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祝允明法書鑑藏的當代視野

 

於台北故宮《豪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展品清單中有一名為《詩帖》的手卷(圖1,以下按序列第一首詩作〈鍾山〉簡稱《鍾山卷》),作者祝允明(1460-1526)書錄自作詩九首,其中八首詩作各以風景名勝起興。《鍾山卷》特以草書向觀者介紹眼前熟悉的景物,字裡行間無不對家鄉風土投入濃厚的感情,鄉土意識隨詩作的鋪陳轉趨鮮明,使得此卷同時具有觀光手冊般的附加價值,於某種程度上顯示了祝允明對於吳中(江蘇)一地的認同與驕傲。

祝允明筆下濃厚的鄉土意識,在有明一代的江蘇地區並非偶發的現象,除了以風景名勝為主題的詩文外,當時亦湧現了一批同樣以風景名勝為題材的繪畫、書作,其中的詩文成為文人雅士的席間談資,眾人形塑起吳中一地風雅的形象,至於繪畫、書作則不僅是明證,背後更還有廣大的市場與網路,負責將吳中一世風雅的形象持續投射至鑑藏家眼中,號稱「吳派」。

祝允明作為吳派書法的中堅,對鑑藏家來說,擁有祝氏的書作,顯示了自身對於書法高深的品味與修養,祝允明乃成為一種隱而未顯的判別標準,無形中將擁有其作品的藏家帶往較高的社會地位,若是其書作的內容關聯到吳中一地的鄉土意識,那更是精品中的精品,足以使人幻想連翩。因此,在祝允明傳世作品上,觀者乃一再地觸及到將同一題材書寫多次的問題,其中既有作者的真感情,也有商人的牟利與狡詐。

這一現象在台北故宮近日展出的《鍾山卷》中,再次成為鑑藏家關注的焦點,肇因於卷中的第三首〈太湖〉詩(圖2)。根據祝允明身後不久,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首刷出版的《祝氏集略》一書,〈太湖〉詩全文如次—

    咸池五車直下注,峨嵋岱岳潛相通,乾坤上下浮元氣,郡國周遭護諸公,巖穴會因仙跡幻,魚龍不助伯圖雄,擬把玄龜獻天子,再看文命告成功。

儘管《鍾山卷》缺乏相關印鑑得以還原有明一代的收藏經過,如此身世不明的作品,相當容易遭致後人無中生有的批評,而逕目為贗品。然而將其中〈太湖〉一詩與文集校刊,首先我們得以肯定整首詩並無抄錯。至於傳世祝允明名下的法書,錄有〈太湖〉一詩者,部分文句卻與《祝氏集略》一書互有出入。如現藏北京故宮,目為「珍品」,多次出版的《自書詩卷》,觸目第一首即為〈太湖〉詩,首句作「咸池五車【宜】下注」(圖3);另一有同樣問題的名品,則是現歸美國普大(Princeton University)收藏的《七言律詩卷》,〈太湖〉詩列於第五,首句亦寫作「咸池五車【宜】下注」(圖4)。

這兩件作品不僅在詩文方面,經與原本校刊存有「抄錯」的嫌疑,書法風格亦與台北故宮的《鍾山卷》面貌不似(圖5)。本文將處理這一棘手的問題,並嘗試將鑑定的結果應用於近年市場上出現的祝允明書作,指出其中的真與假。

圖1/(明)祝允明,《詩帖》,局部,紙本,24.5×440.3㎝,台北故宮 / 

 

 

 

 

 

圖2/(明)祝允明,《詩帖》,〈太湖〉詩。紅線為繪圖軟體所標。

 

 

 

 

 

圖3/(傳)祝允明,《自書詩卷》,局部,紙本,30.5×793.3㎝,北京故宮。紅線為繪圖軟體所標

 

 

 

 

 

圖4/(傳)祝允明,《七言律詩卷》,款1510,局部,紙本,29.7×599.8㎝,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館。紅線為繪圖軟體所標。

 

 

 

 

 

圖5/左至右,《詩帖》、《自書詩卷》與《七言律詩卷》三卷太湖詩首句之比較。

注意最右方台北故宮所藏的《鍾山卷》,在結字上與左側二件作品存在明顯的差異。「咸」字第二劃、「車」字末筆等皆以頓筆收尾,筆鋒向紙面壓深,而左側的二件作品均習慣將筆鋒向上提起,並在漸次緩收的運筆中將筆畫刻意地拉長;可以說,前者《鍾山卷》較關心筆法,每個字因收筆節制,具有內斂的品質,至於後二者則顯得外放,關心字形結構張揚的程度,然在處理部首偏旁時,譬如《自書詩卷》與《七言律詩卷》中的「池」、「注」,卻一如機械式地皆作弧形排列,遠不如《詩帖》在短短七字內,將「池」、「注」相同的部首偏旁再加以變化,達到生動多姿的效果。綜合以上對筆法,以至字型的觀察,顯示這三件作品至少來自二位不同的作者。

 

真正進入書法風格的討論以前,面對前文列舉的三件作品,相互比較後,得到的第一個印象是文字部分的問題—「咸池五車【直】下注」或「咸池五車【宜】下注」,而後書法風格乃緊跟著「直」與「宜」二字之差異,越發地被點醒、強調;因此首先討論文字部分的問題,不失為合理的步驟,得以強化鑑定的結果。

回顧可能觸發祝允明寫詩靈感的文獻,提到「咸池」較有名的應屬屈原《離騷》,《離騷》云「日出陽谷,浴於咸池」這是一則古老的神話,上古先民認為太陽早上從陽谷中升起,夜晚到來時,太陽沒入咸池,待洗淨身體後,繼從陽谷而出,肇發全新的一天;時至漢代司馬遷撰《史記.天官書》,世人已不再相信海內有陽谷與咸池,轉而將目光焦點投注於無垠的太空,嘗試確定日昇日落的方位,謂「咸池三星在五車中」,其中「咸池」、「五車」系天文星宿之名。

因此,祝允明〈太湖〉詩首句的意思應是,太湖乃是由位於五車的咸池之星「直下注」而成,意藉《離騷》中浪漫的神話故事與後人比附的天文景觀賦予太湖不凡的氣象,因此不可能錯書為「咸池五車【宜】下注」!這「直」與「宜」的一字之差,正顯示了贗品製作時未諳作者文意,再加上草書筆畫省易,相當容易在快速書寫的過程中出錯,於是產生出二個不同版本的〈太湖〉詩。

抓住這一點—草書「相當容易在快速書寫的過程中出錯」,反覆地檢查台北故宮的《鍾山卷》,我們不得不佩服,《鍾山卷》筆法結字變幻莫測,筆畫間的穿插避讓在速度中自然而生妙,部首偏旁幾無雷同,《鍾山卷》在書寫的過程中把握住草書變化的原則,並加入了作者個人的美感經驗,洵為大師之作!

我們還得以再看幾個局部,比較「穴」的寶蓋頭(圖6),三作皆以草書省易,將第二、三筆連寫成長橫,並大小程度不同地運用了顫筆技巧。然而偽作通篇的顫筆卻顯得較不自然,兩端粗大而中間輕細,缺乏連貫的力度。根據素有經驗的書家反覆實驗祝允明草書的線條,得到的結論是,這一類氣力飽滿的顫筆,必須「硬筆逆鋒快速用力作用於紙上」,當「硬筆的高彈性與書家的高力度共同作用於紙面時」,才會造成此種自然跳動的線條,因此真跡中的顫筆不會作者有意為之的現象,是追求速度感時痛快的流露,體現出作者本人的精神、的狀態,是毫不做作的真感情!但是此類的顫筆在如上述被本文目為贗品的兩件書作—《自書詩卷》與《七言律詩卷》,通篇顫筆出現的頻率皆相當高,成為有意為之的現象,意藉不斷發揮顫筆技巧,期望觀者認同此為「祝允明」,然而正是這個不尋常、不自然的出現頻率,以及顫筆使用時特有的技巧,同時乃成為有效甄別祝允明真跡的關鍵步驟。

圖6/左至右,《詩帖》、《自書詩卷》與《七言律詩卷》三卷太湖詩「穴」穴字之比較

 

以下即嘗試以對台北故宮《鍾山卷》的鑑定成果,點評數件近年在市場上出現的二件祝氏書作。

二0一二年的紐約蘇富比春拍中有一件祝允明《草書晝錦堂記》(圖7),與前文中討論的偽作《自書詩卷》、《七言律詩卷》二者呈現極端相反的狀況,《草書晝錦堂記》通篇幾乎不見顫筆,特多連筆牽絲的現象,大部分都是細筆,往往一連寫下三、四個字,與《鍾山卷》相較,如此安排呈現出與真跡相當不同的書寫習慣。

今天我們知道,這一類愛用細筆、連筆牽絲冒充祝允明的作者,大多來自祝允明的外甥吳應卯(圖8,1460-1526)所作,與圖8吳應卯原款的作品相較(圖9),二件書作除了細筆、連筆牽絲外,還有大量乾筆造成的飛白,說明寫作過程的速度其實相當快,絲毫不得半點猶豫,稍稍停筆企想祝允明真跡的面貌,全憑賴作者的氣力與程度,放筆而書,因此得到了一個完全相反的結果,沒有顫筆。

再次,二0一0北京嘉德拍賣的《草書七言詩》(圖10)與前件《草書晝錦堂記》相較,無異是更加無根據的偽作。除了同樣以草書書寫、落款「枝山允明」外,通篇的水平低下,與真跡差異頗大,和祝允明毫無關係,可能製作人只在聽聞祝氏大名的前提下,認為有利可圖,遂出了如此偽作。而為何只聞其名,這可能顯示了另一群來自不同文化空間的鑑藏家在歷史上活動的痕跡,他們的品味或許不如那些擁有真跡的鑑藏家,但他們仍然得以在市場上尋獲適合消費的標的,立基於聽覺的層次或者不同的美感品味,藉以塑造個人形象。假設這件《草書七言詩》順利成交的話,則此過程依舊能在當代發酵。

至此,我們必須強調明代著名批評家安世鳳(活躍於17世紀前半葉)鑑定祝允明所獲的感言。安世鳳窮一生出入真假祝允明的作品間,幾經往返後,他以為—「今贋跡紛紛,為拙目陷阱,深刻痛恨,如盛夏蒙翳,一霜百了。」在安世鳳眼前,無數的偽作就像是陷阱般蒙蔽了對於真跡的真實原貌,然而在藝術市場上毋論真與假都有其價,面對如此錯亂的價值觀,無怪乎安世鳳要「深刻痛恨」了。

圖7/(傳)祝允明,《草書晝錦堂記》,款1507,局部,紙本,27.0×342.3㎝,私人收藏

 

 

 

 

 

圖8/(明)吳應卯,《草書五言詩》,款1577,紙本,尺寸失記,天津歷史博物館

 

 

 

 

 

圖9/左至右,《草書晝錦堂記》與《草書五言詩》重出字之比較。二者無論字型、運筆輕重等均顯示為同一作者所書

 

圖10/(傳)祝允明,《草書七言詩》,局部,紙本,73.3×449.0㎝,私人收藏

 

 

 

 

 

圖片說明與圖片來源

圖1/(明)祝允明,《詩帖》,局部,紙本,24.5×440.3㎝,台北故宮/何炎泉編,《豪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3)。

圖2/(明)祝允明,《詩帖》,〈太湖〉詩。紅線為繪圖軟體所標。/何炎泉編,《豪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3)。

圖3/(傳)祝允明,《自書詩卷》,局部,紙本,30.5×793.3㎝,北京故宮。紅線為繪圖軟體所標。/蕭燕翼編,《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代書法》(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圖4/(傳)祝允明,《七言律詩卷》,款1510,局部,紙本,29.7×599.8㎝,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館。紅線為繪圖軟體所標。/葛鴻楨編,《中國書法全集49.明代.祝允明》(北京:榮寶齋,1993),頁28。

圖5/左至右,《詩帖》、《自書詩卷》與《七言律詩卷》三卷太湖詩首句之比較/圖片來源參考圖1至圖3

圖6/左至右,《詩帖》、《自書詩卷》與《七言律詩卷》三卷太湖詩「穴」穴字之比較/圖片來源參考圖1至圖3

圖7/(傳)祝允明,《草書晝錦堂記》,款1507,局部,紙本,27.0×342.3㎝,私人收藏/New York Sothebys, ''Fine Callssical Chinese Paintings'' (New York: New York Sothebys, 2013), Lot. 650. 

圖8/(明)吳應卯,《草書五言詩》,款1577,紙本,尺寸失記,天津歷史博物館/http://s9.sinaimg.cn/orignal/aff35b1bgce5a5eb5ee38&690(2013/03/13)

圖9/左至右,《草書晝錦堂記》與《草書五言詩》重出字之比較/圖片來源參考圖7至圖8

圖10/(傳)祝允明,《草書七言詩》,局部,紙本,73.3×449.0㎝,私人收藏/北京嘉德編,《中國嘉德2010秋季拍賣會.宋元明清法書墨跡》(北京:嘉德拍賣,2010),Lot 774。


其他文章
  • 製作風雅—重訪文徵明《茶事圖》 | 曹志宇
  • 大溪季遊—札記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開春特展 | 曹志宇
  • 詩意與壯麗—林錦濤的繪畫世界 | 曹志宇
  • 現代性之始軔—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二 | 曹志宇
  • 古典之賡續—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展,一 | 曹志宇
  • 作為「國寶」的潔癖形象—《倪瓚像》 | 曹志宇
  • 話‧時代—記大內藝術節,「畫廊產業三部曲」特展 | 曹志宇
  • 從皇宮到美術館—奧賽美術館誕生30年祭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下)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上) | 曹志宇
  • 邂逅台灣玉—記史前館「玉見台灣」特展(上)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下)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上)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中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上 | 曹志宇
  • 美感是文化產業決勝的關鍵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下)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中)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上) | 曹志宇
  • 從《寒食》到《稻禾》—雲門舞集40年祭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2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1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2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1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下)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上) | 曹志宇
  • 消逝或走入生活?關於書店與城市的未來想像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電影工作者侯宗華(下)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影像工作者侯宗華(上)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雙個展」2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 雙個展」1 | 曹志宇
  • 匠心與仙工—先秦時的象牙工藝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2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1 | 曹志宇
  • 中國《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作為文化政策的利弊得失 | 曹志宇
  • 2016文化政策的關捩—《博物館法》 | 曹志宇
  • 探索亞洲,從「聞香」開始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上)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下) | 曹志宇
  • 台灣史前文化與台南考古遺址教育推廣 | 曹志宇
  • 裝裱如何藝術、藝術如何裝裱 | 曹志宇
  • 兩岸《服貿協議》.文化理應搶先 | 曹志宇
  • 以茶之名—記文徵明特展中的二幀「茶畫」 | 曹志宇
  • 巡境五四三.記郭振昌《順風千里》 | 曹志宇
  • 《服貿》對臺灣出版業的衝擊 | 曹志宇
  • 學運中的太陽花 | 曹志宇
  • 吾愛吾貓—記〈沈周特展〉中的一幀冊頁 | 曹志宇
  • 三件拍品—一個對2014中國藝術的冷靜觀察 | 曹志宇
  • 媒體、政治與黃色小鴨 | 曹志宇
  • 邁向金權之路?—從「大都會歌劇院」到「國家歌劇院」 | 曹志宇
  • 普安堂—台灣文資啟示錄 | 曹志宇
  • 修復師、文資法規與文化環境 | 曹志宇
  • 期待一座「以人為本」的城市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下)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上) | 曹志宇
  • 從《飲食男女》到《總鋪師》—小記 第五十屆金馬獎 | 曹志宇
  • 13年秋拍.「紐約」、「香港」雙城記聞 | 曹志宇
  • 紅塵暱語.林株楠的《魚系列》 | 曹志宇
  • 蘇軾《功甫帖》與藝術市場 | 曹志宇
  • 埃及動盪V.S.中國崛起—文物交易通道隱然成形 | 曹志宇
  • 當代周末與藝文產業 | 曹志宇
  • 品味の流轉—記《江戶時代所見中國繪畫展》 | 曹志宇
  • 「暗殺熱」—第八藝術的政治表達 | 曹志宇
  • 絕命政治力—李可染《韶山》 | 曹志宇
  • 《彩筆情辭》的感官新世界 | 曹志宇
  • 祝允明法書鑑藏的當代視野 | 曹志宇
  • 細讀大師—記《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 | 曹志宇
  • 金錢與消費—關於藝術的另類思考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下)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上)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下)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上)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下)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上)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下)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上)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下)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上)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下)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上)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藏文化中的戀物情結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下)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上)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下)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上)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下)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上)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下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上) | 曹志宇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