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非形之形」----真難懂的抽象藝術

 

                         「非形之形」----真難懂的抽象藝術

 

         台北美術館推出《非形之形→台灣抽象藝術》展,這次的「非形之形」,主要在說明非自然形象的理念,這「不是形象的形象」是不安的、是游移的,它可觸及到直覺、想像、記憶、物質、時間、空間任何意象裡,所以可以啟發藝術家無限創意。

        台灣抽象藝術到一九六0年代漸趨成熟,這次就是以這個時期為主,引導觀眾感受各世代台灣抽象藝術家的獨特作品風貌、並進一步認識抽象藝術的組構元素及觀念思維。

   陳正雄
 

                 (陳正雄-窗----取自北美館)   

 

                                                 看不懂的畫

  

          抽象畫讓我想到一則笑話,「一位老婆婆站在一幅畫前說:『這究竟是在畫什麽?』,旁邊一位懂畫的人對她說:『是畫家的自畫像。』 老太婆又問:『右邊的那一張呢?』那人說:『是他太太』,老太婆點頭說:『希望他們別生孩子!』」

        一個抽象的物體是很難讓人進入狀況,具體物象則相反,它容易讓人聯想到熟悉的事物,之前有人就用抽象與具象不同詞語來描繪「風」。

     抽象的風是「輕風、微風、緩和的風、清勁的風、強風、烈風、暴風和颶風」。

     具象的風是從無風的零級到颶風的十二級。當風

     0級(無 風)----> 湖水靜止不動的。

    1 級(輕微)----> 輕撫輕拂我的面。

   2級(輕 微)----> 懸掛樹上的 黃色絲帶 輕舞飛揚。

    3 級(和緩)----> 蠟燭一明一滅。

   4級(和 緩)----> 點蠟燭時不用手擋一下會點不著。

    5 級(清 勁)----> 旗幟在隨風飄揚。

    6 級(強風)----> 吹翻了雨傘。

    7 級(強風)----> 門窗砰砰大響。

    8 級(烈風)----> 走二步退一步。

    9 級(烈風)----> 寸步難移地走二步退二步。

    10 級(暴 風)----> 小貨車被吹翻。

    11 級(暴 風)----> 刮走了鐵皮屋的屋頂。

    12 級(颶 風)----> 大樹被連根拔起了。

    龍捲風----> 捲走了房屋。

       兩者顯示出來的效果迥然不同,抽象的像在寫文章,有感覺但無痛癢,具象的是生活的表象,因此可以感受到它的痛,當視覺可以有感覺時,就會產生共鳴,也因而為什麼大家習慣去看傳統畫。

       我們比較習慣看傳統畫,畢竟具象的物體一看就知道,但看抽象畫須要一點點想像力,也因此大部分人對於現代藝術多有陌生且有距離感,是以現代藝術不管是寫實、超寫實、抽象、半抽象、普普、達達、極限,聽起來好像都是專有名詞,屬於藝術家的專利品,這現象是可以想像的,因為沒有多少人敢說看得懂現在藝術

 曲德義     ( 曲德義-並置-----取自北美館)

                                                    抽象藝術的發展

 

       抽象畫是一九一O年代開始形成的一種繪畫方式,它跟先前的具象式的繪畫不同,抽象式的畫,在畫裡卻找不到可以辨識的元素,因此「你到底在畫甚麼?」,變成為對這種畫風的一種疑惑。

       抽象藝術體系的發展背景,一般說可分為理性的抽象表現與感性抒情的表現。

       理性的表現,多半以嚴謹的幾何圖形與豐富的色彩變化,衍生出繪畫本身的訊息,在形式內容上,較傾向用思考與探索來構成理念。

       感性抒情的表現,則以藝術家主觀且豐沛的情感宣洩在畫面上,甚至有些是在潛意識裡挖掘,進而創造藝術語言。

 

                                                            靠體會看畫

   

         「抽象」本身是一個無法解釋清楚的名詞,抽象畫是畫家把感受呈現給觀眾自己想像,所以觀眾在欣賞抽象畫時,必須化被動為主動,觀眾必須靠自己敏銳的五官與想像力來觀察藝術家的思維。

         有人說「藝術是一道溫暖的泉流,它跳越了理性,但它並非沒理性,而是網羅理性和無數其它存在的指涉,藉由包容產生慰藉,再激發出融合超理性、創造力等多元元素的巔峰極致藝術。」

       也因此藝術是反映時代的思想、觀念、行為,所以現代我們的藝術無論是平面藝術、裝置藝術,或是行動藝術,所表現的可能是單純地呈現,也可能是諷刺或批判的,這些表達出來的意念,就讓看的人去解讀

      當藝術思維反應時代背景的時候,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想法就越來越廣泛,從早期的人生哲學、到反諷政治,進而到女性意識、環保議題、同性戀觀念,藝術家無不透過意象傳遞出來,因此畫作的複雜性自然而然顯現出來,所以當聽到「藝術真的很難懂。」、「到底怎樣才是好藝術?」,就見怪不怪了。

                                                                          

 

 

 

  紀嘉華                                            黎志文

(紀嘉華--混亂秩序----取自北美館)                                                                                                      (黎志文--之間----取自北美館) 

 

 

 霍剛

 (霍剛--集-------取自美術館)

 


 


其他文章
  • 林正儀的世界故宮 | 葉瑞珠
  • 從杜象的「噴泉」看百年後的「達達」 | 葉瑞珠
  • 從消失的白皮書看新政府的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政策下的文創產值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奇美「繆斯」談典藏的價值 | 葉瑞珠
  • 藝術生活的素養不在人民而是政策 | 葉瑞珠
  • 只能意會的「前衛藝術」 | 葉瑞珠
  • 【啄木鳥合唱團】唱給您聽 | 葉瑞珠
  • 金融風暴下仍在夯的藝術投資 | 葉瑞珠
  • 從「綜藝節目」談文化部的態度 | 葉瑞珠
  • 邊緣下的台灣藝術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全球化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 葉瑞珠
  • 科技與藝術結合下的新視覺 | 葉瑞珠
  • 春水吹皺的拍賣市場 | 葉瑞珠
  • 被體檢的文化部 | 葉瑞珠
  • 從台北藝博覽會看藝術家 | 葉瑞珠
  • 從台灣文博會看背後現象 | 葉瑞珠
  • 經濟發展下古蹟的命運 | 葉瑞珠
  • 藝術產業下的名古屋城到鹿港龍山寺 | 葉瑞珠
  • 文創興起下城市的再造價值 | 葉瑞珠
  • 從周董的婚禮談「台北機廠」 | 葉瑞珠
  • 從國寶賴碧霞談「傳統藝術」現代意義與價值 | 葉瑞珠
  • 從台中歌劇院談文化政策 | 葉瑞珠
  • 突破框架的創造,談2014台灣的設計師展 | 葉瑞珠
  • 迪士尼到霍夫曼─談「自創」的價值 | 葉瑞珠
  • 從「博物館法」草案,談博物館的商機 | 葉瑞珠
  • 台灣文創的產業路在何方? | 葉瑞珠
  • 從「產業的群架學」談文創的生存契機 | 葉瑞珠
  • 從「金城武樹」看文創帶動的城市行銷 | 葉瑞珠
  • 翻滾吧!台灣的「三金」 | 葉瑞珠
  • 從CERN藝術家的駐村 談「第三種文化」 | 葉瑞珠
  • 從「來自星星的你」看文創可創造的產值 | 葉瑞珠
  • 從顏水龍的「水牛圖」看文化遺產的保存 | 葉瑞珠
  • 「文化創意產業」談「金融挺創意產業」計劃 | 葉瑞珠
  • 從「TEA/超級關係」到【科技藝術】的灰皮書 | 葉瑞珠
  • 文化部這一年做了啥事? | 葉瑞珠
  • 李安是「台灣之光」還是「電影的罪人」? | 葉瑞珠
  • 台灣電影的現象 | 葉瑞珠
  • 「我是歌手」熱,談電視的產業發展 | 葉瑞珠
  • 文創產業是國家的金磚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下) | 葉瑞珠
  • 從電影「花漾」談文創投資(上) | 葉瑞珠
  • 文化國是論壇------- 藝術家要未來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人才培訓 | 葉瑞珠
  • 「藝術銀行」系列探討---【藝術銀行】的制度建立 | 葉瑞珠
  • 台灣也有「藝術銀行」 | 葉瑞珠
  • 從「商王武丁與后婦好展」談武丁是什麼樣的王 | 葉瑞珠
  • 舞蹈家許芳宜「生身不息」的演出 | 葉瑞珠
  • 現代怪獸--- 台北雙年展 | 葉瑞珠
  • 台灣設計師的藍海戰場? | 葉瑞珠
  • 從「孫悟空」和「唐老鴨」看文創產業 | 葉瑞珠
  •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葉瑞珠
  • 漫畫博覽會上看見臺灣錢景 | 葉瑞珠
  • 從兩億到三千萬到一百萬 | 葉瑞珠
  • 「非形之形」----真難懂的抽象藝術 | 葉瑞珠
  • 韓國人無恥修改歷史,我們敢嗎? | 葉瑞珠
  • 從「西田社」布袋戲看文化的「軟實力」 | 葉瑞珠
  • 從【豔陽下的陳澄波】展 看畫的【金錢價值】 | 葉瑞珠
  • 【有史以來最驚人的表演】-----謝春德的【春德的盛宴】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下) | 葉瑞珠
  • 淺談禾劇場的七種靜默實驗室的【懶惰】篇(上) | 葉瑞珠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