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邁向金權之路?—從「大都會歌劇院」到「國家歌劇院」

 

從納莉風災談起—「政策」決定生活品質

2009年夏,納莉風災過後總統馬英九親往高雄小林村勘災,總統出走台北直抵當時引導社論的中心現場,場面幾度失控。接著政府要員頻頻在鏡頭前失言,他們身處在橫遭土石流蹂躪過後的事故現場,再加上周遭幾乎難擋、難壓的民怨,隨行採訪的中外記者,目擊到那一群連番面對砲轟的政府要員們,人在現場的新加坡記者在《聯合早報》寫下「中華民國總統不好當」[註1],這句註解頓時掩蓋了府方有關的行動,成為災後重建的焦點,同時躍上國際版面。新聞隔日傳回台灣時,名句「總統不好當」又再度改變了社論的方向,社論不再特寫納莉颱風挾帶豪雨造成的可觀災情,一面開始將小林村悽慘的面目與政府施政劃上等號,因為「施政決定了生活品質」。身在極端氣候過後的一連數天穩定低溫冬日裡,從彼時的激情回復冷靜,或許我們該嘗試調整這一個將天下安危繫於一人的決定論,將原有的「施政」改由「『政策』決定生活品質」。同時想想,2014年伊始,到底政府推出了哪些的新政策,擘劃國人未來一年生活的方向。其中,與本文接下來將論及的,與「表演藝術」最相關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此刻正躺在立院,按文化部規劃該法案有望在1月中三讀通過[註2]。 

[註1]全文見,沈澤瑋,〈有些事,在家裡做就好〉,《聯合早報》,2012年8月22日。http://bubumeng.pixnet.net/blog/post/24940726-%E6%96%B0%E5%8A%A0%E5%9D%A1%E7%9C%8B%E5%8F%B0%E7%81%A3%EF%BC%9A%E6%9C%89%E4%BA%9B%E4%BA%8B%EF%BC%8C%E5%9C%A8%E5%AE%B6%E8%A3%A1%E5%81%9A%E5%B0%B1%E5%A5%BD%E3%80%82

[註2]林欣誼,〈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籌委會成立〉,《中時電子報》,2013年12月17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7000944-260115

「台中國家歌劇院」升格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回顧《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設置草案》),自擬定到有望通過,二年前催生提案的立委林佳龍表示,依照黨團協商的結論,《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包含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及剛剛納入的台中國家歌劇院,這樣一來國家文化區域發展將更為均衡,全國北、中、南三地均有設置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註3]。

但《設置草案》並非立委個人設想的一帆風順,正如同前述,由於台灣社會很容易將「施政」與「政策」混淆,在如此背景中催生的《設置草案》亦將文化與政治二者溝通起來;過程中,原則上必須與政治保持距的文化,經政治參與下,正、反兩方的意見猶如照妖鏡般地反映出眼下文化發展的進程。2013年6月間,在《設置草案》二讀中未簽字的台聯黨團表示,最主要的反對理由來自納入該草案中納入了原本由台中市政府以OT(公辦民營)台中大都會歌劇院,歷經10次的招標,終於在第11次由緻圓公司取得優先議價權後,竟被納入《設置草案》並升級為國家級的台中國家歌劇院[註4]。因此台聯黨團認為,台中國家歌劇院的設置是地方政府開設的「空頭支票」,中央不應支持一個欠缺公信力的地方政府;此外,根據文化部與台中市政府初估,每年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需編列3億元預算,預估每年虧損8千萬到1億元,將繼續由全民買單[註5]。對此,台聯黨團總召許忠信更表示,《設置草案》納入台中國家歌劇院的結果,將吃掉文化部近一半預算,如果文化部因執政黨壓力接受了台中國家歌劇院,那未來各地方政府部就可以先蓋好藝文場館,再推給中央政府管理,將可能引爆的財務黑洞與政府的年度支出連接,未來的結果就是由於政府赤字擴大,拖累國家競爭力,站在環視全球的格局下,立院確實沒有討論《設置草案》的空間[註6]。 

[註3]〈林佳龍:終於通過了!「台中國家歌劇院」升格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http://www.citylove.org.tw/parliament/42-meeting/759-2013-05-22-08-31-18.html

[註4]趙靜瑜,〈國家藝術中心設置條例二讀未過,藝文界驚訝憂心〉,《自由時報》,2012年6月4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4/today-art1.htm

[註5]陳一珊,〈台中歌劇院BOT政府夢一場〉,《天下雜誌》,2013年6月。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9519&page=1

[註6]楊子磊,〈籌委會擔重任助表藝中心運作〉,《立報》,2013年12月16日。http://n.yam.com/lihpao/arts/20131216/20131216988263.html

文化政策—政客仕途的墊腳石?

面對這一筆每年虧損8千萬到1億元的巨額數目,台中市文化局局長葉樹姍反駁道「文化的投資與商業、公共建設不太一樣,不能只看虧損[註7]。」儘管葉局長的觀點以及台聯黨方面的意見,看似水火不容,他們卻共同點出了時下一個普遍的偏見—文化性的支出,如這一筆啟動歌劇院營運後每年將產生的「虧損」,在政府運作中不若商業投資,也比不上重大公共建設,往往遭邊緣化。

如此政策下的結果—放棄《設置草案》的討論空間,傾向「不作為」,或正如文化部長龍應台所言,「當整個社會都將文化輕忽地理解成茶餘飯後的唱歌跳舞,矮化為少數菁英的需求時,政治人物也就理所當然地藐視文化,而當他宣稱重視文化的時候,就是他把文化當作意識形態的灌輸手段,用文化政策進行形象工程的時候。(於是)文化當人民自己鬆懈的時候,它就變成強人的合唱指揮棒,政客仕途的墊腳石[註8]。」換言之,《設置草案》的通過至未來台中國家歌劇院的誕生這些事,對於政客來說,當選民、納稅人越以歲時支出的角度衡量其存在, 將文化等同於商業與重大公共建設時,其存在終將會超越政策與文化方面的中性意義,成為「一條通往金權之路的捷徑」。可想見路途中必定充滿了各色的惡鬥與不當的利益交換。

除開台中國家歌劇院的例子,同在台中的另一座國立台中圖書館新館,則因已落成開幕,惡鬥亦隨落成開幕接連在競選的場合中逐一浮出檯面。事見二年前,同是推動《設置草案》的林佳龍對同選區競選人黃義交政策的質疑。林強調,國立台中圖書館遷建南區根本是民進黨執政時推動通過,林並召開記者會高喊「誠實面對選民!我們不要臭彈立委!」駁斥立委黃義交刊登『成功爭取國中圖落腳南區』之不實廣告[註9]。事後國立台中圖書館這一塊龍應台眼中的「墊腳石」,果真在競選期間淪為一筆雙方你來我往的官司。黃在訴狀中提到,「林佳龍根本無權干涉地方建設,足見其為求當選立法委員,再度散播不實資訊於眾,破壞黃義交名譽並意圖使黃義交不當選[註10]。」至此,讀者再次看到中性的政策已淪為彰顯個人成績的施政績效,雙方在政治方面的企圖,漸大過圖書館推動閱讀風氣,塑育社會品味的使命感,距離你、我日形越遠。 

[註7]同註5。

[註8]龍應台,〈文化政策,為什麼?〉。全文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網頁。http://www.civictaipei.org/about/Director/31_244_1.html

[註9]〈端政績,林佳龍、黃義交互轟膨風〉,《自由時報》,2011年12月16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dec/16/today-center9.htm

[註10]黃志政,〈近身肉搏!黃義交控告對手違反選舉罷免法〉,《NowNews今日新聞》,2012年1月12日。http://www.nownews.com/n/2012/01/12/432691

藝術總監與董事會之爭—藝文界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

2014年近在眼前的台中國家歌劇院,是否可能因《設置草案》三讀通過轉型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架起一條「金權之路」?金與權的是非同樣也在藝文界中引發迴響。2013年2月上任兩廳院董事長的朱宗慶認為,文化部應積極介入與各界協商《設置草案》;在其中,除了藝術總監制在草案條文上仍有灰色地帶的疑慮外,總之沒有大問題。朱宗慶表示,他個人一向主張董事會與藝術總監應各司其職,而各場館的營運則應由藝術總監全權綜理,但這樣的精神在《行政法人法》中並未明列。「《行政法人法》並未考量到各類行政法人機構的需求,在組織設計方面的規定過於嚴密,有違組織藉由行政法人化來提升彈性的原意[註11]。」言下之意,在朱宗慶的想法裡,《行政法人法》將館舍營運重心擺在董事會,交由董事長負責的做法,未盡符合表演藝術中心的需求;因為表演藝術尤其需要具備特殊才華的藝術總監, 總監對內負責行政事務,對外代表該館,藉由其長才引領藝術中心走出鮮明的特色。但同時我們也不應忽略《行政法人法》設立的原意,它即是希望透過董事會組成之專業人士的經理能力,為文化活動增添更多的「產值」,同時董事會組織之聲望也可能在對外募捐的場合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回顧《設置草案》第18條規定:「本中心董事長、董事及監事均為無給職」明確指出董事長、董事及監事因屬兼任(見第6條「組織人選」),不得支給職務報酬,是一個貢獻個人聲望,回饋社會發展藝文的「良心事業」。在不存在「報酬」的前提下,較可能超越現實的利益,為藝文發聲。但藝術總監乙職則坐享了人事費,以及決定演出團隊是否登台等重要的實權,一旦藝術表演中心擺脫董事會後,藝術總監便成了手頭裡握有金與權的當紅炸子雞。但既然藝文界希望發展個人才華,或者不客氣地說,其中的少數人期望與政治人物一路共享途中的金與權,那麼下來的問題便是—雙方如何在「各場館應走藝術總監制」的共識下,著手釐清藝術總監乙職在條文上的「灰色地帶」,明訂藝術總監之職掌。對此,立委管碧玲提案道,「(藝術總監)由董事長提請董事會通過後聘任之;受董事會督導,綜理各場館業務,並應列席董事會會議,對外代表所屬場館[註13]。」若我們嘗試由政治的角度解讀此一為總監乙職開脫的說詞,不難想見,在台灣文化與政治結合的高度。 

[註11]同註4。

[註12]《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條例全文見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5.aspx?n=875F36DB32CAF3D8&sms=7BD79FE30FDFBEE5&s=6C7BD2F941379A38[

註13]同註4。

文化帶給你我的原比金權還多更多  

未來我們得想見,在《設置草案》的配套下取得法源依據,正式營運的國立戲劇院、國家音樂廳、衛武營戲劇院、衛武營音樂廳與台中國家歌劇院,對於真正的使用者—表演藝事團體來說,國內從北到南這五所的演出場地,一方面代表了台灣近年來表演藝術蓬勃發展的風景線,同時也象徵了演出場地空間品質的一次向上提升,對帶動相關產業,尤其是文創產業的發展,也有具有激勵作用。

對於消費者—觀眾來說,確實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加精彩的藝文饗宴。而在目睹一場精彩的劇作演出落幕後,掌聲之餘,或許我們也應該註記一項來自人類學方面的見解—當一個國家內資源再分配越不公平或不平衡,那麼隨之產生的文化標誌便更加地顯著[註14]。循此規律,我們不難判斷一個社會當地貧富差距的程度以及經濟活動的複雜性。其中文化性支出,譬如前往一所規模宏大的歌劇院欣賞表演團隊嘔心瀝血的劇作,對「經濟活動」來說,當然視同一次複雜的演示。反過來說,什麼是「文化的衰落」?這一個份量很重的字眼對於學者來說,文化的衰落代表了人們對於一個社會高峰所做的價值判斷[註15]。然而事實上往往是一個文化的衰落標誌了一次社會的進步—用於侍候貴族的力量越少,挪用於其他人,以及用於財富分配平均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力量就會多更多。

那麼,當我們「前往一所規模宏大的歌劇院欣賞表演團隊嘔心瀝血的劇作」,途中滿足的是打造這條通往金權之路的政客,亦或是帶給觀者心中一筆無法估算的精神財富?便成了一道需要細心衡量的數學。站在今日文化政策講求普及「文化公民權」的立場,人民有權要求「文化均富」的理想,讓北中南五所的表演藝術中心帶領台灣藝文發展走向均質化,而在實現了均質化,終於當我們體認到了文化獨特的價值時,它便不致在政治中遭邊緣化,進而扭曲成為一條通往金權的捷徑。事實上,文化帶給你我的原比金權還多更多。  

[註14]Pfeiffer, John E. The Emergence of Society. New York : McGraw-Hill, 1977. p.470.

[註15]同註14。

----------------------------------------------------------------------------------------------------------------

(圖說)由2013年甫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伊東豐雄設計的歌劇院,建築內外以曲牆結構聞名,為久習慣水平建築施工團隊增添極高的工程難度。目前這棟建築的曲面工法係邀請英國的技師團隊規劃高科技的數位運算做實體技術上的支援,直立面的工法則交由台灣的麗明營造負責,台英合作的成果,號稱「世界第九大建築奇蹟」。


其他文章
  • 製作風雅—重訪文徵明《茶事圖》 | 曹志宇
  • 大溪季遊—札記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開春特展 | 曹志宇
  • 詩意與壯麗—林錦濤的繪畫世界 | 曹志宇
  • 現代性之始軔—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二 | 曹志宇
  • 古典之賡續—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展,一 | 曹志宇
  • 作為「國寶」的潔癖形象—《倪瓚像》 | 曹志宇
  • 話‧時代—記大內藝術節,「畫廊產業三部曲」特展 | 曹志宇
  • 從皇宮到美術館—奧賽美術館誕生30年祭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下)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上) | 曹志宇
  • 邂逅台灣玉—記史前館「玉見台灣」特展(上)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下)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上)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中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上 | 曹志宇
  • 美感是文化產業決勝的關鍵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下)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中)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上) | 曹志宇
  • 從《寒食》到《稻禾》—雲門舞集40年祭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2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1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2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1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下)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上) | 曹志宇
  • 消逝或走入生活?關於書店與城市的未來想像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電影工作者侯宗華(下)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影像工作者侯宗華(上)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雙個展」2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 雙個展」1 | 曹志宇
  • 匠心與仙工—先秦時的象牙工藝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2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1 | 曹志宇
  • 中國《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作為文化政策的利弊得失 | 曹志宇
  • 2016文化政策的關捩—《博物館法》 | 曹志宇
  • 探索亞洲,從「聞香」開始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上)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下) | 曹志宇
  • 台灣史前文化與台南考古遺址教育推廣 | 曹志宇
  • 裝裱如何藝術、藝術如何裝裱 | 曹志宇
  • 兩岸《服貿協議》.文化理應搶先 | 曹志宇
  • 以茶之名—記文徵明特展中的二幀「茶畫」 | 曹志宇
  • 巡境五四三.記郭振昌《順風千里》 | 曹志宇
  • 《服貿》對臺灣出版業的衝擊 | 曹志宇
  • 學運中的太陽花 | 曹志宇
  • 吾愛吾貓—記〈沈周特展〉中的一幀冊頁 | 曹志宇
  • 三件拍品—一個對2014中國藝術的冷靜觀察 | 曹志宇
  • 媒體、政治與黃色小鴨 | 曹志宇
  • 邁向金權之路?—從「大都會歌劇院」到「國家歌劇院」 | 曹志宇
  • 普安堂—台灣文資啟示錄 | 曹志宇
  • 修復師、文資法規與文化環境 | 曹志宇
  • 期待一座「以人為本」的城市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下)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上) | 曹志宇
  • 從《飲食男女》到《總鋪師》—小記 第五十屆金馬獎 | 曹志宇
  • 13年秋拍.「紐約」、「香港」雙城記聞 | 曹志宇
  • 紅塵暱語.林株楠的《魚系列》 | 曹志宇
  • 蘇軾《功甫帖》與藝術市場 | 曹志宇
  • 埃及動盪V.S.中國崛起—文物交易通道隱然成形 | 曹志宇
  • 當代周末與藝文產業 | 曹志宇
  • 品味の流轉—記《江戶時代所見中國繪畫展》 | 曹志宇
  • 「暗殺熱」—第八藝術的政治表達 | 曹志宇
  • 絕命政治力—李可染《韶山》 | 曹志宇
  • 《彩筆情辭》的感官新世界 | 曹志宇
  • 祝允明法書鑑藏的當代視野 | 曹志宇
  • 細讀大師—記《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 | 曹志宇
  • 金錢與消費—關於藝術的另類思考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下)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上)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下)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上)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下)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上)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下)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上)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下)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上)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下)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上)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藏文化中的戀物情結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下)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上)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下)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上)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下)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上)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下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上) | 曹志宇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