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13年秋拍.「紐約」、「香港」雙城記聞

一、紐約

蘇軾《功甫帖》882.9萬美元成交,帶動藝術市場回溫

藝術市場大腕蘇富比(Sothebys),假13年9月13至19日在紐約舉行的亞洲藝術週,在19日的一場中國書畫拍賣會上,迎來了令人驚喜的數據,拍號565的蘇軾《功甫帖》以含佣金822.9萬美元的高價成交(約合新台幣2.4億)。對此,主管本次業務的霍華德(Henry Howard-Sneyd)評論道:「蘇軾《功甫帖》的銷售成功,再次證明了紐約作為全球亞洲藝術拍賣中心的地位,紐約一地雲集了來自各地的買家,狼行千里,競逐最傑出的藝術品,成就最好的價格。」就在《功甫帖》成交後的隔日上午,上海第一財經頻道財經評論員項立平,率先在個人微博中披露,劉益謙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得蘇軾《功甫帖》,或將亮相龍美術館浦西館的年底開幕大展。  

對時常出入會場競標的收藏家,如本次得標《功甫帖》的劉益謙等人來說,他們多喜用「強心臟」、「放手一搏」形容參與競投時,幾輪叫價下來緊張萬分的場面,彷彿在場的都是一群與藝術為伍的賭徒,份外享受這種臨場一口價決定生死的瞬間,心態堪可玩味。但對縱橫世界藝術市場一百五十年的蘇富比來說,經營企業從來不是賭一把的機率,蘇富比在拍賣會結束後充滿自信的評論,其來有自。

從汽車到藝術品,消費者信心節節高升

九月起,美國各大報紛紛放出了樂觀的好消息。《金融時報》稱,「在9月4號所公布的美國汽車銷售數據顯示,美國8月的新車銷售輛,高達1610萬輛。汽車銷售額創下了,迄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歷史新高。」《金融時報》揭載的這筆數據對美國來說,特別重要,因為汽車的銷售佔美國經濟活動的規模七成左右,車市自然是個非常指標性的產業,也是評估消費者支出的重要指標;回到實質層面,汽車作為一項動輒數十萬美元的消費,亦為稍後在紐約展開的高端藝術品拍賣鋪陳可期的展望。至於《華爾街日報》則看到了「促進經濟成長之動能,由新興市場轉移至發達經濟區;美國作為經濟引擎,將帶動全球復甦。」 19日,《功甫帖》以高達882.9萬美元的成交金額,不啻是一強勁的補充說明—我們終於走出08年9月以來,因次級房貸風暴造成的經濟大衰退,走向復甦。 

掃除QE退場陰霾,舉目望見豐盛的金秋

然而投資客們處在這一個新時代來臨的當下,心中並非毫無陰影;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在今年5月間發表的談話仍言猶在耳。柏南克表示,在14年1月的任期結束前將減少購債規模,但他同時提出旦書,支持量化寬鬆政策退場(簡稱QE),美國央行不再印鈔票的前提是,經濟數據夠好,即失業率下降。因此隨景氣回溫,各項經濟數據好轉,投資客便開始擔心,QE退場將使近期美國長期公債利率上揚,進而影響消費及投資意願。於是,這一股因量化寬鬆政策流向新興市場的熱錢又跑出了新興市場,對於金融體系不健全的地區,如印度等製造出新一波的危機,成為6日G20領袖高峰會的議題。來自世界二十國家的領袖以為,美元作為國際流通的資金,美國應該謹慎對待其貨幣政策。

19日聯準會在憂心復甦或未如預期,以及憂心新興市場動盪的雙重因素下,巧合地選在與《功甫帖》成交的同一天,熱錢集中流往美國的高峰之際,於19日宣布維持寬鬆政策路線。對此我們大可進一步地說,在排除了縮減購債規模可能帶來的緊縮後,隨經濟復甦,累積的熱錢將持續炒熱今秋拍賣的行情,儘管一時無法預測之後火紅的最高價,是否有望超越《功甫帖》,但勢將有更多的赫赫名蹟會選在這一個高行情的時刻露面,有如隨著澄陽湖水漸退,在幾行濕泥上探頭的大閘蟹,端出一身肥美的蟹黃、蟹膏,並且持續至14年1月,對於藝術愛好者來說,無疑眼下正是大好一個豐收的金秋!

 

二、香港

秋拍過後.台灣藝文產業遭「邊陲化」了嗎?!
 
2004年上映的好萊塢大片《明天過後》氣候異常造成的災變叫人怵目驚心,時至今日,「某某過後」已成為流行語,形同塑造當代文化面貌的成分之一。但無論我們如何使用,仍舊無法掩去,電影中由於氣候異常造成大規模死傷的慘狀,那超現實的突兀。一般經驗,處在氣候異常的威脅下,首當其衝的,無非是仰賴氣候生存的農作,至農作具有一定規模時,經濟乃遭受氣候異常的衝擊。然而弔詭的是,綜觀今日美國領導下的全球景氣復甦,卻與氣候異常發生的頻率相違。至此,世界已走往了一個電影或氣候經濟學等無法規模的現實,必須說,決定景氣的關鍵並非氣候,而是一個超級大國的體質本身。與超級大國的親疏關係遂跟著決定了當事人在這一波景氣復甦的動向。
 
台灣身處在大西洋世界的另一頭,當然不能奢望緊跟隨美國的腳步,眼下與台灣緊密依存的兩岸市場,仍被目為是帶動台灣景氣的最大動能。藝術作為「全人類共同的語言」,現實中,我們觸及的卻是藝術品交易流佈全球的網絡,它遠承美國景氣復甦的訊息,不斷對亞洲地區發出樂觀的前景數據,炒熱了十月間的香港秋拍。台灣仰賴藝術品交易生存的藝文同業,是否能把握住這次機會,或在秋拍過後轉趨「邊陲化」?這正是作為香港記聞中首先關注的現象。 
 
13年金秋.「慶典」+「熱錢」擦亮香江  
 
時值拍賣旺季,蘇富比假紐約舉行的亞洲藝術週在《功甫帖》高價成交後,風光落幕。全球亞洲藝術市場交易的熱點終在十月間轉回到了發源地的東亞地區,各大拍行包括前述的蘇富比、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紛紛選擇香港推出年度的秋季拍賣。期間,適逢香港蘇富比開業40周年,加以金融前景因美國暫緩縮減購債規模,持續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印製美元;慶典與熱錢,二者一拍即合,各大檔預展上精銳盡出。向有名氣的常玉、趙無極、曾梵志等熱銷品,光是預估價已較年前高漲許多,各大藏家三五聚首,商論市場價格,往往成為另一在預展中為鏡頭捕捉的焦點。
 
其中蘇富比選擇常玉《八尾金魚》作為夜場拍賣的主打,成交價高達6732萬港幣,最為搶眼。《八尾金魚》過去曾現蹤台北藝術市場,同樣由蘇富比主持成交,成交價新台幣700萬,今越十六年之後釋出,單考慮到台幣與港幣的匯率換算,眼下的投資報酬率便已十分驚人。反觀十六年前,昔日與《八尾金魚》於台北蘇富比同場交易的台灣前輩藝術家,包括郭柏川、楊三郎、洪瑞麟等,若尚能維持住當年新台幣的成交價格,應當褒稱「投資得當」;然而大部分的台灣前輩藝術家在市場上「有行無市」,或才是今年秋拍裡頭最為殘酷的真相。論者以為,這和台灣的稅制、兩岸經濟實力消長有極大的關係。
 
英雄身後倍感蒼涼.朱銘《太極》獨挑香江夜場 
 
近年香港市場模仿北京將高估價的藝術品投入夜拍,隨維多利亞港的華燈初上,此舉更增添了東方明珠的一夜輝煌。是時,作品隨大筆資金推上檯面,場內一陣人聲鼎沸,緊接著一筆鉅額的成交價背後,隨鎂光燈聚焦的作者大名,也正結實地反映出當地藝文產業的實力。然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3年香港蘇富比夜拍,今秋台灣藝術家打進夜拍的人選已是越來越少,如今僅剩朱銘一人,面對場上日趨凋零的台灣之光,太極英雄式的登場,便份外地讓人驚覺「英雄背後,一身無比的蒼涼」。若我們再將日間拍賣計算進去,上榜的也只有郭柏川、楊三郎、洪瑞麟、顏水龍、郎靜山、藍蔭鼎、陳庭詩、邱亞才、林壽宇、莊喆、蕭勤、黃致陽、范姜明道、范康龍等低價作品入榜,預估價大都在幾萬或1、20萬港幣,最高的成交價都不超過港幣60萬元,很明顯,台灣「被邊陲化」的情況,比想像中要嚴峻許多。
 
親臨現場,目擊到台灣「被邊陲化」現象的簡秀枝女士進而指出—「如果台灣藏家早期收藏的好作品,在明星作品行情墊高下,單向釋出,總有把藏品賣完的一天;反觀,屬於台灣本地藝術家能進入國際拍賣比率與成交價格,每況愈下,國際藏家不熱衷,甚至不會收藏台灣藝術家作品,而台灣的收藏家在市場強弱價差的影響之下,心態上十分矛盾,『看得上的買不起,買得起的看不上』,最後幾乎都是傾向於『只出不進』,尤其收藏本地藝術家的意願極低,一方面擔心増值有限,同時也害怕轉售無門,而購藏的興趣更是跌到谷底。」
 
秋拍過後.亟待轉型的台灣市場
 
回顧1990年代初期,台灣藝術家幾乎佔據了整個台北的藝術市場,各大拍行在台均設有分公司,定期舉辦拍賣會,說明台灣市場的確曾有過一時的榮景。時至1995年,拍行著手引進海外華人藝術家,趙無極、朱德群等人帶有東方美學的抽象油畫,部分分食了台灣當代經營的市場,開啟了台北進入全球視野的先聲,同時彼岸香港市場亦大幅增加了台灣藝術家的比例,一時呈現多方角力的局面,然而這還不夠滿足業者開發亞洲的野心,至於台灣如何隨野心壯大或者成為泡沫,看在業者眼裡,並無關藝術品本身的優劣。的確,台灣不乏有實力的新生代,但既然藝術品交易攸關經濟;兩岸間消長的背後,我們已經犧牲去不少將作品面向國際曝光的機會。
 
步入二十一世紀,台灣已不見跨國連鎖的藝術交易平台,對岸的中國當代卻正方興未艾,迄今已製造出我們熟悉的「四大天王」。2005年來,更有來自東北亞的日韓藝術投入戰局。今日在台各大藝廊、藝術博覽會上無不共同呈現出一個「聯合國」似的風景,而其中台灣的藝術家亦尷尬地恰如今日台灣於其中的地位—在海外曖昧不明,處在眼前在各大勢力的競爭下,黯然投入下一輪的摸索。期間我們是否不曾走出台灣市場?這是我們高呼圖以文化作為軟實力面向世界時,在秋拍過後,無疑是藝文同業必須認真看待的問題。 
 
 
-----------------------------------------------------------------------------------------------------------

常玉,《八尾金魚》,1930-40年代,油畫畫布,73.5×50㎝ / 香港蘇富比,成交價6732萬港元


其他文章
  • 製作風雅—重訪文徵明《茶事圖》 | 曹志宇
  • 大溪季遊—札記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開春特展 | 曹志宇
  • 詩意與壯麗—林錦濤的繪畫世界 | 曹志宇
  • 現代性之始軔—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二 | 曹志宇
  • 古典之賡續—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展,一 | 曹志宇
  • 作為「國寶」的潔癖形象—《倪瓚像》 | 曹志宇
  • 話‧時代—記大內藝術節,「畫廊產業三部曲」特展 | 曹志宇
  • 從皇宮到美術館—奧賽美術館誕生30年祭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下)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上) | 曹志宇
  • 邂逅台灣玉—記史前館「玉見台灣」特展(上)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下)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上)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中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上 | 曹志宇
  • 美感是文化產業決勝的關鍵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下)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中)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上) | 曹志宇
  • 從《寒食》到《稻禾》—雲門舞集40年祭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2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1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2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1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下)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上) | 曹志宇
  • 消逝或走入生活?關於書店與城市的未來想像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電影工作者侯宗華(下)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影像工作者侯宗華(上)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雙個展」2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 雙個展」1 | 曹志宇
  • 匠心與仙工—先秦時的象牙工藝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2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1 | 曹志宇
  • 中國《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作為文化政策的利弊得失 | 曹志宇
  • 2016文化政策的關捩—《博物館法》 | 曹志宇
  • 探索亞洲,從「聞香」開始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上)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下) | 曹志宇
  • 台灣史前文化與台南考古遺址教育推廣 | 曹志宇
  • 裝裱如何藝術、藝術如何裝裱 | 曹志宇
  • 兩岸《服貿協議》.文化理應搶先 | 曹志宇
  • 以茶之名—記文徵明特展中的二幀「茶畫」 | 曹志宇
  • 巡境五四三.記郭振昌《順風千里》 | 曹志宇
  • 《服貿》對臺灣出版業的衝擊 | 曹志宇
  • 學運中的太陽花 | 曹志宇
  • 吾愛吾貓—記〈沈周特展〉中的一幀冊頁 | 曹志宇
  • 三件拍品—一個對2014中國藝術的冷靜觀察 | 曹志宇
  • 媒體、政治與黃色小鴨 | 曹志宇
  • 邁向金權之路?—從「大都會歌劇院」到「國家歌劇院」 | 曹志宇
  • 普安堂—台灣文資啟示錄 | 曹志宇
  • 修復師、文資法規與文化環境 | 曹志宇
  • 期待一座「以人為本」的城市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下)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上) | 曹志宇
  • 從《飲食男女》到《總鋪師》—小記 第五十屆金馬獎 | 曹志宇
  • 13年秋拍.「紐約」、「香港」雙城記聞 | 曹志宇
  • 紅塵暱語.林株楠的《魚系列》 | 曹志宇
  • 蘇軾《功甫帖》與藝術市場 | 曹志宇
  • 埃及動盪V.S.中國崛起—文物交易通道隱然成形 | 曹志宇
  • 當代周末與藝文產業 | 曹志宇
  • 品味の流轉—記《江戶時代所見中國繪畫展》 | 曹志宇
  • 「暗殺熱」—第八藝術的政治表達 | 曹志宇
  • 絕命政治力—李可染《韶山》 | 曹志宇
  • 《彩筆情辭》的感官新世界 | 曹志宇
  • 祝允明法書鑑藏的當代視野 | 曹志宇
  • 細讀大師—記《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 | 曹志宇
  • 金錢與消費—關於藝術的另類思考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下)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上)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下)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上)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下)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上)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下)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上)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下)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上)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下)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上)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藏文化中的戀物情結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下)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上)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下)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上)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下)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上)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下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上) | 曹志宇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