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製作風雅—重訪文徵明《茶事圖》

 
去年春(2017)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的特展以「行篋隨行-乾隆南巡行李箱中的書畫」為主題,策展人選擇由「行旅」的角度,著手詮釋這批繼承自盛清宮廷的文化遺產。在東亞,10世紀以降,「行旅」已是中國繪畫中著名的題材之一,著名的《谿山行旅》,一方面它標示著地理山川的非凡氣象,呼應趙宋帝國勃新的政治;同時,「行旅」所蘊含的敘事與細節也在觀者心中銘刻難忘的回憶,越發引人入勝。
 
眾所周知,18世紀的乾隆朝是帝制中國最末的一次盛世,古典文化在此時達了最成熟、極致的巔峰,乾隆以後,主政者崇尚儉樸或國勢日蹙,藝術的賞玩風氣受限於政治,反而日趨保守。今天看來,「乾隆六下江南」,書畫隨身的壯舉,通過這些隨身攜帶的書畫,根據所題跋時間、內容,我們可得以推斷歷次南巡所經的若干地點,了解乾隆皇帝(1711-1799)如何自行旅中型塑個人獨特的文化品味;他在旅途中不斷開拓玩賞藝術的形式及方法,堪稱彼時盛世中的一則傳奇。
 
其中,乾隆南巡行篋隨行的文徵明《茶事圖》,畫作內容描述一場16世紀發生在蘇州當地私人性質的茶會,這幅畫不僅撩撥藏家雅興,更在乾隆南巡中擔綱重要的導遊、導覽功能,將彼時的江南文化透過具體形象,形同橋梁般,間接輸往地處北方的宮廷,使其文化深度在旅途中展開一段與帝國政治連結的姻緣,寫下歷史,持續引發迴響,成為今日《茶事圖》在展場中現身,以及支持本文寫作的起點。本文盼望透過展出中的《茶事圖》,藉著對圖畫主題「茶事」,通過一系列相關的畫作,追述文人風雅之餘,管窺16世紀,蓬勃發展的藝術市場。
 
文徵明與「茶畫」
 
現藏台北故宮文徵明款之「茶畫」,總計二幅(按,另一同稿的作品今名《品茶圖》),分別採水墨、青綠設色,構圖雷同,皆描繪主人公與友人於林中茶舍品茗(圖1、圖2)。2014年「明四大家」特展同時展出,並為策展人置於「一稿兩畫」脈絡中解讀,反映文氏傳世畫作複雜、多變之一端。2017年再度於「行篋隨行」中展出者,筆墨純以水墨出之,上方超過一半的留白繫以詩文,遠較另一幅青綠設色的版本,更加素雅。位於下半部的畫面則是《茶事圖》經營的重心所在,流經草堂前一彎溪澗,首先劃分人和自然二處不同活動空間。位於畫面右側的草堂內,主客對坐品茗,侍僮煽火煮茶,張羅茶事;草堂外,一人散策過橋,信步朝室內走來,彷彿預告這場小型的、私人性質的茶會即將展開。畫面上方題詩後的一則短跋合盤托出好友此行來意。「嘉靖十三年(1534)。歲在甲午。榖雨前二日。支硎虎阜茶事最盛。余方抱疴。偃息一室。弗能往與好事者同為品試之會。佳友念我。走惠三二種。乃汲泉以火烹啜之。輟自第其高下。以適其幽閒之趣。」甲午(1534)三月初,文徵明臥病,無法與友人同赴鄰近蘇州的支硎、虎丘品茶。友人歸來後攜二、三種茶以贈之。文氏病中品茶,書茶具詩十首,復寫此圖,並為兩人友誼續譜乙段佳話。 
 
然而《茶事圖》並非全無可疑,普遍為學界接受。如《明四大家特展:文徵明》圖錄所述,「傳世的文徵明《品茶圖》共計三幅,其一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本院則有《茶事圖》與《品茶圖》,(三者)為同一稿本。」查北京本名為《茶具十詠圖》(圖3),後者款識與台北故宮的《茶事圖》皆作於「嘉靖甲午(1534)穀雨前茶事最盛」之時,作畫的「文徵明」臥病在床,不克參加「茶事」。友人歸來後,乃攜茶二、三種相贈,文氏病中品茗,「偶憶唐賢皮陸輩茶具十詠,因追以焉,並為作圖寫詩於上。」除此之外,現藏於台北故宮,以小青綠設色出之的另一稿本《品茶圖》,在原有行文次序下,款識結尾處不煩又再補述了乙段引人入勝的細節—適巧此圖完成後,陸子傳(1517-1574)到訪,「索此幀」,向來頗具長者風範的文氏便將《品茶圖》轉贈予陸。可以說,文徵明與茶的故事,至此發展得最為詳備。然而,一則故事,為何必須依託在三個同稿出之的畫作下,各自以詳略不同的筆墨和文字,反反覆覆陳述三遍,作者卻不加以解釋。顯然,這當中必有贗品;甚者我們也不能排除,當中三者皆為贗品的可能。
 
在「明四大家特展:文徵明」策展人眼中,《品茶圖》款識開頭的第一句「嘉靖辛卯」即露出破綻,枉費經營。策展人指出,《品茶圖》款識開頭第一句「嘉靖辛卯」,時在西元1531。與文徵明同鄉的王世貞(1526-1590)在《弇州續稿》中提到,《品茶圖》中接受文氏贈畫的陸子傳,「任禮部儀制司,以母病請歸,遂師禮文衡山。」 在王世貞的紀錄中,畫中二人確實師生關係,晚輩接受老師的禮物並不唐突,但文、陸二人成為師生卻是陸子傳「以母病請歸」後才發生的事。也就是說,當待陸氏作官後,不意遭逢母病,回到蘇州,與文徵明結識,成為師生,執弟子禮,一同品茶。檢視《明史》載陸子傳曰,「嘉靖戊戌(時在西元1538)進士」;然而《品茶圖》之識款「嘉靖辛卯(1531)」,當時陸子傳卻不過只是位十五歲的小子,而作偽者不惜搞錯,硬是讓文、陸二人在《品茶圖》中相遇,刻意製造的一樁雅事,則未免形同鬧劇。而在鬧劇之外,近年更引發學界觀注的是,另一幅與《茶事圖》皆採水墨、構圖亦十分接近的《茶具十詠圖》,二者孰優孰劣。
 
北京故宮研究員婁瑋分別由畫上識款與風格兩方面,提出令人信服的觀察。按文徵明在《茶具十詠圖》與《茶事圖》一再書寫的〈茶具十詠〉,屬於古文中的律詩,八句分別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其中頷聯、頸聯要求嚴格對仗。我們若按古人的標準,視律詩為歷來最精煉的詩文形式,比較《茶具十詠圖》與《茶事圖》,則《茶具十詠圖》上的「朝來」對「牧歸」、「凝面薄」對「襲人濃」,自然比《茶事圖》上的「朝采」對「牧歸」、「凝面落」對「襲人濃」更為工整妥貼。最為關鍵的是〈茶鼎〉一首頸聯的首句,《茶具十詠》作「龍頭縮蠢勢」,而《茶事圖》則作「龍顏縮蠶勢」。回溯唐宋茶事,「龍頭」指的是沸煮茶湯的鼎器面上的紋飾,在崇尚復古之風的文化氛圍下,不少茶鼎取法乎上,使用三代以降的獸面文細加裝飾,同時也只有龍頭乃能「縮蠢勢」,在圓弧的器壁上呈現內縮的透視效果。緣是,台北故宮本《茶事圖》作「龍顏縮蠶勢」,更加於理不通。婁瑋因此認為,由原本的龍「頭」改為龍「顏」此舉,這很可能是作偽者故意留下的破綻。
 
再從藝術水平細讀,雖然《茶具十詠圖》與《茶事圖》構圖近似,但格調上仍有顯著的區別。《茶具十詠圖》,將主題「茶事」置於右下角,令人想起構圖精巧的南宋院畫,草堂前的坡岸塊面結合疏密有緻;相形之下《茶事圖》則有堆砌繁複,凌亂而無章法的弊病,多少欠缺如前者般深厚的文化素養,很難在歷代的作品中發現同性質的創作。而由文氏畫業的角度看,《茶具十詠圖》應是文徵明中年後,60歲左右的典型面貌,皴擦點染的筆墨已臻成熟,線條挺勁而松秀,人物造型精巧工緻,幾乎使人想起了另一件著色的《江南春》,二者同是「細文」難得的代表作,用筆雖纖細,幾乎沒有一跟線條是浪費的,下筆顯示出一名藝術家創作時理當具備的才華和自信;但《茶事圖》的筆墨,卻顯得拘泥、僵硬,甚至刻露,這很可能是製作副本時對原畫小心翼翼臨摹的結果。作偽者或許擔心識破,另外又將《茶具十詠》中的詩文補入畫面上方,與另一個現很可能遺失的原畫,上下組合成今日所見的《茶事圖》,與16世紀蘇州當地盛產的「蘇州片」符合若節。《茶事圖》製作過程中刻意選擇的文氏畫風,拼貼相關文字,更進一步強化了文徵明與茶事密切相關的歷史形象。
 
《茶事圖》 中的茶具與泉
 
不同於90年代周星馳、鞏俐主演《唐伯虎點秋香》,以喜劇的形式配合新穎的編導手法再現昔日蘇州名流狎妓、荒唐的次文化;製作《茶事圖》挪用的大師文徵明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文林(1426-1479)和叔父文森(1464-1525)先後進士及第,步入仕途,長輩間動輒以國家大事自許的抱負,以及家庭環境中業儒重文的氛圍,種種組成了文徵明自小隨父宦遊,心中深刻的記憶。至於,流轉於文人、雅士間的茶文化在父執輩長期的薰陶下,它更成為日後文氏一生的雅好,嘗自謂:「吾生不飲酒,亦自得茗醉。」飲茶不同於飲酒,上述這番夫子自道,隱約透露他對於茶具以及相關材料,別有講究,其眼光與相應的選擇,並指向明中葉以來,經濟蓬勃發展,商人地位提高,與士人競相爭取文化發言權的現象,以及隨之產生的,鬧哄哄的「雅俗之辨」。在「雅俗之辨」中,文徵明的選擇,往往被視為抗拒大眾文化,維持菁英形象的代言,儼然具有指標意義。
 
歷史上,茶具作為飲茶必備的器具,製作與運用關乎茶事甚鉅,關乎風雅甚鉅。唐時茶聖陸羽(773-804)已在專著《茶經》中專章論之;而在《茶事圖》所書之的〈茶具十詠〉則出自晚唐詩人皮日休(834-883)作十詠(或稱〈茶具雜詠〉),囊括茶塢、茶人、茶筍、茶舍、茶竈、茶焙、茶鼎、茶甌與煮茶,一一對《茶經》中的專章從事文學性的呼應。越數百年後,《茶事圖》結合圖文的作法,一方面見證「品茗為風雅」的傳統,其來有自;也在時間的流逝中,娓娓道出迄唐自明以來品茗風俗的變化。當中最顯著者,通過《茶事圖》具體的造型,我們更看到當時品茗的對象已由唐、宋人講究的「團茶」變為「散茶」。
 
的確,已有學者指出,從「團茶」到「散茶」的變化和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即位以來發布的一則「禁奢條款」息息相關。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正式廢除福建加工茶品的進貢,「罷造龍團,惟採芽茶以進。」政令迫使得原本專尚加工,精緻如「香甘重滑」的茶餅,不再生產;而另一股在唐宋以來即與團茶相併行的散茶,則在此時走入了文人品味的視野,影響至今。14世紀以來,這波團茶到散茶的轉變,隨之帶動茶具工藝革命性的變化。在文人眼中,外型似「鷹爪」的散茶原料取自風乾的茶葉,它不必如團茶飲用前必須槌碎研輾成末,衍生一連串相應的「鬥茶」技巧,複雜得令人眼花撩亂。文徵明活躍的16世紀,散茶大行其道,茶具替換去原先盛茶末時容量大,方能配合「拂擊止沸」的茶碗(圖4),改採如同現今般,將茶葉盛入茶壺,直接以沸水沖泡,追求茶色的原味,文人茶事中遂出現了大容量的茶壺,以及相應的專門品茶、品香用的小型杯具(圖5)。誠如《茶事圖》所見,書案上的茶壺大小莫約與對坐二人的頭部相當,杯具則採相形袖珍的尺寸細筆繪出。樸素、無加工的散茶與周造的自然環境相配合,成功營造出靜謐幽深的況味。
 
與此同時,文徵明每每以訴諸「絕俗」的方式,捍衛菁英文化之發言權,與彼時興起的以商人為代表的大眾文化抗衡,文氏的門生王稺登(1535-1612)跋先生的《湘君湘夫人圖》,特舉出一則軼事,作畫過程中文徵明嘗倩擅長工筆人物的仇英(約1494-1552)協助為畫中的娥皇、女英上色,然而易稿數次,卻始終無法取得文氏首肯云云。對照今年(2018)台北故宮現正舉辦的「偽好物」特展,瞄準16世紀蘇州藝術市場假畫流竄的現象,其中仇英款的作品佔了展出的大宗,顯然在當時仇英一路畫風與技巧應當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大行其道,它頗入時人眼,但也因此為極力標舉為文人品味的文徵明、王稺登等人感到俗氣,與神話中一塵不染的娥皇、女英相較,便更顯得格格不入;或者說,儘管文徵明有相當的能力享受生活,如與作畫、朋友品茗,然一旦上述賞心樂事不幸沾染上商業氣息,日益商品化之後,當事人反而有意與之拉開距離,發展出更具個性的面目。正如文徵明款下存世的茶畫,一再透過具體的形象,告訴觀者,其追求的是「山中茶事」,將親近自然的戶外環境視為組織茶事成功的要件之一;此外,文氏似乎也嚴格限制到場人數,如《茶事圖》中參與茶事的友人僅二位;人數稀少,卻在畫中分處不同位置,僅藉著畫上題識將彼此關係加以聯繫,同樣的情景若移置現實生活,堪稱「孤絕」,茶事或將無以為繼。執是,本文更傾向將《茶事圖》視作一種心象,畫中所敘述的,無非是一種主觀的宣告,期許參與茶事者,儘可能屏除視覺、聽覺上的干擾,暫時抽離俗世,全心品味茶色與茶香。
 
我們不難想見,《茶事圖》的抒情層面,在「絕俗」目標下,理想又遠大過現實,但畫中對於一彎流水細膩的刻畫,以細筆反覆皴擦,彷彿有意強調般,又將讀畫的思緒拉回現實,並使人聯想到另一項茶事中不可或缺,扮演關鍵角色的「泉」。明代文人如何藉「泉」成全百分百的茶事經驗,文氏生前便已出版了兩部鑽研此事的重要著作—田藝蘅的《煮泉小品》與徐獻忠的《水品》。其中,為前書作序的趙觀,已然將田藝蘅視作神人,讚為「非膏粱紈綺可語,爰著《煮泉小品》與漱流枕石者商焉。」田藝蘅對泉水的品味不是一般俗人得輕易了解的。那麼,什麼人當最懂他呢?這恐怕只有常居山裡中,深居簡出的隱士能和他對話吧。
 
一如《茶事圖》,細膩地描繪草堂前的一彎流水,對應現實中茶事必須「汲泉煮而品之」,始稱完備。在當時這一類因善用泉水,襯托主人公形象不俗的作法,想必已獲得文徵明等人普遍的認可。另一部以文氏好友唐寅(1470-1524)為主角的傳奇〈唐解元一笑因緣〉中,也有一段類似的情節。話說唐寅初遇秋香後,一見鍾情,乘船直追至無錫,當他望見秋香的畫舫搖進城裡後,卻一改原先「癡漢」的模樣,自顧自地嘆道:「到了這裡,若不取惠山泉也就俗了!」論者謂,「小說本來刻意以唐寅不回家收拾行李,不與朋友作別等等舉動來顯示他追趕秋香畫舫的焦急,卻又接著安排了取惠山泉這樣不相干的情節,讓他冒著隔夜後失去秋香蹤影的危險,一急一緩之際,充分彰顯了主人翁『不俗』的特質,取惠山泉的雅興居然可以壓倒愛情的誘惑與焦慮,這確實顯示了對高雅的極致肯定。」 
 
結語:《茶事圖》的文化意義
 
如《茶事圖》、《品茶圖》這一類屬於商業性的仿作,由於數量上的優勢與不可忽視的流通量,往往成為明中期以來訊息傳播、古代想像、與建構知識的重要載體。更在明清革鼎之後成功地進入乾隆宮廷,直接影響到宮廷院體的形成,對繪畫史的發展,具有前人未曾關注到的重要性,它的意義當遠在偽作之外。譬如對乾隆來說,這些以「茶事」為主題的作品在他主政下接連進宮,不斷地強化了過去茶事與文徵明二者的關聯、進而獲得一種藝術家文徵明與茶事密切相關的印象,成為南巡途中「行篋隨行」的導遊,終主導了日後乾隆皇帝對「江南文化」的理解與品味。
 
那麼,我們如何看待《茶事圖》本身傳遞的文化意義?現正在故宮舉辦的「好偽物」特展提醒觀者,這一類題材繽紛且為數眾多的「蘇州片」,正反映出明末清初「古物熱」與書畫消費蓬勃的氛圍,足以展現當時商業作坊如何以古代大師為名,進行再製,同時藉用文徵明為首的一系列大師名家的風格來回應這波需求,提供消費者對於著名詩文經典或討喜的主題等種種的活潑想像。貼近生活的「茶事」宜乎是製作「蘇州片」適當的選擇,而文徵明當事人絕俗的形象,則不異賦予給了消費者更加鮮明的品牌魅力,在彼時被製作的數量當遠超乎今日所見。
 
 
 
 
 
 
 
 
 
 
 
 
 
 
 
 
 
 
 
 
 
 
 
 
 
 
 
 
 
 
 
 
 
 
 
 
 
 
 
 
 
 
 
 
 
 
 
 
 
 
 
 
 
 
 
 
 
 
 
 
 
 
 
 
 
 
 
 
 
 
 
 
 
 
 
 
 
 
 
 
 
 
 
 
 
 
 
 
 
 
 
 
 
 
 
 
 
 
 
 
 
 
 
 
 
 
 
 
 
 
 
 
 
 
 
 
 
 
文徵明,《品茶圖》,紙本設色,88.3x25.2cm,國立故宮博物院

其他文章
  • 製作風雅—重訪文徵明《茶事圖》 | 曹志宇
  • 大溪季遊—札記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開春特展 | 曹志宇
  • 詩意與壯麗—林錦濤的繪畫世界 | 曹志宇
  • 現代性之始軔—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二 | 曹志宇
  • 古典之賡續—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展,一 | 曹志宇
  • 作為「國寶」的潔癖形象—《倪瓚像》 | 曹志宇
  • 話‧時代—記大內藝術節,「畫廊產業三部曲」特展 | 曹志宇
  • 從皇宮到美術館—奧賽美術館誕生30年祭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下)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上) | 曹志宇
  • 邂逅台灣玉—記史前館「玉見台灣」特展(上)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下)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上)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中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上 | 曹志宇
  • 美感是文化產業決勝的關鍵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下)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中)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上) | 曹志宇
  • 從《寒食》到《稻禾》—雲門舞集40年祭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2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1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2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1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下)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上) | 曹志宇
  • 消逝或走入生活?關於書店與城市的未來想像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電影工作者侯宗華(下)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影像工作者侯宗華(上)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雙個展」2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 雙個展」1 | 曹志宇
  • 匠心與仙工—先秦時的象牙工藝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2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1 | 曹志宇
  • 中國《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作為文化政策的利弊得失 | 曹志宇
  • 2016文化政策的關捩—《博物館法》 | 曹志宇
  • 探索亞洲,從「聞香」開始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上)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下) | 曹志宇
  • 台灣史前文化與台南考古遺址教育推廣 | 曹志宇
  • 裝裱如何藝術、藝術如何裝裱 | 曹志宇
  • 兩岸《服貿協議》.文化理應搶先 | 曹志宇
  • 以茶之名—記文徵明特展中的二幀「茶畫」 | 曹志宇
  • 巡境五四三.記郭振昌《順風千里》 | 曹志宇
  • 《服貿》對臺灣出版業的衝擊 | 曹志宇
  • 學運中的太陽花 | 曹志宇
  • 吾愛吾貓—記〈沈周特展〉中的一幀冊頁 | 曹志宇
  • 三件拍品—一個對2014中國藝術的冷靜觀察 | 曹志宇
  • 媒體、政治與黃色小鴨 | 曹志宇
  • 邁向金權之路?—從「大都會歌劇院」到「國家歌劇院」 | 曹志宇
  • 普安堂—台灣文資啟示錄 | 曹志宇
  • 修復師、文資法規與文化環境 | 曹志宇
  • 期待一座「以人為本」的城市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下)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上) | 曹志宇
  • 從《飲食男女》到《總鋪師》—小記 第五十屆金馬獎 | 曹志宇
  • 13年秋拍.「紐約」、「香港」雙城記聞 | 曹志宇
  • 紅塵暱語.林株楠的《魚系列》 | 曹志宇
  • 蘇軾《功甫帖》與藝術市場 | 曹志宇
  • 埃及動盪V.S.中國崛起—文物交易通道隱然成形 | 曹志宇
  • 當代周末與藝文產業 | 曹志宇
  • 品味の流轉—記《江戶時代所見中國繪畫展》 | 曹志宇
  • 「暗殺熱」—第八藝術的政治表達 | 曹志宇
  • 絕命政治力—李可染《韶山》 | 曹志宇
  • 《彩筆情辭》的感官新世界 | 曹志宇
  • 祝允明法書鑑藏的當代視野 | 曹志宇
  • 細讀大師—記《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 | 曹志宇
  • 金錢與消費—關於藝術的另類思考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下)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上)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下)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上)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下)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上)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下)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上)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下)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上)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下)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上)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藏文化中的戀物情結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下)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上)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下)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上)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下)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上)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下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上) | 曹志宇
  • 上一則 | 下一則

    文章回覆:


    a5280366說:

    奶糖 外送茶line外約5280366和TG喝茶nini9595現金消費不喜可退換保證安全健康高中生在校生大學生模特空姐護士網路紅人可箹官網 http://www.5280344.com 本土看照選妃 https://t.me/m5280344 外流自拍情色 https://t.me/id5280344 有空來喝杯茶嗎? 台灣青茶、風味熟茶、純情好茶、火辣熱茶...應有盡有!排解寂寞、舒緩壓力,讓奶糖為你沏杯好茶TG搜索nini9595瀨5280366 奶糖外送官網 http://www.5280344.com 本土看照選妃 https://t.me/m5280344 外流自拍情色 https://t.me/id5280344 福利閒聊簽到 https://t.me/iline5280344 新手喝茶必看 https://t.me/cha05616 真實客評售後 https://t.me/mline043886 奶糖免費貼圖 https://t.me/nt5280344 成年人需要舒壓 喝茶 外約 約妹 打炮 TG搜索nini9595即享1000-5000折扣 短期兼差 一律現金消費不喜可退換 純台正妹 全台灣可約 保證安全健康 台灣幼女蘿莉高中生在校生大學生可箹 熟女人妻模特JKF女郎空姐網路紅人兼差 #北部高級尤物高檔妹TG搜索nini9595 *長榮現役空姐麻豆身材巨乳長腿 *雨非 165/47/26歲/E奶 *20000一節 四節54000 *淡江校花級別尤物蘿莉可愛 *小雅 155/45/19歲/D奶 *18000一節 四節36000 *JKF女郎傲人身材巨乳高挑 *彬彬 168/49/24歲/G奶 *20000一節 兩節36000 四節54000 #中部高級尤物高檔妹瀨5280366 *清水高中校花蘿莉幼齒正妹 *恩心 155/45/18歲/E奶 *16000一節 兩節32000 *台灣+日本混血兒 爆乳小模 *桃子 165/47/23/E奶 *25000一節 兩節40000 #南部高級尤物高檔妹TG搜索nini9595 *北部莊敬學生妹高顏值幼齒可愛 *可心 155/45/18歲/C奶 *15000一節 兩節24000 三節30000 *俄羅斯混血尤物高挑大奶蜜桃臀 *安心 165/48/24歲/E奶 *30000一節 兩節44000 上面的妹妹都是奶糖自己私藏的只會推薦給VIP客戶約 不管是身材、外貌、還是服務都是的超讚高檔~一定給你不一樣的體驗~ 最近可接新客~歡迎各位大佬來品嘗~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