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下)

 
前言
 
羅展鵬,職業藝術家,先後畢業於文大美術系、師大美研所西畫創作組。羅展鵬早歲由聯邦美術新人獎、奇美獎等大型獎賽中脫穎而出;並以「草莓族」一系列照相寫實主義(Photorealism)畫作奠定個人風格。近年來,不少藝術評論都曾觀察到—「草莓族系列畫作,……大大炒熱拍賣會的市場,也影響年輕一輩的藝術家之創作觀點及構圖,並且從羅展鵬後,可以在許多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中,隱約可見「草莓族」的影子,可見其影響著力甚深。」許多當代年輕畫家的作品或不乏羅展鵬的影子,其造型成功啟發了一代後進。
 
2017年,舊曆年過後,羅展鵬動身籌備他即將在夏季展出的水墨新作,前來大觀藝術空間進行場勘。此時,接二連三的寒流不只拖長了冬天的腳步,同時增加了我們對新作熱切的期待。眾人的談話與來回巡梭的腳步,不時迴盪在素淨的展間。與外頭車潮流竄不息的平日白天相較,人群帶來巨大的消費慾望,轉瞬即淹沒了台北市。至於羅展鵬覺得一天中最感珍貴的時刻,對他本人來說,卻無法簡單地透過經濟衡量、計算;他自覺大約是清晨五、六點,此時相當於一天的分水嶺,白天、黑夜交替之際,心中思緒頓感到十分清明,他並從中悟到一些東西,熱切地想和我們分享。
 
以下的對談從藝術家對生活的感知開始,並延伸至本次展出的新作。期望透過對談,讓讀者一方面了解藝術家的觀點;同時作為創作自述的註腳,為本次的個展寫下第一手珍貴的紀錄。 
 
問:
創作對你來說「心中裝著什麼,作品中就承載了什麼。」態度虔誠如宗教,亦如這次現場展出的作品,無不在召喚各種有關宗教的啟悟之感。畫作作為訴諸視覺的造型藝術,回到現場展出的作品上,距離上次展出的「人間草紙」已三年多,能否透過這次展出的作品和我們分享這期間,三年來,你在畫風上的各種創新與突破?
 
答:
「人間草紙」是我從柏林駐村到洛杉磯駐村的時期創作的水墨作品的發表,記得初到柏林的時候,我當時便帶著幾罐墨汁與毛筆,心中只有一個模糊的感覺然而並不十分清晰地知道自己該在當地做些什麼,只是希望在異地使用東方的材料來創作,一直到了柏林,看到街道上滿是各式各樣有趣的街頭塗鴉,甚至我在半夜偷偷的也在柏林塗鴉,才逐步地發展出以塗鴉的形式在畫布上用水墨表現,從而完成了人間草紙個展的發表,回到台灣後又重新開始油畫上的創作,一直到此次「墨嵐」個展,我才又重新拿起了毛筆。
 
以這次個展的完成來看,我收斂了許多上次水墨的噴濺,整體的形式上,少了許多塗鴉的特徵,而增加了更多傳統水墨中「霧氣」的表現,氣氛上更隱晦,更「東方」了些,這種氛圍固然有許多取自傳統水墨中的特質,用以表現出山嵐中的空靈,也有很大的部分是自我內心的改變,畫中的人物不再如以往那樣外放與張狂,更多的是內心的沈澱,特別是此次作品很多的題材都是來自於聖經與心靈意識的探索,對我來說,也是一趟很特殊的旅程,一邊體驗著生命,一邊摸索該如何轉化之前開發出來的表現形式,從原本的油畫創作中跳脫開來,我從這樣的創作形式中,找到另一個自己,或說新的自己,同樣的自由揮灑但又相較於之前人間草紙又沈澱了不少,整個過程非常的享受。
 
我認為水與墨在材質上是相當具有魅力的,無論乾溼濃淡,飛白與暈染都能夠清晰的表現當時的情緒,在實驗的過程之中,我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系統,從柏林的人間草紙開始,至今我才完整的開發出一套自己的系統,前後花了七年的時間,藝術就是一種尋找自己創作系統的語言。
 
問:
是的,欣賞你的作品,相信觀者在你的新作中,將能找到他們自得其樂之處,和你對話。另方面,他們或不免產生和我有相同的疑惑-現場展出的作品如《羅馬書:第六章》、《使徒保羅》及《大衛》等畫作,命名時選擇自《聖經》中的章節與人名。一方面,我們透過你的臉書知道,畫中的模特兒其實泰半來自你在網路上招募的親朋好友,你為他們製作肖像,復加上《聖經》中的章節與人名,這樣的創作方式,讓我想到過去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
 
卡拉瓦喬應是西洋美術史上第一個刻意使用真人為模特兒繪製《聖經》故事,並引發相當迴響的藝術家。或有人批評他以人性,譬如人生必經的骯髒與死亡(所以成為基督徒必須「受洗」),褻瀆了神。然而,後者「神」是屬於純潔、永生的,人與神間巨大的反差,使得卡拉瓦喬的畫作成為理解《聖經》的障礙,引人側目。但推崇者則將卡拉瓦喬視為「現代性」繪畫的濫觴,他嘗試採用第一人稱,也就是以一個「人的本質」的觀點理解神秘的宗教。
 
你的作品如《羅馬書‧第六章》、《使徒保羅》及《大衛》等畫作置於這個脈絡上,我們同樣可將之視為當代《聖經》故事的再製,與卡拉瓦喬前後呼應。那麼,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透過這些選取自人間世的模特兒,你想表達什麼樣的「故事」呢?
 
答:
我們既將創作的思緒稱之為「靈感」,即表示這並非依靠思考而得到的感動,乃是依靠著超越思考,超越肉體而得到的感動,這也逐漸成為我創作的主軸,
就像人的一生一樣,很多的體驗是在數年,數月,數日之後才意識到人生有其劇本的存在,這是一種奧秘,是人與神相互譜寫出的樂章,透過自由意志又透過生命中諸般機緣巧合,而形成的。
 
對於我的創作,我越來越重視直覺與感覺,這並非表示我不再思考,而是一種融合,將巧合與經驗,將思考與直覺混合在一起,將行動與結果一起並列呈現,行動乃是歸於以往生命中的種種體驗而產生,結果乃是歸給神,所以當我要闡述這次作品的時候,我認為大多數的時候,都來自於一種命定的機緣,我將心中的感動,使用生活中可以取用的材料創作出來,所謂的材料,不僅僅指的是繪畫的工具,包含畫布或是墨汁以及模特兒。
以我的觀點看來,什麼樣的人能夠讓我產生感動,產生聯想,產生創作的慾望,以及我們相遇,並透過我的手將之創作為作品,都來自於不能明白的奧秘,有些模特兒是初識或偶遇,有些模特兒則是數年前就早以經預備好了,在一個正確的時間,才能夠產生這些作品,甚至有模特兒他的氣質,便能夠引發我實驗出新的表現方式或是題材。
 
在準備一檔個展的時間是很漫長的,初期的設定與後期的結果不盡然相同,中間不斷的有事件與體驗會不斷的修正個展的主軸,往往是到達最後完成的一刻,才真的明白自己在創作什麼,就像拼圖到了後期,才真正看到原貌。
我行動,然後出現結果,因果關係不一定是線性的,以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因與果是一個整體,在此時此刻這些作品就是要從我手中誕生。我當下創作的命名,與畫作中的人物,都是當時生活狀態的意識,有興趣的觀者,不妨試試查考經句與畫作互相比對,會是一種很有趣的體驗。
 
問:
謝謝你讓我們看見了畫中深邃的時間。最後,訪談既然有一個「畫裡」,那麼也應該有一個「畫外」吧。畫裡畫外,相輔相成,我們對藝術家的認識當更加具體。
 
我想關注你的fans不會忘記,過去在雜誌專訪上常看到你以光鮮亮麗的穿著出場,儼然是年輕一代藝術家的「教主」、時尚界的「型男」。過去你的「草莓族」系列,也常和知名人士如林國基等人合作,共同為模特兒打造炫目的造型。但在這次「墨嵐」系列中,你卻將時尚的元素壓得非常低,甚至出現了非關現實的幻想成份,如在煙霧中出其不意現身的動物。
 
能不能請你談談,由反映時代潮流,緊密結合的時尚;到近年的新作,運用更為純粹的、超現實的形象,和現實拉開距離。這樣返璞歸真的改變,對你本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答:
我在這次的水墨中投射了一種元素,是跟意識有關的,意識有分表層意識跟深層意識,但這都只是屬於大腦的範疇,我感到有一種意識是超越肉體的,你可以說是靈魂的意識,那是屬於所謂的第六感或直覺又或是宗教般的神聖體驗,這也是前述我所提到我感興趣的部分。
 
在清明時刻,可以「隱隱約約又清晰的」感受到某種靈魂意識上的聯繫,畫中人動物或城市或樹枝的表徵,是模特兒給我的聯想,憑著直覺,我自由奔馳於靈魂的意識之中,想像他/她們的靈魂變化的樣子,成為一種實相,是作畫者與被畫者的共同創作,是超越語言與表象的深層交流。
 
藝術本是將肉眼不可見之事物化為可見的。時尚會取代另一個時尚,然而靈魂永遠不朽。
 
結語
 
一九六一年夏天,沈從文寫下〈抽象的抒情〉,指出生命的發展「變化是常態,矛盾是常態,毀滅是常態」。生命的嬗變、劫毀誠屬必然,「惟轉化為文字,為形象,為音符,為節奏,可望將生命的某一種形式,某一種狀態,凝固下來,形成生命另外一種存在和延續,通過長長的時間,通過遙遠的空間,讓另外一時另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的生命流注,無有阻隔。」
 
羅展鵬曾提到,候孝賢在《悲情城市》忘情地投射對於土地和人民的情感是他慘綠年少中深刻且難抹滅的記憶。《悲情城市》的映演作為此生藝術家極為抒情一瞬,他日後的創作,自然可視為這份感性的延續,通過長長的時間,通過遙遠的空間,數十年不曾間斷,直到這次在大觀新近展出的水墨。儘管與過去熟悉的油畫,例如「霧行者」系列不同,媒材上大異其趣,然正如羅展鵬本人所經驗的,「我卻在創作過程中與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你我神交,站在作品前,那股陰鬱的氛圍幾乎溢出畫布之外,久久無法自己。」換言之,對羅展鵬來說,水墨已漸形成了他個人生命中另一種存在和延續,並與昔日《悲情城市》的記憶相銜接,這種種在他與作品互動中所傳遞的,那或可稱之為一種與生俱來,也難割捨的「宿命」吧。
 
訪談甫開始,我們以為,羅展鵬新展出的水墨除保有原先油畫創作寫實、細膩的造型,並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之外,逐一將我們熟悉的身體形象解放至純粹的點、線、面,間或點綴了一些充滿異國風的元素,譬如來自極地的狼嚎以及麋鹿。同時台北的男男女女,作為畫家筆下的模特兒,又將我們拉回熟悉的時空,如同一幀街頭熟悉的風景—身處在全球化下,交通便利,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與資源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在此地相遇、拼貼,也讓羅展鵬的水墨,或多或少沾染了現代都會消費與物慾橫流的頹靡視景,與他的「草莓族」系列異曲同工。
 
基於各自不同的因緣際會,在地緣政治與歷史命運的作弄下,這座島嶼一度在短時間內匯集了許多來自不同地域的族群,豐富的文化地層與多樣性的面貌-他們是羅展鵬歷年的肖像畫創作中反覆出現,並熱衷探索的題材。草莓族、百鬼夜行、霧行者、人間草紙、表面上這些看似無交集,甚者對立的男男女女,小題大作,他們擺出各種囂張的姿態,形同「生存狀態的樣本」,呈現並揭露一個世代對自我接納與認同的慾望和渴求。然而,對羅展鵬本人來說,他體會到的卻是「一個整體」—自己的存在也完全不再需要另一個人的允許或認同,正如同宇宙無盡的包容與接納。生命中所有的體會與經驗俱化為一個原點後,又逐步擴散開來。
 
訪談中羅展鵬一再提到—「我的作品,是對未知不可見之事物的敬意 / 是對過去、現在、未來之宿命的服從  /  是對憶起自身靈魂存在的感動 / 是在這塊土地上對所有相遇之人的愛的表達 / 是對萬事萬物之美的禮讚。對我來說,這是我與神相遇的瞬間。」通過訪談,我們或將發現,藝術家所設想的其實是一種對於自己過去畫作的道別-「墨嵐」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由宗教的角度對人本質之探索的嘗試。以藝術家自己的話來說,「我的作品,是對未知不可見之事物的敬意。是對過去、現在、未來之宿命的服從。是對憶起自身靈魂存在的感動。是在這塊土地上對所有相遇之人的愛的表達。是對萬事萬物之美的禮讚。對我來說,這是我與神相遇的瞬間。」透過水墨,如同輕煙般的「墨嵐」,此時,他已隱然凌駕了紛擾的人間世,並將個人的藝術觀點,復推向全新的高度。可以說,我們由是認識了一個全新的羅展鵬。
 
 

其他文章
  • 製作風雅—重訪文徵明《茶事圖》 | 曹志宇
  • 大溪季遊—札記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開春特展 | 曹志宇
  • 詩意與壯麗—林錦濤的繪畫世界 | 曹志宇
  • 現代性之始軔—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二 | 曹志宇
  • 古典之賡續—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展,一 | 曹志宇
  • 作為「國寶」的潔癖形象—《倪瓚像》 | 曹志宇
  • 話‧時代—記大內藝術節,「畫廊產業三部曲」特展 | 曹志宇
  • 從皇宮到美術館—奧賽美術館誕生30年祭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下)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上) | 曹志宇
  • 邂逅台灣玉—記史前館「玉見台灣」特展(上)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下)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上)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中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上 | 曹志宇
  • 美感是文化產業決勝的關鍵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下)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中)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上) | 曹志宇
  • 從《寒食》到《稻禾》—雲門舞集40年祭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2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1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2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1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下)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上) | 曹志宇
  • 消逝或走入生活?關於書店與城市的未來想像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電影工作者侯宗華(下)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影像工作者侯宗華(上)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雙個展」2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 雙個展」1 | 曹志宇
  • 匠心與仙工—先秦時的象牙工藝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2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1 | 曹志宇
  • 中國《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作為文化政策的利弊得失 | 曹志宇
  • 2016文化政策的關捩—《博物館法》 | 曹志宇
  • 探索亞洲,從「聞香」開始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上)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下) | 曹志宇
  • 台灣史前文化與台南考古遺址教育推廣 | 曹志宇
  • 裝裱如何藝術、藝術如何裝裱 | 曹志宇
  • 兩岸《服貿協議》.文化理應搶先 | 曹志宇
  • 以茶之名—記文徵明特展中的二幀「茶畫」 | 曹志宇
  • 巡境五四三.記郭振昌《順風千里》 | 曹志宇
  • 《服貿》對臺灣出版業的衝擊 | 曹志宇
  • 學運中的太陽花 | 曹志宇
  • 吾愛吾貓—記〈沈周特展〉中的一幀冊頁 | 曹志宇
  • 三件拍品—一個對2014中國藝術的冷靜觀察 | 曹志宇
  • 媒體、政治與黃色小鴨 | 曹志宇
  • 邁向金權之路?—從「大都會歌劇院」到「國家歌劇院」 | 曹志宇
  • 普安堂—台灣文資啟示錄 | 曹志宇
  • 修復師、文資法規與文化環境 | 曹志宇
  • 期待一座「以人為本」的城市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下)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上) | 曹志宇
  • 從《飲食男女》到《總鋪師》—小記 第五十屆金馬獎 | 曹志宇
  • 13年秋拍.「紐約」、「香港」雙城記聞 | 曹志宇
  • 紅塵暱語.林株楠的《魚系列》 | 曹志宇
  • 蘇軾《功甫帖》與藝術市場 | 曹志宇
  • 埃及動盪V.S.中國崛起—文物交易通道隱然成形 | 曹志宇
  • 當代周末與藝文產業 | 曹志宇
  • 品味の流轉—記《江戶時代所見中國繪畫展》 | 曹志宇
  • 「暗殺熱」—第八藝術的政治表達 | 曹志宇
  • 絕命政治力—李可染《韶山》 | 曹志宇
  • 《彩筆情辭》的感官新世界 | 曹志宇
  • 祝允明法書鑑藏的當代視野 | 曹志宇
  • 細讀大師—記《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 | 曹志宇
  • 金錢與消費—關於藝術的另類思考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下)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上)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下)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上)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下)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上)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下)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上)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下)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上)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下)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上)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藏文化中的戀物情結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下)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上)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下)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上)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下)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上)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下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上) | 曹志宇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