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既已深根,願能長青──專訪劇場演員Fa

                                              

撰文/郝妮爾

把所有的力氣放進去

  那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彼時年屆而立有五,投身劇場演員已數餘年,無論是回頭或者往前看,能賺得錢都不多,焦慮襲來,竟推著他到上街找一個「正常穩定的工作」。看到麵包店外面貼了「徵師傅」的字樣,便悶著頭應徵,「我們要找19歲可以從頭學起的喔」對方說;再轉頭尋找其他店家,也是得知年齡就擺手拒絕。他沒太沮喪,非常乾脆地接受了眼前的事實,隔天回到排練場,彷彿什麼沒發生。  

  他說:「年輕的時候我把所有的力氣都花在做演員這件事上。」幾年後劇場裡的人開始稱他為「長青樹」,我一定也不是第一個問他「為什麼能走這麼久」的人。Fa莞爾道:「我根本沒想那麼多。」他一再重覆這一句話:「如果想了,一步也走不下去。因為你很早以前就會看到盡頭,身為一名(劇場)演員,走到頂端也差不多是這樣了。為什麼還能留在這?就是什麼也不多想。

  為什麼還能留在這?也許可以回溯到他剛考上建中的第一學期,班導頻頻呼籲大家不要光會念書,更要有充實的社團活動。各社派出人馬到新生班上宣傳,輪到戲劇社時,熟知學弟心理的學長避開冗言,扼要地提醒大家:「我們社團有女生。」自小就讀男校的Fa像給參考書抓重點那樣、為這句話醒目了畫了一筆,決心加入戲劇社。

  

(演員 Fa  ∥照片提供:莎妹劇團;攝影:陳又維)

 

踏進社團,踩下人生按鈕

  雖然動機如此,不過正是因為踏入戲劇社,結識當年社團老師「大個ㄦ」,才開啟Fa的劇場美學視野──不同於一般人對於戲劇的認識,限於寫實、有劇情故事的發展──當時的社團老師讓他們做各種不同的訓練,實驗、抽象、創新……,這也奠定日後他在表演上的思考邏輯有別於眾,更敢於嘗試非寫實的劇目。一栽成主顧,在大學聯考放榜當天,得知自己考上台大化工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聯絡同樣在台大的學長So。正值暑假,So與社團的人相聚排戲,接到Fa的電話,直接問這個未入學的學弟:「我們正在排戲,你要不要一起來?」想起那段往事,他說:「我都還沒真的進台大,就先進話劇社了。

  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打定主意要做這件事一輩子嗎?他的回答,仍舊是那一句話:「哪有想那麼多啊?

  Fa形容那個時候的台大話劇社,每個人都是彼此的老師。集結不同科系的同學齊聚一堂,有的人在外面上表演課,其中也包括蘭陵劇團的團員開設的課程,總之不管誰學到了什麼,都會帶回社團分享,互相學習、探索,在當初那個資訊網絡窮乏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相對緊密,對於新事物的好奇渴望也更強烈。他形容同儕的關係鮮少出現競爭比較,也無所謂階級觀念,平等均一,這樣的相處彷彿遼闊的野地,知識的大雨一旦降下就能夠濡濕所有人。「所以即便我當時沒有跟他們一樣去外面上表演課、加入坊間的劇團,我也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其中一個影響,就是體認到「身體」的重要:如何讓腦袋裡想的東西確實呈現出來?如何讓肢體表現出意識中出現的畫面?

  這麼說起來,對於劇場的認識,Fa可說是一開始就潛入了核心,再慢慢的探出頭:高中時期就先奠定了深刻的美學思想,接著又意會到劇場不是分工的存在、而是合作的團隊。想法有了、工作方式懂了,接著才浮出水面,看見在演員這塊匱乏的部分,並自此開始深耕、拓展自己的專業能力。

讓身體始終發熱

  不多想的關鍵在於馬不停蹄地做,踏入劇場以來,除了從未間斷地排戲日程,他還學習弗朗明歌、摩斯.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現代舞課程、瑜珈,包括他提到近期去上前無垢舞蹈劇場的舞者水池所開設的課程。凡此種種都是為了能夠保持身體的熱度,使其隨時可以接收意識地指令、精準地呈現出想像中的樣子。

  靈活操控身體的人其實也就控制了觀眾的眼睛,能夠決定要讓他們看到什麼。劇場舞台未若影視鏡頭,有特寫有剪接處理,有些人坐得太遠,哪怕直勾勾望著舞台也無法看清楚演員的五官,此時肢體便成了舞台上的臉──或者,別說臉了,演員的身體能夠成為一切。

  Fa的表演就帶有這樣的能力,聽聞他在2003年內兇猛地塞了13個演出,他說:「那個時候我還會帶著行李去劇場,因為戲一演完我就要立刻飛日本,或者哪個國家,準備下一個演出。」我接著問:這麼緊湊的行程心境不會轉換不過來嗎?比方說上一個角色入戲太深──他打斷我,更正一個詞「角色」,說:「我接的戲多半不是寫實劇,所以沒有『角色』的概念,應該更接近『舞蹈』,所以可以一直不停轉換。」就算是近期的作品,例如《羞昂APP》、《理查三世》、《服妖之鑑》,也依舊可見這樣的表演特色。演過的作品常常沒有賦予他「名字」,或者沒有固定的身分,即便是在同一齣戲裡,也是變化多端,是人、是物、是偶、是一抹影子或者一個聲音。像是一把鋒利的剪刀,能夠把自己的身體裁成任何形狀,依附在任何劇作中。

 

並非每棵樹都能長青

  打滾劇場多年,Fa不喜歡人家叫他老師,也對「資深」二字感到彆扭,如果真要形容,乾脆戲謔到底,說他是「劇場的長青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許多人自然挨近詢問:「怎麼才能單靠劇場演員這行走那麼久呀?」面對後輩,他不再只是一句「別想太多」,眉頭微蹙地說:「我都勸他們不要留在這個圈子裡,我是認真的,我的例子不是例子。」  

  憶及大學時期前後,臺灣解嚴,風氣鬆動,起初看似一切朝氣蓬勃,不過仍有許多話大家不曉得是否能說。這個時候,劇場就變成一個安全的平台,假以戲劇的名目,讓各種聲音傳送出去。在那個時候,劇場就像是大家雙眼的延伸、兩腳的代替,在舞台上能替眾人展出不同的風景、走去未曾想像過的地方。他說:「當時到處都在搶著要演員,雖然賺得不多,但至少每個月的日常開銷還不是問題。」然而現在,顯然不同了。縱使題材新穎、技術進步,有更多全新的、讓人嚇一跳的科技日日翻新,若只就「純粹的娛樂」而言,觀眾更樂意去選擇相對便宜而且方便的影視。「劇場應該要走在大家的前面,如果不能,為什麼要做劇場?我真的不懂……」再加上臺灣又受制於整體看戲人口不多、臺灣劇場也從不是吸引觀光的因素、更別提整個表演藝術團隊所分配到的資源問題……,在這個年代要靠吃劇場飯活一輩子「除非你家真的很有錢可以資助你,」他說:「否則,只要有任何一點不舒服,就趕快離開。

交出空白考卷後的人生

  面對像Fa這樣的演員,很難用「有才華」三個字來形容他,畢竟就算真的有,也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才華充其量就是衝破土壤的幼苗,破土以後要面對的險峻環境絕對不是光吃才華就能解決的事。同樣地,也不會看見他一直勵志地自我喊話:「要努力」、「要勤奮」。而是過了很久,久到有個人也許很久很久沒有買票走入劇場、不再關心任何藝文訊息、忙碌於各種日常瑣碎細小的事物中……偶然有一天抬頭,發現:「欸?這個人還在?」是的,旁人的「還在」,對當事人來說是得費盡心力做到的「不離開」。為了不要離開,或者為了不要悖離自己心中的想望,得不停的走、不停地做,似乎不會有「已經夠了吧」的想法。  

  我不會問他「所以,你後悔了嗎?」或者假設當初那間麵包店錄用你了、當初如果在台大化工找到你畢生的興趣……,啊,等等,那關鍵的決定,不正是因為在台大化工的期末考嗎?

  Fa還能記得很清楚那一科叫「分析化學」,大學時代生活重心全放在社團上無暇認真於課業,考卷發下來一題都看不懂,又礙於規定未滿30分鐘不能提早交卷。在那場考試中,他花了半個小時思考自己的人生,要繼續埋首課業、走一條比較「正常」的路呢?還是走向劇場。30鐘一到,答案在他心中攤開,拿著一張空白、乾淨的考卷走向講台,甚至迎來不少同學羨慕的眼光。就是在那一天,他把自己的人生交出。

  2013有部電影《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電影開始十分鐘爸爸就向年滿21歲的兒子揭開大秘密:「家族中所有的男人都擁有穿越時空的能力,」並問:「你想要用這個能力來做什麼?」兒子毫不猶豫地回答:「交女朋友。」雖然此類比恐怕不恰當,電影的男主角發現能穿越時空後的當務之急就是擺脫單身,而Fa的情況看起來剛好相反,當初因為學長信口一句「社團有女生喔」,他才開始習得穿越時空的能力。

  將演員(或者說劇場本身)喻為時空穿越者,絕對不是一種無可救藥的浪漫說法,特別是Fa。因為前述之演出風格,他不易被定型在某個框框裡,也不用去考慮(視覺或者實際上的)年齡問題。他可以成為理查三世的手臂、化身一隻靈活的海龜、扮演主角人生裡的旁白,他是舞台上既陌生又無比熟悉的身影,看似不在又無所不在。而這些物與人,也將通過Fa身體復甦,打破時間的窗、踢開空間的門,將此刻凝結為一種恆常不變的錯覺,並在這錯覺之中所有假的事情都將逼真,能夠帶領眾人去深海、到遠古、抵達邊境、置身未來。

   當然啦,他自己不會想那麼多。●


其他文章
  • 郝威爾|攝影集《見山見水》 | 郝妮爾
  • 痛苦的真相,抑或希望的幻象:專訪 柴幸男 | 郝妮爾
  • 不要在他人的期待中迷路:專訪 郭文泰(下) | 郝妮爾
  • 不要在他人的期待中迷路:專訪 郭文泰(上) | 郝妮爾
  • 周東彥與他的夥伴們(下) | 郝妮爾
  • 周東彥與他的夥伴們(上) | 郝妮爾
  • 你所凝視的身體,也正注目著你《女公關》 | 郝妮爾
  • 你的夢流到我的夢裡來《無深睡眠》 | 郝妮爾
  • 把恐懼還給美麗:李育昇《魚身.餘生》明日臨演計畫 | 郝妮爾
  • 所有的美好都因其有限《生命無限好》 | 郝妮爾
  • 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29th澳門藝術節《洄游》 | 郝妮爾
  • 哀而不傷《死死免了米》:專訪導演洪千涵、演員賴玟君 | 郝妮爾
  • 王嘉明與他的書房 | 郝妮爾
  • 生而逢時,所以《一零》:專訪梁基爵X蔡明亮 | 郝妮爾
  • 在隱身之前:專訪導演 許哲彬 | 郝妮爾
  • 激起流水的頑石:專訪舞台監督 張仲平(Dino) | 郝妮爾
  • 我的願望,就是你的願望能實現——秋野芒劇團的旅行 | 郝妮爾
  • 為你竭盡心意的謊,搭建無比真實的台:舞台設計李柏霖 | 郝妮爾
  • 迎接新的喜劇世代到來:專訪《達康.come》 | 郝妮爾
  • 內心種一棵孤獨的大樹: 專訪《女節》策展人朱倩儀 | 郝妮爾
  • 最棒的事情,都是你相信以後才發生的: 製作人陳汗青 | 郝妮爾
  • 對於自己的存在,有幾分把握?——窮劇場《親密》整排 | 郝妮爾
  • 讓幻影成真的魔法師:專訪音樂人柯智豪 | 郝妮爾
  • 知道你悲傷,所以不問為什麼不哭《再一次,美麗人生》 | 郝妮爾
  •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專訪演員 蔡佾玲(小俏) | 郝妮爾
  • 來嘛,我們回嘉走一趟:嘉義藝術節策展人 吳季娟 | 郝妮爾
  • 落地生根花自長,一往而深是台灣:專訪表導演者 卡霞 | 郝妮爾
  • 三個小王子,共同孵育一朵玫瑰花:專訪明日和合製作所 | 郝妮爾
  • 是無數的偶然,引領我至此刻的必然:專訪演員 姚坤君 | 郝妮爾
  • 演員,是最初與最後的依歸:專訪 單承矩 | 郝妮爾
  • 受傷的小孩最後都長大了——專訪波蘭劇作家 瓦恰克 | 郝妮爾
  • 每顆燈都藏著亮起的祕密:專訪燈光設計劉柏欣(小四) | 郝妮爾
  • 從常理脫軌的幸福人生──專訪演員 呂曼茵 | 郝妮爾
  • 是誰殺了死刑犯:褶子劇團《死刑犯的最後一天》 | 郝妮爾
  • 一萬個實現願望的方法──專訪 梅若穎 | 郝妮爾
  • 要把陰影都看見,才能畫出一顆完整的月亮:專訪黃健瑋 | 郝妮爾
  • 扭緊心弦,彈奏一段悠揚─專訪演員 李劭婕 | 郝妮爾
  • 若讓身心成為河流,就能站在海的彼端--專訪 韋以丞 | 郝妮爾
  • 迷失,也是活著的證明──專訪演員 王肇陽 | 郝妮爾
  • 既已深根,願能長青──專訪劇場演員Fa | 郝妮爾
  • 倔強如水,韌性若風──專訪演員 朱芷瑩 | 郝妮爾
  • 願所有人都能保有骯髒的秘密──觀《利維坦2.0》 | 郝妮爾
  • 鑿開裂縫,讓光竄入──專訪導演符宏征 | 郝妮爾
  • 用力拿起,再溫柔輕放——觀《招待》 | 郝妮爾
  • 那些角色,將我帶到遠方──專訪演員 安原良 | 郝妮爾
  • 為眾聲喧嘩開一處靜謐──專訪 黃郁晴 | 郝妮爾
  • 通俗與深度不該是二擇一的選項:《當你轉身後》 | 郝妮爾
  • 心無旁鶩的此刻,就是我終將抵達的未來 | 郝妮爾
  • 尋找舞台,不必因襲前人路──專訪演員 彭子玲 | 郝妮爾
  • 別讓世界決定妳的樣子:專訪演員 王安琪 | 郝妮爾
  • 一朵花是為了綻放而生:專訪演員 余佩真 | 郝妮爾
  • 對旁觀者質問:阮劇團 X 流山兒★事務所《馬克白》 | 郝妮爾
  • 老派之必要不必要:我城劇場《我記得》 | 郝妮爾
  • 《服妖之鑑》除了劇場,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把這故事說好 | 郝妮爾
  • 台灣劇場文化的觀察筆記(一) | 郝妮爾
  • 四把椅子劇團新作:《刺殺!團團圓圓之通往權力之路》 | 郝妮爾
  • 「劇場妖姬」的育兒筆記:專訪演員 王世緯 | 郝妮爾
  • 演員,是時間磨成的一粒沙──專訪謝盈萱 | 郝妮爾
  • Something Rotten!百老匯全新音樂劇 | 郝妮爾
  • 如果寂寞跟我的身體一樣大:觀賞《解》讀劇 | 郝妮爾
  • 《不笑到彎腰,不讓你回家》──專訪魔梯形體劇場團長 | 郝妮爾
  • 我不是你的魁儡:2015狂想劇場新作《解》 | 郝妮爾
  • 愛是熱,被愛是光──專訪劇場演員吳柏甫 | 郝妮爾
  • 擰出台灣土地的靈魂──專訪劇作家簡莉穎 | 郝妮爾
  • 藝術,只是生活的其中一種方式── 走訪「大蘋果」紐 | 郝妮爾
  • 《劇本農場》計畫啟動,為自己的土地寫故事 | 郝妮爾
  • 〈一趟花開的旅程〉:專訪王榆丹的「日本舞踊」之路 | 郝妮爾
  • 〈一生懸命,絲絲入戲〉 :專訪偶戲導演「石佩玉」 | 郝妮爾
  • 〈拾蒂˙首部曲〉:開啟台灣版《陰道獨白》的扉頁 | 郝妮爾
  • 劇場,這輩子最美好的事 ──專訪藝術行政:曾瑞蘭 | 郝妮爾
  • 從他眼裡流出來的光:劇場攝影師-林政億Terry  | 郝妮爾
  • 我們歌唱,在旅行的路上:慢島劇團《月孃》 | 郝妮爾
  • 《窮劇場》一股不斷趨進的的力量 | 郝妮爾
  • 「娩娩工作室」出生,是為替你講一個故事 | 郝妮爾
  • 「黃大魚兒童劇團」擦亮童年的神燈 | 郝妮爾
  • 留下來,或者讓劇場跟著你走 | 郝妮爾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