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蘇軾《功甫帖》與藝術市場

 
美東時間9月19日舉辦的紐約蘇富比「中國古代書畫精品」拍賣會上,拍號565蘇軾《功甫帖》以822.9萬美元成交(圖1),一時成為市場上最大亮點。《藝週刊》對此除了以〈編輯部發文〉為讀者進行第一手報導,將《功甫帖》置於全球經濟的背景中,分析其創下高價的原因外;作為集中討論《功甫帖》一作的本文,則將重點置於收藏與藝術市場之中,深入發掘名作背後的交錯故事。
 
一、蘇軾《功甫帖》.其人其事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作為政府官員的蘇軾,一生仕途坎坷,甚至遭政敵譏其詩文暗藏批評時事的二心,無法與天子共治天下,遂羅織為「烏台詩案」,入獄後幾近瀕死,至晚年仍舊受困在宦途之上,1101年,蘇軾逝於北上返還中央任事的途中。然而作為文人的蘇軾,卻是古往今來的一位巨星;蘇軾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書擅長行書、楷書,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蘇軾自言道:「我書造意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堅持獨到的個人觀點,輕鬆推倒了唐代以來楷書立下的森嚴典範,並下啟更富創新精神的黃庭堅、米芾諸家。同時,蘇軾也是一位講究品味的美食家,甚至在欣賞畫作之餘,寫下了念念不忘的「河豚肉」,開創藝評寫作的新境界,成為舌尖上的美味關係。特別是後者這一類語帶詼諧的玩笑,使得蘇軾成為歷來廣受百姓喜愛的親民派,在元祐政爭(1806-1894)過後的南宋宮廷與民間,仍有大量的墨跡存世。然而至今流傳的蘇軾書作不過五十件,猶如吉星片羽。13年秋在紐約公開亮相的《功甫帖》,寥寥九字—「蘇軾謹奉別功甫,奉議。」在今日大部分的蘇軾書作都已進入博物館,阻絕流通管道之時,作為少數流落海外的私人收藏,其市場價值,自是異常珍貴!   
 
《功甫帖》帖二行九字,為蘇軾奉別友人郭功甫時所寫手劄。郭功甫長蘇軾一歲,二人分屬新黨與舊黨,兩相政見不同,卻常互贈詩畫,唱和頻繁,這在北宋時的士大夫圈子中並不罕見。同樣的例子還包括新黨領袖王安石與舊黨元老歐陽修間的交往,王安石甚至為歐寫作〈祭歐陽文忠公文〉,文中不提紛亂的政事,改尋其他的突破點,終使得本文超越一般應酬性的規模,成為與《功甫帖》相媲美的名篇,可見當時的政壇風氣,文藝往往處在暴風圈之外,甚者潤滑人際關係。據曾收藏《功甫帖》的翁方綱(1733-1818)考證,翁氏認為,這幅手劄應該是蘇軾三十六、七歲時所作,熙寧初,王安石執政,越數年,郭功甫升任為殿中丞,後於奉議郎職內致仕,途經杭州,其時(1070-74)蘇軾於在杭州任通判,為返鄉途中的好友郭功甫道別,推測《功甫帖》即寫於這段期間,留下二人交誼的見證。
 
二、蘇軾《功甫帖》.藏家倩影
  
歷代藏家對短短二行九字的《功甫帖》評價甚高,屢屢對其存在發表意見,時至今日已成為流傳有序的名蹟。《功甫帖》共見著錄於,安岐《墨緣匯觀》、翁方綱《複初齋文集》、李佐賢《書畫鑒影》、張珩《張蔥玉日記·書稿》及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等書。其中翁方綱作為蘇軾的頭號粉絲,在乾隆皇帝發展文化工程,著手建立大規模的清宮收藏之時;翁方綱挾個人出色的學識與考證功力,往來北京藝術市場,仍得到不少斬獲,甚者將書房命名「蘇齋」、刻「蘇齋墨緣」、「寶蘇室」諸印(圖2、3),二印廣見曾經翁氏收藏的歷代書畫,這隨鈐印透露的所有權宣告,表明了翁氏一度是宮廷之外最了解蘇軾的專家之一。
 
今日流傳在民間的蘇軾書蹟,包括9月現身紐約的《功甫帖》、下落不明的《天際烏雲帖》(圖4),據信都和翁氏有關。對於《功甫帖》,翁方綱曾在跋文中寫下如此評價—「神采奕奕,照映古今,信蘇書中神品,亦所謂兩行可壓三萬籖者邪!」末句取自蘇軾評好友劉景文所藏王獻之尺牘,「君家兩行十二字,氣壓鄴侯三萬籖」以為不容小覷。的確,三萬件的藏品數量在當代已足夠支持一所中型美術館之運作,但翁方綱仍願意與之交換,如此豪舉,今日想必是不會發生的了,由此可見《功甫帖》在當事人心中的份量。 
 
繼翁方綱之後,在《功甫帖》中現聲說法的是民國初年天津一帶著名的銀行家許漢卿(1882-1950s)。據李佐賢《書畫鑒影》紀錄,流傳至清末的《功甫帖》,是一套四頁尺牘冊中的一開。這套尺牘冊尚包含米芾等名家,其中「蘇書尚完好,第二幅猶佳」,這第二幅即是《功甫帖》。那麼,許漢卿在《功甫帖》的傳世過程中,除了品鑑之外,當還扮演了改裝的角色將《功甫帖》自冊中抽離出來。
 
根據許漢卿所寫的跋文,我們推測,促使他下刀改裝尺牘冊,將《功甫帖》抽離出尺牘冊,獨自裝潢為立軸,其動機或許正維繫在許對《功甫帖》給予的極高評價,以為此帖「樸茂雄強,筆法從分隸中來。生平所見公書,以此帖為第一。」與原作互讀,這段評價的重點正在其中的「雄強」二字。如首行「蘇」字末筆化捺為點,意圖捕捉古典論書如「高峰墜石」般的動作與意象(圖5);再如「軾」字戈畫,利用與「車」旁的輕重對比,突顯戈畫的量感,同時將筆力送至豪端成為蟹爪般的峰型等(圖6),皆背離了唐楷四平八穩的要求,全帖九字寫來生機勃勃, 出新意於法度之外, 許漢卿訴之「雄強」,乃成為對評價其書生命力的另一番說詞。  
 
三、蘇軾尺牘《近人帖》.一張撼動藝術市場的鬼牌
 
對於九個字的《功甫貼》在市場上拍出822.9萬美元的高價,中國最大的藝術入口網站「雅昌藝術網」轉載了記者對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著名書法家張公者先生關於此事的訪問。張列舉出近年出現在市場上的宋黃庭堅大字行楷長卷《砥柱銘》,以及宋摹王羲之《平安帖》,各自都達到了破億的高價;19日以822.9萬美元成交的《功甫帖》,折合人民幣約5千萬的價格計,「並不算太貴。」但張公者又說道,「拍賣場上幾乎沒有出現過蘇東坡的東西。」與成功拍得《功甫帖》的劉益謙在受訪時提到,「據我們所知,蘇東坡在民間流傳的沒有爭議的東西可能只有這麼一件。」 則錯估了蘇軾在私人收藏中的實力,將手中的《功甫帖》視為王牌,殊不知還有另一張鬼牌,隨時瞄準藝術市場,重啟新局。   
 
1996年8月18日,同樣在拍出《功甫帖》的紐約藝術市場,佳士得拍賣舉辦了涵盧主人張文魁的收藏專拍,引起了全球中國古書畫公司藏家的關注。競投名單中甚者出現了北京故宮與上海博物館等大有來頭的單位,他們爭搶的目標有二—曾鞏的《局事帖》以及蘇軾的《近人帖》(圖7)。遺憾當時中方買家的實力尚未能與歐美等國拚場,充分享受臨場叫價的快感,90年代參加國人拍賣會往往被目為是「國恥」!因此當北京當局獲悉曾鞏《局事帖》有望自荷蘭回歸祖國時,無不上下瘋狂,2009年秋,造就出中國拍賣史上破億的市場行情。至於另一件當時同場的巨星蘇軾《近人帖》,為何北京不再窮追某打,或是因為《近人帖》背後買家同為華人的緣故。據96年《典藏》雜誌報導,得標者正是一位台籍醫生。 
 
醫學在台灣相當於神話,在健保尚未普及之時,的確造就了一批以行醫攢聚財富的富人。他們早先中國一步出入國際藝術市場,自不同於一般盲目喊價,無力繳交尾款導致流拍的劣質客戶,今天很多中國籍大買家,在他們眼中很可能都會被打成「精神病患」一類。筆者在台北即曾經親灸過一位專事收藏佛像的醫師,個人對文物相關文史知識與品鑑等,皆不亞於市場上的專家。而我們亦曾在數年前隨自敘帖真偽風波上市的《書法鑑定》一書內,見識到醫學與藝術品鑑定的相通之處,因此作者傅申將其書的副標題名為—「自敘帖臨床診斷」;言下之意,不無向為台灣推動市場交易成熟的那一群醫師致敬。今日這一位96年得標《近人帖》的醫師,是否有意出手,改寫藝術市場之面貌,這顯然在價格之外,舉世更加關注的話題。 
 
我們引領期盼!
 
-----------------------------------------------------------------------------------------------------------------------------------------------------------------------------------------
 
 蘇軾《功甫帖》,紙本,27.9×9.5㎝,上海劉益謙
 

其他文章
  • 製作風雅—重訪文徵明《茶事圖》 | 曹志宇
  • 大溪季遊—札記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開春特展 | 曹志宇
  • 詩意與壯麗—林錦濤的繪畫世界 | 曹志宇
  • 現代性之始軔—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二 | 曹志宇
  • 古典之賡續—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展,一 | 曹志宇
  • 作為「國寶」的潔癖形象—《倪瓚像》 | 曹志宇
  • 話‧時代—記大內藝術節,「畫廊產業三部曲」特展 | 曹志宇
  • 從皇宮到美術館—奧賽美術館誕生30年祭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下)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上) | 曹志宇
  • 邂逅台灣玉—記史前館「玉見台灣」特展(上)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下)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上)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中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上 | 曹志宇
  • 美感是文化產業決勝的關鍵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下)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中)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上) | 曹志宇
  • 從《寒食》到《稻禾》—雲門舞集40年祭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2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1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2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1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下)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上) | 曹志宇
  • 消逝或走入生活?關於書店與城市的未來想像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電影工作者侯宗華(下)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影像工作者侯宗華(上)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雙個展」2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 雙個展」1 | 曹志宇
  • 匠心與仙工—先秦時的象牙工藝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2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1 | 曹志宇
  • 中國《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作為文化政策的利弊得失 | 曹志宇
  • 2016文化政策的關捩—《博物館法》 | 曹志宇
  • 探索亞洲,從「聞香」開始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上)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下) | 曹志宇
  • 台灣史前文化與台南考古遺址教育推廣 | 曹志宇
  • 裝裱如何藝術、藝術如何裝裱 | 曹志宇
  • 兩岸《服貿協議》.文化理應搶先 | 曹志宇
  • 以茶之名—記文徵明特展中的二幀「茶畫」 | 曹志宇
  • 巡境五四三.記郭振昌《順風千里》 | 曹志宇
  • 《服貿》對臺灣出版業的衝擊 | 曹志宇
  • 學運中的太陽花 | 曹志宇
  • 吾愛吾貓—記〈沈周特展〉中的一幀冊頁 | 曹志宇
  • 三件拍品—一個對2014中國藝術的冷靜觀察 | 曹志宇
  • 媒體、政治與黃色小鴨 | 曹志宇
  • 邁向金權之路?—從「大都會歌劇院」到「國家歌劇院」 | 曹志宇
  • 普安堂—台灣文資啟示錄 | 曹志宇
  • 修復師、文資法規與文化環境 | 曹志宇
  • 期待一座「以人為本」的城市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下)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上) | 曹志宇
  • 從《飲食男女》到《總鋪師》—小記 第五十屆金馬獎 | 曹志宇
  • 13年秋拍.「紐約」、「香港」雙城記聞 | 曹志宇
  • 紅塵暱語.林株楠的《魚系列》 | 曹志宇
  • 蘇軾《功甫帖》與藝術市場 | 曹志宇
  • 埃及動盪V.S.中國崛起—文物交易通道隱然成形 | 曹志宇
  • 當代周末與藝文產業 | 曹志宇
  • 品味の流轉—記《江戶時代所見中國繪畫展》 | 曹志宇
  • 「暗殺熱」—第八藝術的政治表達 | 曹志宇
  • 絕命政治力—李可染《韶山》 | 曹志宇
  • 《彩筆情辭》的感官新世界 | 曹志宇
  • 祝允明法書鑑藏的當代視野 | 曹志宇
  • 細讀大師—記《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 | 曹志宇
  • 金錢與消費—關於藝術的另類思考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下)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上)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下)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上)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下)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上)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下)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上)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下)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上)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下)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上)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藏文化中的戀物情結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下)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上)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下)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上)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下)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上)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下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上) | 曹志宇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