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窮劇場》一股不斷趨進的的力量

 

  「窮」。

  對於這個字能夠有多少想像?

 

  窮字讀來像一句委身嘆息,震動鼻腔,彷彿悲劇的前奏又彷彿悲劇的結尾。追本溯源,此字本為一人躬著身體,藏在洞窟裡頭。身體的形狀象徵著壓迫、囚禁、無法自由伸展。凡此種種,不難讓人聯想至現今對「窮困」、「窮苦」的直白釋義。不過,此字另有一解。《說文解字》中道:「窮,洞穴不可行進之終極處。」好像洞穴的終端藏有什麼,非得逼得人壓矮身體,匍匐前進,在冰冷闃暗的洞穴裡頭緩慢爬行,即便磨破手掌、涔涔汗水要人忽冷忽熱,彷彿就要病了,也不放棄探詢的可能。窮盡一起之力,抵達洞穴的終端。

 

  於2014年新興的《窮劇場》,帶著不斷向社會的各個角落探問的企圖,渴望貼近更多生活(及生存)的可能。團長高峻耀與合作多年的夥伴鄭尹真聯手搭造,創作之理念不離「窮」字,竭盡其能展現更多生活的樣貌,恍如在黑幽幽的洞穴裡頭亮著一把火光,照見牆上地斑駁崎嶇,以接近真實的人生。

 

  《窮劇場》的出現,雖然是台灣劇場界裡一個新穎、略為陌生的名詞。但早在這之前,團內兩位核心成員高峻耀、鄭尹真早已在戲劇圈裡頭紮根多年,在近年更是大放異彩。

  

  編、導、演全能的高峻耀,才華滿腹而不畢露鋒芒,時常帶著一股謙卑與靦腆的笑容,如果能比喻成顏色的話,筆者擅自主張將之比喻為溫潤的黑色,一股湧動的力量潛伏在裡頭,無法輕易察見,巨大無法估量;倘若以此形容,那麼鄭尹真必然就是被月光洗過的鵝鑾石,那是堅硬卻能柔軟的白色,以獨特的身體魅力,展現演員的剛強與柔美。新聞系畢業的尹真,曾於江之翠劇場中修習梨園科步及南管音樂,融入了傳統戲劇的元素,放置現代劇場演出。其豐富的資歷背景,造就鄭尹真獨樹一幟的氣質。這「一黑一白」的表演風格,造就《窮劇場》迷人特異的演出。兩人的合作關係,就像場丟接球的遊戲一樣,先由主筆者高峻耀型塑劇本骨幹,藉由兩人不斷的討論、發想,揉出一齣完整的劇本形式。峻耀擅於空間想像、尹真的肢體能量如同流水一樣,能夠自然溶進舞台之中,再將故事潺潺流進觀者心中。

 

  關於人性之複雜與陰暗,古往今來無論是文學作品、藝術表演早已說到肉破嘴麻。枉論這凡是要求效率、快速的世代,大多是忙著替自己拉張椅子坐、積極為自己貼上標籤的作品。乃至於許多名詞早已濫用到失卻其核心意義。

  《窮劇場》反其道而行,將諸多「定義」包諸腦後,所做的演出但求能了解更多的生存處境,將一個平庸(甚至無辜)的外衣剝下,鑽進其靈魂與思考裡頭,以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的多面向。至於如何闡述、解讀,全權交由觀者領會。

 

  創團作〈饕餮〉,改編自香港作家黃碧雲的小說《七宗罪》。在劇團成立之前,已有系列作品成型(除〈饕餮〉之外尚有〈忿怒〉、〈懶惰〉)此次將舊作翻出,並大力更動演出形式,企圖以此為起點,往下將此「七宗」罪狀發展完成。改變一齣戲「朝生暮死」的既定法則,使戲劇的存在帶來一種「疑問」而非一套「解答」。

 

  〈饕餮〉環繞著一個看似平凡的家庭:丈夫/父親(高峻耀飾)、妻子/母親(鄭尹真飾)與兒子(黃煒翔飾)三人發展。最新一版於台北牯嶺街小劇場一樓為舞台,觀眾席外三面鋪掛著透明塑膠布;其實原先導演高峻耀希望在舞台上能夠安置一個非常巨大的水族箱,暗示人皆無法逃脫被「豢養」的宿命,但因經費受限,方改為透明塑膠布,而如此的改變也帶來更多的聯想,諸如:窒息的、囿限的,反而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們豢養動物以供自己食用,且被食物豢養,人被慾望、孤寂、疏離、與對他人的期待豢養,如此貪婪無法饜足,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又或者說,悲劇從來都不是「發生」,而是像一個逐漸長大的生物,攀附在現代人的背脊上,人類貪婪且無知,非得將此巨獸餵養得肥胖碩大,才猛然驚覺似的:「啊!原來你也在這裡!」

  處理這樣的題材,當然可以說是呈現出一個「個別案例」,並非所有的家庭都走向毀滅性的發展。但未嘗不能將此視為一個象徵符號。〈饕餮〉所推向的悲劇事實乃以母子的「亂倫」呈現,若以「亂倫」為符號,層層推演,興許還能貼近更多因親密關係所衍生的事件、因貪婪而生所造就的悔恨?

 

  若將《窮劇場》的作品貼上一個例如「家庭悲劇」、「社會殘酷」的標籤就太過可惜,其創作理念本是希望召喚更多的疑問與尋求解答的過程。鄭尹真說:「創作者並非上帝,他們只是一個發聲者,許多故事藉由此被說出去。」是故,以〈七宗罪〉為藍本的創作模式,就是希望能夠沿著現代人生活的軌跡,挖掘更多活在陰暗處的、藏在平庸裡的生存模式,讓「戲與戲」之間不是單獨存在,而是相互倚靠,讓此系列作品有機會型塑一個社會的型貌。


  劇場工作者,或多或少都曾笑嘆自己做的是一件「窮」差事。若將《窮劇場》視為願意投身此行、畢身奉獻於劇場的表演者,似乎也亦無不可。不過,也千萬別忘了「窮」字的本源,誠如此團的英文譯為「Apporching theater」,這是一股不斷趨進的、正在進行的力量。這是一個人,躬著身體深入靜謐的洞穴裡頭,誓言走到前方沒有路為止,要在那盡頭停下來,回頭告訴觀者,盡頭的風景。


其他文章
  • 郝威爾|攝影集《見山見水》 | 郝妮爾
  • 痛苦的真相,抑或希望的幻象:專訪 柴幸男 | 郝妮爾
  • 不要在他人的期待中迷路:專訪 郭文泰(下) | 郝妮爾
  • 不要在他人的期待中迷路:專訪 郭文泰(上) | 郝妮爾
  • 周東彥與他的夥伴們(下) | 郝妮爾
  • 周東彥與他的夥伴們(上) | 郝妮爾
  • 你所凝視的身體,也正注目著你《女公關》 | 郝妮爾
  • 你的夢流到我的夢裡來《無深睡眠》 | 郝妮爾
  • 把恐懼還給美麗:李育昇《魚身.餘生》明日臨演計畫 | 郝妮爾
  • 所有的美好都因其有限《生命無限好》 | 郝妮爾
  • 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29th澳門藝術節《洄游》 | 郝妮爾
  • 哀而不傷《死死免了米》:專訪導演洪千涵、演員賴玟君 | 郝妮爾
  • 王嘉明與他的書房 | 郝妮爾
  • 生而逢時,所以《一零》:專訪梁基爵X蔡明亮 | 郝妮爾
  • 在隱身之前:專訪導演 許哲彬 | 郝妮爾
  • 激起流水的頑石:專訪舞台監督 張仲平(Dino) | 郝妮爾
  • 我的願望,就是你的願望能實現——秋野芒劇團的旅行 | 郝妮爾
  • 為你竭盡心意的謊,搭建無比真實的台:舞台設計李柏霖 | 郝妮爾
  • 迎接新的喜劇世代到來:專訪《達康.come》 | 郝妮爾
  • 內心種一棵孤獨的大樹: 專訪《女節》策展人朱倩儀 | 郝妮爾
  • 最棒的事情,都是你相信以後才發生的: 製作人陳汗青 | 郝妮爾
  • 對於自己的存在,有幾分把握?——窮劇場《親密》整排 | 郝妮爾
  • 讓幻影成真的魔法師:專訪音樂人柯智豪 | 郝妮爾
  • 知道你悲傷,所以不問為什麼不哭《再一次,美麗人生》 | 郝妮爾
  •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專訪演員 蔡佾玲(小俏) | 郝妮爾
  • 來嘛,我們回嘉走一趟:嘉義藝術節策展人 吳季娟 | 郝妮爾
  • 落地生根花自長,一往而深是台灣:專訪表導演者 卡霞 | 郝妮爾
  • 三個小王子,共同孵育一朵玫瑰花:專訪明日和合製作所 | 郝妮爾
  • 是無數的偶然,引領我至此刻的必然:專訪演員 姚坤君 | 郝妮爾
  • 演員,是最初與最後的依歸:專訪 單承矩 | 郝妮爾
  • 受傷的小孩最後都長大了——專訪波蘭劇作家 瓦恰克 | 郝妮爾
  • 每顆燈都藏著亮起的祕密:專訪燈光設計劉柏欣(小四) | 郝妮爾
  • 從常理脫軌的幸福人生──專訪演員 呂曼茵 | 郝妮爾
  • 是誰殺了死刑犯:褶子劇團《死刑犯的最後一天》 | 郝妮爾
  • 一萬個實現願望的方法──專訪 梅若穎 | 郝妮爾
  • 要把陰影都看見,才能畫出一顆完整的月亮:專訪黃健瑋 | 郝妮爾
  • 扭緊心弦,彈奏一段悠揚─專訪演員 李劭婕 | 郝妮爾
  • 若讓身心成為河流,就能站在海的彼端--專訪 韋以丞 | 郝妮爾
  • 迷失,也是活著的證明──專訪演員 王肇陽 | 郝妮爾
  • 既已深根,願能長青──專訪劇場演員Fa | 郝妮爾
  • 倔強如水,韌性若風──專訪演員 朱芷瑩 | 郝妮爾
  • 願所有人都能保有骯髒的秘密──觀《利維坦2.0》 | 郝妮爾
  • 鑿開裂縫,讓光竄入──專訪導演符宏征 | 郝妮爾
  • 用力拿起,再溫柔輕放——觀《招待》 | 郝妮爾
  • 那些角色,將我帶到遠方──專訪演員 安原良 | 郝妮爾
  • 為眾聲喧嘩開一處靜謐──專訪 黃郁晴 | 郝妮爾
  • 通俗與深度不該是二擇一的選項:《當你轉身後》 | 郝妮爾
  • 心無旁鶩的此刻,就是我終將抵達的未來 | 郝妮爾
  • 尋找舞台,不必因襲前人路──專訪演員 彭子玲 | 郝妮爾
  • 別讓世界決定妳的樣子:專訪演員 王安琪 | 郝妮爾
  • 一朵花是為了綻放而生:專訪演員 余佩真 | 郝妮爾
  • 對旁觀者質問:阮劇團 X 流山兒★事務所《馬克白》 | 郝妮爾
  • 老派之必要不必要:我城劇場《我記得》 | 郝妮爾
  • 《服妖之鑑》除了劇場,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把這故事說好 | 郝妮爾
  • 台灣劇場文化的觀察筆記(一) | 郝妮爾
  • 四把椅子劇團新作:《刺殺!團團圓圓之通往權力之路》 | 郝妮爾
  • 「劇場妖姬」的育兒筆記:專訪演員 王世緯 | 郝妮爾
  • 演員,是時間磨成的一粒沙──專訪謝盈萱 | 郝妮爾
  • Something Rotten!百老匯全新音樂劇 | 郝妮爾
  • 如果寂寞跟我的身體一樣大:觀賞《解》讀劇 | 郝妮爾
  • 《不笑到彎腰,不讓你回家》──專訪魔梯形體劇場團長 | 郝妮爾
  • 我不是你的魁儡:2015狂想劇場新作《解》 | 郝妮爾
  • 愛是熱,被愛是光──專訪劇場演員吳柏甫 | 郝妮爾
  • 擰出台灣土地的靈魂──專訪劇作家簡莉穎 | 郝妮爾
  • 藝術,只是生活的其中一種方式── 走訪「大蘋果」紐 | 郝妮爾
  • 《劇本農場》計畫啟動,為自己的土地寫故事 | 郝妮爾
  • 〈一趟花開的旅程〉:專訪王榆丹的「日本舞踊」之路 | 郝妮爾
  • 〈一生懸命,絲絲入戲〉 :專訪偶戲導演「石佩玉」 | 郝妮爾
  • 〈拾蒂˙首部曲〉:開啟台灣版《陰道獨白》的扉頁 | 郝妮爾
  • 劇場,這輩子最美好的事 ──專訪藝術行政:曾瑞蘭 | 郝妮爾
  • 從他眼裡流出來的光:劇場攝影師-林政億Terry  | 郝妮爾
  • 我們歌唱,在旅行的路上:慢島劇團《月孃》 | 郝妮爾
  • 《窮劇場》一股不斷趨進的的力量 | 郝妮爾
  • 「娩娩工作室」出生,是為替你講一個故事 | 郝妮爾
  • 「黃大魚兒童劇團」擦亮童年的神燈 | 郝妮爾
  • 留下來,或者讓劇場跟著你走 | 郝妮爾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