」這附近一帶,在日據時代本來就是規劃出來的高級社區,國民政府承襲下來,因為住的是菁英分子,無形中形成一個文化匯聚所在。

         短短的一條同安街及附近街道,在五、六0年代就先後成立了「創作」雜誌社、藍星詩社、「文學雜誌」、「現代文學」、「草原」雜誌社、「大學雜誌」、「出版家」雜誌與「愛書人」雜誌。

         在七0年代又出現遠流、爾雅、純文學出版社,洪範書店在這成立,旁邊有國語日報、牯嶺街舊書店,另中國文藝協會也在這。

         在當時許多的文藝青年或愛好文學的人留戀在此,這如同一些愛好文藝的人,夜晚停留在誠品,在寂靜的夜晚暢讀別人創作。

         台北城南文化的紮根,就是在眾人的意識下,集結成特有的氣質,也因此讓台灣文學思潮又出現一波高潮,這波風潮同時造就出許多有名的作家。

        這城南文化影響整個社會思維,也同時帶動書香之氣,這個書香氛圍讓台灣社會更加民主和平,也因為台灣的漸趨民主化,我們的社會才有多樣性的發展,及包容性的共生。

                                                                    文化讓人變美

          城南文化讓我們學會跨越一步,現在城南文化已被東區文化所取代,但當時所留下的那份思潮,不只在城南仍發熱,也把精神傳到城東去。

       當然我們不是樣樣好,現在更是面臨經濟窘困階段,但走在街上,我們民眾的心,依然是如往昔一樣,這一樣的心讓我們很自在的在深夜帶著酒味走出夜店,在深夜睡不著時到附近的便利商店買個消夜,或想在寂靜的夜啜飲一杯85度C,或想在深夜去讀一本書,這種自在感就是社會文化,一個社會文化就是這樣一點點的深根下來,它是時間的累積所換下來。

        文化與社會是密切相關的,沒有社會就不會有文化,沒有好文化就沒有最美的人,當我們深夜的坐在敦化南路上,暢讀心中最愛的作家作品時,別忘了這份甜美滋味,只有我們才有機會品嘗。

   

 

            紀州庵-該館提供                                            紀州庵-該館提供                                            紀州庵-該館提供

 

 

 

               

                     廣州「新週刊--取自網路                                                                                                                                    

                                                                                                       敦南誠品内的咖啡店圖-取自網路         

                                                                                       


其他文章
  • 林正儀的世界故宮 | 葉瑞珠
  • 從杜象的「噴泉」看百年後的「達達」 | 葉瑞珠
  • 從消失的白皮書看新政府的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政策下的文創產值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奇美「繆斯」談典藏的價值 | 葉瑞珠
  • 藝術生活的素養不在人民而是政策 | 葉瑞珠
  • 只能意會的「前衛藝術」 | 葉瑞珠
  • 【啄木鳥合唱團】唱給您聽 | 葉瑞珠
  • 金融風暴下仍在夯的藝術投資 | 葉瑞珠
  • 從「綜藝節目」談文化部的態度 | 葉瑞珠
  • 邊緣下的台灣藝術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全球化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 葉瑞珠
  • 科技與藝術結合下的新視覺 | 葉瑞珠
  • 春水吹皺的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被體檢的文化部 | 葉瑞珠
  • 從台北藝博覽會看藝術家 | 葉瑞珠
  • 從台灣文博會看背後現象 | 葉瑞珠
  • 經濟發展下古蹟的命運 | 葉瑞珠
  • 藝術產業下的名古屋城到鹿港龍山寺 | 葉瑞珠
  • 文創興起下城市的再造價值 | 葉瑞珠
  • 從周董的婚禮談「台北機廠」 | 葉瑞珠
  • 從國寶賴碧霞談「傳統藝術」現代意義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台中歌劇院談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突破框架的創造,談2014台灣的設計師展 | 葉瑞珠
  • 迪士尼到霍夫曼─談「自創」的價值 | 葉瑞珠
  • 從「博物館法」草案,談博物館的商機 | 葉瑞珠
  • 台灣文創的產業路在何方? | 葉瑞珠
  • 從「產業的群架學」談文創的生存契機 | 葉瑞珠
  • 從「金城武樹」看文創帶動的城市行銷 | 葉瑞珠
  • 翻滾吧!台灣的「三金」 | 葉瑞珠
  • 從CERN藝術家的駐村 談「第三種文化」 | 葉瑞珠
  • 從「來自星星的你」看文創可創造的產值 | 葉瑞珠
  • 從顏水龍的「水牛圖」看文化遺產的保存 | 葉瑞珠
  • 「文化創意產業」談「金融挺創意產業」計劃 | 葉瑞珠
  • 從「TEA/超級關係」到【科技藝術】的灰皮書 | 葉瑞珠
  • 文化部這一年做了啥事? | 葉瑞珠
  • 李安是「台灣之光」還是「電影的罪人」? | 葉瑞珠
  • 台灣電影的現象 | 葉瑞珠
  • 「我是歌手」熱,談電視的產業發展 | 葉瑞珠
  • 文創產業是國家的金磚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下)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上) | 葉瑞珠
  • 文化國是論壇------- 藝術家要未來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人才培訓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制度建立 | 葉瑞珠
  • 台灣也有「藝術銀行」 | 葉瑞珠
  • 從「商王武丁與后婦好展」談武丁是什麼樣的王 | 葉瑞珠
  • 舞蹈家許芳宜「生身不息」的演出 | 葉瑞珠
  • 現代怪獸--- 台北雙年展 | 葉瑞珠
  • 台灣設計師的藍海戰場? | 葉瑞珠
  • 從「孫悟空」和「唐老鴨」看文創產業 | 葉瑞珠
  •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葉瑞珠
  • 漫畫博覽會上看見臺灣錢景 | 葉瑞珠
  • 從兩億到三千萬到一百萬 | 葉瑞珠
  • 「非形之形」----真難懂的抽象藝術 | 葉瑞珠
  • 韓國人無恥修改歷史,我們敢嗎? | 葉瑞珠
  • 從「西田社」布袋戲看文化的「軟實力」 | 葉瑞珠
  • 從【豔陽下的陳澄波】展 看畫的【金錢價值】 | 葉瑞珠
  • 【有史以來最驚人的表演】-----謝春德的【春德的盛宴】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下)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上) | 葉瑞珠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