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從常理脫軌的幸福人生──專訪演員 呂曼茵

   

撰文/郝妮爾

  笑聲是她的招牌記號,爽朗大氣,好像日常中多平庸的事情,在她眼裡都是有趣,也像是不斷提醒自己「煩惱無法解決的事情,就不要想了吧!」。若有人說她理智,她反而真將眉頭鎖緊,說:「快樂不是靠『理智』能夠得到的事,要你真心這麼覺得。」

        這就是一切的源頭與動力。無論拋給她的問題為何:為什麼成為演員?為什麼從沒想過轉行?為什麼為什麼……再問下去她也許會迫不及待地打斷我,大笑回應:「因為好玩啊!」

  

(照片提供:我城劇場;攝影:王志偉)

 

站在投注最多心力的地方

  生於花蓮,長於斯土,呂曼茵原本只是一介普通的女高中生,考上大學之前根本連劇場是怎麼回事都不知道。「成為演員啊?完全沒想過。其實我當時有個舞者夢。」語畢,她又哈哈笑起來。

  高中時期她和當時學姐林如萍(此刻為北藝大戲劇系教授)成天膩在一塊兒,早操時間在司令台前帶大家跳韻律舞。而且特別強調「不是什麼健身操喔!就是韻律舞。」一面說,幾乎可以看見那偌大操場上擠滿了紅白亮眼運動服,一群女高中生甩著短髮在大太陽下舞動,領頭帶舞的林如萍和呂曼茵在那時完全不必考慮待會的小考、週考、複習考……,她們老早就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好多好多比考試念書重要、且有趣的事情。這也是何以後來林如萍先一步考上北藝大,每每回花蓮與她分享大學趣事,兩年後呂曼茵幾乎是毫無懸念、亦步亦趨跟上她的選擇。

  當年,家人看到大學選填志願單上,只有一行聽也沒聽過的戲劇系。阿嬤問她:「汝是欲去做俳優喔?」老一輩心中的想像,那大概就是歌仔戲,或者類似雜耍藝人的行當,母親接著一箭步向前,把呂曼茵從椅子上呼下來,質問:「妳就這點本事?」眼看氣氛箭在弦上,平時打打鬧鬧的妹妹竟衝上來檔在她面前,說:「不要打姊姊。」那一場小小的家庭革命暫時告終,卻完全沒有阻止她就讀北藝大的志向。

  事實上,當時的呂曼茵恐怕也無法說出個所以然來,自己何以執著地想往那裏去?她說:「說什麼追求『自我』啦、追求『自由』──這種事情根本就不存在。都是上大學以後才慢慢開發這些意識的,當時我也不曉得自己到底想幹嘛。」因此,她大學主修表演與服裝設計,二者並行,就是不想限縮自己的可能。那麼「決定性」的瞬間到底是什麼?是什麼推了一把讓她站在演員這塊位置上?她左思右想,只能老實地交出一句:「我也不知道欸……」並說:「很多事情還來不及決定,命運自然會領者你走去那裏。」

  聽來有某種哲學思維,實則全是過來人的經驗談。世事哪能照想像的方式行進?大多時候我們只是落入紅塵的漩渦,無法多加思考,就被捲入各種世事之中,然後回過神來忽然發現,某件事已經做了好久的時間、投注好多的心力,而且仍然快樂──對呂曼茵來說,這件事剛好是「身為一個演員」。

 

          

(攝影者:Rex)

  小火慢燉的劇場V.S影像速成包  

  命運不只引向她站上舞台,也現身影視。聊起兩者的工作經驗,她說:「劇場做事很講規矩,也很有信用。我可以好好安排我的時間,七點多起床,做好自己的事情,下午晚上就去排戲。而且演出時間一到,無論如何那場戲就是要被演出來。」不過電視經驗就相對麻煩一些,「主要是因為我沒有簽經紀人啦,什麼事情都得自己來。」

  演出電視對她來說,含藏著許多不確定的因子,特別是一次不好的經驗讓她望而生怯,回想起那時,拍攝時間經常臨時變動,劇組工作人員也時常出爾反爾,「對,雖然有簽合約,可是難道真要走法律途徑嗎?那是不是又要花一筆錢?有一段時間我每天跑那個製作公司,就只是為了要爭取一些很基本的權利,比方說準時收到薪資。」

  劇場工作類似某種小火慢燉的烹調行為,演員得花大量的時間去琢磨某個角色、與團隊工作。呂曼茵形容推敲劇本的工作好比推理一樣──「我就像是福爾摩斯在找線索,」從台詞間的蛛絲馬跡建構一個人、一個家族,劇本沒說到的事情都得靠演員慢慢地摸出來。不過大部分的影視產業,做為一種商業行為,多半渴望直接採取現有的東西。「你也不能說他們錯,因為他們的確需要賺錢啊,所以會以比較簡單的方式去定義你,較少往內心去挖掘。」當然,不能一篇蓋全地直指整個影視產業皆是如此,不過這次的經驗讓她未來接下工作之前都格外小心。「這也是因為劇場人做事都太規矩了啦,所以剛開始轉換的時候有點難調適。」

表演就是「Play」,那當然要好玩

  無欲則剛,大概就是這麼回事。雖然身邊偶有親友關心她的演員之路,或拿獎項、名利等等成績來審視她。好似同齊的演員各個有些「成就」、怎麼妳就是不去跟著角逐呀?

  「沒有得獎?我就不是個好演員嗎?」呂曼茵問。倒也不是說她對自己極有自信,而是她非常清楚自己在追求的是什麼。別人替她困擾的事情並不會拿來困擾自己。若問她究竟在乎什麼?她的回答也簡單明快:「從很久以前我就只想著這件事,我要跟很多很厲害的人合作!」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眼神閃爍,好像未經世事的孩子對著星星許願一樣,雖然她的演員資歷已超過二十年,雖然在劇場界她已是人稱的「曼茵姐」,可是滿腦子還是想著「跟厲害的人一起工作,那該有多好玩啊?」是嘛,最後我們還是回到這話了 。  

  包括即將在3月演出的我城劇場二號作品《請你閉嘴!》也是,多年前她還是學生的時候,參與第一個巡演就是這齣戲,彼時她還是服裝設計助理,跟著整團的人跑全台,幫忙演員快換(過場服裝更換)、在幕後聽見觀眾席笑聲如雷。幾十年過去,未料由陳培廣帶領的「我城劇場」再次集結一群夥伴做戲,「大部分的演員都是老朋友,我光是用想的就知道整個氣氛一定會很棒!」她難掩興奮地說。

                    

(照片提供:我城劇場;攝影:王志偉)

演員,把生活的全部奉獻出去

  她稱自己是個「雜食者」,非工作的時間全都在看──看戲、看書、看電影,不限類型、任何種類照單全收,都是演員的養分。我問:「看的時候也同時在想要怎麼把當前的角色演好嗎?」一聽,她立刻回答:「我沒有在想啊!」

  「演員就是這樣,當你決定走上這一行之後,整個生活和生命都在這上面。」並不刻意思考,並非像模具一般把某個角色置入一個情感狀態、或者影像人物上頭,她說:「表演不是靠『背』的。」而是得真情實感把自己丟給生活,像信任倒那樣,倘若能夠在工作以外的時刻徹底放鬆、全心感受當下,那麼生活中的瑣事也會穩穩地將你接住,把所感所聞所想見之事塞進身體,逐一累積,讓你本身就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演出也是一樣的,需要慢慢地累積才能撐起故事的重量。談到2016的作品《窗明几淨》,呂曼茵說:「看劇本的時候我就想,這個角色可以演得很過癮。」不過,同時她也心知肚明「演起來很過癮」的角色,並不是那麼容易駕馭。因此從台北一路演到員林,她感覺角色、自己,同伴之間與整個故事都在壯大、變得更加完整。「可惜才剛覺得成熟的時候,演出就結束了。」

 這也是台灣劇場目前仍在努力的地方,劇場未若影視,好的作品一定是靠不斷地演出,修正前次的不足,去蕪存菁。惟憾目前的市場仍無法支撐多數作品這樣頻繁地加演(也就更別提長期的定目劇了)。

我一定不可以讓它失敗 

      我原以為像這樣舞台經驗豐富的演員,各種大小場面早已見怪不怪,面對什麼狀況都能運籌帷幄。未料問及每每登台的心情,她竟說:「緊張啊,還是會呀,上台誰不緊張?」再加注一句:「可是緊張是必要的。在舞台上的時候,過度的緊張當然沒辦法把戲演好,可是一點也不緊張那全然的放鬆也不會好看。」因此,她說一位演員是能夠在過與不及之間找到一個安身的所在,享受上場前的心跳得稍快的節奏,讓身體與情緒的力度撐起整場戲。在舞台上,他們就是架起一間屋子的樑柱,不讓故事傾頹崩塌、同時又不能讓觀眾看得疲乏厭倦。

   說到緊張,2016年底演出表演工作坊的《愛朦朧人朦朧》,她接獲的角色在這之前都是Ella(陳佳樺)所飾。「你看,我們形象差多少?而且很多演員都是原班人馬,我是中途進來的……」相對其他演員已經跟這齣戲走過了幾十場,呂曼茵則得重新跟角色建立關係、與夥伴培養默契。

  「這樣沒問題嗎?」我問:「妳不會沒自信,或者是太緊張上不了台?」

  呂曼茵想了一會兒,回答:「我只知道,戲一定會演,一定不能搞砸。」她逗趣地自比要見公婆的醜媳婦,「沒有經過觀眾考驗的戲是不及格的,無論排練的狀況怎麼樣,最後還是要走上台去見那『滿場的公婆』。問我會不會緊張?那次的狀況是真有點緊張,可是也只是想著,我一定不可以讓它失敗。」

                
                

(照片提供:我城劇場;攝影:王志偉)

 

從常理脫軌,也能幸福

  入行來這麼長一段時間,她從沒想過離開,與其說是心無懸念,不如說她總是忙得讓自己無暇思考。「我剛剛也說啦,煩惱有用的話就去煩,可是沒用嘛!」  

  活在演員這一條路上,偶爾回望自己的人生,會有種與現實脫軌的感覺。比方說高中同學在「正常」的時間點結婚、國中同學過著「正常」上班族生活,好像所有人都走在蓋好的軌道上,只有自己往別的地方偏離了。她承認:「有時候,心裡也真的會浮現這樣的念頭,想著假如我去做別的事……假如我……想到一半就馬上意識到:『不可能,我不會』。」

  呂曼茵從不抗拒未來的任何可能,她說:「你可以帶我去一個更快樂的地方,可是那個地方在哪裡?」接著雙手一攤,露出她的招牌笑容:「劇場,就是我到過最快樂的地方啊。」●


其他文章
  • 郝威爾|攝影集《見山見水》 | 郝妮爾
  • 痛苦的真相,抑或希望的幻象:專訪 柴幸男 | 郝妮爾
  • 不要在他人的期待中迷路:專訪 郭文泰(下) | 郝妮爾
  • 不要在他人的期待中迷路:專訪 郭文泰(上) | 郝妮爾
  • 周東彥與他的夥伴們(下) | 郝妮爾
  • 周東彥與他的夥伴們(上) | 郝妮爾
  • 你所凝視的身體,也正注目著你《女公關》 | 郝妮爾
  • 你的夢流到我的夢裡來《無深睡眠》 | 郝妮爾
  • 把恐懼還給美麗:李育昇《魚身.餘生》明日臨演計畫 | 郝妮爾
  • 所有的美好都因其有限《生命無限好》 | 郝妮爾
  • 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29th澳門藝術節《洄游》 | 郝妮爾
  • 哀而不傷《死死免了米》:專訪導演洪千涵、演員賴玟君 | 郝妮爾
  • 王嘉明與他的書房 | 郝妮爾
  • 生而逢時,所以《一零》:專訪梁基爵X蔡明亮 | 郝妮爾
  • 在隱身之前:專訪導演 許哲彬 | 郝妮爾
  • 激起流水的頑石:專訪舞台監督 張仲平(Dino) | 郝妮爾
  • 我的願望,就是你的願望能實現——秋野芒劇團的旅行 | 郝妮爾
  • 為你竭盡心意的謊,搭建無比真實的台:舞台設計李柏霖 | 郝妮爾
  • 迎接新的喜劇世代到來:專訪《達康.come》 | 郝妮爾
  • 內心種一棵孤獨的大樹: 專訪《女節》策展人朱倩儀 | 郝妮爾
  • 最棒的事情,都是你相信以後才發生的: 製作人陳汗青 | 郝妮爾
  • 對於自己的存在,有幾分把握?——窮劇場《親密》整排 | 郝妮爾
  • 讓幻影成真的魔法師:專訪音樂人柯智豪 | 郝妮爾
  • 知道你悲傷,所以不問為什麼不哭《再一次,美麗人生》 | 郝妮爾
  •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專訪演員 蔡佾玲(小俏) | 郝妮爾
  • 來嘛,我們回嘉走一趟:嘉義藝術節策展人 吳季娟 | 郝妮爾
  • 落地生根花自長,一往而深是台灣:專訪表導演者 卡霞 | 郝妮爾
  • 三個小王子,共同孵育一朵玫瑰花:專訪明日和合製作所 | 郝妮爾
  • 是無數的偶然,引領我至此刻的必然:專訪演員 姚坤君 | 郝妮爾
  • 演員,是最初與最後的依歸:專訪 單承矩 | 郝妮爾
  • 受傷的小孩最後都長大了——專訪波蘭劇作家 瓦恰克 | 郝妮爾
  • 每顆燈都藏著亮起的祕密:專訪燈光設計劉柏欣(小四) | 郝妮爾
  • 從常理脫軌的幸福人生──專訪演員 呂曼茵 | 郝妮爾
  • 是誰殺了死刑犯:褶子劇團《死刑犯的最後一天》 | 郝妮爾
  • 一萬個實現願望的方法──專訪 梅若穎 | 郝妮爾
  • 要把陰影都看見,才能畫出一顆完整的月亮:專訪黃健瑋 | 郝妮爾
  • 扭緊心弦,彈奏一段悠揚─專訪演員 李劭婕 | 郝妮爾
  • 若讓身心成為河流,就能站在海的彼端--專訪 韋以丞 | 郝妮爾
  • 迷失,也是活著的證明──專訪演員 王肇陽 | 郝妮爾
  • 既已深根,願能長青──專訪劇場演員Fa | 郝妮爾
  • 倔強如水,韌性若風──專訪演員 朱芷瑩 | 郝妮爾
  • 願所有人都能保有骯髒的秘密──觀《利維坦2.0》 | 郝妮爾
  • 鑿開裂縫,讓光竄入──專訪導演符宏征 | 郝妮爾
  • 用力拿起,再溫柔輕放——觀《招待》 | 郝妮爾
  • 那些角色,將我帶到遠方──專訪演員 安原良 | 郝妮爾
  • 為眾聲喧嘩開一處靜謐──專訪 黃郁晴 | 郝妮爾
  • 通俗與深度不該是二擇一的選項:《當你轉身後》 | 郝妮爾
  • 心無旁鶩的此刻,就是我終將抵達的未來 | 郝妮爾
  • 尋找舞台,不必因襲前人路──專訪演員 彭子玲 | 郝妮爾
  • 別讓世界決定妳的樣子:專訪演員 王安琪 | 郝妮爾
  • 一朵花是為了綻放而生:專訪演員 余佩真 | 郝妮爾
  • 對旁觀者質問:阮劇團 X 流山兒★事務所《馬克白》 | 郝妮爾
  • 老派之必要不必要:我城劇場《我記得》 | 郝妮爾
  • 《服妖之鑑》除了劇場,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把這故事說好 | 郝妮爾
  • 台灣劇場文化的觀察筆記(一) | 郝妮爾
  • 四把椅子劇團新作:《刺殺!團團圓圓之通往權力之路》 | 郝妮爾
  • 「劇場妖姬」的育兒筆記:專訪演員 王世緯 | 郝妮爾
  • 演員,是時間磨成的一粒沙──專訪謝盈萱 | 郝妮爾
  • Something Rotten!百老匯全新音樂劇 | 郝妮爾
  • 如果寂寞跟我的身體一樣大:觀賞《解》讀劇 | 郝妮爾
  • 《不笑到彎腰,不讓你回家》──專訪魔梯形體劇場團長 | 郝妮爾
  • 我不是你的魁儡:2015狂想劇場新作《解》 | 郝妮爾
  • 愛是熱,被愛是光──專訪劇場演員吳柏甫 | 郝妮爾
  • 擰出台灣土地的靈魂──專訪劇作家簡莉穎 | 郝妮爾
  • 藝術,只是生活的其中一種方式── 走訪「大蘋果」紐 | 郝妮爾
  • 《劇本農場》計畫啟動,為自己的土地寫故事 | 郝妮爾
  • 〈一趟花開的旅程〉:專訪王榆丹的「日本舞踊」之路 | 郝妮爾
  • 〈一生懸命,絲絲入戲〉 :專訪偶戲導演「石佩玉」 | 郝妮爾
  • 〈拾蒂˙首部曲〉:開啟台灣版《陰道獨白》的扉頁 | 郝妮爾
  • 劇場,這輩子最美好的事 ──專訪藝術行政:曾瑞蘭 | 郝妮爾
  • 從他眼裡流出來的光:劇場攝影師-林政億Terry  | 郝妮爾
  • 我們歌唱,在旅行的路上:慢島劇團《月孃》 | 郝妮爾
  • 《窮劇場》一股不斷趨進的的力量 | 郝妮爾
  • 「娩娩工作室」出生,是為替你講一個故事 | 郝妮爾
  • 「黃大魚兒童劇團」擦亮童年的神燈 | 郝妮爾
  • 留下來,或者讓劇場跟著你走 | 郝妮爾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