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上)

 

近代以來,藝術家以創作為應酬的手段,協調週遭的人際關係,爭取可觀的收入來源,早已是作品進入觀者「視域」的重要管道之一,在一來一往的應酬背後,作品轉化為金錢報酬的動能潛力,亦將使傳統上被視為情感交流的藝術品,加速掙脫出少部份同好集結的小圈子,向未知的買方開放。

藝術品向大眾開放結果,便是市場的蓬勃發展。今日更有作為交易平台的拍賣公司,定期發行精美的拍賣目錄,近距離特寫的照片甚至能捕捉到作品本身的物質性,猶如複製了古代雅集中的親暱觀賞的片刻情景;而目錄又在銷售之際,  又將原本僅侷限在親友間的雅集擴及全世界,拍賣會遂形成眾多欲望競逐的場所,成為舉世目光的焦點所在,我們不僅觀看藝術品,也觀看其中各色活動的人與事。

隨近年來中國對外開放,拍賣會中主導人與事買賣雙已產生微妙變化;中國對外開放的結果,使得來自各地的熱錢大量往內地集中,一反過去以西方世界作為消費者的刻版印象。而就在做為新面孔的中方買家大舉進出藝術市場的同時,他們的活動也促使拍賣公司調整策略,塑造出新的拍賣標的,改寫原有對中國藝術品的分類,細膩而加速地分食這滾滾而來的熱錢,其中書法或可視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觀察近年來藝術市場的「轉向」。

--------------------------------------------------

 

 

 

 

 

 

 

 

 

 

 

 

 

圖1,王季遷(1907-2003)

----------------------------------------------------------------------

在中資的拍賣公司出現前,書法在市場上作為中國藝術中的品類之一,往往還遭遇到其他如瓷器、工藝品等對手的夾纏競爭,難以在價格上一支獨秀;加以當時的交易俱是為了西方消費者而設,中國書畫無論內容與裝裱形式對向來習慣以透視法搭配圖框的西方觀眾來說,無疑是一種陌生的形式與挑戰,特別是挑戰還意味著某種程度的風險,這也使得他們對中國書畫長期抱持觀望的心態,轉而將心力投注於瓷器、工藝品。無疑對他們來說,「CHINA」才是東方最誘人的印象。

早期對於中國書畫有先見之明的藏家,由於價格低廉,易於入手,泰半已成為決定市場行情的供貨商 ,僅僅少數人便製造出今日中國書畫蓬勃向上的榮景。 其中近年過世的王季遷(1907-2003,圖1)就是一個代表性的例子。

-----------------------------------------------------------------------

王季遷作為海外收藏家之魁首,生前不僅對包括紐約大都會等大博物館頻頻下指導棋,藉由中國書畫的展出,間接影響了中西交流的進程與面貌,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西方觀眾對於中國的印象。王氏身後部份未被博物館收購的藏品,則隨著親屬間的紛爭,再度流向市場,陸續在中國內地的拍賣行出現,當中便包括蘇軾(1037-1101)的《虎跑泉詩》(圖2)。

 《虎跑泉詩》來自王季遷收藏的一套冊頁,估計現貌為十六世紀時改裝,首二開題隸書大字「翰墨菁華」(圖3-1、3-2),餘下各頁廣蒐宋、元、明三代名人尺牘近數十通。從《歐米收藏中國法書名蹟》一書披露的部份照片判斷,這套冊頁無疑具有巨大的價值。相當符合藏家追求集大成式的欲望,僅約數十公分的面寬,雙手輕輕一送便掌握了一套沉厚的歷史澱積,與數十名古人交會,玩弄於股掌之中。

 只是王季遷生前恐怕想不到,蘇軾作為古往今來閃耀的巨星,反而加速了這一套翰墨精華的瓦解的過程-《虎跑泉詩》慘遭王氏的後人從冊頁中分解出來,單獨投入市場在北京出現,成為初試水溫的拍品。

 事後結果證明,王季遷與蘇軾偶然的歷史遇合,的確合力造就出一場驚人的業績。這至少帶來了幾個後續效應,除了使得王氏家屬的紛爭隨著藏品流向大眾 更加難堪地浮上檯面外,也由於王氏收藏獨特的魅力,利於限量供應的操作,往往第一口價便是驚人的高價。

 儘管王氏的收藏並不已書法為突出,但蘇軾《虎跑泉詩》一作的問世,已然帶動了中國書法的行情強力地向上攀升,帶來中國書法專場、名人收藏專場等細膩的分類,無不顯示出商人獨有的性格與心機,意圖加速分食這一波中國崛起後 瀰漫在市場上的熱錢。

------------------------------------------------------------------

 

 

 

 

 

 

 

 

 

 

 

 

 

 圖2,蘇軾(款),〈虎跑泉詩〉,收於《翰墨菁華冊》。紙本,縱27.0橫40.0公分。王季遷舊藏。

 

 

 

 

 

 

 

 

 

圖3-1、3-2《翰墨菁華冊》,首二開。(明)金湜,隸書,縱29.3橫55.2公分。王季遷舊藏。

--------------------------------------------------------------------------------------------------------

而作為續篇的下文將由對市場的討論中轉出,論及對《虎跑泉詩》一作的鑑賞,並與另一件近年出現的著名拍品王羲之《妹至帖》為例,比較中、西不同資方主導的拍賣會中的呈現的相異景況,指出藝術市場的詭譎多變之處。


其他文章
  • 製作風雅—重訪文徵明《茶事圖》 | 曹志宇
  • 大溪季遊—札記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開春特展 | 曹志宇
  • 詩意與壯麗—林錦濤的繪畫世界 | 曹志宇
  • 現代性之始軔—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二 | 曹志宇
  • 古典之賡續—京津風華—石允文教授收藏書畫精品展,一 | 曹志宇
  • 作為「國寶」的潔癖形象—《倪瓚像》 | 曹志宇
  • 話‧時代—記大內藝術節,「畫廊產業三部曲」特展 | 曹志宇
  • 從皇宮到美術館—奧賽美術館誕生30年祭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下) | 曹志宇
  • 造物奔流在破曉時分-對話羅展鵬的水墨新作(上) | 曹志宇
  • 邂逅台灣玉—記史前館「玉見台灣」特展(上)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下) | 曹志宇
  • 相思.巴黎—劄記「史博館藏常玉展」(上)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中 | 曹志宇
  • 導讀-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上 | 曹志宇
  • 美感是文化產業決勝的關鍵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下)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中) | 曹志宇
  • 史前日本文化中的「祭祀與生活」(上) | 曹志宇
  • 從《寒食》到《稻禾》—雲門舞集40年祭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2 | 曹志宇
  • 翼助圖書事業起飛的翅膀 國資圖典藏文物與館體建築1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2 | 曹志宇
  • 歡迎光臨「公主的雅集」—記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特展1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下) | 曹志宇
  • 實踐文化治理的嶄新方向—地景藝術節(上) | 曹志宇
  • 消逝或走入生活?關於書店與城市的未來想像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電影工作者侯宗華(下) | 曹志宇
  • 築一個電影夢—專訪80後影像工作者侯宗華(上)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雙個展」2 | 曹志宇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記高美館「邊界敘譜 雙個展」1 | 曹志宇
  • 匠心與仙工—先秦時的象牙工藝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2 | 曹志宇
  • 我在紐約閱讀中國藝術—記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1 | 曹志宇
  • 中國《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作為文化政策的利弊得失 | 曹志宇
  • 2016文化政策的關捩—《博物館法》 | 曹志宇
  • 探索亞洲,從「聞香」開始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上) | 曹志宇
  • 從文化建設的泛政治性格中重探故宮在台的故事(下) | 曹志宇
  • 台灣史前文化與台南考古遺址教育推廣 | 曹志宇
  • 裝裱如何藝術、藝術如何裝裱 | 曹志宇
  • 兩岸《服貿協議》.文化理應搶先 | 曹志宇
  • 以茶之名—記文徵明特展中的二幀「茶畫」 | 曹志宇
  • 巡境五四三.記郭振昌《順風千里》 | 曹志宇
  • 《服貿》對臺灣出版業的衝擊 | 曹志宇
  • 學運中的太陽花 | 曹志宇
  • 吾愛吾貓—記〈沈周特展〉中的一幀冊頁 | 曹志宇
  • 三件拍品—一個對2014中國藝術的冷靜觀察 | 曹志宇
  • 媒體、政治與黃色小鴨 | 曹志宇
  • 邁向金權之路?—從「大都會歌劇院」到「國家歌劇院」 | 曹志宇
  • 普安堂—台灣文資啟示錄 | 曹志宇
  • 修復師、文資法規與文化環境 | 曹志宇
  • 期待一座「以人為本」的城市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下) | 曹志宇
  • 眾裡尋她.鑑定《紅拂女》(上) | 曹志宇
  • 從《飲食男女》到《總鋪師》—小記 第五十屆金馬獎 | 曹志宇
  • 13年秋拍.「紐約」、「香港」雙城記聞 | 曹志宇
  • 紅塵暱語.林株楠的《魚系列》 | 曹志宇
  • 蘇軾《功甫帖》與藝術市場 | 曹志宇
  • 埃及動盪V.S.中國崛起—文物交易通道隱然成形 | 曹志宇
  • 當代周末與藝文產業 | 曹志宇
  • 品味の流轉—記《江戶時代所見中國繪畫展》 | 曹志宇
  • 「暗殺熱」—第八藝術的政治表達 | 曹志宇
  • 絕命政治力—李可染《韶山》 | 曹志宇
  • 《彩筆情辭》的感官新世界 | 曹志宇
  • 祝允明法書鑑藏的當代視野 | 曹志宇
  • 細讀大師—記《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 | 曹志宇
  • 金錢與消費—關於藝術的另類思考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下) | 曹志宇
  • 潛移默化—博物館場域內的鑑定操作(上)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下) | 曹志宇
  • 美的協商—速寫中日藝術對話(上)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如風無界-徐小虎女士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下) | 曹志宇
  • 鑑定張大千(上)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下) | 曹志宇
  • 從拍賣市場看書法價值(上)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下) | 曹志宇
  • 席德進筆下的台灣古厝(上)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下) | 曹志宇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上)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下) | 曹志宇
  • 形塑你的藝術觀點(上) | 曹志宇
  • 鑑藏文化中的戀物情結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下) | 曹志宇
  • 雙面之刃—村上隆的名牌創作(上)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下) | 曹志宇
  • 權力與資訊—史前人類的藝術網路(上)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下) | 曹志宇
  • 文字浸染下的鑑藏文化(上)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下 | 曹志宇
  • 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上) | 曹志宇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