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從「TEA/超級關係」到【科技藝術】的灰皮書

                                                                                

              從「TEA/超級關係」到「科技藝術」的灰皮書 

                                                      「TEA/超級關係」的開始                   

 

        「TEA/超級關係」是國美館延續第二年所舉辦的藝術展,這展覽主要是把藝術與科技結合,創作出新時代的藝術作品,這個藝術作品,我們常稱它為「科技藝術。」

       國美館策展人林書民說:「在有線或無線網路上,所有的時間都是現在,整個世界幾乎都是全年無休,關係緊密的運轉著,所以,科技與藝術聯合在一起後,他們就是「超級關係」。

       這「超級關係」的科技藝術所包含的領域很大,如果就廣義文創的角度看,那它可分為純藝術類及應用藝術類。

       純藝術類包括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

       應用藝術則涵蓋建築、動畫、設計、遊戲。

       科技藝術它可說是「藝術」的另一種延伸,我們也稱它為「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藝術」與其他藝術不同在於多了一個介面的互動,這個介面是屬於科技的產物,創作者把「概念」放進去,所以它所呈現出來畫面,是一種象徵性,主要是在傳達創作者想表達的「想法」。

         

                                               「台灣科技藝術發展政策的灰皮書」

 

       當國美館展出科技藝術作品的同時,無獨有偶,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也提出「台灣科技藝術發展政策的灰皮書」。

      藝評人協表示,科技藝術在台灣真正發展已經有幾十年的事,但因為缺乏前瞻性與系統規劃,讓我們的資源一點一點的流失,以致我們的科技藝術遠遠落後西方國家,現鄰近的日本、韓國、香港、大陸都積極發展起科技藝術,把科技做為展示國力象徵的一種手段,如果政府再忽視這一塊,那我們的競爭力又將輸人一截。

       這次他們透過「北藝大藝術與科技中心」和「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的共同合作,匯集長期關注與投入科技藝術的專家學者,並動員近十年在這領域的人才,試圖在產官學三方面提出論述及建議,希望透過專業且有效的規劃組織,讓科技藝術能正面發展,讓科技藝術能為台灣藝術帶來另一種軟實力。

     他們在灰皮書上說,台灣長期處於政治被打壓的環境,在無法用武力及政治與人對抗的狀況下,藝術的軟實力就是我們最好的實力,只有透過文化藝術與創意,才有重新塑造自我身分與地位。

 

                                                科技藝術的發展

 

        台灣科技藝術的發展,最早可追朔到一九七六年,「藝術家」雜誌與「雄獅美術」,對藝術家亞歷山大‧ 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的逝世報導起,台灣出現這樣的名詞,但真正有作品,應該要從一九七九年,楊英風與席慕蓉開始,他們以雷射光創作開始,算是台灣科技藝術的先驅。

      之後,雖然有後輩藝術家不斷跟進,但這種藝術創作,要到二000年之後,才被真正注意起來,科技藝術也才算是具體成形。

        科技藝術發展的緩慢,這跟科技藝術的作品有關,在一般創作上,大都是利用熟悉的創作材料,但科技藝術所用的材料,除了「科技」這文明不能缺之外,他們的材料是各式各樣,只要創作者能想到的都可以利用,所以它的創作理念,常常超出一般人的想像,甚至讓人不可思議。

       像這次國美館展出的澳洲科技藝術家史泰拉克(Stelarc)的「手臂上的耳朵」,就是會讓人不可理解創作者的藝術概念。

        史泰拉克從自己的胸腔內取出軟骨組織,就這組織培養一隻左耳,然後把這左耳移植到他的左手臂皮膚內,創作者以親身實驗行動,就是想告訴人,身體與功能之間的關係。

 

                                              「科技藝術」是時代的趨勢

        「科技藝術」突破我們習慣的思維,讓人很難去理解,再加科技藝術常是賣「理念」,不是賣他的作品,因此它的「市場價值」還未成熟。

        雖然是未成熟,但藝術的發展是隨者時代的演進,不斷創新,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創意的東西,「科技藝術」就是這時代的產物。

         因此在世界其他先進國家都不斷的投資發展,這可從奧運及世博會上的科技展示看出,許多國家透過這大型活動向世人宣告,自己國家的進步與發展。

       科技藝術會被重視,主要在於他的「互動性」,這種「互動性」讓「藝術家、作品、觀眾」三者之間的角色改變,觀眾從以前的被動接受,轉變成了主動參與,拉近了人與藝術的距離,

        藝術的創作是無領域也是無國界,科技元素注入藝術範疇,藝術的發展就具有無限可能性,這無限的可能性自然影響藝術家創作的方式與觀點,藝術的概念會全面改寫,是想當然耳的事。

         每一個藝術都有他可貴的一面,每個時代它所呈現不同的藝術風格,除了顯示時代的包容性之外,也是展現創作者的文化自覺,當藝術與媒體、音樂、文學、戲劇、科學,產生對話後,藝術已經不再是純藝術了,而是具有社會目的及時代象徵意義了。

       文化部連續兩年支持「TEA/超級關係」,相信他們了解「科技藝術」在現今藝術市場的發展及未來潛力。

      「灰皮書」的提出,只是證明「科技藝術」的時代必要性,當然「灰皮書」是預告也是一種警訊,再不跟進,我們跟人家的差異,不是只有經濟而已了,所以文化部對「科技藝術」提撥預算,不能再只有三%了。

 

 

 

                         

超級關係--2013國際科技藝術展  ---取自網路             史泰拉克作品「手臂上的耳朵」-取自網路   (國美館提供)---取自網路      -------取自--

 

                          

            取自網路  黃贊倫作品「衍練」(國美館提供)---取自網路      -

 

                                          

                     藝術家郭奕臣---失訊取自網路                                                                               郭奕臣---倖存者取自網路

 

 

史泰拉克作品「手臂上的耳朵」(國美館提供)     

 

 

 

 

 

      


其他文章
  • 林正儀的世界故宮 | 葉瑞珠
  • 從杜象的「噴泉」看百年後的「達達」 | 葉瑞珠
  • 從消失的白皮書看新政府的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政策下的文創產值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奇美「繆斯」談典藏的價值 | 葉瑞珠
  • 藝術生活的素養不在人民而是政策 | 葉瑞珠
  • 只能意會的「前衛藝術」 | 葉瑞珠
  • 【啄木鳥合唱團】唱給您聽 | 葉瑞珠
  • 金融風暴下仍在夯的藝術投資 | 葉瑞珠
  • 從「綜藝節目」談文化部的態度 | 葉瑞珠
  • 邊緣下的台灣藝術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全球化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 葉瑞珠
  • 科技與藝術結合下的新視覺 | 葉瑞珠
  • 春水吹皺的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被體檢的文化部 | 葉瑞珠
  • 從台北藝博覽會看藝術家 | 葉瑞珠
  • 從台灣文博會看背後現象 | 葉瑞珠
  • 經濟發展下古蹟的命運 | 葉瑞珠
  • 藝術產業下的名古屋城到鹿港龍山寺 | 葉瑞珠
  • 文創興起下城市的再造價值 | 葉瑞珠
  • 從周董的婚禮談「台北機廠」 | 葉瑞珠
  • 從國寶賴碧霞談「傳統藝術」現代意義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台中歌劇院談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突破框架的創造,談2014台灣的設計師展 | 葉瑞珠
  • 迪士尼到霍夫曼─談「自創」的價值 | 葉瑞珠
  • 從「博物館法」草案,談博物館的商機 | 葉瑞珠
  • 台灣文創的產業路在何方? | 葉瑞珠
  • 從「產業的群架學」談文創的生存契機 | 葉瑞珠
  • 從「金城武樹」看文創帶動的城市行銷 | 葉瑞珠
  • 翻滾吧!台灣的「三金」 | 葉瑞珠
  • 從CERN藝術家的駐村 談「第三種文化」 | 葉瑞珠
  • 從「來自星星的你」看文創可創造的產值 | 葉瑞珠
  • 從顏水龍的「水牛圖」看文化遺產的保存 | 葉瑞珠
  • 「文化創意產業」談「金融挺創意產業」計劃 | 葉瑞珠
  • 從「TEA/超級關係」到【科技藝術】的灰皮書 | 葉瑞珠
  • 文化部這一年做了啥事? | 葉瑞珠
  • 李安是「台灣之光」還是「電影的罪人」? | 葉瑞珠
  • 台灣電影的現象 | 葉瑞珠
  • 「我是歌手」熱,談電視的產業發展 | 葉瑞珠
  • 文創產業是國家的金磚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下)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上) | 葉瑞珠
  • 文化國是論壇------- 藝術家要未來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人才培訓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制度建立 | 葉瑞珠
  • 台灣也有「藝術銀行」 | 葉瑞珠
  • 從「商王武丁與后婦好展」談武丁是什麼樣的王 | 葉瑞珠
  • 舞蹈家許芳宜「生身不息」的演出 | 葉瑞珠
  • 現代怪獸--- 台北雙年展 | 葉瑞珠
  • 台灣設計師的藍海戰場? | 葉瑞珠
  • 從「孫悟空」和「唐老鴨」看文創產業 | 葉瑞珠
  •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葉瑞珠
  • 漫畫博覽會上看見臺灣錢景 | 葉瑞珠
  • 從兩億到三千萬到一百萬 | 葉瑞珠
  • 「非形之形」----真難懂的抽象藝術 | 葉瑞珠
  • 韓國人無恥修改歷史,我們敢嗎? | 葉瑞珠
  • 從「西田社」布袋戲看文化的「軟實力」 | 葉瑞珠
  • 從【豔陽下的陳澄波】展 看畫的【金錢價值】 | 葉瑞珠
  • 【有史以來最驚人的表演】-----謝春德的【春德的盛宴】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下)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上) | 葉瑞珠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