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撰文/郝妮爾
2015劇場關鍵字
應該還有許多人忘不了,前些日子在廣告「單身花嫁」裡頭,一名想「留住自己最美的樣子」的亮麗演員。紮起馬尾幹練精神,身著白紗又乾淨迷人。她是謝盈萱,近幾年跨足影視,曾入圍第50屆金鐘獎迷你劇集女配角。對許多觀眾來說,她可能還是影視界的新名字,但在舞台上,她早已是台灣劇場界無法取代的關鍵字。
謝盈萱的身體彷彿已能自由抽換各式的性格與靈魂,時而是名多情癡傻的女子,時而又能卸下性別防線、扮演莎劇中性格奇異野心龐大的「理查三世」;在天真與善謀之間轉換,在瘋狂的恨與專一的愛中兩相徘徊,她收放自如的能力常令觀眾嘆為觀止。
特別是在2015年,新戲邀約不斷,舊戲叫好加演,問及這樣馬不停蹄的演出過程,身體與心理不會受不了嗎?
見她低眉忖度片刻,語帶堅定地說:「只要做這些事還覺得有趣,就沒有問題。」
(圖片提供:楊景翔演劇團。攝影者:謝岱如)
盡情地玩,或者盡情孤獨
若我們回頭追溯,這名演員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讓自己身上無不涵藏著奇異的能量。或許可直指多年前一場毅然決然的旅行──她去了紐約。藝術與人文的聖殿,包容各種文化的土地,在那兒生活的整整五個月。
「我是去那裡玩的!」深怕被人誤會是懷著什麼雄心壯志,是去求學或者工作。不,她再次重聲:「什麼目標都沒有,就是去玩。」
說也奇怪,大學時期的謝盈萱與學校一同走訪紐約,當下並無太大的喜好,留在腦中的印象幾乎離不開髒亂的街道、直率到近乎無禮的人,與隱約存在的種族歧視。待畢業真正投身劇場工作以後,好不容易想給自己放一個長長的假期,竟然又是選擇了紐約!
(2015《明年,或者明天見》演出劇照/
圖片提供:楊景翔演劇團。攝影者:林政億(Terry) )
不同的是,這一次她獨自前往,其間除了偶爾與來訪的友人相會,大多時候她都必須和自己單獨相處。在熱鬧擁擠的城市,似乎每個月份都有值得慶祝的理由,從萬聖節、聖誕節、新年倒數以至情人節,接踵而來的節日簡直是冬日裡的冰霜,朝太過寒冷心裡吹去。儘管她不停對自己精神喊話:「沒關係啊,反正在台灣也是一個人啊……」只不過,身處異鄉所面對的,又是更寂寞、無人可傾訴、無人能共感的孤獨。
過往的她,總是希望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在可見的成長之上,能在結束以後真切地知道自己有了什麼收穫。然而,當時身處紐約的謝盈萱,既茫然又焦慮,看似兩手空空的回到台灣。其間她僅是看看戲、散個步、與自己對話,卻累積了連當時的她都無法覺察的改變。
事過境遷,友人形容當時的謝盈萱從紐約回來以後,整個人變得更篤定了。
但究竟是為什麼呢?
這些無法具體說出的改變,後來都逐一找到答案。
把自己當作是銀河
謝盈萱的表演魅力,有一部分來自於無法讓人看到設限。這和其性格有極大關連,綜觀台灣女性時常被異性、家人或者社會眼光揉捏成一種溫柔的想像,然而,她自小便「反常」地背道而馳,嚮往帥氣的警員、想像自己身著筆挺西裝。但若逕自將她歸於「男性化的女子」又不太對,她帶著任性的氣質與韌性的堅持,像水一樣能剛強能柔軟,讓那些早已被標籤化的事物都回歸它本質。好比談到服裝與演員的互相配合,她說:「像是西裝,我希望這不再只是一種符號,而能從中理解一種新的、看待自我的方式。」
把自己當作是銀河,不斷從中挖掘驚奇。正因如此,謝盈萱喜歡把自己丟入她未曾嘗試過的新奇角色。2015年莎妹劇團的《理查三世》便是絕佳例子。纖瘦的她站在偌大舞台上,倚靠聲音的表現來撐起一個野心勃勃、渴望掌控權力的角色。
(2015年《理查三世》演出劇照/圖片提供:莎妹劇團。攝影者:陳又維)
有時,演戲讓她抵達人生中無法觸及的境地;有時,又是人生的經驗將她的演出掘出另一種深度。比方與「台南人劇團」合作加演多次的劇碼《Re/turn》,面對結局的「分離橋段」,由於她在不同時期她對「分離」皆有不同的體悟,便將此情感投入在結局的表現上,展現新的詮釋。
對於一名演員來說,即便下了戲、出了角色,也永遠脫離不了「演員」這個身分。無論何時何地,都要長著貓的觸鬚,敏感地覺察身體、心理上的變化,盡可能離開舒適與平靜,企圖嚐遍世間千姿萬態的喜樂悲苦,並用一生去記憶。
我是個擅長等待的人
至此,若又回過頭來問:所以?究竟是什麼讓她脫胎換骨,慢慢找到的表演的位置?
也許吧,答案會是一個人旅行時所體會到的孤獨,抑或是原自西方世界的衝擊、體會到那能夠廣泛接納一切的性格。但左思右想,都不大對。謝盈萱最後總結出一句話:「把自己交給時間吧。」她說,自己是個擅長等待的人,隨著年月遞進,愈發深刻體悟到這件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曾言:「作家的秘密不是靈感--因為誰也說不清靈感從哪裡來--作家的秘密是固執,是耐心。」把作家這個詞,替換成「演員」亦無不可。
謝盈萱的秘密,就是時間。
在時間的流裡,她耐心而固執地等待,等待機會,等待轉變,等待自己徒步且紮實的走到引頸期盼的未來裡。在此之前,何必急切的尋找人生的答案?可能更大膽一點的玩耍、更放心的享受孤獨,不慌不忙的踏穩每一步。多麼老梗?不過,實在受用。
答案會在時間的漲落中浮現,而時間會把一名演員磨成一粒沙。幸運的話,也許一名走入劇場的觀眾,會從那一粒沙,發現一整個世界。
(2015年《理查三世》演出劇照/圖片提供:莎妹劇團。攝影者:陳又維)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