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漫畫博覽會上看見臺灣錢景

                                                 

                                                漫畫博覽會上看台灣漫畫

                                                       熱鬧的漫畫博覽會   

       第十三屆漫畫博覽會十四日在台北世貿一館風光落幕,漫畫博覽會雖只有為期六天,但入場參觀的人次超過五十六萬人,比去年同期多出一萬人,總業績衝破二億元,刷新漫博會紀錄。

       今年漫畫博覽會特別邀請「爆漫王」聲優遠山繪麻來台,「爆漫王」在日本賣出破千萬本,在台灣也銷售超過百萬冊,是一本人氣漫畫,因此他的一百五十份簽名套組五分鐘內就被搶光。

                                                         日本人的漫畫環境

      「爆漫王」是描寫兩個高中生真城跟高木為做漫畫家,努力拼命的在畫漫畫的那種衝勁,其中在裡面可以看到日本漫畫界殘酷的運作模式,還有如何維持高人氣等各種方式,這是非常寫實的一本漫畫,但也說明了「日本為什麼是漫畫王國」,這個稱呼不是虛有其名。

        這本漫畫讓我想到之前有一個集英社的儲備編輯菲馨,在東立論壇寫的一篇文章「給台灣漫畫發展的建議」,他把在日本學習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並在裡面分編輯、創作者、讀者三部分建議,看完他的大作之後,不自覺的對日本人的工作態度豎起拇指,過去我們有一句話,「日本能台灣為何不能?」,就漫畫市場言,我們台灣確實無法跟人家比。

       日本的畫漫畫環境其殘酷現實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畫漫畫者隨時必須面對作品被淘汰的命運,但他們同時也享有公司提供創作者後面的支撐,在「爆漫王」可以看到,一旦被遴選上,公司馬上會替你找助手,同時會派責任編輯來輔助,讓畫者可以安心作畫,這點台灣就看不到。在日本漫畫創作是必須經過很多考驗,才能存活下去,但也因這樣,日本人創造出非常多經典的漫畫出來,日本人才能在這塊文創產業獨領風騷。

                                                           動漫的商機

        動漫的產值有多大?看美國迪士尼公司就知道,在日本呢?根據一個統計,日本一年有超過二十三億冊的漫畫銷售量,營業額高達五十八億日圓,但這沒有包括延伸的漫畫產業,如果加上去是以兆億元計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產值,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日本繳稅大戶,很多都是從事漫畫的人。

       在台灣的產值有多大?當然不能跟美日兩國比較,據中華漫畫出版同業協進會秘書長高世樁表示,「台灣漫畫產業每年有二十億的商機」,所以漫畫在台灣儼然成為一個市場金雞母,但台灣漫畫百分之九十是來自日本,因此這二十億商機,日本人就賺很多了。

                                                        台灣的漫畫家

        台灣小孩幾乎是看日本漫畫長大的,難道台灣沒有漫畫家嗎?

       台灣不是沒有漫畫家,我們在50年有葉宏甲「諸葛四郎」、劉興欽「阿三哥和大嬸婆」、牛哥牛伯伯打游擊」, 60-70年代有林文義的「西遊記」。

       到了 80年代,那更是人才輩出,有敖幼祥「烏龍院」、鄭問「東周英雄傳」、蔡志忠「莊子說」、朱德庸「雙響炮」、阿推「九命人」、蕭言中「童話短路」、魚夫、COCO「二馬」,其中敖幼祥、蔡志忠、朱德庸、蕭言中還被稱為「台灣漫畫四才子」。

       90年代因為有新著作權法,盜版漫畫大幅減少,新生代漫畫家像練任、度魯、賴有賢、陳焯嘉便陸續出頭。
       今年2012台灣雙人組「雅紳」以作品「人魔共生」,在全球兩百多件參賽作品中,獲得「國際新人漫畫賞」冠軍,所以台灣並不是沒有人才,台灣是沒有這個環境讓我們的漫畫家生存下去。

                                                           台灣漫畫的環境

        台灣沒有這個環境,除台灣本身市場小之外,就是沒被真正重視,過去我們一直把漫畫當做次文化,到這近幾年看漫畫人潮大增,增加商機後,漫畫才從次文化轉列為主文化之一,但因為市場經營不易,且我們的漫畫大都引自日本,屬於本土創作的不多,漫畫家很難填飽肚子,因此從事專職的人不多,都是以兼差性質為主,所以人才沒有專業培養,就是我們無法與人競爭的原因了。

       台灣漫畫自創環境不大,但近幾年漫畫迷卻越來越多,因此市場商機帶動國際情勢,我們日益受到重視,所以在漫畫博覽會上,可以看到各國好手來辦簽名會,這些簽名會的聲勢,看了令人嘆為觀止,漫迷不是秒殺,就是晝夜排隊,那種激情只有漫迷最清楚。

                                                               人才的外移

       在漫畫博覽會看到的大都是外國的漫畫家,那我們的人呢?去大陸發展了,因為他們的飯碗在那裡。

       去年行政院新聞局(現改為文化部),委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籌辦「台灣漫畫資訊網」,這是台灣第一個漫畫的官網,雖然成立有些慢,但總比沒有好,資訊網的功能是要提供台灣漫畫界的最新資訊,文化部說除要推廣漫畫之外,也要辦理辦理各項獎勵、輔導措施方案,只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文化部對漫畫產業提出較實質性提升產業方案,這令人有些失望,當然在失望之餘,最難過的是,我們的漫畫家何去何從?當真要都出走了之後,才來覺悟嗎?

        
 

                                               

        漫畫博覽會---取自網路                                                                                                  漫畫博覽會---取自網路     

 

                                                             

       日本動漫 銀魂---取自網路                                                                       爆漫王的真城與高木---取自網路                 

 

                                          

     日本動漫 航海王---取自網路                                                                                                  日本動漫 魔導少年---取自網路


其他文章
  • 林正儀的世界故宮 | 葉瑞珠
  • 從杜象的「噴泉」看百年後的「達達」 | 葉瑞珠
  • 從消失的白皮書看新政府的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政策下的文創產值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奇美「繆斯」談典藏的價值 | 葉瑞珠
  • 藝術生活的素養不在人民而是政策 | 葉瑞珠
  • 只能意會的「前衛藝術」 | 葉瑞珠
  • 【啄木鳥合唱團】唱給您聽 | 葉瑞珠
  • 金融風暴下仍在夯的藝術投資 | 葉瑞珠
  • 從「綜藝節目」談文化部的態度 | 葉瑞珠
  • 邊緣下的台灣藝術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全球化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 葉瑞珠
  • 科技與藝術結合下的新視覺 | 葉瑞珠
  • 春水吹皺的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被體檢的文化部 | 葉瑞珠
  • 從台北藝博覽會看藝術家 | 葉瑞珠
  • 從台灣文博會看背後現象 | 葉瑞珠
  • 經濟發展下古蹟的命運 | 葉瑞珠
  • 藝術產業下的名古屋城到鹿港龍山寺 | 葉瑞珠
  • 文創興起下城市的再造價值 | 葉瑞珠
  • 從周董的婚禮談「台北機廠」 | 葉瑞珠
  • 從國寶賴碧霞談「傳統藝術」現代意義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台中歌劇院談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突破框架的創造,談2014台灣的設計師展 | 葉瑞珠
  • 迪士尼到霍夫曼─談「自創」的價值 | 葉瑞珠
  • 從「博物館法」草案,談博物館的商機 | 葉瑞珠
  • 台灣文創的產業路在何方? | 葉瑞珠
  • 從「產業的群架學」談文創的生存契機 | 葉瑞珠
  • 從「金城武樹」看文創帶動的城市行銷 | 葉瑞珠
  • 翻滾吧!台灣的「三金」 | 葉瑞珠
  • 從CERN藝術家的駐村 談「第三種文化」 | 葉瑞珠
  • 從「來自星星的你」看文創可創造的產值 | 葉瑞珠
  • 從顏水龍的「水牛圖」看文化遺產的保存 | 葉瑞珠
  • 「文化創意產業」談「金融挺創意產業」計劃 | 葉瑞珠
  • 從「TEA/超級關係」到【科技藝術】的灰皮書 | 葉瑞珠
  • 文化部這一年做了啥事? | 葉瑞珠
  • 李安是「台灣之光」還是「電影的罪人」? | 葉瑞珠
  • 台灣電影的現象 | 葉瑞珠
  • 「我是歌手」熱,談電視的產業發展 | 葉瑞珠
  • 文創產業是國家的金磚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下)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上) | 葉瑞珠
  • 文化國是論壇------- 藝術家要未來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人才培訓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制度建立 | 葉瑞珠
  • 台灣也有「藝術銀行」 | 葉瑞珠
  • 從「商王武丁與后婦好展」談武丁是什麼樣的王 | 葉瑞珠
  • 舞蹈家許芳宜「生身不息」的演出 | 葉瑞珠
  • 現代怪獸--- 台北雙年展 | 葉瑞珠
  • 台灣設計師的藍海戰場? | 葉瑞珠
  • 從「孫悟空」和「唐老鴨」看文創產業 | 葉瑞珠
  •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葉瑞珠
  • 漫畫博覽會上看見臺灣錢景 | 葉瑞珠
  • 從兩億到三千萬到一百萬 | 葉瑞珠
  • 「非形之形」----真難懂的抽象藝術 | 葉瑞珠
  • 韓國人無恥修改歷史,我們敢嗎? | 葉瑞珠
  • 從「西田社」布袋戲看文化的「軟實力」 | 葉瑞珠
  • 從【豔陽下的陳澄波】展 看畫的【金錢價值】 | 葉瑞珠
  • 【有史以來最驚人的表演】-----謝春德的【春德的盛宴】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下)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上) | 葉瑞珠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